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六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六十

 猶明奢摩他毘婆舍那 辨斷煩惱義顯二種滅謂性滅畢竟滅 以三空三昧配定慧捨相 明成就十法見無相涅槃 辨施畜生得百倍報及施闡提千倍報 廣辨輕重業定不定業及報定時不定等 廣辨菩薩無三塗業見受報事 出調達與佛為商主緣起 出迦羅富王刑婆羅門緣起 釋修道力轉重業為輕業

師子吼品之第七

師子吼言世尊如經中說(至)何故復修奢摩他耶。

桉。僧亮曰。上品末慧能破結。今明非直慧功。要須三法合用。故先說定耳。寶亮曰。修道之第九也。明定慧相資。上既出能修道之人。今次辨定慧合用。故先問也。若智慧能治惑。何須修定。凡夫謂智慧能斷惑故。謂煩惱如事像。為智慧所除也。佛今就五門中。釋無斷義。若不修定。則不達見。五門者。第一就實法。第二就空門。第三就到不到。第四明伴非伴。第五推性滅。此五門中撿。並無破義。

佛言善男子汝言毘婆舍那(至)明能破闇無有是處。

桉。僧亮曰。能知諸法自生自滅。慧不能破。非定心見也。寶亮曰。第一門。智慧生時。三相所遷。當體自滅。實法道中。有何能破所破者耶。

善男子誰有智慧誰有煩惱(至)如其無者則無所破。

桉。僧亮曰。第二門。辨破與不破。無主故空也。寶亮曰。第二門體性俱空。故無能破也。

善男子若言智慧能破煩惱(至)而能破者是義不然。

桉。僧亮曰。第三門有無也。智起則有。故名到起則無。故不到也。初念應破者。一念破一切結。是則不到者。如明闇相違。明起闇以過去。明不及闇不到。則同凡夫也。寶亮曰。第三門語勢。如以智到煩惱時破。不到時不破。義意不爾也。謂能破者。為當智到行人心時能破。為當未到破耶若未到而破。則凡夫應破。若到故破者。則初念應破。而今行人有無量念。若初念不破。則不須後念。若果初到便破。是則不到也。智慧念念生滅。初不相及。有何到不到義。若言到不到合故能破。亦無此義。

復次毘婆舍那破煩惱者(至)毘婆舍那亦復如是。

桉。僧亮曰。第四門明伴非伴門也。寶亮曰。第四門辨八正道中。為一道能破。共故能破。若一能破。則不須具修於八。若一不能。八亦不能。乃舉盲者為譬。以曉之也。

善男子如地堅性火熱性(至)決定不能破諸煩惱。

桉。僧亮曰。第五門辨滅不滅也。煩惱性滅。智不能滅。若性不滅。智亦不能滅。先以五大為譬。堅他作亦應爾也。寶亮曰。第五門。開此中為三意。明亦無斷義。初以四大為況。各當自性。誰使之然耶。次意雲。若言如鹽性咸強。令異物咸。智慧強令煩惱滅者。亦不然也。後意雲。煩惱與智慧。俱念念滅。而言智慧能斷。亦不然也。

善男子如鹽性咸令異物咸(至)智慧之性不破煩惱。

桉。僧亮曰。明結性非滅智不能滅。若以咸能令澹。譬智能滅結也。是義不然。何故者。咸澹不俱。咸生之時。澹已過去也。過去自滅。非咸滅也。若法無滅。云何智慧強令滅者。若過去法滅。非自滅者。云何強令耶。云何而言能滅惑。他法者為外家生。意通上強難也。謂智明力強。惑闇性弱。智能滅惑者。亦不然。何者。二法皆生時即滅。生死強弱。何能滅他也。

善男子一切諸法有二種滅(至)生異滅異無造作者。

桉。僧亮曰。物有強令他滅。理不可然。引而破之。一念念如水。滅已續生。即上性滅也。如火焚薪。更不復續。畢竟滅也。應有餘燼者。色非慮解。不待方便。任運應起是有也。火緣橫奪。故有餘燼存。可言強滅。心待方便。未來未有。非強滅也。寶亮曰。上五門說法。明無所斷。今從性滅究竟滅下去。定於法相。煩惱亦起即謝。不假治道。故言性滅。究竟滅者。就得解作語。從起一念癡後。則於萬境上不識。若修道得解。於萬境上悉明。迷用永不起。名為究竟滅。夫道生之時。亦無煩惱可斷。若解無斷而斷。名為正義也。本無解時常癡。若一剎那明起。於境悉達。第二運去。方受斷名。前一念無所形。故不得名也。若至第二念去。雲向癡今解。本不斷今斷也。

