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彌陀經義記

天台智者大師記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彌陀經義記

天台智者大師記

夫至聖垂慈照機應跡,開導六道普濟十方,逐境昇沉隨緣淨穢,斯則善權攝誘引趣菩提。是故,大覺彌陀昔弘誓力應形極樂現處道場,三輩願生皆入定聚,色像殊勝壽量難思,寶樹天華咸能演法,清風流水俱說妙音,聞唱苦空證無生忍。釋迦聖主本願弘深,不捨慈悲,化茲穢境五痛燒然八苦煎逼,廣明誡勸遍洽群品,示其妙術十念往生,四眾奉行依教修觀,說有廣略時處不同,靈鷲宣揚三種淨業,舍衛敷演六方護念。

「阿彌陀」,天竺梵音,震旦譯言為無量壽,化主極號以立嘉名。「經」者訓常,由聖人口,此即釋尊所說,語西方事,故言經也。即斯一教,在文雖約、明義實繁,總語西方安養國界。第一釋名,從人標稱,依教修習往生彼國。第二辨體,法性真如諦心觀察證常樂果。第三宗致,淨土機緣妙樂莊嚴化像迎攝。第四力用,破除愛見五住塵勞正習俱盡。第五教相,帶別挾通生熟醍醐總為教相也。

分文三段,序、正、流通。略無別序,通中具六。第一「如是」者,決定之辭,大聖觀機,為多瞋者略說深妙,為多貪人廣開秘密,為多無明者處中而說,言不虛發應物逗緣。「我聞」者,如來正法無量無邊,我所得聞猶如微渧;所不聞者,喻大海水。「一時」者,有感斯應,機悟之辰即於會革凡成聖。「佛」者,正標化主,應供遍知,四辯、六通、三明、八解,一音演說隨類聞曉。「在舍衛國」者,名聞物,多有名賢,又饒珍寶,覺徒商侶諸國共臻,復名為無物不有。「祇樹給孤獨園」者,祇陀捨樹創起門坊,須達賑貧金布地共立精舍也。「與大比丘僧」者,大義三種,天王大人所敬故言為大,遍知內外經教是故言多,超九十五上故名為勝。比丘者此言除饉,在因三義:乞士、怖魔、破惡,果地三德:應供、殺賊、不生。僧者,四人已上和合羯磨,事理無隔匡維正教。「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三迦葉眾共有一千,舍利、目連二百五十,常隨聖尊為證信眾,長老舍利弗智慧上首,翻鶖鷺子;大目揵連神力標名,此翻讀誦;摩訶迦葉亦言缽羅,此翻龜氏,又曰光波;摩訶迦旃延善能清論,此翻扇繩;摩訶俱絺羅辯才無滯,此翻大膝;離波多翻為室宿,亦曰常作聲;周梨槃陀伽此土翻譯曰小路邊生。難陀尊者此翻欣樂,阿難陀者翻善欣悅,羅睺羅者此言障持,憍梵波提譯曰牛跡,賓頭盧頗羅墮翻走閉門,迦留陀夷翻大麁黑,劫賓那翻為房宿,薄拘羅者翻曰善容,阿[少/兔]樓馱翻為如意。文殊師利此翻妙德,阿逸多者翻無三毒,乾陀訶提翻為香意,常精進者此土方言。如是等者,結菩薩眾。釋提桓因翻能天主。等諸天眾,總結同聞,列眾序竟。

正說為二:初明彼佛依正二果,次勸物往生。初復為二:前標、次釋。前標國界,後明化主。此經命章對舍利弗,餘經皆有諸主,此經無問自說,十二部中亦不具足無兩種偈,其餘諸部亦不全有。不對菩薩者,適化無方,欲令凡夫小乘厭此欣彼也。標依果中前明近遠。「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國名極樂」,望賢首猶是下品,但比娑婆故言極樂。彼有三名:極樂對苦,安養從用,無量壽者逐人名國。次出正果號阿彌陀,其實有量,以餘人不能稱數,既雲觀音補處,下地不知,說無量耳。「彼土何故」下,解釋前明依果。有三:初總、次別、後結。初總如文。「七重行樹」下,別釋。有四:一明寶樹池樓閣奇麗;二明天華天樂映顯莊飾;三明為宣道品;四樹奏樂音。其樹七重皆是四寶金銀瑠璃玻瓈等寶,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微風徐動暢發和音,聞此聲時即入正位。八功德水充滿盈溢,輕清冷軟美而不臭,飲時調適飲已無患。底布金沙,四面階道四寶合成。池中蓮華大如車輪,光色炫燿微妙香潔。上有樓閣,亦以四寶而嚴飾之。二明天樂不撫而韻,絃出無量法化之聲,聽發慈心,聞便悟道。晝夜六時雨曼陀羅,天華至妙名曼陀羅,色妙無比香氣芬馥。常以清旦衣裓盛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衣裓是盛華器,形如函而有一足,手擎供養。三雜色鳥,白鶴孔雀鸚鵡鴝鵒,亦如此聞水禽之類。迦陵頻伽,妙音清高,可譬佛聲。共命,兩頭而同一體,生死齊等,故曰共命。此等眾鳥晝夜六時演暢五根五力七覺八道,妙音和雅,即道品中法門名義。初五根者,信、進、念、定、慧。次明五力,名不異前,根生有力別更號。七菩提分,念、擇、進、喜、捨、定等。八正道分,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進、正念、正定。善修道品即得見諦至於無學。勿謂此鳥罪報所生,皆是彼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四明七重行樹及寶羅網,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悟無生忍,怡然快樂。

