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蕅益大師《淨土玄門》

蕅益大師  2011/04/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十六卷云:「寧受地獄苦,得聞諸佛名;不受無量樂,而不聞佛名。所以在往昔,無數劫受苦,流轉生死中,不聞佛名故。」

○ 又云:「若見如來者,為得大善利。聞佛名生信,則是世間塔。」

○ 入法界品云:「若得見於佛,除滅一切苦;能入諸如來,大智之境界。若得見於佛,捨離一切障,長養無盡福,成就菩提道。」

○ 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云:「若復有人,於日日中,稱說如來名號功德,是諸眾生能離黑暗,漸次當得燒諸煩惱;如是稱念南無佛者,語業不空;如是語業,名執火炬,能燒煩惱。若復有人,得聞如來及佛名號,離諸黑暗,與彼眾生為涅槃因。」

○ 菩薩見實會云:「此釋種,決定得生安樂國,而奉無量壽;住安樂國已,無畏成菩提。能趣十方界,供養無量佛。安住一佛土,能供十方佛。」

○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云:「有四法得值諸佛:一者、恆以一心專念佛故;二者、稱讚如來諸功德故;三者、所受律儀遍清淨故;四者、以勝意樂發弘願故。」

○ 發勝志樂會云:「若有眾生髮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欲,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

○ 淨信童女會云:「菩薩成就八種法故,於諸佛前蓮花化生:一者、乃至失命不說他過;二者:勸化眾生令歸三寶;三者、安置一切於菩提心;四者、梵行無染;五者、造立佛像,置蓮花座;六者、憂惱眾生,令除憂惱;七者、於貢高人中,常自謙下;八者、不惱他人。」

○ 文殊師利說般若會云:「法界一相,係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義、無礙、無相。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係心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 大方等大集經第七云:「法語比丘,二萬年中無有睡眠。如彈指頃,不生貪心、嗔心、癡心;不善覺觀。不念父母、宗親、眷屬、飲食、衣服、房舍、臥具、資生之物。亦不覺知晝夜之相。二萬年中,常修念佛。」

○ 大集日藏經第九云:「若種種善願不得稱心,欲令如是種種惡業速滅盡者,應淨洗浴,著鮮潔衣,菜食長齋,勿啖辛臭;於寂靜處,莊嚴道場,正念結跏,或行、或坐,念佛身相,無使亂也。更莫他緣,念其餘事。或一日夜,或七日夜,不作餘業。至心念佛,乃至見佛。小念見小,大念見大;乃至無量念者,見佛色身無量無邊。彼佛身形三十二相,於一一相,亦念亦觀,皆令明瞭;隨所見相,見青光明;於彼光相,專精系意,無令心亂。作是念時,而誦是咒:「哆絰他 毗視林婆毗視林婆 郁頭波馱避耶 毗視林婆 斯那婆頗羅斯那婆 頗羅阿之冕那多他恀 阿冕那多他恀 復噓多俱致毗視林婆 毗視林婆 莎訶」如是一相,在於前心,[骨+力][骨+力]專念,不起亂想。然後誦此陀羅尼咒。乃至念於佛身相中,青色出光;彼光出已,從行者頂入。爾時安心,甚莫驚怖。於自身中,見於此光,如彼青色。念此青光,於自身中,各各支體,處處遍行。乃至一切身中火然,見火然已,乃至成灰,及四方風,來吹散滅。如是念時,見於自身無有一相,唯有空在;乃至十方皆悉見空,不見一色。如是念佛青色力緣,誦持於咒,成就此行。善男子!若復有人,如是繫念,不散亂心,學四禪地依止,心念陀羅。而彼眾生,一切業障,煩惱障、法障,罪業皆盡。唯除五逆,破毀正法,誹謗聖人。」

○ 菩薩念佛三昧經云:「正念諸法真如之相,是名念佛。」

○ 大集念佛三昧經云:「當知如是念佛三昧,則為總攝一切諸法。」

○ 大集賢護經云:「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清淨持戒,具足諸行,獨處空閑,如是思惟:於一切處,隨何方所,即若西方阿彌陀如來。是人爾時如所聞已,端坐繫念,專心想彼阿彌陀如來,如是相好,如是威儀,如是大眾,如是說法;如聞繫念,一心相續,次第不亂。或經一日,或復一夜,如是或至七日七夜。如先所聞具足念故,是人必睹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也。」

