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六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六十一

 廣辨轉障義 廣釋修身義舉四蛇一篋為喻 廣釋修戒義 廣釋修心義 廣釋修慧義 重明修身戒心慧義 重明轉重為輕轉輕為重義 師子吼重舉六事為難謂不須修道 佛舉恆河七人譬明應須修道廣答前難 明佛性常故不在因中如十二因緣無定住處

師子吼品之第八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至)地獄重報現世輕受。

桉。僧亮曰。上說愚智二譬。未說二人所行。今說身戒心慧。是智者所行。以證道能轉障也。僧宗曰。此下廣明二種善惡業相也。謂人用如此業則轉。用如此業。則不轉也。寶亮曰。此下第三廣上二人所行之法也。將明所行法故。一往先舉二人也。就此中。明清淨梵行。凡有三種也。若依今日經教。修身戒心慧。一切業悉不定。修身者。作四念處觀。修戒者淨身口意。得正語正業戒。修身者。得釋定。修慧者。入無漏解。若修此四法。則轉重業而輕受。論此義實難解。若修相善。遏重用輕。理亦可然。而今修此四法。乃是無漏。初無漏力。自能治重者。餘輕業非已家之力。自人天中受。何轉之有。理實無輕。今有此言。為於愚人。愚人既聞此之說。便欲勤修。若修此四成就。則重者先遣也。餘業在人天中受者。本是向者。重家之眷屬。凡作此重業。要有方便。非忽然頓重。若使無向四法。莫問輕重。並受地獄報。今既修四力。所餘輕者。不能獨得重報。於人天輕受。故云轉重為輕。轉輕為重義亦然。輕業本應得人天。既無心戒力。遂將此業。在三塗中受。亦非輕業得重處也。

佛言一切眾生凡有二種(至)身戒心慧是名愚癡。

桉。僧亮曰。下有復次。明此四法寄一深淺廣略為辭耳。此且總判愚智二途也。辨修不修也。

云何名為不修身(至)不修聖行名不修慧。

桉。僧亮曰。第一翻。五根是身業。亦是煩惱。導首故說也。

復次不修身者不能具足(至)不修慧者不修梵行故。

桉。僧亮曰。第二翻。戒以防身。戒不具足。謂不修身也。

復次不修身者不能觀身(至)不善護心名不修慧。

桉。僧亮曰。第三翻。就觀門為義。

復次不修身者不能深觀(至)不能具足般若波羅蜜。

桉。僧亮曰。第四翻。就無常門。為義也。

復次不修身者貪著我身(至)不能分別善惡等法。

桉。僧亮曰。第五翻。重明上不觀為果也。

復次不修身者不斷我見(至)不修慧者不斷癡心。

桉。僧亮曰。第六翻。不斷身見。故不名修也。寶亮曰。上來至此就相涉之義以明四法。若能行此四法。必得其所者。則成智人也。

復次不修身者不能觀身(至)往日供給衣食之恩。

桉。僧亮曰。第七翻。不能觀身。五種過患。此有五階。明五門也。此總明五門過患也。寶亮曰。此下訖金翅鳥。第二歷別明四法也。

善男子譬如有王畜四毒蛇(至)若一大瞋則能壞身。

桉。僧亮曰。譬苦門也。

善男子如人久病應當至心(至)一切眾生身亦如是。

桉。僧亮曰。譬無常門。

善男子亦如芭蕉內無堅實一切眾生身亦如是。

桉。僧亮曰。譬空無性門也。

善男子如蛇鼠狼各各相於(至)眾生四大亦復如是。

桉。僧亮曰。譬不自在門也。

善男子譬如鵝王不樂塚墓(至)作如是觀不名修身。

桉。僧亮曰。凡七譬。不淨門也。七種者。一種子不淨。二住處不淨。三出門不淨。四體性不淨。五九孔不淨。六諸蟲不淨。七污淨物衣服。

不修戒者善男子若不能觀(至)如是觀者名不修戒。

桉。僧亮曰。惡者不見其過。善者能識其罪。身應觀其過。戒慧應識其能也。

不修心者不能觀心(至)不能如是觀者名不修心。

桉。僧亮曰。著相之心。眾患之主。

不修慧者不觀智慧(至)不能如是觀者不名修慧。

桉。僧亮曰。真慧佛菩薩母。有能修習名種子也。

善男子第一義中(至)若有如是見者名不修慧。

桉。僧亮曰。第七翻。此最深也。身是假也。戒心慧亦如是。寶亮曰。此下正明修。此四法得所之意也。謂若妄修者。則此四速成。如其有存。雖行無益。此第一義。非空之第一也。但明凡夫有執實之計心。據此為第一耳。若見身是實。不從因緣作如斯。修身非謂修也。餘亦如此也。

