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提心是修行的根本

2011/12/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什麼叫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覺悟心和願力心。菩提心,即自覺覺他的心,自利利人的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願心。上求佛道,是啟迪智慧,是自利。下化眾生,是培植福德,是利人。

淨土是大乘法門,必須要發菩提心,才具有超凡的勇氣,度生的弘願,無窮的力量,才能消除多生業障,不怕任何挫折。這是往生淨土,成佛度生的重要保證。

菩提心是我們法身慧命的種子,是成佛的種子。菩提心稱為「善中之王」,發心是因,成佛是果。所以說,「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只要發了菩提心,就超過歷劫修行的功德。

印光大師說:「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發了菩提心,好像機器接通電源一樣,力量更大、更迅速。對於消除業障,增長福德智慧,不是一般福德善根所能相比的。

在社會上,要成就一番事業,也需要動力。但這種動力,不外乎為個人利益或集團的利益。如果你僅僅為個人利益出發,完全沒有想到我的事業是要利益眾生,一切都從自私自利出發,別人不會支持;為某一個集團的利益,其他集團不支持。更不可能獲得諸佛菩薩的加持,龍天的擁護。

對學佛的人來說,願力就是動力;修淨土法門,發菩提心就更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學習《無量壽經》「三輩往生第二十四品」提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十二個字,就是「淨土法門正行的綱領」。淨土法門的總綱領是信、願、行。發菩提心就包括真信、切願在內;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是真行。實際上這十二個字,就把淨土法門的總綱領完全包括在內。

菩提心的力量不可思議,諸佛菩薩都是靠願力成就。地藏菩薩稱為「大願王」,示現為婆羅門女,救母出地獄,擴大願心,度一切眾生,成為等覺菩薩。給我們提供一個願力成就的好榜樣。

現代台灣創辦「慈濟功德會」的證嚴法師,以一平凡的比丘尼,幹出極不平凡的,影響全世界的慈悲濟世的大事業。當初人們懷疑她靠什麼背景?有什麼力量?她回答,做佛教的事業,我依佛的教導,相信「願心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這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名言。因為這個願力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龍天的擁護;群眾的信賴和支持,還有什麼事業不能成就呢?

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發菩提心,才能擴大心量,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往生淨土,成佛度眾生。
 
發菩提心是要度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弘法利生就是最好的實踐,用佛法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實踐菩提願心的過程也是我們修行的過程。在弘法利生中既能夠不斷培植自己的福德智慧,也能夠消除自己的業障,為自己的往生積累資糧。

首先,我們應明確淨土是二力法門,往生要靠彌陀願力接引,又要靠自己的信、願、行。

蕅益大師說得很明白「得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說明能不能往生淨土,完全取決於有無真信、切願。

印光大師說:「念佛之法,首重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念佛沒達到一心不亂)也可往生。」為什麼?因為你的心至誠懇切,便和彌陀願力感應道交,就能蒙佛願力接引。印光大師以大江大海來做比喻:大江大海雖不可能平靜無波,只要沒有狂風巨浪,天空的月影還是能顯現出來。

同樣修念佛法門,由於願心不同,結果不一樣。有的人念佛,只求自了,不管別人,不想做弘法利生的事,認為會耽擱自己念佛。這和彌陀願心怎麼能相應呢?我們天天學四十八願,每條都是度眾生往生淨土,讓眾生都成佛。

所以,弘一法師說:「唯求自利的人,不能往生。」李炳南老居士說:「修淨土必須廣為人說,只求自了,不能往生。」這就很清楚,不發菩提心,你就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也不能往生,因為往生要靠彌陀願力接引。

我們學佛的人遵照佛陀教育,平時勸人覺悟,叫做法佈施,能夠獲得智慧的果報。勸人念佛求生淨土,是最大的法佈施,不是其他法佈施所能比的。

印光大師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是則唯欲利人者,正完成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適所以自害也。」

淨空法師說:「度,就是幫助,幫助眾生就是幫助自己,成就眾生就是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清淨、平等、慈悲,這個是佛法。我們真的這樣修法,這一生決定能上品往生。」

以上說明要實踐菩提大願,必須積極投入弘法利生,舉辦念佛活動,多給大家宣講,多勸人修學淨業。還要積極參加臨終助念活動。這是代如來度眾生,能夠送一個人往生淨土,就是成就一個眾生成佛,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大的功德呀!