○ 又云:「得見彼佛,有三因緣:一者、緣此三昧,二者、彼佛加持,三者、自善根熟。」

○ 又云:「譬如有人,持赤栴檀示愚癡人;而彼癡故,起臭穢想。主人告曰:若不信者,應先嗅嘗,為臭為香;亦應觀察是檀光色文彩。然彼愚者,轉生憎惡,以手捻鼻,不肯嗅聞,掩閉其目,不肯觀視。如是來世有惡比丘,憎惡是經,其事亦爾。彼惡人輩,不知修習身戒心慧,愚癡無智,猶如啞羊,頑騃很弊。彼諸惡人,又薄福故,雖復得聞如是妙典,正念諸佛現前三昧,不用書寫,不能讀誦,不能受持,不能思惟,不能為人宣揚廣說。又亦不能廣生隨喜,云何能得如說修行?」

○ 又云:「若有菩薩深樂廣宣,復欲思惟如是三昧者,當先護持清淨戒行、不缺戒行、不染戒行、不污戒行、不濁戒行、不著戒行、不動戒行、不被訶戒行,智者所讚戒行,聖所愛敬戒行,應當念知如是諸戒也。彼出家菩薩,應當依彼波羅提木叉,成就威儀,成就眾行,乃至成就微塵數等戒行,清淨活命。於諸戒中,當念成就。應信甚深不得著忍。於空、無相、無願、諸法中,聞說之時,心不驚怖,無有悔沒。以是因緣,成就清淨戒行,乃至聖所愛敬戒行也。若有出家菩薩,取著色,受持禁戒,修行梵行;如是取著受、想、行、識,受持禁戒,修行梵行;修行已,作如是念:我今如是持戒,如是苦行,如是修學,如是梵行,願我未來得生天上,或生人間,自在有生,受諸果報。以是因緣,成就不清淨戒,乃至聖者所不愛戒。」

○ 又云:「具足四法,得是三昧:一者、不著一切外道語言,二者、不樂一切諸愛慾事,三者、常不遠離頭陀功德,四者、常厭三界諸有生處。」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云:「菩薩成就四法,不離見佛。何等為四?自往見佛,亦勸眾生;自往聽法,亦勸眾生;自發菩提心,亦勸眾生髮菩提心;常不捨離念佛三昧;是為四。」

○ 觀佛三昧海經云:「一者、持戒不犯,二者、不起邪見,三者、不生憍慢,四者、不恚不嫉,五者、勇猛精進,如救頭然。行此五事,正念諸佛微妙色身,令心不退,亦當讀誦大乘經典,以此功德,念佛力故,疾疾得見無量諸佛。見諸佛者,獨一心淨,不與他共。」

○ 又云:「未來眾生,其有得是念佛三昧者,視佛諸相好者,得諸佛現前三昧者,當教是人密身口意,莫起邪命,莫生貢高。若起邪命及貢高法,當知此人是增上慢,破滅佛法,是惡魔伴,如是惡人,雖復念佛,失甘露味。此人生處,以貢高故,身恆卑小,生下賤家。此邪命業,壞敗善根,猶如狂象壞蓮華池。」

○ 寶雨經云:「菩薩成就十種法,生清淨佛剎:一、成就於戒,無缺、無雜、無點污。二、為一切有情心得平等。三、能成就廣大善根。四、於利養、名稱、恭敬、讚歎,心常捨離,無所染著。五、得清淨信,心無疑惑。六、常修精進,離懈怠心。七、能入寂定,無散亂心。八、能得多聞,而無惡慧。九、成就利智,非鈍根性。十、有慈悲性,無損害心。若有菩薩,成就一法,得無缺減,無少違犯,鮮白清淨,即得具足成就十法。」

○ 諸法無行經云:「我未曾見聞,慈悲而行惱,互共相瞋恚,願生阿彌陀。若人如恆河,惡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則生清淨土。」

