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二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二十九

 出功德天黑闇女譬 釋死苦

聖行品之第三

迦葉生之根本凡有如是(至)觀於所生已見過患。

桉。僧亮曰。以凡夫顛倒貪生。而惡老死。明菩薩不爾也。僧宗曰。第三寄觀行門。明八苦相也。此中有六譬。皆明凡夫貪生。而菩薩見過。棄而不樂也。寶亮曰。此下第二觀過也。有六譬也。

迦葉如有女人入於他舍(至)散華供養恭敬禮拜。

桉。僧亮曰。為菩薩作譬也。菩薩愛生情薄。見生死過。則俱厭也。生是貪悅之本。譬女。五陰是生所住處。譬舍。乘因得果。譬之他也。生理可樂。譬之端正。智以御身。譬之舍主。名以表實。譬問名也。生是善果。其因淨故。譬功德也。果非不淨譬也。考名責實。問所作也。有生有實。譬能與也。

復於門外更見一女(至)汝若不去當斷汝命。

桉。僧亮曰。舍生名死。譬門外也。反生易顯。不須辭費也。即持利刀者。醫藥救生。譬持利刀。以防死也。僧宗曰。死是人之所惡。悲情內故。譬之門外也。

女人答言汝甚愚癡(至)我皆不用各隨意去。

桉。智秀曰。生在報前。譬姊。死居報後。譬之妹也。

是時二女便共相將(至)是故俱請令住我家。

桉。僧宗曰。凡夫也。無法財。故喻貧也。

迦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是故貪愛生死二法。

桉。智秀曰。雙合譬也。寶亮曰。此第一以二女譬凡夫。與菩薩相對也。

復次迦葉如婆羅門(至)如彼童子取菓還棄。

桉。僧亮曰。幼稚童子。譬始業菩薩見苦不深。未全忘生。如取菓已舍。若智行俱深。則不取不舍也。僧宗曰。菩薩是高行之族。以譬婆羅門子。曠劫為地獄所苦。絕人天食也。糞譬陰身。菓譬生也。欣生之情。譬欲取也。生之為過。聖之所說。譬智訶也。知貪生之患。譬赧然有愧也。為生天中有五欲樂。譬淨洗也。終不愛者。譬還棄也。寶亮曰。此第二以童子譬小菩薩。與大菩薩對也。

復次迦葉譬如有人(至)以其不見老病死故。

桉。僧亮曰。四衢道。譬佛四無量無齊限也。器譬經藏。食譬施戒定。佛為在家之人。初讚施戒。生死之樂。後說無常。讚涅槃樂。此法始終。皆佛說。凡夫貪生。不見後過。聖人見過。不生貪也。又四衢譬四辨。器譬名味句身。食譬施戒定也。賣之譬勸行也。遠來饑虛。譬經三途久也。此是何物者。稱其所求。問以定之。食主答言者。戒定能得天人之樂。後必無常也。是人聞已者。不為菩薩說也。多與我價者。生天不受四趣之苦也。僧宗曰。說法聚人之處。譬四衢也。化主說人天因果。取人利養如賣也。菩薩雖知天中報妙。見有死患。不欲生故。喻如彼人雖欲買食。為一惡故。所以遂舍也。寶亮曰。此第三以賣食譬釋教也。謂若生死之果如此者。聖人何意。說此五戒十善。受人天報耶。此是善不受義之誠證也。此教本接下愚。若不聞人天之樂。凡夫豈背行道耶。

復次迦葉譬如毒樹(至)下至十歲俱亦受苦。

桉。僧亮曰。此二譬同顯有生有死。脩短無異耳。寶亮曰。第四第五二譬。偏據生死果報。唯苦而無樂。

復次迦葉如譬嶮岸上有草(至)大涅槃經觀於生苦。

桉。僧亮曰。譬菩薩尚不貪天上報。況復欣此人中果耶。僧宗曰。險岸譬五陰身也。草覆譬無明也。岸邊甘露。譬妙藥報也。大坑譬死苦也。即便取者。貪樂果故。脩善因也。腳跌者。永淪生死也。寶亮曰。為外道作譬也。險岸譬非想也。草覆譬彼生死果報。而外道不知計為涅槃也。甘露者。譬禪定樂也。壽千年者。八萬劫也。貪其味者。著禪定也。深坑者。生死苦也。腳跌者。外道以非想為涅槃。失理故墮三塗也。

