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蕅益大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明菩薩沙彌智旭述

此直指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即是三般若也。夫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以生法太廣。佛法太高。初心之人惟觀心為易。是故大部六百餘卷。既約佛法及眾生法。廣明般若。今但直約心法顯示般若。然大部雖廣明佛法及眾生法。未嘗不即心法。今文雖直明心法。未嘗不具佛法及眾生法。故得名為三無差別也。以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虛明洞徹。了了常知。不在內外中間諸處。亦無過現未來形跡。即是觀照般若。以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炳現根身器界。乃至十界。假實國土。平等印持。不前不後。同時頓具。即是文字般若。蓋山河大地明暗色空等一切諸境界。性無非文字。不但紙墨語言為文字也。以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所有知覺之性。及與境界之性。無分無劑。無能無所。無是非是。統惟一法界體。即是實相般若。實相般若。非彼岸非此岸。達此現前一念之實相。故生死即涅槃。名波羅蜜。觀照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照此現前一念即實相。故即惑成智。名波羅蜜。文字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顯此現前一念即實相。故即結業是解脫名波羅蜜。是故此心。即三般若。三般若只是一心。此理常然不可改變。故名為經。依此成行。三世諸佛菩薩之所共遵。故名為經。說此法門。天魔外道不能亂壞。故名為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要知山下路。順問過來人。故舉觀心行成者為榜樣也。觀者能觀之智。即一心三觀。通名觀照般若也。自在者。繇證實相理諦。於諸境界得大解脫也。 菩薩翻覺有情。乃自利利他之號。智契實相。則自利滿足。智宣文字。則利他普遍。故名菩薩。此明能行之人也。深般若波羅蜜多者。三智一心中得。權教三乘所不能共。故名為深。此總明所行之法也。時者。追指曠劫以前而言。從此一得相應。則直至盡未來際。終始不離深般若矣。照見者。別明能觀之智。即觀照般若。五蘊者。別明所觀之境。即文字般若。皆空者。別明所顯之諦即實相般若。五陰無不即空假中。四句咸離。百非性絕。強名為空耳。度一切苦厄者。自出二死苦因苦果。亦令法界眾生同出二死因果。即是行法之效。亦即波羅蜜多也。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此廣釋五蘊皆空之境諦。而觀照自在其中。以非觀照不能了達此境諦。故夫心者。不起則已。介爾有心。則必頓現根身器界。名為色蘊。則必領納諸 苦樂境。名為受蘊。則必取相施設名言。名為想蘊。則必生滅遷流不停。名為行蘊。則必了了分別諸法。名為識蘊。是知隨其所起介爾之心。法爾具足五疊渾濁。今以甚深般若照之。了知色惟是心。別無實色。一切根身器界。皆如空華夢物。故色不異空。空亦惟心。別無異空。設有一法過涅槃者。我亦說為如幻如夢。故空不異色。既云不異。已是相即。猶恐封迷情者。尚作翻手覆手之解。故重示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謂隨拈一微塵色體。即法界橫遍豎窮。故即是空。所謂全事即理。無有少許理性而不在此事中。即此微塵所具真空全理。還即頓具法界全事。故即是色。所稱全理即事。無有少許事相而不在此理中。斯則當體絕待。更無二物。既於色蘊了達此實相已。受想行識例皆可知。又恐執迷之人。謂此五蘊實相。從照見生。故更申示之曰。是五蘊諸法。當體即是真空實相。本自如斯。非實相生而五蘊滅。以五蘊本自不生不滅。故名為空相耳。又恐迷者。謂此五蘊空相雖非生滅。而有垢淨。謂凡夫隨於染緣則垢。聖人隨於淨緣則淨。故更申示之曰。凡夫五蘊亦即空相。聖人五蘊亦 即空相。何垢淨之有哉。又恐迷者。謂此五蘊空相。雖無垢淨而有增減。謂凡夫迷。故生死浩然為增。德相隱覆為減。聖人悟。故照用無盡為增。惑業消亡為減。故更申示之曰。迷時亦只此諸法空相。悟時亦只此諸法空相。何增減之有哉。既向五蘊發明此妙諦已。遂即廣歷一切差別法相。融絕聖凡情見而曰。是故空中無色。乃至亦無得也。然所謂無色乃至亦無得者。豈俟融絕而後無哉。良以本無所得故也。本無所得名之為諦。了此無得名之為觀。而總不離五蘊為所觀境。若境若諦若觀。又總不離現前一念介爾之心。一心宛具三義諦即實相。觀即觀照。境即文字。不縱橫並別。亦非一異。故名為深般若也。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此遍舉菩薩諸佛為證。而明此深般若。真能度一切苦厄。所謂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 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非惟觀世音也。無罣礙。則結業即解脫。究竟方便淨涅槃。無恐怖。則苦果即法身。究竟性淨涅槃。遠離顛倒夢想。則煩惑即智明。究竟圓淨涅槃。依實相般若。得真性菩提。依觀照般若。得實智菩提。依文字般若。得方便菩提。菩提是如如智。智必冥理。涅槃是如如理。理必契智。故影略而互言之。此深般若。即大神咒。具妙用故。即大明咒。智照相故。即無上咒。實相體故。即無等等咒。無有一法能等此心。此心能等一切諸法。令其同歸實相印故。此之心咒。的的能除自他分段變易諸苦因果。真實不虛應諦信也。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前之顯說既指般若即咒。此之密說。須知咒即般若。然顯說而又密說者。顯密各具四悉檀益故。正以不翻為妙。不宜穿鑿。