○ 大乘入楞伽經云:「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 又云:「大慧汝應知,善逝涅槃後,未來世當有,持於我法者,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 月燈三昧經云:「是人臨欲命終時,悲慧勇猛彌陀佛,是佛為現住其前,以持如是三昧故!得見十力稱所求,及諸聲聞住其前,決定生彼安樂國,以持如是三昧故!」

○ 如來智印經云:「若有書寫此法印,請誦宣示為人說;此功德身不可議,佛子當生極樂國。」

○ 十住斷結經神足品云:「西方去此無數佛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淨,無淫怒癡,悉同一心;皆由蓮花中生,不因父母情慾生也。純是童男,亦無女形,無大小便;以禪悅樂法,無想念識,以為飯食,共相敬念,如父如母。欲生彼國者,可發誓願。」

○ 大乘莊嚴寶王經云:「觀自在菩薩變現種種,救度無數百千萬俱胝那庾多有情,令得往生極樂世界,見無量壽如來,得聞法要,皆令當得成菩提道。」

○ 大般若經云:「是菩薩摩訶薩,由與般若波羅蜜多恆相應故,從此處沒,生餘佛土。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在在生處,常得值遇諸佛世尊,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離佛。」

○ 又云:「若菩薩,暫一睹見佛形像已,乃至證得無上菩提,終不捨於念佛作意。」

○ 又云:「是菩薩,為聽法故,常樂見佛。若聞如來在餘世界,現說正法,即以願力往生彼界,恭敬供養,聽受正法。」

○ 又云:「善男子、善女人等,信樂廣大,能依妙色、聲、香、味、觸,修廣大施;修此施已,復能種植廣大善根;因此善根,復能攝受廣大果報,專為利樂一切有情。於諸有情,能捨一切內外所有,彼回如是所種善根,願生他方諸佛國土,現有如來,宣說如是甚深般若無上法處;彼聞如是般若法已,復能安立彼佛土中無量有情,令發無上正等覺心,修菩薩行,示現勸導,讚勵慶喜,令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由斯圓滿所發大願,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 又云:「若菩薩,能正修行一相莊嚴三摩地者,疾證無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如是三摩地者,應處空閑,離諸喧雜,結跏趺坐,不思眾相;為欲利樂一切有情,於一如來專心繫念:審取名字,善想容儀。隨所在方,端身正向,相續繫念此一如來,即為普觀三世諸佛。所以者何?一佛所有無量無邊功德辯才,等一切佛。三世諸佛,乘一真如,證大菩提,無差別故。若精勤修學,得入如是一相莊嚴三摩地者,普能了達無量無邊殑伽沙等諸佛法界無差別相。亦能總持無量無數殑伽沙等諸佛菩薩已轉,未轉無上法 輪。一一法門,皆能了達甚深義趣,宣說開示辯才無盡,勝阿難陀多百千倍。」

○ 大智度論云:「莊嚴佛界事大,獨行功德不能成故,要須願力。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淨世界願,亦復如是。福德如牛,願如御者。」

○ 又云:「念佛三昧,能除種種煩惱,及種種罪。又有大福德,能度眾生。是諸菩薩,欲度眾生,諸餘三昧,無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滅諸罪者。」

○ 又云:「菩薩有所見色,皆是佛色。念佛三昧力故,於色不著。」

○ 又云:「若遠離諸佛,便壞諸善根,沒在煩惱。自不能度,安能度人?」

○ 又云:「如少湯投大冰池,雖消少處,反更成冰。菩薩未入法位,若遠離諸佛,以少功德,無方便力,欲化眾生,雖少益利,反更墜落。」

○ 又云:「行生忍故,一切眾生中發慈悲心,滅無量劫罪,得無量福德。行法忍故,破諸法無明,得無量智慧。二行和合故,何願不得?以是故,菩薩世世常不離佛。復次,菩薩常愛樂念佛故,捨身受身恆得值佛。」

