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八大人覺經略解

蕅益大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明 蕅益釋智旭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今初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不論在家出家。但是歸依於佛。即為佛之弟子。既為佛子。即應恆修此八種覺。言常於晝夜者。明其功無間斷。言至心者。明其親切真誠。言誦念者。明其文義湻熟。記憶不忘也。八大人覺。釋現結嘆文中。

二別明即為八。初無常無我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此入道之初門。破我法執之前陳也。先觀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如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等。則於依報無可貪著。次以四大觀身。地水火風互相陵害。故有四百四病之苦。各無實性故。究竟皆空。次以四陰觀心所謂受想行識。並此色身。共名五陰。於中實無我及我所。但是生滅之法。剎那剎那遷變轉異。不實故虛。非真故偽。遞相乘代故無主。則於正報無可貪著。又此正報身心。不惟空愛惜之。於事無益。而且一迷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則心便為眾惡之源。一迷四大為自身相。則形便為眾罪之藪。倘不直下覷破。害安有極。若能如是觀察。則身心二執漸輕。即漸離生死之第一方便也。

二常修少欲覺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此既以第一覺降伏見惑。次以第二覺降伏思惑也。思惑雖多。欲貪為首。能修少欲。則可以悟無為而得自在矣。

三知足守道覺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此既修少欲。復修知足。以專心於慧業也。多欲不知足人。最能障慧。今於少欲之中。又復知足。則慧業任運可進矣。

四常行精進覺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夫所謂少欲知足者。正欲省其精力以辦出要耳。倘託言知足。而反坐在懈 怠坑中。則墜落不淺矣。故必常行精進。以破見思煩惱。煩惱之魔既破。則陰魔天魔死魔皆悉摧伏。而五陰十八界獄乃可出也。

五多聞智慧覺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雖云精進。若不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則成暗證之愆。又有聞無慧。如把火自燒。有慧無聞。如執刀自割。聞慧具足。方可自利利他。

六佈施平等覺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佈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雖有智慧而無福德。亦不可以自利利他。故須具行三檀也。知貧苦之多怨。而行佈施。即財施也。知怨親之平等。而不念不憎。即無畏施也。法施已於上文明之。今以財及無畏。圓滿三檀耳。

七出家梵行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雖修智慧福德。若不永離居家五欲。終不可以紹隆僧寶。住持佛法。當知三世諸佛。無有不示出家而成道者也。三衣、一安陀會。二優多羅僧。三僧伽梨也。然使身雖出家。而不能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則為竊佛形儀。罪加一等。不可不知。

八大心普濟覺

第八覺知。生死熾燃。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 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雖復出家。不發大乘普濟之心。則慈心不周。不發代眾生苦之心。則悲心不切。慈悲周切。方是紹佛家業之真子也。

三結嘆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如此八事下十六字。結成名義。精進行道下十六字。結成自覺功德。法身船。指所悟性德。涅槃岸。指修德所顯也。復還生死下三十二字。結成覺他功德。惟自覺。方能覺他也。若佛弟子下三十二字。結成誦念功德。能誦其文。必能精思其義。能思其義。必能以此自覺覺他。故能滅罪而斷生死苦。趣覺而證常住樂也。


上篇:明覺禪師語錄

下篇: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信心銘

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毫...

梵網經懺悔行法

明菩薩戒弟子藕益智旭述 經云。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

佛遺教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述 歸命常住大悲尊 應病與藥權實法...

菩薩戒本經箋要

菩薩戒本經箋要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三藏 曇無讖第二...

蕅益大師文選

《序》 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

角虎集

角虎集卷之上 古越雲頂山一壑沙門 濟能 纂輯 白雲峰...

如淨和尚語錄

如淨禪師語錄序 五家宗派中。曹洞則機關不露。臨濟則...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永明智覺禪師唯心訣 詳夫心者,非真妄有無之所辨,豈...

淨心誡觀法

淨心誡觀法序 宋餘杭郡沙門 釋元照述 太近至易,無如...

佛說太子墓魄經

佛說太子墓魄經(開元錄云:沐魄或慕魄) 西晉月氏三藏...

大正句王經

大正句王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註音版】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華嚴經問答

華嚴經問答上卷 沙門法藏撰 問。三乘事理。普法事理雲...

寶星陀羅尼經

寶星經序 唐釋法琳撰 《寶星經》梵本三千餘偈。如來初...

勸修淨土切要

重刻淨土切要序 今夫苦樂縱橫。一靈萬變。升沉往返。...

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寶華山弘戒比丘 讀體 彙集 早覺 (經律...

佛說不自守意經

佛說不自守意經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無上法王

(雜語)如來之尊號。以如來於法得自在故也。圓覺經曰...

【佛教詞典】火湯

(界名)地獄之一處。千手經曰: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消...

不與一切萬法為伴侶

你看我們現在都活在妄想,所以我們往生弄得自己非常沒...

念佛平時須相續

今天的講話題目是念佛平時須相續。再分三段來講: 第一...

《大集經》中沒有這句經文,這是以訛傳訛嗎

問: 淨土宗學人常見這麼一句話,《大集經》云:末法億...

印光大師:往生助念利益甚大

臨終欲不昏沉,必須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臨終...

蓮宗與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種特質

釋尊一代時教,五時說法,由悲智心隨宜開演的無量法門...

聰明女人有「三氣」

聰明女人有三氣,即骨氣、靈氣和大氣。 骨氣就是不因...

普賢菩薩十大行願

普賢十大行願是修學大乘佛法的基本準則。普賢十大行願...

太善良會被欺負,該怎麼辦

問: 在這個斗諍的世界裡,如果太善良是會被欺負的。...

出家出的是什麼家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

貪睡的人有什麼後果

《勸發增上意樂經》云:若樂睡眠與昏沉,痰癊風病及膽...

財物化為灰燼,商人竟能悠然睡覺

有位商人的家裡失了火,不僅房子嚴重損壞,連財物都幾...

修福從恭敬三寶開始

問: 請問法師,弟子剛剛皈依,應當如何理解三寶的功德...

【視頻】《心經》演甫居士

《心經》演甫居士

【視頻】大乘起信論(男聲讀誦)

大乘起信論(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