善男子若有不修身戒心慧(至)若似地獄有何苦事。

桉。僧亮曰。謂不修四法。定取罪相。言是我有。雖聞智說。不生恐怖也。

譬如蒼蠅為唾所粘(至)是人罪業亦復如是。

桉。僧亮曰。重顯愚人。覆藏不悔。遂長小成大。舉三譬以為喻也。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是人何故令現輕報轉地獄受。

桉。僧亮曰。上說不修四事。未說所以不修。欲明具下諸惡。故登問也。寶亮曰。上已廣略六門。此四法竟。今此下第七更舉二人結句。廣辨愚人之惡。略明智人之善也。

佛言善男子一切眾生(至)現世輕報地獄重受。

桉。僧亮曰。舉兩翻五事。釋所以不修四事。而能轉輕為重。

師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轉地獄報現世輕受。

桉。僧亮曰。向明愚者之失。今明智者之得。是以次有諮也。

善男子若有修集身戒心慧(至)地獄果報現世輕受。

桉。僧亮曰。解空故罪。所以不除者。以其人心不著故。

是人設作極重惡業(至)能令地獄重報現世輕受。

桉。僧亮曰。罪惡以橫生故。無根空解。以從理故力大。是以真金雖少。猶勝積華。

善男子以是義故非一切業(至)亦非一切眾生定受。

桉。僧亮曰。總結上旨也。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至)悉不得是大般涅槃。

桉。僧亮曰。第六勸修也。以道能轉障。故勸修也。有兩難。此第一若言業不定障而性是定因者定勝不定。何故不以性故得耶。僧宗曰。猶成前無性七執。謂若有性。則自然成佛。何須勸修。正以勸修方得。故知得佛之時。始有性也。凡有四段。第一五難。令因中無性。若必有者。自然至佛。佛以七種人總答也。第二明如來所見。真實明瞭。不同凡夫。凡夫如盲人問象。如來則會中道。故不須勸也。第三出佛性體。以驗不謬也。第四正勸令修也。寶亮曰。若欲近離重障。遠取佛果。莫過修道。所以勸也。

世尊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至)何須修集八聖道耶。

桉。僧亮曰。第二難也。性是定因。因力則強。強故不須修道相助也。寶亮曰。下去凡五翻。上來至此。第一翻。師子吼難。若眾生有正因佛性。何不率爾而得涅槃。而方修虛假之緣因耶。

世尊如此經中說有病人(至)何以故以佛性故。

桉。僧亮曰。此下有六事。證不修道。以成第二難。此第一事舉經也。寶亮曰。第二翻。若眾生有正因。正因之力。應自然成佛。何用修道。下舉五事。以證成此難。明不假道力。

世尊譬如日月無有能遮(至)不以修集聖道力故。

桉。僧亮曰。此中舉三事。一舉日月自然。至頞多山。二舉河必歸海。三舉闡提必入地獄。皆不假因緣也。寶亮曰。此中舉三事為證也。

世尊若一闡提犯四重禁(至)非因修集然後得也。

桉。僧亮曰。第五事明得菩提。不由修道。乃關佛性。以證業不定障也。寶亮曰。第四事也。

世尊譬如磁石去鐵雖遠(至)是故不須勤修集道。

桉。僧亮曰。第六事更無別法。直以性故。兩吸鐵也。寶亮曰。此第五事也。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至)離諸怨賊受大快樂。

