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觀心釋

蕅益大師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已申如實不空義 如如演說不取著

攝彼名句及文身 融歸一念成觀行

金剛者,喻現前一念心也。譬如金剛,體則無上至寶,相則純淨無雜,用則廣能利益。現前一念亦復如是。體即法界,相無塵染,用遍一切。復次,現前一念即是金剛。世間金剛之寶,假心為喻,乃世寶似心,非心似世寶也。此現前一念金剛之心,即三般若法界真體,名為實相。無塵染相,名為觀照。遍一切用,名為文字。達此一念三般若者,名波羅蜜。以即三德究竟之彼岸故,此一念性亙古亙今常不變故、可軌持故,一切聖賢由此得成諸道果故,即名為經。

復次,現前一念之性從來不異,名如。此外更無別法,名是。統攝自在,名我。了了印境,名聞。十世古今不離當念,名一時,虛靈絕待,名佛。豎窮橫遍,名在。含育出生一切諸法,名捨衛國。但悟惟心能降魔外,名戰勝。功德之林,名樹。性具功德,周給一切,名給孤獨。萬善所集,名園。

復次,現前一念當體常遍,名大。出生福慧,名比丘。諸心、心所相應,名眾。一念具足百界千如,為千。自行化他,十善各各互具,為二百。五根五力各各互具,為五十。猶如海印炳現無前無後,名俱。

復次,無有一法出過於心,名為世尊。一切時中常應觀察自心,名食時。自心本具慚愧法忍,名衣。自心事理和合相應,名缽。歷陰、界、處觀察理性,名入城乞食。於一一法得見理性,名次第乞已。會事歸理,名還本處。觀理究竟,名飯食訖。全修在性,名收衣缽。福慧明顯,名洗足。證於第一義空,名敷座而坐。

復次,相應解心所,名須菩提。此解有殊勝力,名為長老。諸心所中能為導首,名為在大眾中。不取空證,名從座起。順方便道,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權不異實,名為合掌。如理觀察,自覺聖智境界,名恭敬白佛。心性不可思議故,名稀有。無量眾善,名諸菩薩。眾善不離一心,名善護念。一心具行眾善,名善付囑。一念照性,名善男子。一念寂性,名善女人。依寂照體起寂照用,名為發菩提心。用如其體,名為應住。永離昏擾,名為降伏其心。心之理性隨解現故,名佛告須菩提。如理而觀觀即如理,名善哉善哉。

復次。現前一念具足無量染淨種子及現行故,名為一切眾生之類。無明覆蔽,名為卵生。隱覆含藏,名為胎生。愛取所潤,名為濕生。非有現有,名為化生。心生像生,名為有色。覓心無像,名為無色。種種攀緣,名為有想。攀緣無性,名為無想。所緣不實,名非有想。能緣不斷,名非無想。無明妄想本性空寂,名為無餘涅槃。了妄不生,名為令入滅度。一心不生,萬法無咎,譬如翳除、空華悉殞,名為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華性本空,非今始滅,名為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於一念中妄計宰主形相、眾緣相續,名我等四相。迷空計華,名非菩薩。

復次,心無心相,名無所住。念念出生,名之為行。不取一法,名為布施。不染一法,名為持戒。不礙一法,名為忍辱。不捨一法,名為精進。不動一法,名為禪定。不昧一法,名為智慧。不壞一法,名為福德。不見一法有分劑相,名如虛空。不計一法異於般若,名如教住。

復次,現前一念體即法界,名非身相。本原真如,名為如來。由觀心故不毀三業,名為持戒。質直柔和,名為修福。一念覺故,名為一佛。念念相續至無量念善覺悟故,名為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本覺之性印持攝受諸修德故,名為如來悉知悉見無量福德。了心無相,名無四相。行無相善,名無法相。離一切惡,名為無非法相。諦喻彼岸,觀智喻筏。安住實諦,觀解亦絕,名為法尚應捨。

復次,現前一念即如來故,亦即菩提。不應如來,得於如來。不應菩提,得於菩提。以能得所得,能說所說,皆是即心自性無能所故,此之心性即無為法。一切聖賢不離心性有修證故,現前心性即名為經。是法是常,無變壞故。一切諸佛及菩提法無不依於心性而施設故,若達心法,即知佛法,亦知一切眾生之法,三無差別,非別更有諸佛法故。

復次。現前一念即是法界無內外故,故無出入,亦無往來,無道無果,無慾無離,無喧無寂,名為四果阿蘭那行。

復次,現前一念光光相續,名為然燈。萬法所依,名為佛土。遍滿自在,名為大身。福田所宗,名為塔廟。一體三義,名金剛般若。究竟秘藏,名波羅蜜。如理觀心,名奉。觀成不失,名持。

自此以後雖有種種名句文身,以義攝取。亦復不離現前一念,可以意知,不復委釋。

如是微妙金剛義 不離現前一念心

觀心具足般若經 亦復具足餘妙典

十二分教二種藏 乃至量等大千經

於一念中悉剖出 一切諸念亦復然

如於念念剖大經 一切根塵亦如是

乃至無有少許塵 而不具足法界藏

如是正慧應了知 一切惟心心一切

若不觀心類說藥 真藥現前亦不知

是故我今稽首禮 性具三德無遺者

一一啟請勸觀心 速登般若金剛岸


上篇: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便蒙鈔

下篇:四十二章經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捨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心銘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 往返無端...

注華嚴法界觀門

注華嚴法界觀門序 唐綿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眾生...

清珠集

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淨願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

六妙法門

六妙法門 天台大師於都下瓦官寺略出此法門 六妙門者。...

金光明懺齋天儀規

一、淨壇: 1、唱誦 瑤天玉露。覺海金波。大千沙界灑...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

佛說未曾有正法經

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

【註音版】華嚴經梵行品

華嚴經梵行品...

長壽王經

長壽王經 僧祐錄雲安公失譯經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註音版】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傳心法要...

般泥洹後灌臘經

般泥洹後灌臘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八識規矩通說

八識規矩通說 唐三藏法師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門 德清...

禪宗永嘉集

禪宗永嘉集序 唐慶州刺史魏靜述 聞夫。慧門廣闢。理絕...

【佛教詞典】受食咒願前後

亦名:咒願受食前後 行事鈔·訃請設則篇:「四分中,食...

【佛教詞典】寂靜

【寂靜】 p1017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二十頁云:復言:世...

財色名三法,就像狗嚙枯骨

唯心識觀,這個地方我們講一下。唯心識觀就是說, 當你...

無所障礙,是從我們眾生這邊來說的

當知無障礙,約人民言,由眾生與佛緣深,故佛光到處,...

讓生命每一刻都變得有意義

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

惠空法師《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感情問題,從佛法立場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

妙蓮老和尚: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

永遠都是自己的錯

我們的生命中,可能還是有很多眾生、有很多緣並不是投...

以真誠不妄之心來待人處事

說謊話欺騙他人稱為妄言。現在社會上一般人為了做生意...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

問: 何可心靜,何可忘情?心燥由萬事起,情卻為一人...

一切時處勤誦地藏菩薩名號

復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可以說也是指我們;雖不為求...

做任何事情都要善用其心

諸位菩薩慈悲,諸位道友慈悲。凡是發心的到了這個法會...

沙元炳念佛往生的公案

沙元炳。字健庵,江蘇如皋縣人。其品德、操守、文章、...

見佛生歡喜得生天

過去南印度有一個習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須早起,將...

【視頻】普門品、大悲咒、觀音聖號(萬佛城)

普門品、大悲咒、觀音聖號(萬佛城)

【視頻】《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道證法師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道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