上篇:四明十義書

下篇:四明尊者教行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註音版】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觀世...

不空罥索咒心經

不空羂索咒心經 唐南天竺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如...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孫繼忠集 景德四年六月十五日。...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進大慧禪師語錄奏札 (臣)僧(蘊聞)竊以佛祖之道。雖非...

淨土法語

夫修行法門,乃如來對病之良藥也。藥隨病廣,數逾恆沙...

禪門要略

夫人修禪學慧法門。先明方便。後明正觀。方便者凡有五...

銀色女經

銀色女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聖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一百八名真實圓義陀羅尼經 西天...

佛說樂想經

佛說樂想經 西晉月支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大方等如來藏經

大方等如來藏經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南無月光如來神咒

南無月光如來神咒...

華嚴法界玄鏡

華嚴法界玄鏡卷上 唐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述 餘覃思...

念佛警策

念佛警策卷上 菩薩戒弟子 彭際清 纂 無量壽經 佛告...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註音版】佛說諸行有為經

佛說諸行有為經...

【佛教詞典】我無我見

【我無我見】 p0648   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九卷四頁雲...

【佛教詞典】調伏方便無量作意

【調伏方便無量作意】 p1338 顯揚三卷八頁云:五、調伏...

出世與入世

無相禪師行腳時,口渴尋水,這時看到一個青年在池塘裡...

鬼神的福報也各不相同

問: 佛教說是無神論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報,那...

面對災難切記勤念觀音

● 天災、人禍,相繼而至。當令家人,同念觀音,以為預...

把煩惱送給他

有一對年輕夫婦同在一所小學裡教書,雖然待遇不高,但...

以這種心態來拜懺,是不能滅罪的

稱情愛戀,違意憎嫌,此不淨心,未足除罪。 這是說明在...

佛眼看戰爭

佛教故事中,當動物之間為了生存而爭鬥的時候,佛不惜...

為何不以福報來判斷個人的修行階位

我們一路看來,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十地就不...

生氣是對自己施酷刑

這世上,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從來沒生過氣的人,卻能很容...

貧兒欲與富等財物喻

從前,有一個窮人,只有少量的財物。看見非常富有的人...

寶蓋覆舍利,功德不思議

有一段時間,佛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住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

天上的福報

有一天,王宮裡飄來了一塊手巾,它的細緻和美麗,連宮...

念佛好,還是念觀音好

昨接來書,不勝慨嘆。既知其病,又知其藥,不肯即服,...

【視頻】孟庭葦-心經

孟庭葦-心經

【視頻】《十善業道經》聆志居士念誦

《十善業道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