迦葉云何菩薩摩訶薩(至)大涅槃經觀於老苦。

桉。僧亮曰。皆與衰壞作譬也。王譬壯色。敵國譬老。他土人民以譬憶念少盛之事也。

迦葉云何菩薩摩訶薩(至)大涅槃經觀於病苦。

桉。僧亮曰。端正譬健色。夫人譬愛結。王譬病也。挑一目等。譬壞盛色。

迦葉云何菩薩摩訶薩(至)住於大乘大涅槃咒。

桉。僧亮曰。唯除二禪者。凡死苦一至。無不惱亂。故以災為譬。菩薩死至。心不亂也。摩羅毒蛇其色黑。若觸人衣。戒人衣觸其行處。皆死。故名觸毒。阿竭多星。八月出也。因星結咒。消四毒也。僧宗曰。病之為苦。破壞浮囊。實為最苦也。

復次迦葉譬如有人(至)大涅槃經觀於死苦。

桉。僧亮曰。上來說死。而未說苦。今言於險難處。無有資糧者。諸受根滅。不受根起。名曰死也。不受根起。則生塗斷絕。譬險難也。受根不起。不起則無法。無法則不可資用。譬無資糧也。來塗茫茫。莫知所之。譬懸遠也。五根皆滅。意識獨行。譬無伴侶。業風所飄。求生不住。譬常行也。五道未分。譬不知邊際也。遇得生緣。乘癡受生。譬無燈明也。上來諸譬。說欲受生之苦。自此下譬死之苦也。說一切苦。皆由受生。心滅名死。滅不由戶。譬無門也。不受根起。譬有處所也。不覺苦樂。譬無痛處。醫藥不加。譬不可治也。諸根漸滅。強力所不制。譬無遮止也。受根已滅。不可更生。譬不得脫也。生滅根異。外相不改。譬無破壞也。人不喜見。譬愁毒也。不能害人。譬非惡色也。人懼其禍。譬怖畏也。是根皆滅。譬在身也。滅不可見。譬不可覺知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二十九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瑜伽菩薩戒本

《瑜伽菩薩戒本》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觀無量壽經義疏

觀無量壽經義疏(本) 淨影寺沙門釋慧遠撰 此經開首先知...

說無垢稱經疏

說無垢稱經疏卷第一(本) 大慈恩寺沙門基撰 詳夫。實際...

觀無量壽佛經初心三昧門

觀經境勝,卒難受持。經謂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於...

新華嚴經論

新華嚴經論卷第一 長者李通玄撰 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師初住同安崇勝禪院。開堂日。宣疏...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 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四天王經

佛說四天王經 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百佛名經

百佛名經...

佛說菩薩本業經

佛說菩薩本業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失譯經人名今附三秦...

【註音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文殊師利發願經

文殊師利發願經 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身口意清...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佛言:...

【佛教詞典】非心俱有法

【非心俱有法】 p0716   品類足論六卷四頁云:非心俱...

【佛教詞典】境界

指與心相對的外境。境隨心轉,各因心情不同,境界亦異...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

不用三祇修福慧,但將六字出乾坤。如來金口無虛語,歷...

法華會上為何會有五千人退席

這段經文,幾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兩個重點在解釋:第...

不幸的命運

目犍連是佛陀的大弟子,他具有神通,不但可以看到快樂...

妄想不管煩惱不停,你修行什麼呢

學佛的主要任務是戒定慧三無漏學,你仔細觀察一下,晝...

到山下做水牯牛

南泉普願禪師辭世前,門下問:和尚去世之後將往何處?...

夢參老和尚:修行的方法

1、如何拜佛? 禮拜時要注意,如果禮拜時很輕慢,懷著...

誰在輪迴?如何輪迴

平靜的水面,是平的,這不等於水是平的。水可成峰,成...

眼明心卻盲

數年前,我在為佛學班上課時,學生中有一位弱視青年。...

法門無量,願為先導,世出世法,無願不成

問:發菩提心最勝功德,利他自利,為菩薩行。如諸比丘...

未成佛前先結人緣

【後復載一僧,博通經論,所至無所遇。乃諮嗟嘆息。傍...

喻解無生四句

宇宙間一切萬法是因緣所生,今試依《瑜伽師地論有尋有...

國師與皇帝

清朝順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國師入宮,請示佛法,順...

【視頻】平興寺2014年除夕辭年禮祖晚課

平興寺2014年除夕辭年禮祖晚課

【視頻】《解深密經》聆志居士念誦

《解深密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