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界法師:佛法修學概要

淨界法師  2023/03/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第十六講)

(三)定不定業(2)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四十頁,我們講到定業跟不定業。

定業就是說,這個業的結構非常堅固,它有主動得果報的力量,不必有其他的因緣就會主動跑出來,甚至於在今生就會現出來。就是它的出現不需要有其他的助緣來幫助,因為這個人在造業時,造得很徹底,深生好樂,數數現行,而且不知悔改,所以這個業的結構體已經非常堅固,得果報時,不需要有其他的因緣來激發它,一定會在今生或者來生表現出來,這叫定業。

不定業,就是在造業時,結構體不完整,可能過程當中有懺悔,或者是次數很少,心也羸弱,那麼,這個業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結構的業力,就不能產生主動讓你得果報的力量。但是,如果有其他的因緣刺激到它,也可能得果報的,它屬於一種不定業,屬於被動式的業。

我們來看看,什麼是被動的業。有兩種:

順後受業。就是說,今生造業,第三生以後,可能第四生,可能第五生,也可能第六生,才招感異熟果的這種業力。它不是今生,也不是來生,在第三生以後,充滿著不確定,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更不確定,順不定受業。就是今生造業,受報的時間完全不確定,不知到哪一生受報,但這個業你種進去了,只是它本身沒有主動出來的力量。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就是在中國佛教史很有名的悟達國師人面瘡的公案。這個公案你懂了,就知道什麼叫作不定業。悟達國師,就是慈悲三昧水懺的作者。慈悲三昧水懺怎麼作的呢?有一段因緣的。

悟達國師年輕做沙彌時,他隔壁的寮房來了位行腳比丘。這行腳比丘全身長著膿瘡,比較臭穢,所以其他的人都不敢靠近他。悟達國師年輕時特別有慈悲心,經常去照顧他,給他換洗衣服,給他送吃的,給他種種的關懷、照顧。後來這位行腳比丘的病,就慢慢治好了。

行腳比丘病治好後臨走之前,把悟達國師請到房間來。他說:「我叫迦諾迦。」後來證實他是一個得道的聖人,他事先知道悟達國師以後會有事情。他說:「你長大以後,如果出了什麼事情,沒辦法解決,可以到四川九隴山,那個地方有兩棵松樹,你到那個地方找我,我可以幫你處理。」

這件事情講完以後,悟達國師也沒放心上,因為他還小。傳記記載,悟達國師長大以後非常有智慧,善於說法,辯才無礙。當時唐朝的唐懿宗就拜他作國師。有一次悟達國師陞座說法,講完經時,國王率領文武百官向他禮拜,這時他起了高慢心。起了高慢心以後,突然他看到空中飛過一顆珠子,飛到他左邊的膝蓋,不久那裡就長了人面瘡。這個瘡五官具足,有眉毛、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還要每天要餵它吃東西。這件事讓悟達國師非常苦惱。他身為國師,得了這個果報,覺得非常羞愧。他想到了迦諾迦尊者臨走之前給他的暗示,就辭掉國師之位,帶了行李去拜訪迦諾迦尊者。

到了九隴山,他找到了迦諾迦尊者。尊者說:「你是不是有事找我?」他說:「是,我的腳長了人面瘡,請您幫我解決。」迦諾迦尊者說:「沒問題,明天就幫你處理。」隔天早上,他帶著悟達國師,到山下一個有泉水的地方。他說:你先坐著,我取一點水,加持一下,再幫你把人面瘡洗掉。

迦諾迦尊者加持完,要把這個水倒在人面瘡上面時,人面瘡講話了,他說:「慢!我有話說。今天尊者來做我們之間的調解人,我也同意,但是我要你一句的道歉。」悟達國師說:「怎麼回事?」人面瘡就說:「國師啊,你是通達經論的,應該知道漢朝的歷史,就是袁盎殺晁錯這個公案,你還記得嗎?」

