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三

 廣釋前七種實諦義 廣出外道所執常樂我淨

聖行品之第七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至)一切顛倒不名為實。

桉。僧亮曰。上以問真。次問四倒。若不入四諦。實諦攝法不盡。下訖佛說亦爾。一道以下。不難攝實不周。乃則說實不濫耳。法瑤曰。上來明四諦。皆名為實諦。似如顛倒虛妄。非苦集諦所攝。是以發此問也。寶亮曰。釋第二境實也。問四諦中有倒。不若有者。云何言實。若四諦無。則四諦之外。應更有法也。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顛倒(至)非不是苦即是苦也。

桉。法瑤曰。以心想而論。則為顛倒。以性而觀。則入苦諦也。寶亮曰。應雲皆入苦集諦也。今但言入苦者。據一邊。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說(至)所斷除故故名實諦。

桉。寶亮曰。釋第三智實也。若智所緣境。無所契當。即是虛妄也。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說(至)是變易法名為不實。

桉。寶亮曰。釋第四乘實。大乘緣中忘相。故實。小乘執相。故不實。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說(至)如是虛妄名為魔說。

桉。僧亮曰。釋第五教實也。但佛說必能利物。魔說生縛。故非實也。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說(至)彼無一道清淨無二。

桉。僧宗曰。非滅生滅想者。謂計非想。為涅槃果。八禪為因也。寶亮曰。釋第六一因之實。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說(至)亦復說言諸行是常。

桉。僧宗曰。謂佛之言。常人所不見。外道計陰為常。交驗所計。故應有也。寶亮曰。釋第七果實也。文殊執外道所計。歷此四法。語在其下。凡二十三句也。

云何是常可意不可意(至)若是常者即是實諦。

桉。寶亮曰。以七事證常也。

世尊有諸外道復言有樂(至)上中下故當知有樂。

桉。僧亮曰。以五事證樂也。

世尊有諸外道復言有淨(至)以是義故名之為淨。

桉。寶亮曰。以三事證淨也。

世尊有諸外道復言有我(至)亦得說言我有真諦。

桉。寶亮曰。以八事證我也。

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門(至)諸行若常無有是處。

桉。寶亮曰。將欲破執。答彼問。先以二十事。訶外道所計。

善男子我觀諸行悉皆無常(至)無有一法不從緣生。

桉。僧亮曰。既言是行。理自無常。諸法從緣者。證諸行無常也。法從緣起。本無今有。是名生。已有還無。是為滅也。何者。心以所緣為本。不稱所緣故。即謂本無也。而心自橫生。是今有也。橫生無根。起便自滅。因既如此。果亦應然。故經云。因無常故色無常。此其證也。僧宗曰。外道所計。不得離陰。一一法上。無不從緣。唯佛性不從緣生。非三世攝也。

善男子佛性無生無滅(至)之所攝持是故名常。

桉。僧亮曰。說正因性也。亦從緣見。非從緣生也。何者。行緣求理。理非本無今有。謂不生也。念念常求。謂不滅也。既非生滅。無去無來。亦無三世。因不橫起。故非作也。於緣求解。非不作也。不以一法為因。故非名也。說為正因。非無名也。非名非色。乃至陰界不攝。證無名也。陰界有壞。而佛性不滅不攝也。是故稱常者。以二義常。一必定得果。二因不可滅。

善男子佛性即是如來(至)悉是妄語無有真諦。

桉。僧亮曰。見性成佛。即性為佛也。如來即法者。法即性空。性空即法。法即佛性也。佛性是有。性空是無。佛見有無名覺也。佛即是法法即是常者。通計二句。見常故常。如來即僧者。見常而常和合也。和合是僧義。師法是弟子義。僧即是常者。師常故得常也。若不知三寶是常。而言常者。名妄語也。

諸凡夫先見瓶衣車乘舍宅(至)當知其實非是常也。

桉。僧亮曰。證不見者。說是妄語也。一切有為皆是無常者。將就有為。說無常義。更以有無相對也。僧宗曰。舉其計常中第七句。言前後相續相似語。其體念念生滅。豈有常耶。寶亮曰。計雲先見瓶衣等。後時亦識。當知有一神我常故常。故如此也。下去唯有兩難。初雲。汝心若常。應同佛一切智。用常自無移種。眼識對塵時。應獨緣一切法。而今不爾。念念生滅。緣此捨彼。故知心是無常。第二難將境以決心。心若果從緣生而常者。應恆守一法。不得改心易緣也。何以然。心既是常。應常。觀無常不得。復緣空無我。而今心遍緣一切境。故知無常也。

