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流水有心終匯海——蕅益大師略傳

2020/03/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流水有心終匯海——蕅益大師略傳

農曆正月廿一是淨土宗第九代祖師蕅益大師圓寂日。蕅益大師生活在明末清初,這是一個國土板蕩、風雨飄搖的時代。但即使處在這樣的環境,佛教界也出現了如蓮池袾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這樣的中興領袖,其中,蕅益大師一生為法忘軀、精勤不已,且貫通儒釋、著作宏富,終成為名滿天下的淨土宗祖師。

然而,少年時的大師卻是反對佛教的,那麼,他是如何盡棄前非,最後又歸心淨土的呢?這是一個極其傳奇又曲折的故事。

以千古道脈為己任

據《年譜》(弘一大師撰)記載,蕅益大師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俗姓鐘,名際明,又名聲,字素華,又字振之。晚號「蕅益老人」,別號「八不道人」。江蘇吳縣木瀆鎮鐘氏子。父名岐仲,持誦大悲咒十年,母親金氏夢到觀世音菩薩抱著一個小男孩送給她,生下了後來名聞遐邇的大師。

當時的父母已經四十歲了,年齡老大,加上好不容易得來的一個孩子,自然寵愛有加。因生在佛化家庭,大師很早就開始誦經禮佛,七歲吃素,而且持齋非常嚴格,曾經夢到觀世音菩薩相召勸勉。

到了十二歲,父母送他出外就學。這時候的大師讀了很多儒書,虔心於格物致知之要、居敬慎獨之功,張揚得意,以傳承儒家道統為己任。不僅作了數十篇雄赳赳、氣昂昂的論文批駁佛教,而且從小茹素、久斷葷腥的他這時開始喝酒吃肉了。此舉真令父母大跌眼鏡!要是換做今天,恐怕父母早就氣急敗壞地四處追著打了。

傾心佛教,淹貫諸宗

然而,蕅益大師的父母畢竟是講道理的。母親嚴厲的教誨,又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閱讀了蓮池大師的《自知錄序》和《竹窗隨筆》,才幡然悔悟,從此不再謗佛,並將以前所有闢佛的文稿付之一炬。

二十歲時,詮釋《論語》「顏淵問仁章」中孔子回答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對「天下歸仁」之語起發疑情,隨即苦參力究,不能下筆,廢寢忘食三晝夜,大悟孔顏心學。

然而此時,父親不幸亡故,大師為父親誦《地藏經》超拔,由此萌生出家之心。

後聽一法師講《楞嚴經》中 「世界在空。空生大覺」 時,懷疑為何有此大覺,能為空界做出預先安排,悶絕不知所措。此時決意出家,體究生死大事。

天啟二年,在一月中三次夢見憨山大師,痛哭緣分淺薄、相見太晚。本欲從憨師出家,然而千里迢遙,遂依憨山大師的高足雪嶺禪師出家,命名智旭。

出家後的大師如魚得水,飽餐佛法甘露,於宗門教下,深參力究。第二年夏,坐禪於餘杭徑山,體究功極,身心世界忽皆消殞。因知此身從無始來,當處出生,隨處滅盡,但是堅固妄想所現之影,念念剎那不住,的確非父母所生。自此,性相二宗,一齊透徹;一切經論,禪宗公案,無不現前。隨即覺悟到此境界非為聖證,故絕不語一人。久之,則胸次空空如也。這個境界,即是天台「六即」中的「名字位」。

二十八歲那年,母親病重,大師回家親自侍奉湯藥,並四次割身肉做藥引,冀望以此孝心令母親增福延壽。然而,母親最終仍然病亡。料理完喪事後,即往深山閉關,以參禪功夫求生淨土。

大師看到當時戒律衰頹,為匡正戒律,閱律三遍。雖然對於戒律的解悟很深,但自愧煩惱習氣強烈,行持不夠,故終其一生從未與人授戒。

三十二歲時,大師私淑天台,究心台部。以天台教觀匡救禪宗之弊,尤志求五比丘如法住世,令正法重興。

矢志安養,一意西馳

永曆二年,大師已經五十歲了。某天他對成時法師說:「我從前念念想要恢複比丘戒法,近年來卻念念想著求生西方了。」成時法師聽了非常驚訝。後來才知道,大師在家時發大菩提願,後來為匡救聖教,終生孜孜力行。

徑山大悟後,徹見近世禪者之病,在絕無正知見,非在多知見,在不尊重波羅提木叉,非在著戒相。故抹倒禪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興。後決不可得。遂一意西馳,冀乘本願輪,仗諸佛力,再來與拔。至於隨時著述,竭力講演,皆聊與有緣下圓頓種,非法界眾生一時成佛,直下相應,太平無事之初志矣。

由此思路一轉,大師晚年就專修淨業了。在《自像讚》中,大師自況:「不參禪,不學教,一句彌陀真心要。不談玄,不說妙,數珠一串真風調。」 念佛矢志淨土的目標確定,又假之以懺悔自訟,洗濯心垢,藉此慚愧種子,方堪送想樂邦。大師以身說法,感人至深。

