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華經》中的七種比喻

2011/07/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法華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被佛教界稱為「經中之王」,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經的主要內容是以大量譬喻和豐富的想像來說明大乘佛教的殊勝。全經以開、示、悟、入為總綱,具體敘述三乘歸於一乘的中心思想,反覆論證大乘佛教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在本經中,佛陀為了說明事理,採用了很多比喻來加以說明,從而使抽像的佛理形象化,便於大眾理解。《法華經》中共有七種比喻,簡稱為「法華七喻」,這七喻就像七顆明珠,不但講明了深刻的道理,而且彰顯出精彩的文學性。

一、火宅喻

在《法華經》第三品《譬喻品》中,佛陀講到長者從火宅中救出眾多孩子的故事。佛陀在經中告訴舍利弗說,諸佛經常以各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讓所有佛子都能得到解脫。接著,佛陀便以國中有大長者,因為年老體衰,擁有無量財富和田宅,以及僮僕。他的家庭廣大,只有一個門,家中人數眾多。一天突然大火從家宅四面燃起,長者見大火起來,很是驚恐,自己能出逃。但顧及那些僮僕。他知道僮僕都貪圖嬉戲,沒有出逃的意思。為了讓僮僕逃到安全地帶,長者採用下面的技巧令僮僕得出。

經云:「爾時長者即作是念:‘此捨已為大火所燒,我及諸子若不時出,必為所焚,我今當設方便,令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稀有難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爾時諸子聞父所說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銳,互相推排,競共馳走,爭出火宅。是時長者見諸子等安穩得出,皆於四衢道中、露地而坐,無復障礙,其心泰然,歡喜踴躍。」

長者就是通過允諾給予僮僕各種娛樂設施的方法,讓所有的僮僕都逃離出火宅,來到安全的地帶。長者喻我佛如來,孩子喻苦難的眾生;火喻世間之苦,宅子喻眾生輪迴的三界。

火宅喻告訴我們:三界如火宅,眾生卻貪圖世間虛幻的快樂而不願出離。

二、窮子喻

窮子喻出自第四品《信解品》。講走失在外的窮孩子,面對所乞討的長者的富裕之家卻不知是自己的家。窮子見到長者身上真珠瓔珞充滿,價值千萬,莊嚴其身。他身旁還有很多僮僕手執白拂侍立左右。窮子見到長者如是威德莊嚴,心生恐怖,便快速離去。

長者見到窮子,知道是自己的兒子,便派人追趕,將窮子追回。窮子非常恐怖,擔心被處死,長者令人以冷水灑面,促其醒悟。但窮子仍不醒悟,長者便放其外出乞討。接著,長者巧設方便,使人請窮子來家裡打雜做事,逐漸使其漸悟自己就是長者兒子並最終繼承了家產。

經中的窮子喻二乘之人,長者喻佛陀,佛陀巧設方便,讓窮子從小乘修起,漸入大乘法門,最後將佛子帶入大乘境界。

三、藥草喻

藥草喻出自第五品《藥草喻品》。

經云:「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叢林、及諸藥草,種類若干,名色各異。密雲彌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時等澍,其澤普洽。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小根小莖、小枝小葉,中根中莖、中枝中葉,大根大莖、大枝大葉,諸樹大小,隨上中下、各有所受,一雲所雨,稱其種性而得生長,花果敷實。雖一地所生,一雨所潤,而諸草木、各有差別。」

本品中的眾生喻藥草(小藥草、中等藥草、大藥草)或樹木(小樹、大樹),但是法雨無差別,雨落在地上,藥草和樹木各取所需,都能開花結果。在下面經文中還多次提到草木、雲雨。其中的三草二木喻受如來教化的眾生,下雨之雲喻我佛如來,大雨喻如來所說的一乘大法。

四、化城喻

化城喻出自第七品《化城喻品》,經中以比喻的方式,以眾生經過險難之道為喻,說明小乘貪圖涅槃之境。經中說眾生經過五百由旬的險難之道,路上沒有人煙,非常恐怖。有一個聰明的導師,為了讓大眾能夠順利走過險道,於是對眾人說,你們不要害怕,更不要後退,前面有座大城,可到裡面休息,如果能夠進入這座城,就能夠安穩快樂。這時眾多疲勞之人,心生歡喜,感嘆說:「我們馬上就可以遠離惡道,得到安穩快樂。」這些人於是便進入化城,想像著自己將得到安穩快樂,感到無比喜悅。導師知道眾人已經得到止息,不會疲倦,就去除化城,對眾生說:「你們今來,寶處不遠,前面的化城,是我變化而成,為讓你們休息一會兒。」

這段比喻主要針對小乘聖者而說。小乘聖者貪圖進入涅槃境界,一旦進入後就不想離開。豈知真正的寶藏還在遙遠的地方,而這座讓休息者暫時歇腳的「化城」只是幻像,休息完後還要繼續趕路(指達到真正的涅槃)。

五、衣珠喻

衣珠喻出自第八品《五百弟子受記品》。經中說,就好像有人來到親友家中,因喝酒而醉倒。這時親友便以無價寶珠繫在其衣服裡面,送給其人。這人醉臥在地竟然一點都不知道。他後來遊行到其他國家。為了衣食之需,到處求索,過得很是艱難,若是得到少許財物,便感到十分滿足。後來,親友見到他便說:「你怎麼為了衣食竟然如此窘迫。我過去為了讓你安樂,以無價寶珠,係在你的衣服裡面,現在還在,你竟然不知道,還勤苦如此,以求自活,太愚癡了。你現在可用這個寶珠,換取所需之物,你就會過得如意,不會缺少東西了。」