這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在漢景帝——文景之治時,漢景帝很想有所作為,但是他的福報不好,內憂外患:內有諸侯王的割據,外有匈奴的侵略。匈奴經常到邊境搶東西殺人,漢景帝覺得一個泱泱大國被匈奴欺負,非常屈辱。但是他也沒辦法,因為他的軍隊很少。漢朝到漢景帝的時候,大部分的軍隊都握在諸侯王手上。當時的國師是誰呢?就是晁錯。他非常有智慧,他說:「當今之計,攘外必先安內。匈奴這件事情,我們不著急處理,先要處理諸侯的割據,把諸侯的權力減少。」在歷史上說,到景帝時,諸侯王完全不理中央,他們都有自己的地方法律。晁錯提出削弱諸侯的政策是對的,但是操之過急,引起了諸侯的聯合叛亂——吳楚七國之亂。七個諸侯王聯盟起來向朝廷進軍。大軍壓境之際,漢景帝沒辦法了。當時有一個大臣叫袁盎,出來講話,說:「當今之計,只能把晁錯殺了,向諸侯王謝罪。」當時也不是袁盎一個人說這句話,大家都有這個意思。漢景帝沒辦法,就把晁錯問斬了。這兩個人就此結下了怨恨。

我們回顧這個業,其實袁盎造這個業應該是不重的。第一個,他不是為了個人。當時的情況,他也只有這樣做。壞就壞在他強出頭,他第一個出來講,就成了晁錯怨恨的對像。這個果報,你看,悟達國師從漢朝一直到唐朝,都沒有得果報。第一個,袁盎建議殺晁錯,他不是為了一己之私,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當時是不得已的;第二個,他就做這麼一次。這個業並沒有讓悟達國師到三惡道去。

但是,畢竟凡夫都有瞋恨心。晁錯死時很不甘心,他覺得,我做的是對的事情,為什麼會被問斬?所以就把怨恨發泄在袁盎的身上。合理地推論,這個人面瘡應該等了悟達國師很久,都沒有機會,直到後來他起了高慢心才有機會。

所以我們不能說他起高慢心而得人面瘡。起高慢心是不好,但是罪還不至於會得人面瘡。這是怎麼回事呢?就是他以前有這個業,因為高慢心把它激發出來。比方說,有些人喜歡開快車,喜歡飆車,飆車時發生車禍,把腿撞斷了。不能說他因為開快車而把腿撞斷了,這只是激發。開快車固然不好,但是罪不至於撞斷腿。這怎麼解釋呢?他過去生有殺生的業力,但這個業力目前還沒得果報,因為開車不小心,把它激發出來。這叫作順不定所受業。

淨土宗這個激發的業很重要。我們臨命終時,一般人很難創造一個強大的念佛的力量,叫念佛三昧。我們一般都是夾雜妄想的佛號,所以絕大部分的人臨終都要經過開示,一定要有臨終的正念來激發我們往生的業力。一般人很難按照淨業成就的情況,很自然地往生。絕大部分的人,都是隨念往生的。就是說,我們曾經念了佛號,但這個佛號還不足以形成一個強大的勢力來主導我們來生,如果你用臨終的正念來激發我們平常念佛的業力,它可以的,這就是淨土宗的隨念往生。

己二、果報種類

好,業力就講到這個地方,就是善惡的問題、強弱的問題、相互激發的問題。接下來,講果報的種類。

果報的種類有三種:第一個是異熟果,第二個等流果,第三個增上果。

果報種類

淨界法師:佛法修學概要

一、異熟果

先看異熟果。請合掌,我們把它念一遍。

一、異熟果——謂十業道,一一皆依事及三毒上中下品,有三三等。本地分說此中,上品殺生等十,一一能感那落迦;中十一一感生餓鬼;下十一一感生旁生。

第一個,正式的果報,就是一般說的異熟果。果報,為什麼要加一個異熟呢?有兩層意思:

先看第一層,叫「熟」。你造了一個善業,但這個業不能馬上受用。就像米,是不能馬上吃的,要把它煮熟了,要轉成飯才可以吃,業的道理也是這樣。造了一個業,這個業不能馬上受用,它要經過一個成熟的階段,這叫「熟」。到底是今生成熟,還是來生成熟,那就不一定。總之,它要經過一段醞釀成熟、保存的過程,這叫「熟」。

「熟」前面為什麼加一個「異」呢?這個「異」就是差異,就是由業到果報的過程,它有三種變化:

第一個,時間上的變化,叫異時而熟。造業跟得果報,它不會同一個時間,可能今生,也可能來生,但是時間會有 delay(延遲),這就是時間上的差異。

第二個,性質上的差異,異類而熟。業有善惡,果報沒有善惡,只有無記。這個人很貧窮,貧窮是善是惡?貧窮沒有善惡。果報只有痛苦跟快樂。因為果報是痛苦,而說果報是惡,那麼一個人造了一個惡業,得了一個痛苦的果報,這個果報又是惡,惡又有招感性,他又得一個果報,就成了一因多果,這不公平!造了一個因得這麼多果,不公平!所以,果報不論善惡,只有無記。果報只論苦樂,業才有善惡,這是「類」有異。就是說,造善、造惡時是有性質的,轉成果報以後它變成沒有性質了,它只有讓你受用苦樂,沒有善惡的性質,它性質消失掉了,叫異類而熟。

第三個,變異而熟。這個是我們最不容易理解的。我們往往佈施三寶的錢只有一百塊,但得果報可能是一百倍、一千倍,因為你心力強,而所緣境又是三寶的境界,所以數量會有變化。不是說你佈施一百塊,得果報就一百塊。果報的數量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因為在成熟的過程中很多因素加進去了。

總而言之,業到成熟為果的過程,有三層的變化:時間、性質跟數量的變化,所以我們給它一個名稱,叫異熟果。

也就是說,十業道,就是身三、口四、意三都能夠依止你的「事」(事就是外境,這個下一次會講到,外境的差別有上品境、中品境、下品境),還有你內心的強弱,這樣子果報就分成上中下品「三三等」了。就是外境有上中下品,內心有上中下品,三三得九,果報就有「三三等」九品:上上、上中、上下,這個中、下品亦復如是,就九品。

在《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上說,上品的三種:上上、上中、上下。上品殺生會招感那落迦的地獄果報;中品的三種,會招感餓鬼的果報;下品的三種招感畜生的果報。就依止強弱來受這個異熟果。

這三種果報是說,一個結構性比較完整的業力,就是強大的業力,它的果報是三種:

第一種,花報。比方說阿闍世王,他殺了父親以後全身長滿了膿瘡,這還不是正式的果報,是結果之前先開個花而已。一般來說,殺生很容易現花報。你看那個殺牛殺豬的人,他到晚年就不對勁了,全身發臭,整個身體看起來發黑,這就是花報,這還不是正式的果報。正式果報出來時,那是三惡道。所以有些業是很強烈的,結構性很完整的業。造得很徹底的這個業有可能會有花報,就是今生就會有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花報。

第二種,正式的果報,就是我們說的異熟果;

第三種,果報受完以後還有餘報。

強大的業就有三種。餘報就是我們後面說的等流果跟增上果了。等流果是針對你個人的別業來論這個餘報;增上果是約著大眾的共業,大家都生長在一起,就造成了共同的餘報。

二、等流果

等流果是個人所領受的。我們來看看等流果。

等流果有兩種:第一種,領受等流;第二種,造作等流。

先看領受等流,請合掌。

二、等流果。領受等流果——謂出惡趣,次生人中,如其次第,壽量短促,資財匱乏,妻不貞良,多遭誹謗,親友乖離,聞違意聲,言不威肅,貪瞋癡三,上品猛利。

領受等流果是說,你造了一個殺盜淫妄的罪業,然後也付出了代價——你造這個業,又沒有去懺悔,就到三惡道去了。三惡道把這個業償完以後,你彈出來做人,你的事情還沒有完。因為你沒有懺悔,還有剩餘的勢力。什麼勢力呢?「如其次第,壽量短促」,這是殺生的餘報。你得人身時,壽命比一般人短,人家是平均壽命八十歲,你可能六十歲、五十歲就走了。

在經論上講,「壽量短促」這個殺生的餘報,不專指人,天人也是這樣。經論上說,天人修了天福到天上去,有些天人會早夭,因為他還有殺生的餘報,沒有懺乾淨。雖然天人身體都很健康,但是他為什麼壽命比一般天人短呢?其實他福報也不差,但是在造福報時夾雜著殺生的罪業,他享受福報的時間就不會太長了。所以諸位!我們總結的時候會告訴大家,業是錯綜複雜,各受各的,是不能互相抵消,各各獨立的。