善男子若修集定(至)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桉。僧亮曰。由心不教慧。得見空定之用。能大利益者。斷煩惱利也。寶亮曰。勸行人。若不修定。則不得正智正見。亦不體上五門破不破之義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至)菩薩定慧亦復如是。

桉。僧亮曰。第三捨用。捨無別法為體也。執急則斷者。草緩則失。急則斷也。專空著斷。譬定多也。捨空著有。譬慧少也。於空不空。於有不有。定慧等捨之用也。寶亮曰。此下正辨定慧相資合用之意。

善男子譬如工匠甘鐹盛金(至)修是二法能大利益。

桉。僧亮曰。甘鐹譬定。撓攪譬慧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至)是則名為大涅槃樂。

桉。僧亮曰。上說斷結。下說一切德。皆由三法所成也。

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至)是名菩薩行菩提道。

桉。僧亮曰。有相觀生死也。無相觀涅槃也。

師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薩知時非時。

桉。僧亮曰。將釋上時非時之義故門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至)是名菩薩知時非時。

桉。僧亮曰。不宜修智者。智增則慢甚。

若有菩薩勤修積集(至)是名菩薩知時非時。

桉。僧亮曰。不宜修定者。是人根鈍。煩惱勢盛。自疑犯戒。皆由著定。所以宜修空慧也。

善男子若有菩薩定慧二法(至)以是因緣得相涅槃。

桉。僧亮曰。二法雖等。煩惱提起。應更兩修。能制煩惱。然後捨也。

師子吼言世尊無十相故(至)即得明瞭見於佛性。

桉。僧亮曰。將為始行之人。更問涅槃十有餘名。顯無相之利。令始行修之信也。寶亮曰。此下修道之第十文也。廣因果以結句。若具此十法。則能見佛性。得無相涅槃也。

師子吼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至)是名菩薩信心具足。

桉。僧亮曰。信心具足者。信為行始故居十法之初也。

二戒具足云何名為(至)則能明見涅槃無相。

桉。僧亮曰。釋備十行也。可斷者謂生死。不可斷者涅槃。從緣生者有為。從緣見者無為也。果亦如之。

師子吼言世尊如佛先告(至)三菩提是義云何。

桉。僧亮曰。第五轉障門。修道轉業次道說也。純陀受報。未有盡期。云何得成三菩提耶。僧宗曰。上縛解修道。成因中已有之難。今轉障勸修。成前無性七執。所以爾者。其雲下至畜生。上窮諸佛。皆為福田。若施之者。則福報無盡。豈不以因中無性。永在三有耶。就轉障中。有五段文。初明善惡業轉障體。第二明菩薩以願力。生地獄中。非為實生。簡出此也。第三還正業體。上言業可轉。人情謂。業報渾亂。故更辨。雖復有轉。然業報之義。豈可彰耶。第四明上雖言轉。今出其人。第五明人行何行。故能轉耶。明以如此行故轉。即出轉業之行也。寶亮曰。將明業不定。故先引昔教定業作難。非唯惡業障道。善業亦能障。如昔說。若重心作業。必受果報。若爾純陀今者。重心施佛。受人天果報無盡。何當入聖耶。

世尊如佛經中若施畜生(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桉。僧亮曰。此明地勝報不可盡業障也。僧宗曰。施畜生者。舉偏教為難也。施闡提者。取其人類也。下極畜生。上窮諸佛。善惡同然。其報無盡。都不明轉義。是以牽此為難。依如昔教。世尊受純陀之供。則護報無量。何有見佛性成佛時耶。

世尊經中復說若人重心(至)云何復得見於佛性。

桉。僧宗曰。第二難。以心重故。果應無盡也。

世尊經中復說施三種人(至)二父母三如來。

桉。僧宗曰。第三舉三種病人。起慈悲之重。父母以恩養邊重。如來以四中最勝。施此三。其福則等。引此為證也。

世尊經中復說佛告阿難(至)色無色業亦復如是。

桉。僧宗曰。第四舉昔成說。如其無三業者。必成菩提。是則眾生未曾無此之業。則感報無窮。何時當成菩提耶。

世尊如法句偈非空非海中(至)脫之不受業。

桉。僧宗曰。第五舉必報不可免也。

又阿尼樓馱言世尊(至)具足成就檀波羅蜜。

桉。僧宗曰。第六舉一食之施。尚得八萬劫果。以淺況深也。

世尊若善果報不可盡者(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桉。僧亮曰。此明心勝也。僧宗曰。第七以善業。類不善業。乃至闡提受報無窮。則無佛性也。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至)佛十力中業力最深。

