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五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五十九

 廣出與六師論我無我義 廣釋娑羅雙樹緣起 廣釋二月十五日緣起 廣釋一切法性無住住義 廣釋涅槃無相義 廣釋定慧捨相奢摩他等相

師子吼品之第六

爾時六師週遍六城(至)唯說如來常樂我淨。

桉。僧亮曰。師子吼能令眠者覺悟也。佛說中道。能悟偏執之眠也。寶亮曰。外道既窮於此處。故求欲論義也。

爾時六師復作是言(至)嚮喻於眼見者喻我。

桉。僧亮曰。根機不同。俱是執著。而憍陳如。聞無常以受道。六師因我樂。以反真也。聞我則欣同。故說已解以自多。而此說非色為我。謂與佛解不同也。寶亮曰。此中往覆。不異下先尼中。但自猶有徒眾。未有所稱。至於徒黨都盡。十師方現受降伏。歸還正道也。

佛告六師若言見者(至)聞見六塵當知無我。

桉。僧亮曰。此下有三開。難所執我。此即第一難。謂根非我。應如人向之異。一向之中。具見聞也。

所引向喻雖經百年(至)年邁根熟亦應無異。

桉。僧亮曰。第三難。向辨無用。知見非向。今明根熟則昧。故知見色根非是我也。

人向異故見內見外(至)若不見者云何有我。

桉。僧亮曰。第三難。若不內外俱見。豈是於我耶。

六師復言瞿曇若無我者(至)有我者即常樂淨。

桉。僧亮曰。明見屬眾緣。無別見者也。

六師言瞿曇色亦非我(至)遍一切處猶如虛空。

桉。僧亮曰。然色等以因緣故。具有四過。我所以說。我相同虛空。不以因緣成遍一切處。難以分數分也。湛然常住。不可生滅。而能知能見。常御諸情也。

佛言若遍有者則不應言(至)若無常者云何雲遍。

桉。僧亮曰。有兩開。此第一難。言汝我既是見者。今物若遍。見亦應遍。遍則無物。物則不遍也。

若遍有者五道之中(至)云何而言轉受人天。

桉。僧亮曰。第二難也。若遍五道。則一時合者。不得舍人受天也。

汝言遍者一耶多耶我若一者則無父子怨親中人。

桉。僧亮曰。第三難也。既言是一。云何有尊卑之異耶。

我若多者一切眾生(至)善業惡業愚智差別。

桉。僧亮曰。第四難也。若各有自在之生。豈有愚智之別耶。造業亦理然是同也。

瞿曇眾生我者無有邊際(至)眾生業果不得無差。

桉。僧亮曰。外道救義但救多我之切也。我有遍常。不遍常法。非法不遍也。常我雖遍。然行法則智。行非法則愚。不得無差也。

佛言六師法與非法(至)若不爾者云何言遍。

桉。僧亮曰。我若遍者。應各各具二。具二者。業根應等。若不爾。云何言遍耶。

瞿曇譬如一室燈百千燈(至)脩善行惡不相雜合。

桉。僧亮曰。救義意。如燈之小大。皆遍一室。不容以小故不遍也。

汝等若言我如燈者(至)眾生我者則不如是。

桉。僧亮曰。破此執有三開。此第一從緣生故。緣大燈大。所以能有異也。我不從緣。不應異也。寶亮曰。燈之與明。悉從緣有。我既不爾。云何為喻燈明。要有本有末。在主之炎為本。譬上之明為末。成我不從身出。出住在異處。故無我也。

明從燈出住在異處(至)從身而出住在異處。

桉。僧亮曰。第二難也。燈與明異。我與法非法不異。若異者。我則不遍也。

彼燈光明與闇共住(至)當知初明與闇共住。

桉。僧亮曰。第三難也。初燈小故。不能破於大闇。與闇共住。闇處無明。明則不遍也。

瞿曇若無我者誰作善惡(至)師子吼者名大涅槃。

桉。僧亮曰。不作無善惡也。惡是作業。必應有作者。我是作者。作者是有為無常也。

善男子東方雙者破於無常(至)大寂定者名大涅槃。

桉。僧亮曰。八樹擬八法也。八法於茲而顯也。猶明處是耳。

師子吼言世尊如來何故(至)我於二月入大涅槃。

桉。僧亮曰。有待時漏盡者。時節即道也。說如來真實者。就起四倒之時破說者。六時者。猶是三時各分為二也。寶亮曰。修道之第五文。次時為道也。既是眾生入道之津。由遣其橫計之情。令覺虛而安理也。