第二個,資財匱乏。匱乏是一個說法,另外一個比較常說的說法,就是偷盜會讓資財不堅固。一個人有資財是來自於佈施,但是有些人佈施的當下又犯偷盜,他得果報時那個果報體就不堅固了,經常被騙或被偷,這就是資財不堅固。

在佛教史上有一個華嚴宗的祖師叫杜順大師,他有一天去外面辦事,他的包丟在路上,回來時才發現包不見了。他的侍者很緊張,要回去拿,他說算了算了,天黑了不用拿了,明天再拿。侍者說明天可能被撿走。他說沒事,絕對不會被撿走。結果他的侍者隔天去拿時,果然把包拎回來了。侍者就問師父說:「師父,您怎麼那麼有把握說您的包不會掉呢?」杜順和尚說:「我三生三世都沒有犯偷盜的業,所以我那個果報特別堅固。」

地震時,有的房子會倒,有的房子就不會倒,這個跟偷盜有關係。有些人的錢財很堅固,水不能淹,火不能燒,盜賊不能偷盜,因為他沒有犯偷盜的業,他得果報時,佈施業現出來,他的果報堅固。所以如果你的福報很大,但是錢經常被偷被騙,那就是有兩個業,佈施的業後面有偷盜的業,這兩個都各自算。

妻不貞良。就是眷屬有不貞潔的情況,有婚外情發生,這是淫慾的餘報。

所以我們遇到事情,都要往自己的道業上去會歸。

多遭誹謗。以下這四個就是口業,惡口。多遭誹謗就是說,這件事情明明不是你做的,但就有人經常誹謗你,你就莫名其妙遭到很多非理的污衊,這就是過去生造惡口的餘報。

接下來,親友乖離,就是莫名其妙就會有人挑撥離間,讓親友之間的感情不和睦,這就是過去生兩舌的餘報。

聞違意聲,這是妄語的餘報。聞違意聲就是說,人家跟你講一句話,他的本意不是這個意思,但是你很自然解讀到負面的地方去,經常聽到違背你心意的話。

言不威肅,講話沒有威德,就是經常戲論。我過去曾經看到一對夫妻——我的學生,他們來跟我討論事情時,都把小孩帶過來。我明顯地發覺,這個小孩跑來跑去不乖時,父親叫他坐下,這小孩不聽;母親叫他坐下,這小孩馬上坐下來。後來我就問他說:「為什麼小孩聽她的不聽你的呢?」他說:「我這做父親的整天跟他開玩笑。」所以,你經常跟小孩子戲論,雖然無傷大雅,但是以後就會有問題了,你講話他不當一回事,就是,你講話沒有力量了。諸位!你看,有些人講話很有力量,他講出這句話,大家就會情不自禁地去接受、去做;有些人講話,人家不會想去做,他沒有主導力。你經常說戲論的話,就有問題了,你講話沒有主導力量,你的話沒有產生一種吸引力讓別人服從,就是沒有威德。

貪瞋癡三,上品猛利。這就是當我們造了惡業,在三惡道出來以後,還有這十種的餘報。這些都是個別的,跟別人沒有關係的,叫作領受等流果。

再看下一個,造作等流果。

我們看這個段落,先把它念一遍。

造作等流果——縱生人中,愛樂殺生等事。

前面的「領受」是約外在的果報,這個「造作等流」是約你內心的狀態,就是等流習氣。你過去生殺生,除了讓你到三惡道乃至於壽命短促以外,你來生看到螞蟻,莫名其妙地就有一種衝動,想要把它殺死。為什麼?你也不知道,這就是等流習氣。

這個等流習氣很重要,佛教界論斷三世因果都是以等流習氣來論。你怎麼知道有來生?只要證明有前生就一定有來生,因為你有前生,肯定生命就相續,不可能到今生突然停止。那麼怎麼知道有前生呢?就是從這個等流習氣。

佛教界在解讀前生的論述中說,一般世間的醫學家,是認為物質創造了精神——你為什麼那麼聰明呢?因為你的基因比較好,遺傳基因好,就是物質影響到你的心態。佛教不同意!佛教認為心靈創造物質,而不是物質創造心靈。

