佛弟子文庫

星雲大師:培養耐力

星雲法師  2011/08/03  大字體  護眼色

「耐」是持久,是承受,是一種力量。你看,飛鴿傳書需要耐力,跑馬遠行需要耐力,甚至駱駝橫越沙漠,都需要耐力。

「耐」也是經得起,你看,衣服要能耐穿,工具要能耐用,甚至一朵花、一幅畫、一個人也要讓人耐看。無論做什麼事,你要有耐勞、耐煩的精神,才能為人所接受。日本禪師丹羽廉芳曾說:「人生像馬拉鬆賽跑,誰有耐力,誰就可以獲勝!」如何才能培養「耐力」呢?有四點看法:

第一、身體受勞累要能不苦:一個人的身體,有時候因為工作繁多,難免會感到勞累。但是,體力上的疲勞容易消除,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要自我訓練不感覺到苦。這就好比平常走路,走習慣了,自然能走得遠、走得久;你挑擔,挑久了,當然就能擔當重任。因此我們要訓練自己,在勞累當中,能夠不覺得苦,那才是重要。

第二、感情受挫折要能不憂:我們做人處事,在感情上經常覺得受到挫折。比方:別人的一句閑話傷害到我,別人的一個動作侵犯到我,別人的一點小事讓我受到損失。甚至在家裡,父母與子女、夫妻之間、婆媳妯娌往來,在感情上難免會有高低起伏等。當受到挫折的時候,要能不憂惱,如果你覺得「不要緊、不計較、沒有關係」;你能化解、處理,就表示你能擔當、你有力量。

第三、能力受挑戰要能不懈:一個人能接受多少挑戰,就表示他有多大的能力。比方,在工廠、公司、單位裡,你能做到那一種職位?你擔任主管,能做那一級的主管?甚至在社會機關裡,你能負責那一種職務?這都是表示你的能力有多少。人生就像階梯,又如登山,能夠接受一級、一級的挑戰,而不覺得工作太多、太煩,就表示你有能力。其實,每一個人內心都有無盡的能源,只要自己精進不懈,就能開發出來。

第四、尊嚴受羞辱要能不怒:一般人受貧、受窮、受苦都還容易忍耐,如果尊嚴受到傷害,大概就無法忍受了。甚至古人說:「士可殺不可辱」,有的人不惜生命,也要保持人格的尊嚴。其實,一個人是否成功,就看他承受挫折、難堪、侮辱的耐力有多少」當我們的尊嚴受到傷害的時候,要能「爭氣」,而不「生氣」,人生的境界必定不一樣。因為有遠見的人不爭眼前,而是爭未來;有作為的人不爭一時,而是爭萬世千秋。

耐煩加上恆心,就會成為耐力。有耐力,讀書才會通曉,做人才能通達,修行才有成就。世界上任何事業的成功, 「耐力」是必備的條件。能經得起磨練,在耐力中與自己賽跑,在耐力中,就會發掘自己的力量。所以,培養「耐力」之道有四點:

第一、身體受勞累要能不苦,

第二、感情受挫折要能不憂,

第三、能力受挑戰要能不懈,

第四、尊嚴受羞辱要能不怒。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六根門頭無人用

我曾經一再強調,過堂也好,上殿也好,要聽二磬。但發...

修行要去掉這二十種錯誤觀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門,是從內心去參悟自...

觀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可見心量廣大,心能...

我們如何消滅心中的顛倒

前文我們講到智慧的觀照。生命本身並沒有什麼錯誤,生...

怎樣才能留住你的護法神

依《阿含經》表示,每個人一出生時,就有鬼神隨侍左右...

對在家居士的一番苦口忠言

我們大家都清楚,新的一年已經到了,在新年開始,為了...

染塵容易出塵難,不斷塵勞總是閑

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

不退心

過去有一個人,雖然沒有人開示他,但因為受世事的折磨...

星雲大師《做什麼樣的人》

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做人,應該為自己...

良心是人之根本

明朝理學家王陽明先生,有一天率領學生到別處講學。行...

星雲大師:禮拜觀音菩薩的感應

佛教裡的規矩,戒期圓滿的時候,要燒身供佛,以示虔誠...

星雲大師《說夢的神奇》

各位法師、各位護法信徒: 今天的佛學講座,我要和各...

遍一切處的毗盧遮那淨土

整個無邊無際的廣大宇宙中,我們怎麼樣來認知和建立根...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如是二識,更互為緣。 更互為緣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

灌甘蔗喻

過去有兩個人,同時種植甘蔗並約定說:種植好的有獎賞...

如何擁有健康的身體

講《藥師經》的目的,就是要教大家怎樣擁有健康的身體...

【推薦】調整心態比你佛號數目更重要

淨土宗一般人的盲點在哪裡?在第一個。我相信淨土宗的...

為何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經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

極樂的五塵境界,都由彌陀願心所現

境勝由來道易修,多生習氣一朝休。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我們怎樣為死亡做準備

龍舒居士在這裡用起興的手法,最後落實在我們平時沒有...

獨角牛

過去,在剎尸羅國有一位養牛人,他養了一頭獨角牛。這...

林則徐:十無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一個人,假如連父母都不孝...

【佛教詞典】一分

因明用語。與「全分」對稱。指一名相或事物之部分,或...

【佛教詞典】五序

(名數)天台分科法華經之別序而為五序:一眾准序,爾...

【視頻】香港聖一老和尚圓寂法會

香港聖一老和尚圓寂法會

【視頻】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應對妄念》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應對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