次辯正果。文復有二:前明化主、次辨徒眾。化主又二:初辨光明無量、次述壽命無限。《大品》云,欲得光明無量壽命無極,當學般若。就此徒眾,前辨聲聞、次明菩薩。前問:前雲有無數聲聞,後何得雲眾生生彼國者皆是阿鞞跋致?解云:彼土二乘亦皆不退,二乘不退為凡夫,菩薩不退為小乘也。

從「眾生聞者」下,第二勸物往生。有三:初正勸往生;次引證勸;三結勸又二,初正勸、次示往生方法。就初又二:初正勸、次釋勸意。「舍利弗以少善」下,次示方法。問:前云不可以少善,後那雲一日七日心不散亂皆得生?答:今不以時日多少,特由用心厚薄耳。若能七日一心不亂,其人命終,阿彌陀佛以宿願力化佛迎接,心不顛倒即得往生。何以故?臨終一念用心懇切即當得去也。「我見是利」即是釋意,應當發願一心修行,發願莊嚴,行願相扶,必當得往生也。「如我今者」下,引證勸。非我獨嘆彼佛,正勸物往生,六方諸佛皆悉勸發稱揚讚歎恆河沙數各於其土往生彼國。若男女聞是經名,皆為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無上菩提心。故汝等當信我語及諸佛說,發願欲生皆不退轉往生彼國。彼諸佛等亦稱釋迦能為難事,於娑婆雜惡五濁境界,為諸眾生說難信之法,當得菩提。穢國障深五濁垢重,貪瞋是煩惱濁,五見為見濁,二為本,攬此作因,得有連持之命,於五陰假立眾生,此四經時名為劫濁。穢國苦多其濁極重,同居淨土其濁即輕,因順餘方有其名字,無此迫惱號極樂耳。

「佛說經已」下,即流通段。說經既竟,四眾天人修羅等類歡喜信受。聖主難遇若優曇華慶今得見,正法難聞而今聞,昔所未悟而今得悟,具此三喜是故欣悅,得之於懷踴躍無量也。

阿彌陀經義記一卷


上篇:觀無量壽佛經義疏

下篇:阿彌陀經義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推薦】佛教文庫APP客戶端

可以觀看佛教文章和佛學視頻講座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一 楞嚴經卷第二 楞嚴經卷第三 楞嚴經卷第...

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觀無量壽佛經疏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並序) 天台智者大師說 夫樂邦之與...

法界次第初門

法界次第初門總序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釋智顗。輒依經...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讚文

天台智者大師齋忌禮讚由序 宋天竺寺慈雲大師遵式述 餘...

觀心誦經法記

觀心誦經法記 天台大師 說 荊溪尊者 述 大師以無礙...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

觀無量壽佛經疏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並序) 天台智者大師說 夫樂邦之與...

首楞嚴義疏註經

首楞嚴經疏序 中散大夫守禦史中丞充理檢使權判吏部流...

大品經游意

大品游意 斯道幽微。深遠難測。無知無照。無名無相。...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優陂夷墮捨迦經

優陂夷墮捨迦經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

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註音版】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佛說八種長養功德經...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受持七佛名號所生功德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

八識規矩直解

八識規矩直解 三藏法師 玄奘 作 蕅益沙門 智旭 解...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順權方便經

順權方便經卷上(一名轉女菩薩)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佛教詞典】五道轉輪王

(鬼類)十王之一。冥途亡人第三年廳府之官王也。其本...

【佛教詞典】地獄草子

乃六道圖之一,為日本佛教繪卷。有益田家一卷(詞繪各...

如何發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問: 如何發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大安法師...

抱定這一個死句啃,不問開悟不開悟

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更差一程路。這些話同你們講,實...

莫教錯過眼前事,無限春光不再來

初做功夫,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內,遇境生疑、逢緣理會處...

心的覺悟

佛陀時常教育我們要活在當下,而不是沉溺於往昔回憶,...

念佛人也吃肉,應如何解決

問: 請問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樣吃雞鴨魚肉,應怎...

凡是未出三界,都要讀經修行

一、讀經自利利人 說到讀經,就是在齊聲誦經。所謂「經...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人世間最無私的就是父母的愛,人世間最難以報答的就是...

出家之後的事更多

我們生在這個時代來出家,你若沒有個主宰,還是會入邪...

人化獸,獸化人,這確實是輪迴中的真實情況

神明不滅,就是這個神識不會隨著身體的朽滅而朽滅,他...

初學者怎樣保持道心不退

無常的道理,對初學者來講,是很重要的觀念。比方說,...

何謂佛度「有緣人」

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

三招把素菜做出香味

素菜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卻不喜歡吃...

【視頻】《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女聲念誦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女聲念誦

【視頻】《大愛道比丘尼經》聆志居士念誦

《大愛道比丘尼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