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

 出頂生王緣起 會通今昔五盛陰苦義 舉昔為釋摩男說色有樂義 舉昔說善法得樂受義 舉昔所說樂受偈 釋於下苦生樂想義 釋三受苦義 釋二乘不知常住樂因是故為說以下苦為樂

聖行品之第四

迦葉云何菩薩摩訶薩(至)愛別離苦所謂命終。

桉。僧亮曰。生為五陰之本。愛是眾結之本。引先偈為證。羅漢所以無憂無畏者。以愛盡故也。所謂命終者。說其重者耳。此中說一切苦。皆由愛生也。

善男子以別離故能生種種(至)現在之世愛別離苦。

桉。慧朗曰。出緣起顯其重者也。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至)大般涅槃觀怨憎會苦。

桉。智秀曰。辨怨憎會苦。即就所受之身。是則常與怨會也。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行大乘(至)迦葉是名苦諦。

桉。寶亮曰。夫未足之境。所不免也。除佛已還。無非此苦也。五盛陰者。更無別體。即指七苦也。

爾時迦葉菩薩摩訶薩(至)五盛陰苦是義不然。

桉。僧亮曰。謂五陰皆苦。與昔教相違。以昔證今也。僧宗曰。此下第四引昔徵今。會通二教也。寶亮曰。第三會通今昔兩教也。教有因果。昔已會果。今會因也。昔已點三受悉苦。令物情厭背而進德。其義雖然。竟未及壞因。若使因果俱會。眾生何肯脩善。唯得且抑福而置。故四時經教。但勸修善以滅惡。於生死身中。習學成聖也。而一切智體。未免無常。但樂果未現。不得壞因。今常住教。與樂果義彰。始得壞因也。我本雲。脩善乃是菩提之因。非生死之法。有人解言。今教由會果。恐非佛意。昔已會畢。今何得重。故知理不應。然今者將欲會因。故迦葉先捉果。以作難。佛既先遣果。唯苦竟。然後正言。我於昔云何善得樂者。乃是菩提道樂。但此義未明。今始會也。

何以故如佛往昔告釋摩男(至)若有求者則不名苦。

桉。僧亮曰。凡舉五據。此第一舉樂緣。以有求故。不應無樂也。寶亮曰。迦葉先作五難。第一以人天五欲中有樂不應苦也。

如佛告諸比丘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桉。僧亮曰。第二舉三受明若無樂者云何有樂受耶。寶亮曰。第二難以三受中有樂受故不應苦也。

如佛先為諸比丘說若有人能修行善法則得受樂。

桉。僧亮曰。第三舉所修善因也。因既是善。理有樂果。故以因為證。寶亮曰。第三難以善是樂因。故知不應無樂。

又如佛說於善道中(至)意思好法亦復如是。

桉。僧亮曰。第四舉善因。今舉六觸。即是善果。且以樂因。而得樂果。云何無樂耶。寶亮曰。第四難如樹伽於人中。受天報故。知六根所對。無不樂也。

如佛說偈持戒則為樂(至)所作眾事辨是名為最樂。

桉。僧亮曰。第五舉因果。諸偈通證有樂也。寶亮曰。第五難舉昔誠偈為難。

世尊如諸經中所說(至)云何當與此義相應。

桉。智秀曰。總舉上事。以求會通也。寶亮曰。難雖有五。不出二途。第一第二第四就果報上作難。第三第五以因徵果也。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至)所說苦想與本不異。

桉。道生曰。無苦者。體既非苦。而能無苦。而眾生以微代重。以為無苦。是曰橫計也。僧亮曰。答第一第二第四。謂橫樂者。眾生猶以下苦。橫生樂想。因以為教耳。昔所說樂。約彼橫情。終是無樂。今雲。皆苦亦無違也。僧宗曰。總答五難也。以眾生不識真相故。於下苦中。橫生樂想。將恐起此。必墮三塗。且說人天是樂。令修十善五戒。以背惡道。所謂以屑出屑者也。寶亮曰。此下訖三受以來。先答第一第二第四果。報上難也。下苦者。三惡重為上苦。人天輕為下苦。凡夫不覺下苦。橫生樂想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如佛所說(至)上生者所謂天上。

