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八大人覺經略解

蕅益大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明 蕅益釋智旭解
 

大文為三。初總標。二別明。三結嘆。今初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

不論在家出家。但是歸依於佛。即為佛之弟子。既為佛子。即應恆修此八種覺。言常於晝夜者。明其功無間斷。言至心者。明其親切真誠。言誦念者。明其文義湻熟。記憶不忘也。八大人覺。釋現結嘆文中。

二別明即為八。初無常無我覺。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此入道之初門。破我法執之前陳也。先觀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如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等。則於依報無可貪著。次以四大觀身。地水火風互相陵害。故有四百四病之苦。各無實性故。究竟皆空。次以四陰觀心所謂受想行識。並此色身。共名五陰。於中實無我及我所。但是生滅之法。剎那剎那遷變轉異。不實故虛。非真故偽。遞相乘代故無主。則於正報無可貪著。又此正報身心。不惟空愛惜之。於事無益。而且一迷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則心便為眾惡之源。一迷四大為自身相。則形便為眾罪之藪。倘不直下覷破。害安有極。若能如是觀察。則身心二執漸輕。即漸離生死之第一方便也。

二常修少欲覺

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此既以第一覺降伏見惑。次以第二覺降伏思惑也。思惑雖多。欲貪為首。能修少欲。則可以悟無為而得自在矣。

三知足守道覺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此既修少欲。復修知足。以專心於慧業也。多欲不知足人。最能障慧。今於少欲之中。又復知足。則慧業任運可進矣。

四常行精進覺

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

夫所謂少欲知足者。正欲省其精力以辦出要耳。倘託言知足。而反坐在懈 怠坑中。則墜落不淺矣。故必常行精進。以破見思煩惱。煩惱之魔既破。則陰魔天魔死魔皆悉摧伏。而五陰十八界獄乃可出也。

五多聞智慧覺

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雖雲精進。若不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則成暗證之愆。又有聞無慧。如把火自燒。有慧無聞。如執刀自割。聞慧具足。方可自利利他。

六布施平等覺

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雖有智慧而無福德。亦不可以自利利他。故須具行三檀也。知貧苦之多怨。而行布施。即財施也。知怨親之平等。而不念不憎。即無畏施也。法施已於上文明之。今以財及無畏。圓滿三檀耳。

七出家梵行覺

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鉢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

雖修智慧福德。若不永離居家五欲。終不可以紹隆僧寶。住持佛法。當知三世諸佛。無有不示出家而成道者也。三衣、一安陀會。二優多羅僧。三僧伽梨也。然使身雖出家。而不能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則為竊佛形儀。罪加一等。不可不知。

八大心普濟覺

第八覺知。生死熾燃。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 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雖復出家。不發大乘普濟之心。則慈心不周。不發代眾生苦之心。則悲心不切。慈悲周切。方是紹佛家業之真子也。

三結嘆

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捨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於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如此八事下十六字。結成名義。精進行道下十六字。結成自覺功德。法身船。指所悟性德。涅槃岸。指修德所顯也。復還生死下三十二字。結成覺他功德。惟自覺。方能覺他也。若佛弟子下三十二字。結成誦念功德。能誦其文。必能精思其義。能思其義。必能以此自覺覺他。故能滅罪而斷生死苦。趣覺而證常住樂也。


上篇:明覺禪師語錄

下篇:圓悟佛果禪師語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玄義

自覺聖智。第一義心。非名相之所詮。奚思議之能入。依...

靈峰蕅益大師宗論

靈峰藕益大師宗論卷第一之一 古歙門人成時編輯 【願文...

菩薩戒本經箋要

菩薩戒本經箋要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三藏 曇無讖第二...

蕅益大師文選

《序》 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

菩薩戒本宗要

大賢法師義記序 大薦福寺僧道峯撰 吾觀。悠悠群動。營...

戒殺四十八問

戒殺四十八問目錄 釋生物養人之疑(五問) 釋俗見斷殺之...

天台八教大意

天台八教大意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 前佛後佛。自行化他。...

二時臨齋儀

一、供養咒 (早午): 供養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圓滿...

【註音版】佛說四輩經

佛說四輩經...

佛說菩薩睒子經

佛說菩薩睒子經 安公錄中闕譯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

佛說梵志計水淨經

佛說梵志計水淨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佛說右繞佛塔功德經

佛說右繞佛塔功德經...

華嚴經關脈義記

華嚴經關脈義記 夫以三乘漸次究之者可測其津涯。一乘...

虛空孕菩薩經

虛空孕菩薩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

淨業知津

淨業知津 靈岩山下寶藏僧 悟開 述 世間稱為苦海者。...

【註音版】佛說宿命智陀羅尼經

佛說宿命智陀羅尼經...

佛說興起行經

佛說興起行經序 所謂崑崙山者,則閻浮利地之中心也。...

【佛教詞典】戲論

梵語 prapaca。謂錯誤無意義之言論。即違背真理,不能...

【佛教詞典】安

【安】 p0625   瑜伽十一卷三頁云:安者:謂離粗重,...

口業清淨,功德不思議

何為『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四種口業 妄語者,見言...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學問類: 1、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2、茅鹿門云:人生...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

我們現在最大的盲點在哪裡?身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哀就是...

霧霾——淨業行人的欣厭劑

在過去的三五年裡,整個中國大地基本都籠罩在霧霾的陰...

七種蔬菜美白有奇效

豌豆 多吃豌豆可以祛斑駐顏,《本草綱目》稱豌豆具有...

對六字洪名繫念不止,一定能生彌陀淨土

你只要對六字洪名繫念不止,一定會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

打普佛念佛迴向出現的奇跡

章居士,湖州人。她有個老爺爺七八十歲了,摔倒了,把...

人體生病的四個原因

藥師法門裡面說:疾病的症狀是非常複雜的,千變萬化的...

慧律法師《降低慾望和標準》

人為什麼會痛苦?為什麼會煩惱?我們認為金錢可以代表地...

六大免除障難方法

一、戒殺吃素 肉食有毒,以殺時恨心所結故。故凡瘟疫流...

靜藹法師示身不淨往生西方

靜藹。俗姓鄭,河南滎陽人,少年時到寺院遊玩,看到描...

聖嚴法師:收心的練習

佛法教導我們抗拒誘惑、破除對七情六慾的執著,多利用...

【視頻】早課(靈鷲山)

早課(靈鷲山)

【視頻】《心經》張學友\鄺美雲\草蜢粵語演唱

《心經》張學友\鄺美雲\草蜢粵語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