桉。僧亮曰。答初難也。七人皆具手足譬佛性。習浮者度。不習不度。譬修道也。眾生亦爾。皆有佛性。不修聖道。不得涅槃。是煩惱過也。眾生以三事入生死。一以洗浴。譬斷煩惱。二以恐怖。譬畏生死苦。三以採花。譬修功德也。僧宗曰。下取闡提。上至諸佛。為七人也。若為洗浴者。言無漏聖人。能永斷煩惱。如洗浴去垢也。或為恐怖者。聲聞二乘。怖畏四魔。或為採花凡夫。貪世五欲。以悅其情。此三種人。各有所為。故同入河中。運其身手。明若凡若聖。期心不同。故生死河中。各修其善。隨其力用不同。故有七種之別也。寶亮曰。今將恆河中。七人答第一難。如恆河邊。七人悉有手足。若不習浮。不能得度。眾生雖有佛性。要久習緣因善。方乃得成佛。云何難言。率爾行道。而得佛耶。此中借恆河為譬者。用生死為河。明眾生雖復在生死河中。要未識生死。及至觀解信聖之語。方覺其過。故言入河。入河之意。凡為三義。第一譬除煩惱。第二畏生死八苦。第三如修萬善。此恆河中七人。雖盡曾為一闡提來。要當時行異。第三人信常故畏行成。資斯之解。仍得出生死也。

善男子生死大河亦復如是(至)如恆河邊第一人也。

桉。僧亮曰。第一人謂闡提也。

善男子一闡提輩有六因緣(至)是故常沒三惡道中。

桉。僧宗曰。初譬外凡夫。乃至闡提以無智慧正見之心。不習修道之浮故。

第二人者發意欲度(至)如恆河邊第二人也。

桉。僧亮曰。第二暫出還沒。不習浮者。本不修戒定慧也。僧宗曰。雖複習觀。四意止而智力未深。其人猶退。言沒已還出者。以其習觀見理義為出。未可是名故。言出已覆沒也。力大故出者。既觀無常苦等。於外凡為大力也。不習浮者。如觀力淺故也。

第三人者發意欲度(至)如恆河邊第三人也。

桉。僧亮曰。譬得煖法已上也。僧宗曰。五根已立。乃至見諦十五心已來。悉不退位也。

第四人者發意欲度(至)如恆河邊第四人也。

桉。僧亮曰。譬四果也。僧宗曰。觀四方者。謂四果人。觀諦平等也。住者習浮故不沒。小乘不希更進。故如住也。不知出處。故觀方者。夫真知出者。於生死化物。若巧方便。所以知出。二乘不知大士之慧。故言不知出也。

第五人者發意欲度(至)如恆河邊第五人也。

桉。僧亮曰。譬緣覺無自悟小勝聲聞也。僧宗曰。緣覺也。言觀方已去者。其比於聲聞。根力為勝。雖不向佛。以斷習而侵三界外惑。故義言去也。

第六人者發意欲度(至)如恆河邊第六人也。

桉。僧亮曰。譬菩薩也。僧宗曰。初地已上。乃至十地也。淺處者。初地所斷。不及二乘。積因已久。善力薰修。於一念中。稱量生死。其惑雖在。而斷之不難。是則生死有崖。所以言之淺處也。

第七人者發意欲度(至)大高山者喻大涅槃。

桉。僧亮曰。譬佛也。僧宗曰。大山謂涅槃也。

善男子是恆河邊如是諸人(至)一切眾生不得涅槃。

桉。僧宗曰。悉具手足。不習浮者。雖有佛性。不修習道。何由得佛耶。此譬既釋。則五難自消。

善男子譬如良醫(至)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桉。僧亮曰。手足習浮之因。不習戒定慧故。不能渡河。

善男子汝言眾生悉有佛性(至)不修聖道故不得見。

桉。僧亮曰。答第二難也。先舉最後證。謂譬菩提。灌綆汲取譬八聖道也。僧宗曰。舉第五事別答。明有果如磁石故。豈可不須修道耶。寶亮曰。答第二難。石能吸鐵。若緣不具。則不能也。眾生亦爾。雖有佛性。若不修道。則不得也。有人行曠野者。譬凡夫行生死也。渴乏者。厭苦情發也。遇井者。涅槃經教也。極深者。因果性理難知也。雖不見水。當知必有。因果性雖難知。未來必有也。求覓灌綆者。譬修道也。井雖有水。無灌不得。眾生佛性。云何不修道而見耶。

