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五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五

 釋從佛出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脩多羅從脩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波若從波若出涅槃義出菩薩在雪山為半偈捨身緣起

聖行品之第九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桉。僧亮曰。此經明復說經功德。勸人行經。經即法也。行法雖由人。然滅惡由法也。譬藥能治病。雖由人能服。然去病之力在藥也。是以法華經云。若罵佛者。是人罪輕。毀經法者。罪則重也。寶亮曰。此下第四段嘆經流通也。有四翻。第一無垢藏王嘆。第二佛自嘆。第三迦葉嘆。第四佛引證。成迦葉所嘆也。此即第一無垢王嘆。

時佛讚言善哉善哉(至)無量無邊不可稱計。

桉。僧亮曰。佛教從小起。牛譬佛也。乳譬三藏。酪譬三乘雜說也。生蘇譬方等。熟蘇譬說空般若。醍醐譬涅槃經法也。法難見者。空有也。以般若說空。涅槃說有也。佛難見涅槃。為勝尊重讚歎也。僧宗曰。聖行所以而成功。由經力。生人圓解也。如從牛出乳者。佛說小乘四諦法輪。此是成佛十二年中說也。從乳出酪者。謂十二年後。說三乘通教。大品經是也。酪出生蘇者。如思益維摩。抑挫二乘。稱揚菩薩也。從生蘇出熟蘇者。說法花破無三因果也。今此經明佛性常住。窮理盡性。如醍醐也。又出十二部者。小乘十二部也。從十二部出脩多羅者。空教脩多羅也。但言脩多羅者。攝十二部故。但言本耳。出方等理正不耶。二乘等學般若。故以通教。為方等也。出般若者。一乘實慧般若也。從般若出大涅槃者。即今教也。又一解雲。此經文小誤。般若應為第三。方等應在第四也。寶亮曰。佛如牛也。五味譬五時教也。佛初出世。十二年中。小乘三藏。別相說法輪。置出世之教。始當十二部之名也。從十二年後。通教門中。辨空有。明真俗二諦。理既深廣。如從乳出酪。二諦是空解之主。亦是萬解之本。所以當脩多羅名也。但自通教之前。直明因果。義不辨二諦。忘相故不與本之稱。從脩多羅出方等經者。自通教說後。述維摩思益。進聲聞行。令捨執得解。故以方等經。譬如從酪出生蘇也。從方等出般若波羅蜜者。般若言智慧。從說維摩。後明法花。辨一因一果。智慧開明。以譬般若。喻之熟蘇也。既說法花經竟。涅槃教與明理具足。猶若醍醐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恭敬供養尊重讚歎。

桉。僧宗曰。迦葉是請法之主。自說修行之相。法瑤曰。上來雖明聖行。未盡其美。此章廣明慕法情重。捨其身命。不以為難。以此捨心修習聖行往不備。以此苦行。何往而退。聖行之難莫過於此。故以斯行。結聖行之終矣。

爾時佛讚迦葉菩薩(至)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桉。智宗曰。先說無常也。以二理必對必應圓說。故謂半如意珠也。

說是半偈已便住其前(至)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智秀曰。說常也。寂滅無苦。以無苦故。名之為樂。無更別樂。故云寂滅。

爾時羅剎說是偈已(至)大般涅槃修於聖行。

桉。僧宗曰。上已讚其所行為難。今引昔事。以證護法之不虛。求法之至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五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請觀音經疏闡義鈔

請觀音經疏闡義鈔序 此疏自智者演說。章安記錄。古來...

仁王般若經疏

仁王般若經疏卷上一 吉藏法師撰 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

注大乘入楞伽經

注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一併序(〔宋、時〕) 東都沙門(寶臣...

大方廣佛華嚴經願行觀門骨目

華嚴經骨目序 此經新本大唐證聖元年于闐實叉難陀譯八...

佛說諸佛經

佛說諸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

觀心誦經法記

觀心誦經法記 天台大師 說 荊溪尊者 述 大師以無礙...

佛說較量壽命經

佛說較量壽命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教...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唐南天竺國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如是...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失譯人名今附梁錄 如是我聞:...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佛說鐵城泥犁經

佛說鐵城泥犁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在舍衛祇洹...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再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欲剌

(譬喻)言五欲惱人如針之刺也。無量壽經下曰:拔諸欲...

【佛教詞典】食知節量

子題:多食五苦 行事鈔·對施興治篇:「四分雲,量腹而...

佛教戒律為何教人「不歌舞倡伎」

歌舞倡伎,是娛樂,以世間法來說,人之對於娛樂,是不...

造善成就安樂的果報,造惡成就痛苦的果報

我們看古代聖賢的教誨,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 比方說...

積極人生莫後悔

佛教經常讓我們講身心無憂,身無憂,心無憂。那我們就...

俯提劣機曲護初心,唯此法門最為第一

原文: 倘惑業未盡,道果未成。縱有修持,不能自主。久...

寧攪千江水,莫動道人心

禪堂中死一般的寂靜,寂靜得似乎空無一人,只有守關的...

何謂「四重二諦」

第一重:以有為俗諦,以空為真諦。 第二重:說空說有皆...

四諦

1、苦諦。 苦是受逼迫苦惱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輪迴的...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佈施之道

問: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佈施之道? 了幻法師答: 學佛...

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最近看到蘇軾的一首詞《行香子述懷》,詞云: 清夜無塵...

地藏如意寶,能滿眾生一切願

在《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王菩薩就是法界的如意寶、...

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

問: 應怎樣對待學佛人之間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團結...

妙蓮老和尚《阿彌陀佛與持戒》

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

【視頻】《吉祥經》(女聲讀誦)

《吉祥經》(女聲讀誦)

【視頻】普門品偈(蓮歌子)

普門品偈(蓮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