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五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五十九

 廣出與六師論我無我義 廣釋娑羅雙樹緣起 廣釋二月十五日緣起 廣釋一切法性無住住義 廣釋涅槃無相義 廣釋定慧捨相奢摩他等相

師子吼品之第六

爾時六師週遍六城(至)唯說如來常樂我淨。

桉。僧亮曰。師子吼能令眠者覺悟也。佛說中道。能悟偏執之眠也。寶亮曰。外道既窮於此處。故求欲論義也。

爾時六師復作是言(至)嚮喻於眼見者喻我。

桉。僧亮曰。根機不同。俱是執著。而憍陳如。聞無常以受道。六師因我樂。以反真也。聞我則欣同。故說已解以自多。而此說非色為我。謂與佛解不同也。寶亮曰。此中往覆。不異下先尼中。但自猶有徒眾。未有所稱。至於徒黨都盡。十師方現受降伏。歸還正道也。

佛告六師若言見者(至)聞見六塵當知無我。

桉。僧亮曰。此下有三開。難所執我。此即第一難。謂根非我。應如人向之異。一向之中。具見聞也。

所引向喻雖經百年(至)年邁根熟亦應無異。

桉。僧亮曰。第三難。向辨無用。知見非向。今明根熟則昧。故知見色根非是我也。

人向異故見內見外(至)若不見者云何有我。

桉。僧亮曰。第三難。若不內外俱見。豈是於我耶。

六師復言瞿曇若無我者(至)有我者即常樂淨。

桉。僧亮曰。明見屬眾緣。無別見者也。

六師言瞿曇色亦非我(至)遍一切處猶如虛空。

桉。僧亮曰。然色等以因緣故。具有四過。我所以說。我相同虛空。不以因緣成遍一切處。難以分數分也。湛然常住。不可生滅。而能知能見。常御諸情也。

佛言若遍有者則不應言(至)若無常者云何雲遍。

桉。僧亮曰。有兩開。此第一難。言汝我既是見者。今物若遍。見亦應遍。遍則無物。物則不遍也。

若遍有者五道之中(至)云何而言轉受人天。

桉。僧亮曰。第二難也。若遍五道。則一時合者。不得舍人受天也。

汝言遍者一耶多耶我若一者則無父子怨親中人。

桉。僧亮曰。第三難也。既言是一。云何有尊卑之異耶。

我若多者一切眾生(至)善業惡業愚智差別。

桉。僧亮曰。第四難也。若各有自在之生。豈有愚智之別耶。造業亦理然是同也。

瞿曇眾生我者無有邊際(至)眾生業果不得無差。

桉。僧亮曰。外道救義但救多我之切也。我有遍常。不遍常法。非法不遍也。常我雖遍。然行法則智。行非法則愚。不得無差也。

佛言六師法與非法(至)若不爾者云何言遍。

桉。僧亮曰。我若遍者。應各各具二。具二者。業根應等。若不爾。云何言遍耶。

瞿曇譬如一室燈百千燈(至)脩善行惡不相雜合。

桉。僧亮曰。救義意。如燈之小大。皆遍一室。不容以小故不遍也。

汝等若言我如燈者(至)眾生我者則不如是。

桉。僧亮曰。破此執有三開。此第一從緣生故。緣大燈大。所以能有異也。我不從緣。不應異也。寶亮曰。燈之與明。悉從緣有。我既不爾。云何為喻燈明。要有本有末。在主之炎為本。譬上之明為末。成我不從身出。出住在異處。故無我也。

明從燈出住在異處(至)從身而出住在異處。

桉。僧亮曰。第二難也。燈與明異。我與法非法不異。若異者。我則不遍也。

彼燈光明與闇共住(至)當知初明與闇共住。

桉。僧亮曰。第三難也。初燈小故。不能破於大闇。與闇共住。闇處無明。明則不遍也。

瞿曇若無我者誰作善惡(至)師子吼者名大涅槃。

桉。僧亮曰。不作無善惡也。惡是作業。必應有作者。我是作者。作者是有為無常也。

善男子東方雙者破於無常(至)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桉。僧亮曰。八樹擬八法也。八法於茲而顯也。猶明處是耳。