桉。僧亮曰。業已久滅。果在後生。此理難見。喜生疑謗。故言深心也。僧宗曰。將答所問。故先致嘆也。

善男子有諸眾生(至)為度彼故作如是說。

桉。僧亮曰。開昔定說門也。僧宗曰。昔說重報。不可轉移。為人不信。故作定說。若窮撿於理。則不如是。夫業乃非不得果。但更有餘緣。脫其前果。故言可轉也。寶亮曰。本為下愚無智者說也。眾生於中。不信得果。故唱言是定也。

善男子一切作業有輕有重(至)一決定二不決定。

桉。僧亮曰。開今不定門。是為一切不定也。寶亮曰。此下一往先開三門。第一辨不定。第二出愚智。第三出二人所行之法。

善男子或有人言惡業無果(至)一切作業無不得果。

桉。僧亮曰。釋昔定說門也。

善男子或有重業可得作輕(至)雖不定得亦非不得。

桉。僧亮曰。從作業有輕有重。此第一翻。明業皆不定。

善男子一切眾生凡有二種(至)現也輕業地獄重受。

桉。僧亮曰。釋不定門也。唯有愚智者。釋所以不定者由人也。重惡輕受。非都不受也。僧宗曰。此正釋轉義也。言愚人造業。乃應得輕苦。以其不知慚愧修善之方。則罪障日夜增長。迴此輕報。地獄重受。若是智人。昔曾造惡種此業勢。既感三途。亦感輕苦。以其有修身戒心慧之緣。遂使重苦之報。不復受也。但受頭痛等苦故。義唱為轉也。寶亮曰。此第二出愚智二人也。

師子吼言世尊若如是者(至)清淨梵行及解脫果。

桉。僧亮曰。難意若定受者。可修梵行。求解脫不定。何用求離耶。僧宗曰。業既不定。會當轉惡生善也。寶亮曰。此下第三出愚智二人所行之法也。將欲明義。故師子吼先作此難雲。若必不定。則自得去。何用修道耶。

佛言善男子若一切業(至)則修梵行及解脫果。

桉。僧亮曰。答意若以決定。云何可脫。緣不定故。所以須修梵行。以求解脫耳。僧宗曰。正以法相不定故。可得修有轉義也。若使定不可轉者。惡家常應為惡。乃至少時作業。應少時受。

善男子若能遠離一切惡業(至)云何而有修道涅槃。

桉。僧亮曰。重舉諸業。謂若定者。則有如是失也。寶亮曰。正以不定故須修道。若必定者。修道何益耶。

善男子業有二種定以不定。

桉。僧亮曰。此下廣前三門。後又重舉愚智二人。總結句。併合前後凡七門。

定業有二一報定二時定(至)所謂現受生受後受。

桉。僧亮曰。釋上定不定業也。優婆塞戒說。業有四種。一報定時定。二報定時不定。三時定報不定。四時不定報不定也。今說二者。以初二報定。合為一也。僧宗曰。向已明有轉。今廣出報定世定。為彰可轉之義。言報之為理。不出世定報定。若世報俱之。此家為重。若報定世不定。此為第二。若世定報不定。此為第三。若報世俱不定。此為第四。寶亮曰。此下竟三報業。悉為證初第一門業性不定意業有二種。定以不定。今開四句明業體。第一時定報不定。此人作業之時。莫問輕重。但是勐利心中作也。作業成後。更經營運誓心來逐此業。名為業定。若此時差。則永不復受也。報定時不定者。此人作業之時。心極殷重。未必決斷。復無誓心。故或現受生受後受也。俱不定者。作時不重。又不決斷也。二俱定者。與上相違。

善男子若定心作善惡等(至)供養三寶是名定業。

桉。僧亮曰。釋定業也。寶亮曰。此四句。第一。第二。第四。於愚人悉定也。若智人者。四句皆不定。愚人無身戒心慧故。所以皆成定報也。

善男子智者善根深固難動(至)一切諸業不名決定。

桉。僧亮曰。釋不定業也。

菩薩摩訶薩無地獄業(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桉。僧亮曰。已斷定業不定業。不定業願受之證。一切業不定。令地獄空者。說生之益也。寶亮曰。智人有此四德故。皆不定也。所以菩薩恆在地獄。開悟眾生。若其業定。何能使物離苦。昇人天進德也。