善男子如汝所說世有病人(至)諸菩薩等說如是義。

桉。僧亮曰。答初證也。分段煩惱盡。任運自成佛耳。僧宗曰。舉第三事也。所以言悉差。乃為六住菩薩。豈是常流。而當不須脩耶。

善男子譬如虛空於諸眾生(至)以定得故言一切有。

桉。僧亮曰。下舉三事。非內非外。為譬也。虛空非內外。而眾現用。佛性非內外。故眾生必有用也。僧宗曰。就因而求。故言非有。不離因而有果。故言非無也。非無因出者。要籍了因乃見也。非此作此受者。非即身修因。即身受果。非此作彼受者。捉一人終始。雖為不同。而非止此身。修習緣因。未來乃見。義稱非此作彼受也。彼作彼受者。非是異人修善。異人見性也。非無作無受者。要須修因。其理不得異。豈是終始無作。而不受果耶。寶亮曰。此下第三歷正因性也。虛空非五陰內。亦非五陰外。以得佛故。言眾生悉有耳。

善男子譬如眾生造作諸業(至)時節和合而得果報。

桉。僧亮曰。為因性得果為譬也。業非內外者。如施非獨我故非內。得非受者故非外也。是二中間。不可得故。非有非無也。施從因得。非本無今有。不從外。來非無因出也。滅故不一。非此作此受。續故不異。非此作彼受也。由因得果。非無作無受。以時節和合。須眾緣和合。得果報也。

眾生佛性亦復如是(至)爾時得見不名為作。

桉。僧亮曰。從了因見。故非本無今有也。內謂緣因。外謂正因。遍因無內外也。因中不可得。故非有。從二因見。故非無也。亦非遍因。故非此彼。非無因緣。以修道得見。故非餘來也。非無因也。通答中間三證也。

善男子汝言如磁石者(至)有佛無佛法界常住。

桉。僧亮曰。惑謂因能作果。今說因有故果出。因不作異也。以薪不作火。故無有作者。以薪無則火滅。故無有壞者也。僧宗曰。重答第五問。仍釋異法合故。異法出生。豈關以佛性。吸菩提耶。

善男子若言佛性住眾生中(至)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桉。僧亮曰。不以一法為體。無住法界。總十八界也。入陰亦爾。十二因緣。遍在三世無住處。名常。果入虛空亦爾。譬佛性非是一法。圓取則得。偏執則失。四大亦無有業者。四大力雖均等。至各不相似。四力皆等。堅濡色異者。由因異果無作者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六十一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法華游意

法華游意 胡吉藏造 開題序 蓋聞無上調御一切種智,內...

阿彌陀經通讚疏

阿彌陀經通讚疏序 大慈恩寺沙門窺基撰 詳夫理絕眾詮豈...

觀音玄義記

觀音玄義記卷第一 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知禮俯伏惟念。早...

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讚

觀彌勒菩薩上兜率天經題序 大慈恩寺基撰 原夫性質杳冥...

佛說心明經

佛說心明經一卷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

佛說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註音版】佛說十吉祥經

佛說十吉祥經...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宋黃龍國沙門曇無竭譯 如是我聞:...

佛說如來智印經

佛說如來智印經一卷 僧祐雲闕譯人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一百八名讚經

佛一百八名讚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佛教詞典】理在絕言

(術語)言真理在言語道斷中之義。又為當然不要道理言...

【佛教詞典】四種真實

【四種真實】 p0432 顯揚六卷二頁云:彼復四應知者:彼...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過

心光明,照己之過 曾國藩說: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別...

「吾」和「身」完全不一樣

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陰騭文) 這個吾和身是...

極忙之人的修行法門

【淨土起信二:淨土之說,有理有跡。論其理,則見於日...

佛教中夫妻相處守則

為佛弟子,若欲成為和睦相處的夫妻,應如何相待呢? 一...

美國人的50個觀點看素食

1.倘若人們能改吃素食,美國所使用的石油數量,將會...

我們什麼時候因為別人而改變過

平心而論,每一個人的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要...

用覺悟奉獻來提升我們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們相聚洗心禪寺,這是緣...

此間猶如火宅,趕緊移民極樂

信願持名的願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阿彌陀經》中...

世間有這四種人

舍利弗尊者和目犍連尊者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時,有一...

學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

一誠長老說,學佛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心,比如佛教說的...

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當中悟到了什麼

這一科講到教主略史,就是我們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簡略...

你要經常反省自己,準備好了沒有

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改變我們的生命,改變我們的命運,...

【視頻】《地藏經》旃檀居士念誦

《地藏經》旃檀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女聲讀誦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女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