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蕅益大師警訓略錄

2018/01/22  大字體  護眼色

蕅益大師警訓略錄

流俗知見,不可入道。我慢習氣,不可求道。未會先會,不可語道。宴安怠惰,不可學道。顧是惜非,不可謀道。自信己意,不可問道。捨動求靜,不可養道。棄教參禪,不可得道。依文解義,不可會道。欲速喜近,不可悟道。隔小於大,不可見道。執穢為淨,不可知道。厭常喜新,不可趨道。樂簡畏繁,不可明道。將就苟且,不可修道。得少為足,不可證道。惟超群拔俗,謙己虛心;忍苦捍勞,親近知識;觸處體會,以教印心;廣大悠久,事理雙備;棲神淨域,履蹈典型;博通古今,特達勇銳;深心無極,誓窮法海源底(以上二行之文與前段對之,其義相反可知),乃真實男子、出世丈夫。

習氣不除,無出生死分。然習氣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錐拶,何由頓革?須猛念身世無常,幻緣虛假,人道難生,佛乘難遇。失此不求度脫,千生萬劫何期?便將是非人我,體面界牆,身見慢幢,愛染情性,全體放下,不復躊躇。將如來出世要法,徹底承當,愛樂受持,精勤趨向。自然福慧增長,日造深微。

萬法本融,由迷情執而成礙。如一指能蔽山嶽,認漚必遺大海。不惟埋沒己靈,亦冤屈六塵境界。詎思六塵非能惑人,人自妄惑。根根幻馳,識識紛動。仔細推求,塵既不居其咎,根亦豈職其愆?識寧獨當其罪?三科分析,既無真主,縱令共合,哪有實法。而於此虛妄法中,著我著人,分取分捨。猶如捏目,亂華髮生,更欲分別花相妍丑大小,不益惑乎?惟將身心世界全體放下,作一超方特達之觀,譬如為天下者不顧家,則智眼昭明,一切境界無非真實受用處矣。

夫幻境侵奪,不惟順流俗而俱化也。即厭流俗而切思遠離,亦名侵奪。以一切境界,全是無明變現。無明變現之性,全即法性。由不達故,橫生欣厭。趨無上菩提者,不得隨順幻境,亦不得厭離幻境。但了幻境即法性,悲長夜之在迷。以悲迷故,起無作二誓,欲拔性德之苦;以了性故,起無作二誓,欲與性德之樂。發此心已,則一切不如法境界,觸目警心,無非助發菩薩資糧。《起信論》云:菩薩見法欲滅,護正法故,發菩提心;有見眾生苦,而發菩提心。正謂此也。

聽法須觀心,書寫須解義。然解義正不必強加穿鑿,亦不徒循章摘句。但至誠讀誦,展卷如對活佛,收卷如在目前,千遍萬遍,淪骨浹髓,寤寐不忘。緣因既深,一十二、千七百,無不一串穿卻也。得此消息,便知吾言不誣。

世人談及生死,鮮不悚慮。往往不能真為生死者,眼前活計放不下耳。然所以放不下者,只不曾徹見生死之苦。以從來為俗、為僧,皆向順境中捱過,故畏三界心,自然發得不真切。倘以遠大慧眼,曠觀無始輪迴,痛念此生果從何來,死後當至何趣?前際茫茫,後際墨墨,饒鐵石心腸,必為驚怖。然後依正教,開圓解,起圓行,敢保十人有五雙到家。最懼因地不真,道眼昏暗,或為世味所牽,或為邪師偽法所誤,袈裟下失卻人身。此予所以俯仰時流,而寤寐永嘆也!

《寒笳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什麼是真正的平靜呢

為了找到平靜,我們已下定決心成為佛教中的比丘和沙彌...

修福與修慧

佛教是一切人類的宗教,不論什麼種族,什麼階級的人,...

修行十想 解脫證果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告訴諸位比丘:如...

【推薦】出家沙彌淨人須知

這個時代大家能發大心出家,說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緣和...

生死的體驗及觀察

生與死,是一個廣泛而深入的題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宣化上人:修行要忍耐

釋迦牟尼佛,在往昔修福修慧的時候,經過三大阿僧祗(...

寬恕他人

有人傷害我們,他一定會內疚、悔恨,決不可再思報復。...

昌臻法師《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

一切法門,都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才能有成就,淨土...

讓心靈富裕起來

2010年4月28日,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在北京大學百年講...

六度的感應

感應的理論處處皆有,同樣地,感應的事蹟也到處都是,...

懺雲老和尚自述吃素經歷

(一) 我最初受打倒孔家店、打倒迷信、打倒偶像的影響...

修習淨土法門是最上的福報

念佛人稱之謂淨土行人,淨土行人必須要把我們淨土這一...

虛雲和尚開示錄

二十二日,師開示云:修道不難,但能放下萬緣,人法雙...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懷抱「我家門前清潔,別人家門也該乾淨」的...

什麼是居士

居士意為家長、家主、長者、或有財產、或居家之士。原...

對水泡很執著,結果失去了整個大海

若見聞知,性圓週遍,本不動搖,當知無邊不動虛空,並...

宣化上人:破除迷信的色彩

我覺得中國佛教有很多迷信的色彩存在,有些不合情理的...

把精進努力放在正確的地方

祖師們在《禪關警策》裡面記載了很多他們用功的情景。...

寧可割肉補常住,不可私蓄肥自己

在佛門中有副著名的對聯:楊歧燈盞明千古,寶壽生薑辣...

念佛治病的關鍵

在《念佛四十八法》中,還有病中持名一法,現摘錄如下...

星雲大師《逆境》

吾人生命的成長,要靠許多的逆境來磨練;當逆境來的時...

寶地誰人有福得而居之

唐代相州(今河北邯鄲)人源乾曜,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曾...

【佛教詞典】無礙人

為佛之德號。諸佛如來證知「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

【佛教詞典】蝦蟆禪

禪林用語。貶指凝滯一邊而不能自在活用之禪者。又作蝦...

【視頻】我們該如何行孝

我們該如何行孝

【視頻】藏傳大悲咒(印良法師)

藏傳大悲咒(印良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