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二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二十五

 釋有餘無餘偈義 論施闡提無福義

大眾問品之第二

世尊一切契經說有餘義(至)亦有餘義亦無餘義。

桉。僧亮曰。昔說契經。具二種。如法華中。說一解脫。是無餘也。復倍上數。是有餘也。其餘皆爾。法瑤曰。謗法犯重五逆罪等。初無改悔。護法之心。必斷善根。向一闡提。此謂亦魔道也。若能常懷慚愧。起護正法之心。以此因緣。戒還如初。謂亦天道也。從此竟棄捨破戒。如除稊稗。答此問也。智秀曰。此下訖第四八戒齋法。正答第十問。云何為眾生。廣說於秘密也。而先訖除棄破戒。如除稊稗。答第十六問云何諸菩薩遠離一切病也。所以爾者。向辨難施有餘。仍顯離病之法也。破戒之罪。能壞身心。謂之為病。經力能滅。故致此問也。

純陀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至)餘一切施皆可讚嘆。

桉。僧亮曰。闡提者。無信等善根。名為闡提。殺之則無從地之罪。施之亦無從地之福。故除之也。

純陀問言云何名為(至)一闡提者其義云何。

桉。僧亮曰。問已成闡提未成闡提之間也。純陀意謂。雖未成闡提。此既重惡業人。雖有微善。要與無善根同。是以重問也。

佛告純陀若有比丘(至)亦名趣向一闡提道。

桉。僧亮曰。成其問也。說四種惡人。永無改悔。趣向闡提也。

若復說言無佛法眾(至)施其餘者一切讚歎。

桉。僧亮曰。謂法相無邊。不可一人知盡無佛法眾。雖有因果。亦向闡提也。

爾時純陀復白佛言(至)如是等人名為破戒。

桉。僧亮曰。三逆謗法。不必有戒。其言破戒。此義云何。若犯四重。至名為破戒者。明比丘害親謗法。其罪則重於在家。今云何但說破戒也。

純陀復問如是破戒(至)我說是人不為破戒。

桉。僧亮曰。舉二因緣。一生重悔。二勤護法。具此二善。不障解脫。名不破戒。

何以故善男子譬如日出(至)有施是者福不足言。

桉。僧亮曰。上雖說受學大乘。未明能救重罪。是涅槃經也。

又善男子犯重罪者(至)施是人者得勝果報。

桉。僧亮曰。法有深淺。作罪之心。有輕有重。重心作罪。輕心不能滅也。乃廣說其相也。

善男子譬如女人懷妊垂產(至)有如是等無量果報。

桉。僧亮曰。譬重心護法。法由人弘。弘法在行。謂戒定智慧。次第相生。今日慧解。藉戒定為因。因譬女也。今解譬子。昔日戒定甚淨。必生勝慧。譬垂產。遇值惡緣。而犯重禁。譬國亂也。捨淨之穢。譬之他土。以本因力。聞涅槃經。譬天廟也。信常樂淨。以譬生子。又聞經說護法功德。能除犯重。譬聞舊邦安隱豐樂。勤加護法。譬攜持其子也。欲令本戒清淨。譬還本土也。末法耶惑。執偏教者。不受常說。譬水暴急不得度也。遂執常解。沒命不捨。譬命終也。雖有破戒本惡。以護法之功。起登大道。為天中也。法瑤曰。為改悔護法者。設譬也。明昔善已有今解之萌。譬懷妊也。天廟者。講法之處也。聞法改悔。生護法之心。譬生一子也。

純陀復言世尊若一闡提(至)一切所施非無差別。

桉。僧亮曰。菴羅菓者。菓能生菓。譬善能生善也。種果之法。破核除肉則難生。全核因肉則易生。而犯重罪之人。以譬食菓肉也。吐核置地者。核生雖難。猶自可為菓種。明雖犯重罪。而猶有微善。可作善種也。破而嘗之者。以貪甜故。滅菓種也。譬愚癡重故。斷徵善根也。心生悔恨以下。明菓種已斷。雖欲將護。果不可生。譬善斷不悔。安得生哉。不名闡提者。以不悔故。名闡提耳。非以悔故。名闡提也。法瑤曰。此譬不改悔一闡提之徒。初受戒為食果。破戒為吐核也。

純陀復言何故如來(至)捨棄破戒如除稊稗。

桉。僧亮曰。是佛弟子。未得清信。亦事尼楗。為說唯施尼楗有福。餘則無福。疑以問佛。佛因事答之耳。

復次善男子如我昔日(至)一切自在必受安樂。

桉。法瑤曰。上來所明。無餘之義。一週已畢。今次明昔說皆亦有餘不盡義也。行者若能了此有餘法性。則無八倒之苦。唯受於法樂耳。從此竟品。答云何知法性。而受於法樂也。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至)廣問如來如是偈義。