我們都是凡夫,心量很小。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發心要由小到大,由近及遠,推己及人,從自己的親屬、朋友再擴大到眾生。其實度眾生,就包括你自己和你的親屬在內,都是眾生嘛。

一句阿彌陀佛,那個不會念?偏偏不容易念。極樂世界,那個不願生,可是少有人往生。這主要由於念佛的人不懂菩提心,不知離相念佛(就是實相念佛)。

念佛必須持戒。不持戒就不是佛法。「持戒念佛」是修淨業的守則。《楞嚴經》說,「攝心為戒」。心中沒有願力就是犯戒,不信因果,沒有正見,處處攀緣,瞧不起眾生,見世間過,心外求法,不知內心覺悟就是犯戒,沒有做到攝心為戒,只有戒行清淨,身心才會清淨,淨土法門是末法眾生的對症良藥, 德行,願力是我們往生淨土的必具資糧。果戒與有緣同修共勉!阿彌陀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修行是自己的事,沒有一個人可以把「道」送給你

其實修學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講一次,沒有一個人可以把...

聖嚴法師《共修與獨修》

為什麼一定要共修呢?只要夠虔誠,難道不能一人隨時隨...

在家庭工作中修行

汝上有老母,下有眷屬,當以勤心照顧店舖為事。所言修...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生活和修行的意義

問: 如何看待福德與功德對現實生活和修行的意義?修...

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修養,是指一個人的品質,道德、氣質,對生命的領悟等...

【佛學漫畫】念安般

念安般是諸佛的入道初門,其中不光有簡單的觀呼吸,如...

心安放在道上,龍天護法自然護持

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龍天護法自然護持...

跟佛菩薩討價還價

一個居士說:師父,我發願誦1000部《地藏經》,迴向給...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卷上.聆志居士念誦)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

普陀山「觀音跳」的內涵義理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普陀的又一處聖...

黃豆的十種保健功效

黃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稱,每天吃點黃豆、豆製品或喝杯...

為什麼要隨喜別人

你看有些人,他進步很快很容易,你三年前看他沒有這種...

用觀想法來修供養,讓有限變無量

我們知道三寶是眾生的良福田,也就是是最好的福田。在...

就這個迴向心,這功德就大了

我們要想求福德的話我們多分是求解脫的,但是我們也求...

《藥師寶懺》所說的十六種病與十三種藥

《藥師寶懺》中列述眾生無始以來有十六種病: 1. 貪瞋...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必定兌現這個願

念佛人臨命終時,注意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發願都是臨命...

道證法師:臨時助念也可往生

還有人有疑問,說如果這個臨終的人他一生都不信佛也不...

為何專說極樂世界?因為這個法門殊勝

容易跟特別難,這兩者是絕對相反的。有的說很難,有的...

是誰出賣你的秘密

最近,有一位多年的好友向我抱怨:她把一個隱私秘密告...

叢林中出坡的意義

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開啟中國禪宗僧團制度的恢弘氣...

「戒」的三種名稱與四種意義

(道海律師這一篇講解戒律的文章,初學佛者讀起來可能...

隨順眾生,故說此言

在《法華經》裡面有一個特別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為...

平時散亂不精進,只因沒修無常觀

我們平時散亂、修行不夠精進,是因為沒有修好壽命無常...

玄奘之路

第一集:亂世孤旅 公元七世紀,一個大唐的僧人踏上了絲...

不要老掛起那討債的面孔

佛講一切法無相,尤其在《金剛經》中,明確講無我相,...

【佛教詞典】性遮二戒

戒由性遮二義上,分之為二:   一、性戒 殺、盜、邪...

【佛教詞典】無明邪行殊勝

【無明邪行殊勝】 p1078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十六頁云:...

【視頻】天因法師《文殊菩薩像放光的故事》

天因法師《文殊菩薩像放光的故事》

【視頻】慧律法師《什麼叫做頭上安頭》

慧律法師《什麼叫做頭上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