佛教界舉一個例子。一對雙胞胎,是兩個心識、兩個生命體同時住在一個 DNA,一個受精卵。佛教就問醫學家說,同一個 DNA 發展出兩個生命體,這兩個嬰兒出生時,沒有經過環境的學習,但是個性顯然不同:一個好動,一個好靜;一個喜歡光明,一個喜歡黑暗,你怎麼解釋這個內心的差別?如果我們是今生才開始,生命只是個偶然,那麼我們所有的功能都是要經過學習才有的,那麼為什麼同一個 DNA 的兩個生命體,他們兩個出生沒幾天,沒有經過很多環境的學習,就有不同心識的差別作用:一個好動,一個好靜?

可見,在今生之前,一定有一個生命體。他經過很多的經驗,把這個心識遺傳到今生來了。否則這兩個是同樣的 DNA,同樣一個基因,怎麼創造兩個不同的生命體出來?如果物質能夠創造心識的話,同樣的物質應該創造出同樣的心識。其實不是這樣子。

所以,佛教認為是先有心靈才有物質,是心靈主導物質。內心當中因為造了不同的業,才創造不同的果報出來。所以,這個「造作等流」是論斷三世因果很重要的觀念。就是說,為什麼這人一出生,就特別喜歡打坐?這人特別喜歡拜佛?這一定有前生的因緣。

三、增上果

我們看第三個,增上果。

等流果是約著個人的個別的業力。增上果是大眾的共業,大家會生長在同樣的環境,這是約共業。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三、增上果——謂由殺生,能感外器世間所有飲食及藥果等,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並皆微劣,難於消變,生長疾病,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而便中夭。不與取者,謂眾果尠少,果不滋長,果多變壞,果不貞實,多無雨澤,雨多淋澇,果多乾枯及全無果。欲邪行者,謂多便穢,泥糞不淨,臭惡迫迮,不可愛樂。虛妄語者,謂農作行船,事業邊際,不甚滋息,不相諧偶,多相欺惑,饒諸怖畏,恐懼因緣。

——《菩提道次第廣論》——

當我們受了三惡道果報以後,如果沒有懺悔的心,還會有一種共業的問題,會招感生在同樣的一種共業的環境。

先看殺生的共業。殺生的共業招感外面的世間所有的飲食還有醫藥水果等,「皆少光澤」,看起來不好看,而且「勢力」,它提供你的養分跟能量,也減少了。「異熟」指它的大小跟數量,還有它的「威德」,產生的治療效果,提供的營養成分,「並皆羸弱,難於消變」,很難消化而轉化成能量。

一般人經常吃肉,或者直接殺生或者間接殺生。吃肉的人越來越多時,這個世界會往哪個方向變呢?就是水果慢慢減少,而且水果能夠提供的能量越來越少,因為大家都在造殺業。以前造殺業都是比較簡單,只是為了填飽肚子。現在是什麼東西都吃,所以殺業造得重時,會讓整個世界的共業往這個方向走。中藥本來是可以治病的,但是你照藥方去抓,治不了病,因為現在的中藥沒有能量,這就是殺生的共業。

第二,偷盜。「不與取者,謂眾果尠少,果不滋長,果多變壞,果不貞實。」如果世間很多人犯偷盜,世界會怎麼樣呢?「眾果尠少」,收穫減少了,上一代收穫多,這一代就減少了。「果不滋長」,發育不良,長得小小的。「果多變壞」,水果放一下子就壞掉了。「果不貞實」,果鬆鬆的,沒有那麼堅實。「多無雨澤,雨多淋澇」,風不調雨不順,要麼就乾旱,要麼就水災。「果多乾枯及全無果」,水果的數量,乃至它的性質就變得比較羸弱了。這就是偷盜的共業。

第三,「邪行者,謂多便穢,泥糞不淨,臭惡迫迮,不可愛樂。」如果世間犯邪淫的人越來越多,世間所住的環境就會變成污穢了,很多的便穢,很多不乾淨的污泥,它的味道也特別的迫迮,讓人感到逼迫而不能夠接受,不可愛樂。