這段經文講窮困的愚夫被富有的朋友贈送寶珠,而愚夫因醉酒不知,仍到處奔波謀生。愚夫喻聲聞和緣覺,朋友喻我佛如來,愚夫的醉酒好比被種種煩惱困擾。眾生為小乘小果,甚至世俗事務的「衣食忙碌奔波,卻不知心裡早有佛陀贈與的寶珠——一乘佛法。」

六、髻珠喻

髻珠喻出自第十四品《安樂行品》。經中說,比如轉輪聖王,想以威力降伏眾國,而眾小國王並不順從,這時轉輪王便起兵前往討伐。王見到兵士中有戰功之人,心生歡喜,論功行賞,或給予田宅、或城邑、或衣服、或嚴身之具,或種種金銀珠寶。但是,只有髮髻中有一明珠,大王起初捨不得送人,怕送人別人會吃驚。但是,轉輪聖王見到眾兵士立如此大功,於是毫無吝嗇地將髮髻中的明珠賞賜將士。

經文中的輪王比喻如來,髺喻二乘權教,珠喻一乘實理。珠在髺中,就如實理為權所隱。這就是說如來於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授記二乘而得作佛,就像輪王解髺中之珠以與功臣,所以,以此為喻也。

七、醫子喻

醫子喻出自第十六品《如來壽量品》。經中說,比如一個良醫,聰明智慧,善於配製藥方,治療眾生之病。這個良醫有很多子女。一次,他因為有事到其他國家,他的孩子因為不慎飲用了父親配製的毒藥而中毒。不久,醫生回來,眾子見到心大歡喜,請求父親醫治。父親見到孩子如此苦惱,便按照藥方,以好醫藥,色相美味,搗篩和合,讓孩子服用。孩子服用之後,病即痊癒。

經文中的醫生比喻如來,眾子比喻三乘人。因為諸子無知,飲用毒藥,心即狂亂,父親設方便,讓他們服用好藥得以治癒。這比喻三乘人,信受權教,不得正道。如來施設各種方便,讓他們服用大乘法藥,迅速除去他們的苦惱,不讓他們有各種禍患,所以,以醫生之子作為比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示現涅槃,只為救度一切眾生

昔日佛陀開示:諸佛為度眾生故,方便示現涅槃,實而不...

【佛學漫畫】《法華經》故事之衣裡寶珠的譬喻

衣裡寶珠的譬喻...

正信去邪知,亦保永世安康

過去,佛陀曾生為馬王,名叫驅耶,常在海邊渡引漂流之...

窮子喻

過去,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長者,家中倉庫盈滿金銀、琉璃...

裝死的野狐狸

佛經裡面有一個比喻,很貼切野狐狸的比喻。說有一隻野...

烏鴉和孔雀的故事

現在這個時代在佛經裡邊叫做末法時期,在末法時期有一...

盎覆不吉蟲喻

過去有三兄弟,都說自己高大健壯,某次三人一起守夜,...

淨界法師:妙法蓮華經

整部經典的修行內涵,只有兩個字,就是妙法。我們怎麼...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管理好我們這顆心

有一種內觀法門,在座的可能有人參加過。修內觀最主要...

蕅益大師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

佛弟子應如何看待出軌的配偶

問: 比如說,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人,其配偶曾經受現...

為何相愛容易相處難

《四十二章經》云: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

四十八大願——(第7願)皆得天耳徹聽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

大安法師:做不到的就全交給阿彌陀佛

我們因無明的煩惱沒有斷,俱生我執堅固,會有什麼清淨...

專訪大安法師:堅持信仰,敦倫盡份

主持人: 對淨土有興趣的人初學應從哪裡下手比較合適...

寺院每次過堂,為何要給眾生出食

在寺院過堂的居士都會看到,吃飯前大眾要唱《供養偈》...

嗚呼!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釋迦牟尼佛(前565前486)發現了人生規律緣起性空而因...

觀世音菩薩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一直以來,我自稱學佛人,因為自己會念佛、念經,就頗...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

在此世間,每一個眾生都在追求著安樂,為什麼會不期而...

十種方法教你遠離睡眠昏沉

睡眠是修行人非常大的障礙,睡不著我們會焦慮,覺得身...

令人心酸至極的微瞬間

:網銀是我爸幫我弄的,用的時候,發現驗證信息是女兒...

修正自己的習氣,不再被業所轉

眾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習氣,隨著自己的習性去造業,那...

一生的罪業和臨終時幾句佛號,誰輕誰重

問: 《安士全書》中有一個故事,說唐代的張善和一生...

淺說佛教生財及理財之道

中國人近年在海外對奢侈品的購買力驚人,根據匯豐銀行...

【佛教詞典】現行離間語罪

【現行離間語罪】 p0955 瑜伽四十一卷七頁云:又如菩薩...

【佛教詞典】三障

孔目章云:   一、皮煩惱障 三界中之思惑也。貪慾等...

【視頻】妙境法師《魔女變骨人》

妙境法師《魔女變骨人》

【視頻】2021年法鼓山主題年影片「平安自在」

2021年法鼓山主題年影片「平安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