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心這個問題,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裡屬「普賢行願」品,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是關係到我們能否求生淨土,學佛有沒有信心,能不能學好,能不能成就的重要課題。
釋尊49年說法,可謂「千經萬論,處處指歸」,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幫助我們解脫生死幫助我們覺悟人生;幫助我們求生淨土。弄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念佛就能真正起作用。
如何發心這一課題,對念佛人,對修行者,對信眾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記住。古人常講:修行人初心是道,非常重要,有人說:「學佛三天,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這話就是針對發心發願而言的,為什麼學佛三天,佛在眼前呢?原因是我們在初學時,興趣最高,抵住了習氣毛病的干擾。故而能夠時刻感受到佛的加持,感受到龍天對我們護持,感受到諸佛菩薩的加被,天天與佛同在。
那麼,為什麼以後離佛越來越遠了呢?原因就是在念佛的過程中我們懈怠了,沒有發大願,沒有發長久之願,沒有發不退心之願。
「普賢行願」品就是要我們象普賢菩薩一樣發大願,並且所發大願在無量劫中都不退持,我們才能成就。
佛菩薩是怎樣教我們發願的呢?佛菩薩為了佛法的存在和流傳,多生累劫,做什麼呢? 「剝皮為紙,析骨為杆,刺血為墨,抄寫經卷如須彌之山」。
你們想一想,我們今天讀的這些經書,是一切菩薩用這種方式留下來的。這些經論是如來妙法,是徹底覺悟人生、解脫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一切菩薩有授意:讓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眾生都能得聞妙法。
今天,我為什麼要在這個殿堂給大家講發心發願問題呢?我就是要讓大家感受生死無常:生死其實只在呼吸之間。我的左邊是紅色的延生牌位,是表示還健在的親人的;我的右邊是黃色的牌位,是表示已往生的父母的。往生的父母,他們有的已經成佛,已經成菩薩;有的下三途,還在地獄受苦。
已經成佛成菩薩的,今天,他們會來加被我們,護持正法。還在三途,在地獄受苦的,他們也會來這裡,聞到殊勝妙法,得以超脫、超度。
《普賢行願》是華嚴經的精髓,是導歸極樂世界的重要一品。處處指歸,歸到哪裡呢?歸到阿彌陀佛。
古德把世尊49年的經文作了比較,發現了一個問題。什麼叫「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歸到哪裡?這個問題最後歸到極樂世界,歸到阿彌陀佛。
沒有一尊佛不讚嘆阿彌陀佛,沒有一位菩薩不讚嘆阿彌陀佛。
按照釋尊講的方法去做,我們精進修學,老實念佛,弘揚正法,確實有收穫。有哪些收穫呢?我告訴大家:福報天天增長,認識我的人,見過我的人都知道,十年前到現在,我的福報增加了多少?按照他老人家講的方法去做:1、福報天天增長;2、智慧天天增長; 3、辯才天天增長。
我們在解釋皈依的時候,講得很清楚,你們在這裡皈依的是三寶,不是皈依見忍法師。是見忍法師給你介紹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以後,你們對妻子、兒女、丈夫、公公、婆婆、親戚朋友、領導,一切眾生都要把他們當作父母一樣,當作佛菩薩一樣去恭敬、去看待、去尊重。
你們有沒有做到啊?我還說了一句話,如果沒有做到的話,你千萬不要說我是見忍法師的弟子。
我們為什麼要把牌位立上去才能叫佛,才能往生呢?我們現在就做菩薩,現在就做佛不好嗎?所以,《普賢行願品》教我們現在就做菩薩,現在就做佛的。用禪宗的話說「當下即佛」。
讓我們現在就做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