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

 出頂生王緣起 會通今昔五盛陰苦義 舉昔為釋摩男說色有樂義 舉昔說善法得樂受義 舉昔所說樂受偈 釋於下苦生樂想義 釋三受苦義 釋二乘不知常住樂因是故為說以下苦為樂

聖行品之第四

迦葉云何菩薩摩訶薩(至)愛別離苦所謂命終。

桉。僧亮曰。生為五陰之本。愛是眾結之本。引先偈為證。羅漢所以無憂無畏者。以愛盡故也。所謂命終者。說其重者耳。此中說一切苦。皆由愛生也。

善男子以別離故能生種種(至)現在之世愛別離苦。

桉。慧朗曰。出緣起顯其重者也。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至)大般涅槃觀怨憎會苦。

桉。智秀曰。辨怨憎會苦。即就所受之身。是則常與怨會也。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行大乘(至)迦葉是名苦諦。

桉。寶亮曰。夫未足之境。所不免也。除佛已還。無非此苦也。五盛陰者。更無別體。即指七苦也。

爾時迦葉菩薩摩訶薩(至)五盛陰苦是義不然。

桉。僧亮曰。謂五陰皆苦。與昔教相違。以昔證今也。僧宗曰。此下第四引昔徵今。會通二教也。寶亮曰。第三會通今昔兩教也。教有因果。昔已會果。今會因也。昔已點三受悉苦。令物情厭背而進德。其義雖然。竟未及壞因。若使因果俱會。眾生何肯脩善。唯得且抑福而置。故四時經教。但勸修善以滅惡。於生死身中。習學成聖也。而一切智體。未免無常。但樂果未現。不得壞因。今常住教。與樂果義彰。始得壞因也。我本雲。脩善乃是菩提之因。非生死之法。有人解言。今教由會果。恐非佛意。昔已會畢。今何得重。故知理不應。然今者將欲會因。故迦葉先捉果。以作難。佛既先遣果。唯苦竟。然後正言。我於昔云何善得樂者。乃是菩提道樂。但此義未明。今始會也。

何以故如佛往昔告釋摩男(至)若有求者則不名苦。

桉。僧亮曰。凡舉五據。此第一舉樂緣。以有求故。不應無樂也。寶亮曰。迦葉先作五難。第一以人天五欲中有樂不應苦也。

如佛告諸比丘有三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桉。僧亮曰。第二舉三受明若無樂者云何有樂受耶。寶亮曰。第二難以三受中有樂受故不應苦也。

如佛先為諸比丘說若有人能修行善法則得受樂。

桉。僧亮曰。第三舉所修善因也。因既是善。理有樂果。故以因為證。寶亮曰。第三難以善是樂因。故知不應無樂。

又如佛說於善道中(至)意思好法亦復如是。

桉。僧亮曰。第四舉善因。今舉六觸。即是善果。且以樂因。而得樂果。云何無樂耶。寶亮曰。第四難如樹伽於人中。受天報故。知六根所對。無不樂也。

如佛說偈持戒則為樂(至)所作眾事辨是名為最樂。

桉。僧亮曰。第五舉因果。諸偈通證有樂也。寶亮曰。第五難舉昔誠偈為難。

世尊如諸經中所說(至)云何當與此義相應。

桉。智秀曰。總舉上事。以求會通也。寶亮曰。難雖有五。不出二途。第一第二第四就果報上作難。第三第五以因徵果也。

佛告迦葉善哉善哉(至)所說苦想與本不異。

桉。道生曰。無苦者。體既非苦。而能無苦。而眾生以微代重。以為無苦。是曰橫計也。僧亮曰。答第一第二第四。謂橫樂者。眾生猶以下苦。橫生樂想。因以為教耳。昔所說樂。約彼橫情。終是無樂。今雲。皆苦亦無違也。僧宗曰。總答五難也。以眾生不識真相故。於下苦中。橫生樂想。將恐起此。必墮三塗。且說人天是樂。令修十善五戒。以背惡道。所謂以屑出屑者也。寶亮曰。此下訖三受以來。先答第一第二第四果。報上難也。下苦者。三惡重為上苦。人天輕為下苦。凡夫不覺下苦。橫生樂想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如佛所說(至)上生者所謂天上。