師子吼言如來初生(至)而是母人實不死也。

桉。僧亮曰。以初生乃至初得道。皆方便。非圓極故。因未滿而顯之也。今所明理圓。寄滿月也。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何等比丘能莊嚴此娑羅雙樹。

桉。僧亮曰。修道之第六。寄人以明道。所謂待伴漏盡也。

善男子若有比丘受持讀誦(至)常住於此娑羅樹木。

桉。僧亮曰。法由人弘。故問弘法之人也。寶亮曰。眾生根性不同。若應以千人為緣。少一人則不悟。要須數足。今略數人。若廣列者。其事亦難。具可頓顯也。

佛言善男子一切諸法(至)汝云何言願如來住。

桉。僧亮曰。修道之第七文。次遣著。以明道也。道者。忘懷為德。如其存住。即便背道。今就此門中有三翻。皆是遣執也。

善男子凡言住者名為色法(至)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桉。寶亮曰。第一釋疑雲。如來既入涅槃。便不得自在。今遣此執也。佛已斷一切色縛。累盡而體無相。若不達於空。可存有去住也。

善男子若有說言身口意惡(至)於拘尸城亦無是處。

桉。僧亮曰。有為相續。故住竟無實住。如來永斷有為。不應請住也。寶亮曰。第二遣執。向既辨道相。但空理難安。於下愚未悟故。引譬以明。理謂必然。功夫行善。不可使得惡果。亦不可使行惡得善果。兩因既不可使。迴換明道。是無相無為。竟何所住耶。

善男子如來今於此拘尸城(至)以是因緣入禪定窟。

桉。僧亮曰。上云。涅槃無生無諸有。如來即涅槃。而言。王宮之生。雙樹之滅。謂以出動為生。入寂為滅。應物之跡也。何故入禪定窟者。將顯現滅之旨。以益當時。故發問也。寶亮曰。勸行佛所入定。為化眾生。得無相涅槃也。

師子吼言世尊無相定者(至)以是義故涅槃名常。

桉。僧亮曰。重問涅槃無相義也。明涅槃之中無十相之苦。欲令行者修因。起之為樂。知著相為失。無相為得也。說道有廣有略。初從滅定。訖時方廣門也。今略門有二。但說始終此定也。

師子吼言世尊何等比丘(至)修集捨相是名三相。

桉。僧亮曰。已說涅槃無相之利。利由因得。故問也。時時修集。至是名三相。一是修時。一是應修時也。定能除亂。慧除顛倒。捨調遲速。略問舉要。此三者涅槃之要行也。寶亮曰。修道之第八文也。出能修道人。明菩薩無時不修定慧捨三法。故言時時也。

師子吼言世尊云何名為(至)慧捨二相亦復如是。

桉。僧亮曰。若心在緣。不散為定。念念取緣。皆不散也。心在一境。至不名三昧。若心相續。一境名定也。如其非定非一切智者。緣四則非定。所以互破者。修定慧為一切智。一切智者。無法不知。名一切智。審定名智。一體具二。不具非一切智也。非一切智云何名定者。若不餘緣。不知一切。非直失一切。亦復失知下。以行為異耳。定慧亦如是者。亦以非定破慧。非慧破定也。寶亮曰。既唱此三名。時眾有疑。故師子吼。於一法中。作三難也。舉定為隅耳。慧捨亦然也。此第一謂。眾生自有三昧。何須修耶。第二難雲。定本攝心一境。佛既遍緣萬境。便應非定也。第三難雲。若以一行得三昧者。是則六度之中。唯一禪是。餘五應非。若定不能生智。亦非定也。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至)如是餘緣亦一境故。

桉。寶亮曰。先遣第二難。唯使一境中得定。則一切境悉靜照。故言如是餘緣亦一境也。

行亦如是。

桉。寶亮曰。答第三難也。夫六度之行。無非是靜。悉緣中解用。豈非智耶。

又言眾生先有三昧(至)云何而言不須修集。

桉。僧亮曰。答意雖分分別四諦。皆得重緣。亦定亦智。善三昧者。為涅槃修善三昧。非心住境。便是涅槃因也。寶亮曰。答第一難也。此言三昧。名善三昧。一切眾生心行。雖有善惡。不取此心為定也。