大師的文字般若皆從徹底悲心中流出,可謂婆心切切。故日本京都沙門光廉比丘在1723年重刊《靈峰宗論》序中說:「餘亦嘗言,讀蕅益《宗論》而不墮血淚者,其人必無菩提心。」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敬仰讚歎蕅祖「言言見諦,語語超宗,如走盤珠,利益無盡」。又讚言「宗乘教義兩融通,所悟與佛無異同。惑業未斷猶坯器,經雨則化棄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決欲現生出樊籠。苦口切勸學道者,生西方可繼大雄。」

印光大師又曰:「若論逗機最妙之書,當以《淨土十要》為冠。而《彌陀要解》一書。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說此經以來之注,當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於世,現廣長舌相,重注此經,當亦不能超出其上。」此言可謂高山仰止,心心相應之語。

永曆八年,大師示疾,當時他寄給錢牧齋的信說:「今夏兩番大病垂死。季秋閱藏方竟。仲冬一病更甚。七晝夜不能坐臥。不能飲食。不可療治。無術分解。唯痛哭稱佛菩薩名字。求生淨土而已。具縛凡夫損己利人。人未必利。己之受害如此。平日實唯在心性上用力。尚不得力。況僅從文字上用力者哉。出生死。成菩提。殊非易事。非丈室誰知此實語也。」

大師病到七日七夜不能合眼,唯有痛哭稱念佛名,專求佛力救拔,這對自負高慢者,不啻當頭一棒。

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正月二十一日午時,大師趺坐繩床,向西舉手而寂,世壽五十有七歲,法臘三十四。僧夏從癸亥臘月至癸酉自恣日,又從乙酉春至乙未正月,共計夏十有九。

流水有心終匯海。縱觀祖師一生含辛茹苦,護持聖教,為報四重恩,樹立禪、教、律、密、淨之正法,匡正儒家宋明理學之弊端,救世之慈心、宏願、深忍、大行。最後導歸淨土,藉乘本願輪,再來救度娑婆苦難眾生。其深慈大悲,貫徹始終,令見聞者無不興起,被後世奉為淨土宗第九代祖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明代四大高僧之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明朝聖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號蓮池。...

道宣律祖傳記

代有覺人,為如來使。龍鬼歸降,天神奉事。聲飛五天,...

憨山大師開悟的經歷

佛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即是佛。釋迦牟尼佛在菩...

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但卻是聖僧

這古來有很多人吶,看著好像他這什麼也不知道,後來還...

中國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

隆蓮法師(19092006),是一位富於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

蕅益大師為何勸人夜禮觀音

【原文】 靈峰之勸人夜禮觀音,不可死執,便謂定須夜禮...

塵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萬緣法師。俗姓喬,湖州長興人。平日為人愚昧遲鈍...

七位高僧大德的臨終開示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臨終時當晚對身邊的弟子說: 淨土法...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佛教故事系列

王子公主的故事 躲在暗室裡的公主 波斯匿王的王后茉莉...

前世一念之迷與淨土失之交臂

生苦我們都忘記了。雖然我們在娘胎裡那個苦啊,我們每...

每天三呼快樂

世間的名利就像枷鎖一樣,會縛住我們的身心;不破名利...

福慧雙修的重要

過去在迦葉佛的時代,有兄弟二人一起出家求道。哥哥每...

【佛學漫畫】般若·心經

般若心經...

貧賤夫妻

醫院收進一位女病人,四十來歲的樣子,農村人,蛛網膜...

偷懶實際是損了自己的福報

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清朝的紀曉嵐記載了一個公案...

《淨土決疑論》白話譯

(圓濤法師白話譯) 【原文】 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

忍辱波羅蜜與阿Q精神

當你碰見一個人無理的咒罵你、譭謗你,也許與你素無瓜...

何為有淨土,何為戲論

什麼叫淨土?這個話好說,但是淨土可不是簡單的。這是...

執著金台來接引可往生否

問: 若有眾生執著佛持金台蓮花來接引,此眾生可往生...

對我們功德最破壞的兩件事

阿難!是修行人,若不斷淫及與殺生,出三界者,無有是...

鸚鵡吞珠

從前,有一個貧窮的沙門。他窮得一無所有,終日以乞討...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作為寺院來講,清明節一般...

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2》

各位尊敬的法師、各位慈悲的護法居士大德: 今天是20...

不貪的人才是寶

春秋時,宋國有一個人得到一塊美玉,獻給做官的子罕,...

【佛教詞典】黑缽

(器名)此是毘舍離城上好黑色貴瓦缽。諸比丘得,不敢...

【佛教詞典】尋伺喜樂等說名為動

【尋伺喜樂等說名為動】 p1179 瑜伽六十三卷六頁云:問...

【視頻】在娑婆世界會比較容易修嗎(道證法師)

在娑婆世界會比較容易修嗎(道證法師)

【視頻】大悲咒(男女合唱版)

大悲咒(男女合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