桉。道生曰。生是生者所貪苦。是苦者所惡。貪則為勝惡。則為劇下生。自是三塗下苦。自是人天而生即是苦。似若下苦。是彼下生。故致問也。僧亮曰。承聲為難耳。乃更與三關問也。佛所言下者。輕微為下也。如迦葉所言。以尤重為下也。此第一關也。寶亮曰。物情一往未悟。迦葉今更作二難。佛意以人天為下苦。迦葉以三塗為下苦。

若復有人作如是問(至)生於樂想當云何答。

桉。道生曰。對下苦橫生樂想。以為難也。僧亮曰。第二明顧反答。下苦故說樂。知一切皆苦物。今亦以下樂故說苦。當知一切皆樂也。寶亮曰。第二倒竝如來向義也。若以三受盡苦者。今以三受盡樂。但以樂微故苦耳。

世尊若下苦中生樂想者(至)於下苦中而生樂想。

桉。道生曰。難意不許下苦生樂。故以此為徵也。僧亮曰。第三關若果於輕下之苦而生樂者。一罰北千。千為甚重。一為極輕。而未見應受重苦於輕苦之上。而生樂想者也。故知不以輕苦為樂想也。寶亮曰。此就理為論也。若以人天輕苦。為下苦者。應以一罰輕苦為下苦。若爾者。應緣此一罰。而生樂也。

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以是義故無有樂想。

桉。道生曰。答最後難。前兩難自解也。如是一下。不生樂想。是都無樂之驗也。僧亮曰。實無樂者。桉句解也。是人當受千罰。脫餘多苦。於一罰上。橫生樂想。曇愛曰。是以不以一下為樂。以脫重為樂。緣脫重之心。實是行苦。凡夫以之為樂。以此一答。並答三難。何者一罰之與千罰。俱是重苦。既不一下為樂。云何而言。於底下之苦。而生樂耶。即答第一難。又是人緣於脫重苦。而橫生樂想。云何而言。於下樂生苦想耶。即答第二關。寶亮曰。即此答三難也。今先釋橫生義。若一下而脫者。到緣一下安之為。豈非妄樂耶。非是受一罰時生樂也。

何以故猶如彼人當受千罰(至)於無樂中妄生樂想。

桉。道生曰。脫千受一。便妄生樂想。無樂信矣。前言於下苦橫生樂想。此之謂也。僧宗曰釋橫義也。

迦葉言世尊彼人不以一下(至)以得脫故而生樂想。

桉。寶亮曰。迦葉雲。實無九百九十九。故緣此無。故實有實眾也。

迦葉是故我昔為釋摩男說五陰中樂實不虛也。

桉。僧亮曰。受責既不以一下為樂故。樂故樂非橫也。佛言樂實不虛者。以免受為樂。不可空中說樂也。曇愛曰。迦葉領解非難也。佛即述成也。寶亮曰。釋第三實樂義也。三塗中苦。人天實無。無處與佛何異。故知非虛說也。

迦葉有三受三苦(至)餘二受者所謂行苦壞苦。

桉。僧亮曰。昔以輕重義。故說三受。今以三苦。故說一切苦所為事異。不相違也。苦受名為三苦者。性攝三苦也。餘二受乃苦性之別義也。寶亮曰。答向第二難也。佛前雲。三受悉苦。迦葉難雲。三受悉樂。佛今舉三受唯苦而無樂。豈得難言三受皆樂耶。既於下苦。微故不覺。橫生樂想。即答初難。謂於尤重之下苦。生樂想也。苦受具三苦者。若如昔解。直點三受為三苦。是則苦受為苦苦。樂受為壞苦。捨受為行苦也。今明苦受具三苦者。義旨小異於昔。何者若刀杖緣中生心。亦是苦受。失壞緣中生心。亦是苦受。今取刀杖緣中生苦受者。為苦苦。失壞緣中生苦受者。為壞苦。即此苦體。是動求行緣。便是行苦。故言苦受具三苦。非是苦苦具三苦也。餘二受各具二苦者。樂受起時。因中說果。即是壞苦。即體是動求行緣。故是行苦。亦得言樂受具二苦也。捨受具二苦者。四禪以上是捨受。然彼眾生。捨命之時。亦愛壽命。便是壞苦。其體豈非行緣動求。若爾則捨受具二苦也。