桉。僧亮曰。女無實德。男不自在。世間無樂。不應起慢。不受佛法也。

爾時文殊師利法子(至)如是之人則我弟子。

桉。僧亮曰。有罪求悔者。須受悔者歡喜也。故但隨不逆。必因受悔者而得清淨也。故不觀作以不作。要內懷重愧。知不悔為惡。悔之為善。故但自觀身善不善行。

爾時世尊為文殊師利(至)諮問如來如是密教。

桉。僧亮曰。若羅漢以己譬彼者。凡夫須護。羅漢亦應須護也。

爾時文殊師利復說是偈(至)則墮無間獄。

桉。僧亮曰。無明是眾惑之主。譬父也。貪愛性染。譬母也。

爾時如來復為文殊師利(至)問於如來如是密語。

桉。僧亮曰。屬師義不成者。制命由師。眾義斯備。苦義不成也。不屬師義不成者。不從師訓。愚闇無知。樂義不成。若得自在。不成就者。不屬師故。愚闇無知。不名自在。

文殊師利復說偈言(至)我於爾時為說此偈。

桉。僧亮曰。二偈說八戒功德。八戒以齋為本。釋所以齋也。生死之本。食與嫉妬。難卒除也。齋以損食。是厭生死之義也。是以佛訶帝釋。漏盡之人。應說此偈。偈在論文。一切有大力者。釋不令斷食。為斷嫉妬。外道厭生斷食。身無力故。不能思道斷嫉妬也。多病苦者。苟是漸損。不制中前。而制中後者。夜食不消。多得病苦。於道亦妨。一切淨行。是八戒也。處中是淨。安樂是涅槃也。汝若得病。我亦如是者。明中後齋法。本為凡夫。不為聖人也。第四八戒者。十戒具戒。此二戒是出家戒也。五戒八戒。此二戒是在家戒也。故云第四也。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至)云何復名一切義乎。

桉。僧亮曰。無餘之義。經經皆有。但從始至終。事事皆實也。智秀曰。由佛說法。有今昔兩異。願聞定說也。請答第八問云何說畢竟不畢竟耶。如令今教。定能斷疑者。昔何以作不定說。

善男子一切者唯除助道(至)汝今所見微妙甚深。

桉。僧亮曰。欲以一釋兩遣也。先說無餘。其外是有餘也。正因緣因。相助斷惑。因名助道。說因盡也。果名常樂。說果盡也。所以言善者。常則非善非果。以差別之因果無遺。謂一切也。說皆是實。謂無餘也。智秀曰。亦名無餘者。正出定教。顯佛圓果。因此言是也。其餘諸法者。出不定教體也。欲令樂法諸善男子者。釋其後意辨不定之說。皆為時情。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讀誦通利書寫經卷。

桉。法瑤曰。向明知法性。今明所得功德。即是受法樂矣。智秀曰。次答云何而得近最勝無上道也。明持經得功德。自然趣向無上果也。

爾時諸天世人及阿脩羅(至)諸菩薩等得住初地。

桉。僧亮曰。初地具檀波羅蜜。佛現身密。受其供養。功行如此。故稱初地也。智秀曰。略說中。第三略附囑也。

爾時世尊與文殊師利(至)及與純陀而授記莂。

桉。僧亮曰。未得位者入位。已入位者受記。第三菩薩事記也。

授記莂已說如是言(至)右脇而臥如彼病人。

桉。僧亮曰。第五現涅槃事訖也。智秀曰。就付囑中。有五重。第一天人請。第二佛答。第三天人設供養。第四為受記。第五付囑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二十五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法華經玄讚

妙法蓮華經玄讚卷第一(本) 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蓋聞至覺...

阿彌陀經疏

刻彌陀經義疏序 孤山圓師撰《彌陀經義疏》,後又鈔之...

三彌勒經疏

三彌勒經疏 興撰 彌勒上生經料簡記 將釋此經。略以五...

請觀音經疏

請觀音經疏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弟子頂法師記 此經從人...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註音版】暮時課誦--雙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佛說懈怠耕者經

佛說懈怠耕者經 宋沙門惠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進大慧禪師語錄奏札 (臣)僧(蘊聞)竊以佛祖之道。雖非...

禪法要解卷

禪法要解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行者...

【註音版】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四童子三昧經

四童子三昧經卷上 隋北印度健陀羅國三藏闍那崛多譯 如...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 姚秦天竺三藏鳩摩羅什譯 觀世...

【佛教詞典】聲聞

【聲聞】 p1392 瑜伽八十二卷十六頁云:從他聽聞正法音...

【佛教詞典】順緣

為「逆緣」之對稱。一般謂以供養佛、讚歎法等信順之善...

人生五難

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是最早追隨佛陀出家的弟子。佛陀成...

文珠法師《人應有的責任》

各位法師,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慶的日子...

只要多說一句話,就能種下很多善果

經常會看到一些感人的文章,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所...

切莫譭謗出家人,龍天護法定不饒

出家人是佛陀的親近追隨者,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

淨業行人要有覺知,要在今世了脫

問: 密宗與淨土都是從淨門入,二者之間有何區別?是不...

趨向解脫的功德

前面的安樂道講到苦樂的問題,這一塊我們全部講完了。...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尋回專注力呢

問: 現在常見的工作環境是,電腦螢幕同時開了好幾個...

天長路遠魂飛苦——憫我的墮胎寶寶

曾經滄海,也夢斷巫山 我是一個曾經誤入歧途的女子,一...

面對誘惑要常淡然

過去有一個大富翁,家有良田萬頃,身邊妻妾成群,可日...

聖嚴法師:整容能改命嗎

問: 整形美容在台灣很風行,甚至有母親送給女兒的生...

聖嚴法師:自認愚癡也是智慧

有智慧的人是沒有煩惱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調伏自...

中國人口頭心頭的阿彌陀佛

我們中國有眼口鼻心思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阿彌陀佛的...

【視頻】淨土宗早課

淨土宗早課

【視頻】晚課(法鼓山)

晚課(法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