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十七(分邪正品第九)

 辯十一種邪正事

分邪正品第九

桉。僧亮曰。答云何知天魔。為眾作留難也。故是廣流通也。法瑤曰。夫邪黨嫉正。魔亂真道。能惑始學人。故宜辨其相。是以四依品中。舉賊狗毒龍等譬。答問云何作留難也。今此一品。並四諦品。答如來波旬說。何分別知也。同是四十九年教。而善察者。居然異也。智秀曰。問稱天魔者。蓋是舉天。示極魔之勝耳。尋魔之為亂。事不止一。但以言之。為實亂為甚。故問雲。如來波旬說。云何分別知也。此雖人法兩異。同能亂道。故合成一問也。慧誕曰。此品有四段。從品初至九部經。明魔佛二說。相似而異也。二從九部以下。佛弟子執輕非重。執小非大。迭相誹謗。復是魔也。三從無四波羅夷以下。明大邪見人所說。無善惡理。復是魔也。四從要因持戒以下。通明古今所可乖佛法事。盡是魔說也。今佛之與魔。在家出家。邪見正見。經律通塞。盡釋也。

爾時迦葉白佛言世尊(至)諸餘經律能受持者。

桉。僧亮曰。持魔經律。是謂依人不依法也。若具四顛倒。即四魔也。僧宗曰。四魔者。魔經魔律魔師及魔弟子也。魔以二事亂法。一以形亂。二以說亂。今先明形亂。次明說亂。就說亂中。略有二。一者亂經。二者亂律。亂經亂律。各有兩重。初略後廣也。就略亂經中。承佛偏教。執為了義。就略律中。初明一往違反律教。就廣亂經中。文句再出。不必從教。正自推度。生此邪解。非功德之人。後明比丘答王有性得罪。亦名亂經也。就廣亂律中。可分為七。至彼更分也。寶亮曰。此中辨邪。有二段。一者天魔亂道。二者人作魔。以亂正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如是等輩復云何知。

桉。智秀曰。向一翻。先指前四依。以諮佛。既蒙印可。便舉先問。以請答也。

佛告迦葉我涅槃七百歲後(至)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桉。智秀曰。二種亂中。此形亂也。

是魔波旬壞正法時(至)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桉。智秀曰。此下顯言亂也。有十一復次。此第一謂實生王宮也。

若有說言如來生時(至)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桉。智秀曰。第二不信四方各行七步。

若有說言菩薩生已(至)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桉。智秀曰。第三謂佛在後生。應敬禮天。天前出故。不應禮佛也。

若有經律說言菩薩(至)隨順佛經律者是名菩薩。

桉。智秀曰。第四謂實受五欲也。

若有說言佛在舍衛(至)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桉。智秀曰。第五謂佛聽受八不淨物也。

若有說言菩薩為欲供養(至)當知是魔之所說也。

桉。智秀曰。第六謂佛不能現入諸道。示眾伎能也。

若有說言菩薩如是(至)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桉。智秀曰。第七謂戒律一向皆重。又言無有大乘也。

復次善男子若有說言(至)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桉。僧宗曰。從輕重之罪。其性皆重。自此以下。魔說律以亂正也。有七意。此第一。且一往雲。言違反律教也。智秀曰。第八謂佛不為功德所成。故身無常也。

復有人言或有比丘(至)若能隨順是大菩薩。

桉。僧宗曰。第三說二人無犯。而犯為犯也。智秀曰。第九謂實不犯。而言犯也。

復有說言無四波羅夷(至)當知是人真我弟子。

桉。僧宗曰。第三說一向毀犯。都無有罪。智秀曰。第十謂無一切戒也。下因迦葉更問。別明異義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佛法甚深不可思議。

桉。僧宗曰。第四明九部經中。不說佛性。依教說無。此不犯罪。若說得罪。亦是魔說。為亂律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不名墮過人法名為菩薩。

桉。僧宗曰。第五明必能護法。宣通正化。雖唱得道。不名得罪。若說罪者。亦是魔說。為亂律也。

若言有犯突吉羅者(至)隨順佛所說者是名菩薩。

桉。僧宗曰。第六明犯罪果報。又長兼出大乘偷蘭之事。誡後人。

若有說言常翹一腳(至)當知是人是大菩薩。

桉。僧宗曰。第七用若九十五種道。皆聽出家。亦為亂律也。智秀曰。此第十一。謂佛聽畜不如法物。及聽出家。亦為魔說也。

善男子魔說佛說差別之相今已為汝廣宣分別。

桉。智秀曰。結上旨也。

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至)因是得入佛法深義。

桉。智秀曰。讚歎。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至)曉了分別是名黠慧。

桉。智秀曰。述成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十七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一 楞嚴經卷第二 楞嚴經卷第三 楞嚴經卷第...

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佛說阿彌陀經疏鈔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非濁非清。無背無向。大哉真體,...

觀無量壽佛經疏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並序) 天台智者大師說 夫樂邦之與...

首楞嚴義疏註經

首楞嚴經疏序 中散大夫守禦史中丞充理檢使權判吏部流...

大品經游意

大品游意 斯道幽微。深遠難測。無知無照。無名無相。...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佛說護國經

佛說護國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如《相續解脫經》說:...

【註音版】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大乘捨黎娑擔摩經...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習學略法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習學略法 元帝師苾芻拔合思巴集 敬...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思惟...

憨山老人夢遊集

憨山老人夢遊集 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一 憨山大師夢遊全...

所欲致患經

所欲致患經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教詞典】四種爐形

(名數)修護摩時,從其種類而異其爐形。四種者攝六種...

【佛教詞典】苦果

從惡業生,而使身心受苦之果報。總言之,生死之果報皆...

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發願持守五戒

一、不殺生 意識到毀滅生命所帶來的痛苦,我發誓養同情...

如何吃素及吃素與學佛關係

先略說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與佛教之關係。素食指不...

在日常生活中,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方法

如果我們想在臨終時順利地往生,那就必須在平時做好充...

高僧斬斷最後貪念逃過一劫

學佛,就是學得我們的心定,要發大心,立大願,這必定...

布袋和尚

五代後梁開平年間(907~911年),四明奉化(浙江省)...

學佛不是不顧家庭,而是讓人看破

在學佛的過程中,絕對不可以單顧自己不顧家庭,那是不...

遠離這九種橫死的因緣

《佛說九橫經》原文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

世俗的欲樂

佛陀的僧團中,有一群剛出家的年輕比丘,他們原本是僑...

想把佛號念好,不是個容易的事啊

我們在這個道場打這個佛七,也就是修行啊。那麼這個修...

腦海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應減輕往昔的業障

問: 為什麼腦海里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有時候對佛也...

慳貪嫉妒自讚毀他,當墮三惡趣中受諸劇苦

跟著慳貪嫉妒而來的,是自讚毀他。在這裡的同學每天誦...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宏誓願...

【視頻】《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女聲念誦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女聲念誦

【視頻】《大愛道比丘尼經》聆志居士念誦

《大愛道比丘尼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