善男子以是因緣生死之中(至)是故說言一切皆苦。

桉。僧亮曰。以輕重因緣也。苦樂性不相離者。三苦不相離也。寶亮曰。實以無三惡苦。故有實樂。苦樂性不相離者。十住無漏之解。從初住至金剛心以來。當分除惑。於無惑邊。恆是實樂。而無漏之體。未免世諦。故舉體是苦。故言苦樂性不相離也。

善男子生死之中實無有樂(至)隨順世間說言有樂。

桉。僧亮曰。將說樂因。為答第三第五難。故說有為天樂也。寶亮曰。五欲之中。實無熙怡樂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今作是說其義云何。

桉。僧亮曰。上義未顯。問以成之也。曇讖曰。領解也。寶亮曰。第三第五兩難未被答。此重舉以請答也。

佛言善男子如上所說(至)一切皆苦無有樂想。

桉。僧亮曰。亦生苦因者。明外物非苦苦因。故說苦也。寶亮曰。答其二難。明此並是因中說果有何虛妄耶。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至)乃能知是苦因樂因。

桉。道生曰。二乘不知常住。故不知樂因。僧亮曰。解苦者。解三苦也。無苦者。說下苦為樂。樂非苦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華嚴經探玄記

華嚴經探玄記卷第一 魏國西寺沙門法藏述  歸依大智海...

金光明經疏

金光明經疏 沙門吉藏撰 法身幽寂壽無長短。至人絕慮有...

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讚

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讚 沙門 測撰 將釋此經四門分別...

法華義疏

法華義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將欲入文,前明三義:一、部...

【註音版】十一面神咒心經

十一面神咒心經...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讚文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讚由序 宋天竺寺慈雲大師遵式述 餘...

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

【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卷上 西天三藏明因妙善普濟法師金總...

淨土疑辨

《淨土疑辨》序 豫章微休居士陳 所蘊撰 蓮池禪師作《...

毗婆尸佛經

毘婆尸佛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

佛說長者法志妻經 失譯人名今附涼錄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謙益

百濟律宗之鼻祖。於百濟聖王四年(526),為求律典,乃...

【佛教詞典】四相違

(術語)因明三十三過因之十四過中,使立者之宗法相違...

被自己的成見拖入妄想執著中去

前面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業的日記,知道了我們的業主要表...

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

欲界、色界、無色界都在當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

念佛的心態與音聲

音聲乃心性的外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為妙音,從...

文殊菩薩之微妙三德

文殊師利,此雲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證故。亦云妙...

把錯誤當成一種財富

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大多數人都以錯誤為恥,...

憂波毱多尊者伏魔記

佛陀在世時曾授記:百年之後,將有憂波毱多以坐禪第一...

聖嚴法師《以佈施對治貪念》

貪念會帶給我們許多的煩惱,該如何幫自己除貪、解毒呢...

什麼因緣才能夠做天王

我們前面講到欲界諸天,他們共同的修學是十善業,包括...

心靈之光

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先學會駕馭自己的心,有如駕車...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經,究竟叫你幹什麼呢

大家都讀誦大乘經典,或者是懺悔,或者是禮拜,或者是...

念佛人要把成佛的心發起來

問: 省庵大師在《西方發願文注》中說:念佛而不發大菩...

誰改變了董事長

經常有許多企業家問我:「師父,慈濟團體如此龐大,您...

【視頻】《金剛經》養德禪寺唱誦

《金剛經》養德禪寺唱誦

【視頻】心經台語(妙蓮華唱片)

心經台語(妙蓮華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