復次善男子是賢劫中(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桉。僧亮曰。前說無地獄業。此說無業而現受。寶亮曰。明諸菩薩化生其中。以證業之不定。

復次善男子是賢劫中(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桉。僧亮曰。次說無餓鬼業亦現受也。

善男子我於賢劫生屠膾家(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桉。僧亮曰。次說無十六惡律儀。亦現受也。

善男子是賢劫中復生邊地(至)非現生後受是惡業。

桉。僧亮曰。次說無八難等執障。

善男子我念往昔(至)是名菩薩摩訶薩說現世報。

桉。僧亮曰。廣出提婆達多。往昔緣起事耳。

善男子我念往昔(至)是名菩薩摩訶薩說現世報。

桉。僧亮曰。又廣舉緣起。重證久來無也。

善男子善業生報後報(至)一切諸業悉得現報。

桉。僧亮曰。向明現報。今舉生後亦如是。皆是慈善願力。亦現受也。

不善惡業得現報者(至)是名惡業現受果報。

桉。僧亮曰。向明以善業願受。今明以惡受也。

生報者如一闡提犯四重禁及五逆罪。

桉。僧亮曰。此三人皆重。故生報也。唯人能起此業。而人身小。受苦少故。不得現受也。

後報者如持戒人深發誓願(至)轉輪聖王教化眾生。

桉。僧亮曰。淨戒身報。得淨戒身。及轉輪王。非一身可集。故後報受也。

善男子若業定得現世報者(至)無善藏者輕業重受。

桉。僧亮曰。現報業輕。不能得後報。後報業重。故現生正報也。寶亮曰。凡有十二譬。廣上第二門出愚智二人事也。蓋欲顯智者之解。愚者之蔽。可不誡哉。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六十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在家菩薩戒本

在家菩薩戒本(六重二十八輕讀誦儀軌) 香讚 爐香乍熱...

【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讚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讚卷上 大乘 基撰 讚曰。今為有情...

妙法蓮華經玄義

法華私記緣起 沙門灌頂述 大法東漸,《僧史》所載,詎...

無量壽經義疏

無量壽經義疏上卷 沙門慧遠撰 聖教不同。略要唯二。一...

法華經玄讚

妙法蓮華經玄讚卷第一(本) 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蓋聞至覺...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

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卷第一(一名入金剛問定意經) 西晉...

【註音版】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讚

聖觀自在菩薩功德讚...

佛說太子墓魄經

佛說太子墓魄經(開元錄云:沐魄或慕魄) 西晉月氏三藏...

大方等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瓔珞...

大正句王經

大正句王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註音版】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華嚴經問答

華嚴經問答上卷 沙門法藏撰 問。三乘事理。普法事理雲...

寶星陀羅尼經

寶星經序 唐釋法琳撰 《寶星經》梵本三千餘偈。如來初...

【佛教詞典】別法

為「普法」之對稱。指有特定對像或內容之教法。華嚴宗...

【佛教詞典】拘留孫佛

又作俱留孫佛、鳩樓孫佛、拘留秦佛等,華譯為所應斷已...

同一念佛無別道 遠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論註》中,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是講阿彌...

貧窮人知因果

有一個極其貧窮的人,他住的是破草屋,穿的是破衣服,...

這才是真正的布施

我們所有的凡夫啊,都是有妄想、分別和執著。我們都有...

彭鑫博士:認為SY無害於健康的誤區

傳統西醫認為:精液的主要成分:蛋白質、核酸、葡萄糖...

把功德迴向給眾生,我吃虧了嗎

眾生和諸佛,誰更重要? 有一次,寺院裡要舉行大的法會...

菩薩的兩大根本——誓願力跟觀照力

從這樣一個萬法唯識的道理,菩薩生起了兩種的功德力:...

佛陀開示居家八法

居家八法出自《雜阿含卷四九一經》,是佛陀教導在家人...

戒法的功能

《業疏》云: 戒是警意之緣也。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動...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學佛

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

老比丘證四果

佛法寬廣,濟度無涯;至心求道,無不獲果,乃至戲笑,...

三界這一關跳出去,後面那一段就很好走了

為什麼說要往生淨土呢? 前面我們只講到念佛能夠破除障...

寬容大度不但利人且利己

美國學者房龍,專門寫過一本《寬容》。但是不寬容的人...

【視頻】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視頻】《心經》演甫居士

《心經》演甫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