○ 又云:「世人精進持戒者,於念佛三昧,心得定時,罪垢不障,即得見佛,聞佛說法,音聲清了。」

○ 又云:「若離有佛國者,雖受人天樂,不知是佛力所致,與畜生無異。若一切佛不出世,則無三乘涅槃之道。常閉在三界獄,永無出期!」

○ 又云:「菩薩得無生忍受記,更無餘事。惟行淨佛世界,成就眾生;見不淨世界相,願我國土無如是事。」

○ 攝大乘論本云:「菩薩念佛法身,由七種念。應修此念:一者、諸佛於一切法得自在,轉於一切世界,得無礙通故;二者、如來其身常住,真如無間,解脫垢故;三者、如來最勝無罪,一切煩惱及所知障,並離系故;四者、如來無有功用,不作功用,一切佛事無休息故;五者、如來受大富樂,清淨佛土,大富樂故;六者、如來離諸染污,生在世間,一切世法不能染故;七者、如來能成大事,示現等覺、般涅槃等,一切有情未成熟者,能令成熟,已成熟者,令解脫故。」

○ 有宋高僧傳云:唐法照問文殊言:「末法凡夫,去聖時遙,知識轉劣,垢障尤深,佛性無由顯現;佛法浩瀚,未審修行如何法門,最為其要?惟願大聖,斷我疑網!」文殊報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所以者何?我於過去劫中,因觀佛故,因念佛故,因供養故,今得一切種智。是故一切諸法,般若波羅蜜,甚深禪定,乃至諸佛,皆從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諸法之王。汝當常念無上法王,令無休息。」照又問:「當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彌陀佛。彼佛願力不可思議,汝當繼念,無令間斷。命終之後,決定往生,永不退轉。」

○ 唐慧日,至北印度健馱羅國,王城東北大山,觀音像前,七日叩頭,斷食,至誠祈請。觀音空中現紫金色相,長一丈餘,坐寶蓮華。垂右手,摩日頂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西方淨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勸令念佛、誦經,回願往生;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

○ 死心禪師云:「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念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蕅益大師文章列表

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在古德的開示上說:修習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真為生死而念佛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真為生死...

讓業力沉澱,帶業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像佛陀說的,外道為什...

一句彌陀賅盡三藏教義

關於佛法的修證,由於眾生同俱和佛一樣的無陋智性,本...

蕅益大師的六信

如果說善導二種深信簡潔明快、直溯根源的話,那麼蕅益...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第二章 歸敬祈願加持 請看願偈: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

南無阿彌陀佛即六字真經

【六字真經堪讀誦,誰言名字假非因。即名顯體方稱妙,...

自他二力的淨土法門

其他法門,依靠自力修行,要成就很難。好像我們要游過...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

為官無功便有過,為僧無德便有罪

清朝才子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古時有一官...

《黃帝內經》養生精華50句

▍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

夏吃生薑七大好處

夏季暑熱,多數人食慾不振。鮮薑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腸...

他去養老院之前,留下了這一封信

我要去養老院了!非不得已,我是不會去養老院的。但是...

宏海法師:淨土三資糧

(第一講) 好,各位蓮友大家上午吉祥,阿彌陀佛。 今...

唯為生死為菩提,如是發心名之為正

一個修行人有八種思考模式,我們首先先了解的,我們要...

佛陀六年苦行的因緣

每個人與生俱來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迴頓息

我們看《唯識學》是怎麼去解釋十二因緣? 第一個無明,...

誦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大悲咒又稱千手千眼觀世音大悲心陀羅尼、千手千眼觀世...

我們忙的到底是什麼

看過一則中國禪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著一名...

修學佛法必具的三項要求

知道人生是苦,知道生命短暫,知道國土危脆,卻不知道...

阿育王弟的果報因緣

古印度時代的阿育王,有弟名毗多輸柯,相信苦行外道的...

剛開始念佛,一定要把心寂靜下來

我們佛七的前面三天,所強調的是禪定心;剛開始念佛,...

難忍能忍的須賴

佛陀住世時,舍衛城中住著一位赤貧如洗的佛弟子,名叫...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

用錢修佛像還是用錢來幫助窮人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有人用比較大的錢做佛像建寺院,很...

【佛教詞典】所詮

(一)為「能詮」之對稱。指依教法經文之語句,闡釋內容...

【佛教詞典】四毒蛇

又作四蚖蛇、四蛇。以毒蛇比喻人身之地、水、火、風四...

【視頻】常存法師《華嚴經小故事》

常存法師《華嚴經小故事》

【視頻】修行的四種不退轉位(大安法師)

修行的四種不退轉位(大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