桉。道生曰。生是生者所貪苦。是苦者所惡。貪則為勝惡。則為劇下生。自是三塗下苦。自是人天而生即是苦。似若下苦。是彼下生。故致問也。僧亮曰。承聲為難耳。乃更與三關問也。佛所言下者。輕微為下也。如迦葉所言。以尤重為下也。此第一關也。寶亮曰。物情一往未悟。迦葉今更作二難。佛意以人天為下苦。迦葉以三塗為下苦。

若復有人作如是問(至)生於樂想當云何答。

桉。道生曰。對下苦橫生樂想。以為難也。僧亮曰。第二明顧反答。下苦故說樂。知一切皆苦物。今亦以下樂故說苦。當知一切皆樂也。寶亮曰。第二倒竝如來向義也。若以三受盡苦者。今以三受盡樂。但以樂微故苦耳。

世尊若下苦中生樂想者(至)於下苦中而生樂想。

桉。道生曰。難意不許下苦生樂。故以此為徵也。僧亮曰。第三關若果於輕下之苦而生樂者。一罰北千。千為甚重。一為極輕。而未見應受重苦於輕苦之上。而生樂想者也。故知不以輕苦為樂想也。寶亮曰。此就理為論也。若以人天輕苦。為下苦者。應以一罰輕苦為下苦。若爾者。應緣此一罰。而生樂也。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以是義故無有樂想。

桉。道生曰。答最後難。前兩難自解也。如是一下。不生樂想。是都無樂之驗也。僧亮曰。實無樂者。桉句解也。是人當受千罰。脫餘多苦。於一罰上。橫生樂想。曇愛曰。是以不以一下為樂。以脫重為樂。緣脫重之心。實是行苦。凡夫以之為樂。以此一答。並答三難。何者一罰之與千罰。俱是重苦。既不一下為樂。云何而言。於底下之苦。而生樂耶。即答第一難。又是人緣於脫重苦。而橫生樂想。云何而言。於下樂生苦想耶。即答第二關。寶亮曰。即此答三難也。今先釋橫生義。若一下而脫者。到緣一下安之為。豈非妄樂耶。非是受一罰時生樂也。

何以故猶如彼人當受千罰(至)於無樂中妄生樂想。

桉。道生曰。脫千受一。便妄生樂想。無樂信矣。前言於下苦橫生樂想。此之謂也。僧宗曰釋橫義也。

迦葉言世尊彼人不以一下(至)以得脫故而生樂想。

桉。寶亮曰。迦葉雲。實無九百九十九。故緣此無。故實有實眾也。

迦葉是故我昔為釋摩男說五陰中樂實不虛也。

桉。僧亮曰。受責既不以一下為樂故。樂故樂非橫也。佛言樂實不虛者。以免受為樂。不可空中說樂也。曇愛曰。迦葉領解非難也。佛即述成也。寶亮曰。釋第三實樂義也。三塗中苦。人天實無。無處與佛何異。故知非虛說也。

迦葉有三受三苦(至)餘二受者所謂行苦壞苦。

桉。僧亮曰。昔以輕重義。故說三受。今以三苦。故說一切苦所為事異。不相違也。苦受名為三苦者。性攝三苦也。餘二受乃苦性之別義也。寶亮曰。答向第二難也。佛前雲。三受悉苦。迦葉難雲。三受悉樂。佛今舉三受唯苦而無樂。豈得難言三受皆樂耶。既於下苦。微故不覺。橫生樂想。即答初難。謂於尤重之下苦。生樂想也。苦受具三苦者。若如昔解。直點三受為三苦。是則苦受為苦苦。樂受為壞苦。捨受為行苦也。今明苦受具三苦者。義旨小異於昔。何者若刀杖緣中生心。亦是苦受。失壞緣中生心。亦是苦受。今取刀杖緣中生苦受者。為苦苦。失壞緣中生苦受者。為壞苦。即此苦體。是動求行緣。便是行苦。故言苦受具三苦。非是苦苦具三苦也。餘二受各具二苦者。樂受起時。因中說果。即是壞苦。即體是動求行緣。故是行苦。亦得言樂受具二苦也。捨受具二苦者。四禪以上是捨受。然彼眾生。捨命之時。亦愛壽命。便是壞苦。其體豈非行緣動求。若爾則捨受具二苦也。