師子吼言世尊如來何故(至)我於二月入大涅槃。

桉。僧亮曰。有待時漏盡者。時節即道也。說如來真實者。就起四倒之時破說者。六時者。猶是三時各分為二也。寶亮曰。修道之第五文。次時為道也。既是眾生入道之津。由遣其橫計之情。令覺虛而安理也。

師子吼言如來初生(至)而是母人實不死也。

桉。僧亮曰。以初生乃至初得道。皆方便。非圓極故。因未滿而顯之也。今所明理圓。寄滿月也。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何等比丘能莊嚴此娑羅雙樹。

桉。僧亮曰。修道之第六。寄人以明道。所謂待伴漏盡也。

善男子若有比丘受持讀誦(至)常住於此娑羅樹木。

桉。僧亮曰。法由人弘。故問弘法之人也。寶亮曰。眾生根性不同。若應以千人為緣。少一人則不悟。要須數足。今略數人。若廣列者。其事亦難。具可頓顯也。

佛言善男子一切諸法(至)汝云何言願如來住。

桉。僧亮曰。修道之第七文。次遣著。以明道也。道者。忘懷為德。如其存住。即便背道。今就此門中有三翻。皆是遣執也。

善男子凡言住者名為色法(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桉。寶亮曰。第一釋疑雲。如來既入涅槃。便不得自在。今遣此執也。佛已斷一切色縛。累盡而體無相。若不達於空。可存有去住也。

善男子若有說言身口意惡(至)於拘尸城亦無是處。

桉。僧亮曰。有為相續。故住竟無實住。如來永斷有為。不應請住也。寶亮曰。第二遣執。向既辨道相。但空理難安。於下愚未悟故。引譬以明。理謂必然。功夫行善。不可使得惡果。亦不可使行惡得善果。兩因既不可使。迴換明道。是無相無為。竟何所住耶。

善男子如來今於此拘尸城(至)以是因緣入禪定窟。

桉。僧亮曰。上云。涅槃無生無諸有。如來即涅槃。而言。王宮之生。雙樹之滅。謂以出動為生。入寂為滅。應物之跡也。何故入禪定窟者。將顯現滅之旨。以益當時。故發問也。寶亮曰。勸行佛所入定。為化眾生。得無相涅槃也。

師子吼言世尊無相定者(至)以是義故涅槃名常。

桉。僧亮曰。重問涅槃無相義也。明涅槃之中無十相之苦。欲令行者修因。起之為樂。知著相為失。無相為得也。說道有廣有略。初從滅定。訖時方廣門也。今略門有二。但說始終此定也。

師子吼言世尊何等比丘(至)修集捨相是名三相。

桉。僧亮曰。已說涅槃無相之利。利由因得。故問也。時時修集。至是名三相。一是修時。一是應修時也。定能除亂。慧除顛倒。捨調遲速。略問舉要。此三者涅槃之要行也。寶亮曰。修道之第八文也。出能修道人。明菩薩無時不修定慧捨三法。故言時時也。

師子吼言世尊云何名為(至)慧捨二相亦復如是。

桉。僧亮曰。若心在緣。不散為定。念念取緣。皆不散也。心在一境。至不名三昧。若心相續。一境名定也。如其非定非一切智者。緣四則非定。所以互破者。修定慧為一切智。一切智者。無法不知。名一切智。審定名智。一體具二。不具非一切智也。非一切智云何名定者。若不餘緣。不知一切。非直失一切。亦復失知下。以行為異耳。定慧亦如是者。亦以非定破慧。非慧破定也。寶亮曰。既唱此三名。時眾有疑。故師子吼。於一法中。作三難也。舉定為隅耳。慧捨亦然也。此第一謂。眾生自有三昧。何須修耶。第二難雲。定本攝心一境。佛既遍緣萬境。便應非定也。第三難雲。若以一行得三昧者。是則六度之中。唯一禪是。餘五應非。若定不能生智。亦非定也。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至)如是餘緣亦一境故。