這一點,我們看諸天更明顯。人類,可能我們感覺不出,哪一個國家比較乾淨,哪一個國家比較髒,可能也有差別。有些國家比較乾淨,這個國家過去生的人,邪淫業比較輕;這個國家很髒,這個國家邪淫業就比較重。但是諸天更明顯。諸位知道,天人他有一個特點,沒有廁所,因為天人的慾望都很淡薄。我們修習善業可以做人,但是要生天要有德行,我們後面會講,煩惱要輕薄,尤其是淫慾心,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判定標準。欲界六天,慾望是一天比一天淡薄,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干淨。最低的四天王天,他吃水果下去完全沒有渣,所以天人沒有大小便的問題,也沒有廁所,他吃下去完全消化,天人的環境特別乾淨,身體也特別香,因為他們淫慾心淡薄。每一天的慾望越來越淡薄,天也越來越乾淨。到了色界天,淫慾心完全調伏,色身完全是光明的,不像我們那麼粗重。所以我們居住的環境是臭穢的,這跟邪淫有關係。

第四,虛妄語者。經常打妄語,招感的環境會「農作行船」(農作就是農業,行船就是商務的往來),還有「事業邊際」(農業跟商業相關的事業叫作「事業邊際」),就「不甚滋息」,就是彼此間沒有什麼往來,不興盛;「不相諧偶」,彼此間互相鬥爭不和合;「多相欺惑」,我欺騙你,你也欺騙我;「饒諸怖畏」,彼此害怕對方,充滿了恐懼,我不相信你,你也不相信我。造成這種共業,就是虛妄語所招感的。

當然共業中有別業,但大方向來說,會在這個地方出生,就是有這個共業。這是講到我們在得果報時,它有這三種差別。

我們簡單地作一個總結。如果業已經成熟轉成果報了,那就很難懺悔,只有認命了。但是業還沒有成熟之前,隨時有機會可以改變它,懺悔,改變心態,對治。因為業還沒有冒出來之前,它還是種子位,還沒有成熟,如同米還沒有煮熟或者還沒有煮,隨時可以加些東西下去。但是等到米已經煮熟了,不能改變了,有這樣的差別。

戊四、業果輕重

淨界法師:佛法修學概要

我們再講一小段,看業果的輕重。

前面的輕重我們只單單約著內心,現在把業果輕重講得比較全面一點。它有三種因素:第一個,約心;第二個,約境;第三個,約相續。

約心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意樂故重。我們把它念一遍。

一、意樂故重——謂猛利三毒所作。

意樂,就是你的心態。心力的強弱,在經論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看慚愧心什麼時候生起。第一種,最輕的業就是在造作之前就生起了。你想要去作一個壞事,後來想一想不可以,就沒有做,這個業沒有成立,因為沒有付諸行動,業一定要付諸行動才叫業,這是不成熟的業,沒有形成完整結構的業。這個是最輕的,慚愧心在造作之前就生起。第二種,在正造作時生起,這個業也輕。你邊做邊慚愧,但是還是做了,這個也比較輕。第三種,是事後生起。這個也不錯,事後懺悔。

如果說,慚愧心在之前、正做、後面都沒有生起,叫三時無慚愧,這個業就是意樂故重。你完全不懺悔,心是如此地堅固,也使令業的體性變成堅固,就具有主導性,這是第一個,由慚愧心來決定它的強弱。

第二種,沒有對治。沒有對治,簡單說就是你一天過一天,沒有目標,沒有宗教信仰,對人生完全沒有任何的期許,完全過著放逸的生活,這個就有五種結果。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二、無治故重——謂不能日日乃至極少時持一學處,或亦不能半月、八日、十四、十五受持齋戒,於時時間,惠施修福,問訊禮拜,迎送合掌和敬業等,又亦不能於時時間,獲得增上慚愧惡作,又不能證世間離欲,或法現觀。

有五種情況會使令我們所造的任何一個業變重:

第一種,就是這個人一天裡從來沒有做一點解門行門的功課,來持一個學處,一天過一天,這個人造的業容易變成重業,因為他完全不對治,這個人做什麼事都不踩煞車的。

第二種,他不能半月半月的去受持齋戒,或者在八號、十四號、十五號這個六齋十齋日受持齋戒,也沒有嘗試去約束自己,用齋戒來調伏自己的身、口、意。

第三種,這個人完全沒有宗教信仰,對於三寶或者他所皈依的境界,從來不修福問訊禮拜合掌恭敬,他什麼都不信。這個人要小心!他所造的任何一個業都可能變成重業,因為他完全沒有任何信仰,誰都不相信。