善男子以是因緣生死之中(至)是故說言一切皆苦。

桉。僧亮曰。以輕重因緣也。苦樂性不相離者。三苦不相離也。寶亮曰。實以無三惡苦。故有實樂。苦樂性不相離者。十住無漏之解。從初住至金剛心以來。當分除惑。於無惑邊。恆是實樂。而無漏之體。未免世諦。故舉體是苦。故言苦樂性不相離也。

善男子生死之中實無有樂(至)隨順世間說言有樂。

桉。僧亮曰。將說樂因。為答第三第五難。故說有為天樂也。寶亮曰。五欲之中。實無熙怡樂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今作是說其義云何。

桉。僧亮曰。上義未顯。問以成之也。曇讖曰。領解也。寶亮曰。第三第五兩難未被答。此重舉以請答也。

佛言善男子如上所說(至)一切皆苦無有樂想。

桉。僧亮曰。亦生苦因者。明外物非苦苦因。故說苦也。寶亮曰。答其二難。明此並是因中說果有何虛妄耶。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至)乃能知是苦因樂因。

桉。道生曰。二乘不知常住。故不知樂因。僧亮曰。解苦者。解三苦也。無苦者。說下苦為樂。樂非苦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玄義

自覺聖智。第一義心。非名相之所詮。奚思議之能入。依...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並序) 唐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以。...

兩卷無量壽經宗要

兩卷無量壽經宗要 釋元曉選 將申兩卷經旨。略開四門分...

大毗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卷上 零妙寺僧釋不可思議撰...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一名伽耶山頂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佛說清淨心經

佛說清淨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法演禪師語錄

法演禪師語錄卷上 舒州白雲山海會演和尚初住四面山語...

大樓炭經

大樓炭經卷第一 西晉沙門法立共法炬譯 閻浮利品第一...

天請問經

天請問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佛說咒目經

佛說咒目經...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

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 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如是我聞...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

【佛教詞典】表色

【表色】 p0793   瑜伽一卷六頁云:表色者:謂取、捨...

【佛教詞典】安居夏閏延促

亦名:夏閏延促、夏閏延促分三位 子題:依閏安居、閏五...

如何才堪稱為淨土宗祖師

能夠稱為祖師的,無論是宗門、教下還是淨土宗,一定要...

洪水讓路、烏鴉遮陽,虛雲老和尚的境界

今天,有兩個人問我:你那時候在虛老那裡出家,虛老他...

佛說末法時代的六種外道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外道六師? 世尊曰:如來滅後,多...

雖悟理而仍不廢事,方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善良成就未來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當他在田裡工作...

學佛之後得重報轉輕報

法會結束,回西安的路上真是精疲力盡,雖然不及師父操...

惟賢長老《論禍福之本》

世間現像是相對的,有空間的,有超空間的;有生物,有...

心散亂者,能障正定

隨煩惱二十:散亂者,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

如何能不煩惱不憂愁

南陽慧忠禪師被唐肅宗封為國師。有一天,肅宗問他:朕...

情迷癡愛惱人心

佛在世時,有一群比丘跟隨佛陀修行,比丘們都必須出外...

萬里無寸草處去

禪宗的洞山禪師,在禪宗裡面是有名的一位大禪師,像雪...

心中的對立越來越重,那你走錯方向了

在禪宗有一個公案,它說,有一個禪師在僧團中閉關,他...

【視頻】《僧伽吒經》李罕念誦

《僧伽吒經》李罕念誦

【視頻】《占察善惡業報經》聆志居士念誦

《占察善惡業報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