桉。寶亮曰。先遣第二難。唯使一境中得定。則一切境悉靜照。故言如是餘緣亦一境也。

行亦如是。

桉。寶亮曰。答第三難也。夫六度之行。無非是靜。悉緣中解用。豈非智耶。

又言眾生先有三昧(至)云何而言不須修集。

桉。僧亮曰。答意雖分分別四諦。皆得重緣。亦定亦智。善三昧者。為涅槃修善三昧。非心住境。便是涅槃因也。寶亮曰。答第一難也。此言三昧。名善三昧。一切眾生心行。雖有善惡。不取此心為定也。

以住如是善三昧中(至)見佛性者名為捨相。

桉。僧亮曰。此下廣說善不善相也。寶亮曰。此下凡有三翻。明此三法也。第一直總明定慧捨相。第二從奢摩他。名為能滅。以去別解。此三法也。第三從奢摩他有二種。世間出世間以下。偏釋定慧二法也。十住菩薩智慧力多三昧力少者。若攝心在境。不馳蕩外緣。目之為定。十住菩薩未居極位。不免企上之心。故義言智多定少耳。此非了義言也。

奢摩他者名為能滅(至)亦名不行是名為捨。

桉。寶亮曰。第二釋也。奢摩他。此名為定。此中以五種義釋定也毘婆舍那。此言智慧。此文中有六義釋也。憂畢叉者。此言捨。據空解為目。文中有四義釋也。

善男子奢摩他者有二種(至)善男子是名三昧相。

桉。僧亮曰。上總說。今別三相之能也。寶亮曰。第三別釋定慧深淺之相。捨無別體。故不分門也。此中自有二意。一正各辨定慧深淺之相。第二明修定慧有所為。定中深淺相者。世間曰有相定。出世間名無相定也。此先辨定深淺相也。

善男子慧有二種(至)復有四種所謂觀四真諦。

桉。僧亮曰。下別說定慧二體。捨無別體。不說也。寶亮曰。辨慧之深淺相也。

善男子為三事故修奢摩他(至)為破一切諸煩惱故。

桉。僧亮曰。上說三相多能。今說為能中要者。故修也。寶亮曰。第二重。次明修定慧有所為也。先有三句明定。後有三句明慧。合定慧二門。凡成六句釋義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五十九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無量壽經義疏

無量壽經義疏上卷 沙門慧遠撰 聖教不同。略要唯二。一...

觀音義疏記

觀音義疏記卷第一 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釋疏二。初釋題目...

維摩經略疏

維摩經略疏序 今茲疏文即隋煬帝。請天台大師出之。用...

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

占察善惡業報經疏卷上 隋外國沙門 菩提登 譯 古吳蕅...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註音版】佛說伏淫經

佛說伏淫經...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佛說忠心經

佛說忠心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佛說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經 失譯附東晉錄 佛在舍衛祗阿難...

毗耶娑問經

毘耶娑問經翻譯之記 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

【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註音版】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說造塔功德經...

【佛教詞典】因假有

【因假有】 p0592   瑜伽一百卷十二頁云:因假有者:...

【佛教詞典】二十種煩惱現行

【二十種煩惱現行】 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九載,即指:一、...

母親的十大恩德

世界上有很多人,雖然天生稟賦聰明,可是心性無知蒙蔽...

攝受二乘人回歸淨土

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聞...

斷惡修善就能趨吉避凶

佛在鹿野苑三轉法--輪,為五比丘說法,講的是四諦法苦...

無常的四座大山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一天中午,波斯匿王...

貪著名聞利養,世世隨業流轉受生死苦

往昔無數劫時,有一人行大佈施,供養外道梵志無數千人...

關於僧人還俗問題三則

告青年苾芻(比丘)之還俗者 近年以事變紛乘,居各種地...

極樂世界的漏盡比丘

漏盡比丘的一個特點就是他證得人我空了,沒我的觀念了...

出家人的錫杖具有哪些含義

佛告比丘:汝等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

認定你這個朋友

單位和家之間的路途有點遠,又不在公交線路上,遇上緊...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原文】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制之若無,斯為聖人...

世界名人談素食

1、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我認為素食者的人生態度,乃是出...

地下入定七八年,但生死還未了

明朝有一位皇帝要到紫京山的寺院上香,當時是一個下大...

【視頻】初一十五早課(圓光佛學院)

初一十五早課(圓光佛學院)

【視頻】《地藏經》印能法師木魚版72分鐘

《地藏經》印能法師木魚版7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