第四種,他不能經常在日常生活當中產生一種自我反省、增上慚愧,對自己的業「惡作」——自我反省。就是心裡想要做什麼就做了,也不會事後去做反省。

第五種,他更不可能去修止觀來產生對世間的離欲,或者修空觀,來做一種我法二執的調伏。

總而言之,就是這個人的生命當中,沒有宗教信仰,沒有自我期許,也沒有目標,反正就是把前生的福報花完為止,縱情地享受。也就是說,他所造的業是盡情的造業,完全不踩煞車。這個人造的業就很糟糕了!他這一期的生命會創造很多生的問題,他要為今生的享受付出很大代價,因為他所造的很多業都是強大的業力。這個是第二種沒有對治。

最嚴重的是第三種,邪執故重。所有業裡心力強,沒有對治,都還算是中品,最嚴重的就是邪知邪見,這個最可怕。

三、邪執故重——謂由依於作邪祠祀,所有邪見,執為正法,而行殺戮。又作是心,畜等乃是世主所化為資具故,雖殺無罪,諸如是等,依止邪見而行殺害。

前面的意樂故重、無治故重,都是屬於愚癡眾生,什麼都不懂。但是什麼都不懂還不算嚴重。有一種人產生邪惡的知見,他認為他懂,結果是邪惡的懂。

這種人基於邪惡的寺廟、邪惡的禮拜、祭祀,或者依止邪師,產生了邪惡的知見,把這種知見執為正法而行殺戮。比方說恐怖攻擊,他們認為自己是有理想抱負的。他說,我把某一個國家的人消滅掉能夠讓他們生天。就是說,他造這個業時,是很堅固地執著,完全不後悔的。造業時,把所有的心力都放進去了,就像一個人撞牆壁時,他完全不踩煞車撞上去了,還加油門,這個業就非常難懺悔了!因為因地把業造得這樣重,這個勢力太強大了,這第一種。

第二種,「又作是心」,他還自己有一個論斷。他說,這個雞鴨魚肉是上帝賜給我們的食物,雞鴨魚肉天下一道菜,你把它殺了,根本沒有過失。這個邪見,「諸如是等,依止邪見而行殺害」,這都是最重的。

殺業有四種差別,貪、瞋、癡、邪見,邪見最重。諸位!你們想想看,貪瞋癡哪一個業比較重?邪見當然最重了,但如果這個人不是外道,不是邪見,貪瞋癡哪一個業比較重?你們猜猜看。對!是癡。比如說,這裡有一隻雞,我實在不想殺你,但是我實在很想吃你的肉,控制不了自己,把你給殺了,這是第一個貪慾;第二個,瞋。我也不想吃你,但是我看這隻雞不順眼,把它殺了,這個是第二重,中品;第三種是,我殺你是應該的,你本來就應該讓我殺的,誰叫你做一隻雞,你本來就是上帝賜給我的食物,我本來就應該殺你的,本來就是如此,癡。但是這三個都還不是最可怕,最可怕是邪見——我必須把你殺了來祭祀某種天、某種神,還把這個執功德想!把錯誤的行為當功德想,就糟糕了!

所以四種差別,在《大智度論》上說,所有的業裡貪慾造的業是最輕的。瞋心其次,愚癡就是上品了,邪見就特別重。這是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約著造業時的心態來判斷。

好,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後面的根據外境和次數,下堂課再做說明。

修淨土宗,你要做兩件事情。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不能讓你的業太重。我們講過,臨終的感應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你把罪業弄得這麼重,可能連提起正念的機會都沒有了。臨終時,業力馬上起現行,要到三惡道去了,怎麼跟阿彌陀佛感應呢?你自己都沒有準備啊!所以「願我臨終無障礙」,佛陀就是告訴你,要多懺悔,少做惡事。我們必須想辦法讓我們內心的業力,都變成不增長業。雖然有,但是它勢力薄弱,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帶業往生,你不能帶著重業。諸位!帶著重業你是跑不掉的。因為你的心力不足以扭轉這個業力。帶業是可以往生,但是你不能把業力弄得很強大,因為你抗拒不了它的。所以《楞嚴經》講,你至少讓你的業沉澱下來,不能再造作。雖然這個污泥還有,但是它是在沉澱狀態,這個是很重要的概念。