以住如是善三昧中(至)見佛性者名為捨相。

桉。僧亮曰。此下廣說善不善相也。寶亮曰。此下凡有三翻。明此三法也。第一直總明定慧捨相。第二從奢摩他。名為能滅。以去別解。此三法也。第三從奢摩他有二種。世間出世間以下。偏釋定慧二法也。十住菩薩智慧力多三昧力少者。若攝心在境。不馳蕩外緣。目之為定。十住菩薩未居極位。不免企上之心。故義言智多定少耳。此非了義言也。

奢摩他者名為能滅(至)亦名不行是名為捨。

桉。寶亮曰。第二釋也。奢摩他。此名為定。此中以五種義釋定也毘婆舍那。此言智慧。此文中有六義釋也。憂畢叉者。此言捨。據空解為目。文中有四義釋也。

善男子奢摩他者有二種(至)善男子是名三昧相。

桉。僧亮曰。上總說。今別三相之能也。寶亮曰。第三別釋定慧深淺之相。捨無別體。故不分門也。此中自有二意。一正各辨定慧深淺之相。第二明修定慧有所為。定中深淺相者。世間曰有相定。出世間名無相定也。此先辨定深淺相也。

善男子慧有二種(至)復有四種所謂觀四真諦。

桉。僧亮曰。下別說定慧二體。捨無別體。不說也。寶亮曰。辨慧之深淺相也。

善男子為三事故修奢摩他(至)為破一切諸煩惱故。

桉。僧亮曰。上說三相多能。今說為能中要者。故修也。寶亮曰。第二重。次明修定慧有所為也。先有三句明定。後有三句明慧。合定慧二門。凡成六句釋義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五十九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

(龍藏本)...

入楞伽心玄義

入楞伽心玄義一卷 西明寺沙門法藏撰 將釋此經十門分別...

楞伽經義疏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義疏上 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序 金紫光祿大夫守中書侍...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卷卷大意略敘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卷卷大意略敘 北京李通玄造 第一卷...

梵網經懺悔行法

明菩薩戒弟子藕益智旭述 經雲。若有犯十戒者。應教懺...

申日兒本經

申日兒本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

頻毗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如是我聞:...

佛說決定總持經

佛說決定總持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離垢施女經

佛說離垢施女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

一切法功德莊嚴王經...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

【註音版】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說師子月佛本生經...

【佛教詞典】信施

(術語)謂信者之施物也。觀佛經五曰:虛食信施以此因...

【佛教詞典】三發心

(名數)起信論所說之三種發心。【又】菩提心論說之三...

為何要把心與佛、眾生兩者併列

問: 請法師開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為何要把心與佛、...

願不切,行不深

先說願不切 蕅益大師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若以信...

萬緣放下,深參念佛是誰

念佛是誰?高旻寺這個禪堂,作為禪宗道場,從上以來都...

沒有什麼是絕對必須的

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沒有了,我們的生活的確會起很大的...

吃飯也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

有一位日本禪師,日日修行,也沒什麼別的嗜好,唯獨喜...

打佛七時一直哭泣,可以祈求阿彌陀佛快來接引嗎

問: 請問師父,打佛七的時候,一直哭泣很悲傷,祈求...

參不到主旨

一個心猿意馬、六神不定的沙彌,問釋修禪師:你天天打...

當時好像是被人欺負了,其實那是消災免難

我們不論學一門技術,或者念佛也好、參禪也好,要面對...

神變月的由來

農曆大年初一到十五是中國人的大過年。在佛教的歷史中...

在家居士怎麼樣持守戒律

問: 阿彌陀佛!我是第一次聽法師講經。通過這次參加禪...

愛物惜生,物盡其用

陶侃是晉代名臣,雖處高位,卻簡朴、惜時。他身任官職...

聖嚴法師:禪的心靈環保

環保一詞,已是非常流行的現代語,它的意思是:保護我...

【視頻】《悲華經》聆志居士念誦

《悲華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心經》吳瓊演唱

《心經》吳瓊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