善男子一切有為皆是無常(至)無為者即是常。

桉。僧亮曰。將就有為。說無常義。更以有無相對。

善男子有為之法凡有二種(至)色法者地水火風。

桉。僧宗曰。向但言無常。今出其法。不過色心也。

善男子心名無常(至)乃至意識異亦如是。

桉。僧亮曰。心攀境而起。前後相應。共了一緣。此總說。下別說也。眼識性異者。眼識緣現在。意識緣去來。下境界相應亦爾。眼識應獨緣一切者。眼識不滅。行在諸根中。在耳之時。亦應見色。識性不異故。若爾。應緣一切法。今不爾者。凡夫倒計為常。

復次善男子壞諸行因緣故(至)諸憶念法不應忘失。

桉。僧亮曰。說無漏行異無漏。能滅諸行也。所謂聲聞心性異。乃至外道心者。上明苦樂煩惱。說佛弟子。此說外道。不能分別諸色。正以了為心。了青不可了黃。眼識不能具取色也。

善男子心若常者(至)有別異故當知無常。

桉。寶亮曰。從此以下。並答計常中第四五六三句也。就色心別相。遣其執也。

善男子我今於此非色法中(至)先問是事於彼已答。

桉。僧亮曰。此下略說內外色性。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常所有內色異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三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註音版】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弘化社32分本)...

觀音玄義

觀音玄義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夫法界圓...

彌勒經游意

彌勒經游意 有十重。  第一序王 第二釋名 第三辨經...

金光明經文句

金光明經文句卷第一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錄 此...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註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註解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心賦註

注心賦卷第一 宋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延壽述 覺王同...

密菴和尚語錄

密菴禪師語錄序 密菴禪師示寂之三年。其得法真子。住...

【註音版】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普門會

文殊師利普門會...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佛說過去世佛分衛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

佛說漏分佈經

佛說漏分佈經(出《中阿含》令劫意) 後漢三藏安世高譯...

大方廣如來藏經

大方廣如來藏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

【註音版】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安忍波羅蜜多品...

注華嚴法界觀門

注華嚴法界觀門序 唐綿州刺史裴休述 法界者。一切眾生...

清珠集

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淨願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

【佛教詞典】諸地云何而得

【諸地云何而得】 p1354 瑜伽七十九卷五頁云:問:於此...

【佛教詞典】依通

依靠藥力或是咒術而顯現的神通。...

夏日排濕祛毒的十六種好食物

(核心提示:在悶熱潮濕的夏季,今天為各位愛美的朋友...

人生的立命之學

垂訓以格人非:垂訓就是建立好的教訓,來格除人性當中...

人生雖苦,但也是積集資糧的好地方

業感緣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積極斷惡修善的價值之外...

如何解決墮胎所帶來的困擾

問: 如何解決墮胎所帶來的困擾? 慧律法師答: 墮胎...

職場中與人相處之道

人,無法離開群體而獨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跟外境接觸時,我們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法無而可得,無染而有淨, 應知如幻等,亦復如虛空。 ...

中山大學80名學生體驗出家生活

80中大學生出家清修 中大宗教的多元認識與實踐公選課組...

聖嚴法師:行善的人快樂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樂。時時處處助人利人,也就會在...

彌陀甚易念 淨土甚易生

曾讀古德的淨土開示,有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之語,...

心中留一個信念,並為之去追求

從前,一個老盲人帶著一個同樣雙目失明的小徒弟,以拉...

六種病態思想障礙佛性的顯現

究竟人類的心識形態及思維方法有什麼缺點或特性,障礙...

專心無雜的摩陀大師

傳說,過去安徽省有座山,叫「摩陀山」,這座山名字的...

【視頻】早課平日版(道元法師唱誦)

早課平日版(道元法師唱誦)

【視頻】《淨土宗日課》文殊講堂唱誦

《淨土宗日課》文殊講堂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