我們學習業果的道理,對淨土宗最大的啟示就是:你要在死亡到來之前,不管用什麼方法,讓所有的業力變成輕薄的不增長業。不管用什麼方法,用拜懺的、持咒的什麼方法都沒關係,我們必須為臨終爭取時間。我們的正念不是很強,必須要在臨終時培養一個往生的皈依的心,至少不能有太大業力來干擾你,來折磨你,甚至於把你帶走,讓你連機會都沒有。

為什麼我們要懂因果的道理?就是說,要想辦法讓你臨終創造一個相對安穩的身心狀態,讓你有足夠的時間來做第二件事情——把平常的正念提起來,然後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而臨命終安穩的快樂之地,是要準備的。諸法因緣生,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斷惡修善的原因。說得清楚一點,就是為了臨終時,生起那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讓我身心無障礙。淨土宗不是說:我造了善業我要生天,這不在我們的規劃之內,但是要創造一個臨終安穩的環境,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業果的道理,就是想辦法把這個罪業降到最低,讓它不要來障礙你,是這個意思。

好,我們今天先上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在來日。迴向!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莊嚴德相,由長劫修習善行而感...

聖嚴法師《學佛的基礎》

(一)宗教常識 在世界上,屬於全球性而且歷史悠久的宗...

時空為何是我們的錯覺

問: 頂禮法師!弟子在學習《復盛機師書》這篇文章時,...

三界之苦,輪迴過患,應生出離之心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以十六字總結淨土法門修學之要訣...

洗滌無量劫來的業識種子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

「專修」和「雜修」的劃分

善導大師講的這個專修和雜修的情況,確實善導大師講專...

昌臻法師《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

我們今天講的題目是: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 以...

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十信位 所謂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我們如果讀《阿含經》,或者你去讀大乘的經典,比如說...

只此浮生是夢中

許多時候,一些從事演藝工作的人,不覺都會發出對生命...

人與人之間要用愛語來攝受

大家在家庭裡,夫妻之間、兒女之間、父母之間要互讓互...

這「四勿」是遠離邪淫外緣的好方法

我們先舉個例子,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遠離邪淫的外緣...

十二時·普勸四眾依教修行(敦煌歌辭)

雞鳴丑。雞鳴丑。曙色才能分戶牖。富者高眠醉夢中,貧...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

問: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呢? 答: 歸敬...

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

受持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無量無邊,散載與很多的論中。...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處理

《維摩詰所說經》的〈佛道品〉中,記載普現色身菩薩與...

結夏安居——佛陀給修行人的一個大福報

農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懸掛了結夏牌,為期三個月的結...

玉米怎麼吃最營養

1、玉米熟吃比生吃更佳。烹調盡管使玉米損失了部分維...

張澄基教授《什麼是佛法》

什麼是佛法 各位大善知識! 世界上任何一個政治朝代,...

土豆的營養價值與烹調竅門

土豆,學名馬鈴薯,別名洋山芋、洋蕃薯、山藥蛋。它和...

【推薦】虛雲老和尚《用功的入門方法》

1. 深信因果 無論什麼人,尤其想用功辦道的人,先要深...

修淨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後像外道一樣

淨土念佛法門它的特色,是一個他力門、果地教,也就是...

《楞嚴經》裡辨別邪師的方法

1.譭謗出家,輕蔑持戒: 常言: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

父母是心中最大的佛

問過許多人,佛祖在哪裡?都不知說什麼才好。 佛說:如...

【佛教詞典】增上緣依

【增上緣依】 p1316 成唯識論四卷八頁云:二、增上緣依...

【佛教詞典】不應行

不應行者,謂一切惡,是不應行,分為不應行及應離之二...

【視頻】阿彌陀佛(木魚版)

阿彌陀佛(木魚版)

【視頻】出爾反爾 自食惡果

出爾反爾 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