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四

 破外道所執義 釋更轉法輪義

聖行品之第八

復次善男子諸行無我(至)以是義故定知無我。

桉。僧宗曰。專念憶想。是證常家。第三第四事也。常即自在。所以兼破。

復次善男子若諸外道(至)如來如是真實有我。

桉。僧亮曰。計我之六事也。諸根和合。是假名我。假名但名家稱名也。

復次善男子若諸外道(至)以是義故定知無我。

桉。僧亮曰。通破第一第二事。先以口涎破第四事也。

善男子是諸外道癡如小兒(至)有真實諦非於外道。

桉。僧亮曰。我名本在佛地也。外道不識得少許分故。妄計諸行為我。如生盲不見色。說色語之。唯以已之所解為色。終不得色之相。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至)乃作如是分別真諦。

桉。僧亮曰。四諦二諦。昔來凡是廣說。顯示應跡。似乖將欲會之故也。法瑤曰。聞上廣說四諦真實之義。嘆今說實諦。於昔鹿苑。為更轉也。僧宗曰。三重明慧。窮理盡性。聖行已畢。迦葉取時眾之心。假為不達因。以盡疑也。寶亮曰。一品之中。第四遣執明慧也。若於緣中。虛心屬法。則成智慧用也。文殊一問。成有三過。一謂如來實涅槃。二雲佛作心轉法輪。三謂更轉也。

佛告文殊師利汝今云何(至)常住不變不般涅槃。

桉。僧亮曰。轉法輪者。謂所說之法。令聽悟解。為轉也。解以摧惑。為輪也。若佛有說。則是有為有盡。何名涅槃。今無說而物聞。不滅而人自滅。故言不涅槃也。僧宗曰。疑有三意。此釋第一意也。

善男子若有計我是佛(至)如來方便轉於法輪。

桉。僧亮曰。此下釋不轉有二意。一以不轉說轉。二就跡應有轉也。此第一意。不轉說轉也。僧宗曰。釋不轉有三重。第一極處無轉。第二應故有轉。第三顯極處相。如虛空也。

善男子譬如因眼緣色緣明(至)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桉。僧宗曰。第二明有轉之。義緣有應接之因也。

善男子亦爾非生非出(至)非作非造非有為法。

桉。僧宗曰。第三明極地無心於轉。如彼虛空也。

善男子諸佛世尊語有二種(至)為諸菩薩說出世語。

桉。僧亮曰。第四明昔小今大。不應言更。若以益物為更者。四十九年已來。未始不益。不應今日方雲更也。僧宗曰。此下釋無更義。有九重也。此即第一明教異。謂昔淺而今深也。

善男子是諸大眾復有二種(至)為諸菩薩轉大法輪。

桉。僧宗曰。第二明乘異。昔為求小者故說。今為求大者說。

復次善男子復有二人(至)極下根者即一闡提。

桉。僧宗曰。第三明根異。昔為中根者說。今為上根者說也。

復次善男子求佛道者(至)為上精進轉大法輪。

桉。僧宗曰。第四明精進異。昔為中精進。今為上精進說也。

復次善男子我昔於彼(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桉。僧宗曰。第五明得道異。昔八萬天人悟須陀洹果。今八十萬億人不退轉三菩提也。

復次善男子波羅捺城(至)稽首請我轉大法輪。

桉。僧宗曰。第六明請主異。昔日梵王。今日迦葉。

復次善男子我昔於彼(至)如實演說常樂我淨。

桉。僧宗曰。第七所明理異。昔說無常。今說常也。

復次善男子我昔於彼(至)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桉。僧宗曰。第八聲之所聞遠近異。昔止梵天。今徹十方廿恆沙世界之也。

復次善男子諸佛世尊(至)皆悉名為轉法輪也。

桉。僧宗曰。第九明自出世已來。未曾不轉法輪。今亦何更之有耶。

善男子譬如聖王所有輪寶(至)大涅槃經所行聖行。

桉。僧宗曰。嘆法輪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則能奉行故名聖行。

桉。僧亮曰。上已說戒定慧。通菩薩。得稱聖行。未知究竟實諦。通學地以不。是故問也。聖名諸佛世尊者。夫究竟實諦。得稱聖行。唯佛世尊也。法瑤曰。此下為明聖。不為明行。上來明戒定慧是聖人之所行。非明聖也。聖者正也。如來始當其位。故說佛說聖義也。今但合行說耳。旨不在行也。僧宗曰。上明戒中。已結聖名。今辨三法既竟。復想結聖行。寶亮曰。第五段結果也。

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至)是故此地名無所畏。

桉。僧亮曰。前三是因。後四是果。慧能斷因果。故總說地德也。亦不畏三惡道者。除惡已漸。故次說之。此三麁故先除也。惡有二種者。此善趣中惡也。不畏受二十五有者。無如上惡。能斷二十五有也。法瑤曰。得上戒定慧行。則入此初住地也。離五怖畏。故曰無畏地也。畏貪恚病死等者。即不死不活畏也。闡提等者。離惡名畏也。不畏三惡道。無惡道畏也。不畏沙門。乃至波旬。無大眾畏也。前不動地。是入初地之始也。堪忍地。是初地之中。此無畏地。是初地之終。亦可七住。七住三界結盡。始無三畏之畏也。僧宗曰。無畏地者。七地也。前結戒果雲。初不動地。次結定果雲。第三堪忍地。今結慧果。指第七地也。所以爾者。示行有淺深。結果亦異。言無畏為七地。依常釋七地。為遠行地。今乃雲。無畏者。謂不畏三界果報。故偏稱也。寶亮曰。無畏果者。亦同是初地。明慧是解性。不存緣而照。既具有無分別之知。故結之以無畏也。第一無不活畏。以菩薩達萬法相空。不假資生。豈畏不活。以不畏故。則不生三毒。故無不活畏也。第二無三惡道畏也。第三無惡名畏。第四無大眾威德畏。第五無生死畏。大士不畏受二十五有生死。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至)所有功德而當可說。

桉。僧亮曰。智能除結。非定不成。是以因定說智也。若欲吹壞須彌山王。乃至碎身之苦者。地有二果。一滅惡。二神通。兩說其名也。所以然者。上說斷有。或者便謂。不得入有為化。更出自在之事。以表地名。釋其疑也。僧宗曰。此言漸進。向八地也。向七地已。不畏惡道果報。而未免二十五有者。就七地。自有餘報身者。今八地以上。一向法身。故言二十五有也。三昧非慧。因定生慧。共相資成也。所以知八地者。言具二十五三昧。能為種種神通。尋神通之用。非近行所為也。寶亮曰。第六段也。若通作結果段者。猶屬前文。第五段直結果。在初地既發。初住得無漏正解。後方進修萬行。得二十五三昧。斷二十五有。結得八地以上自在果。若就此義而分。則成第六也。此二十五三昧。就勝處受名。一一皆攝於眾。故名三昧中之王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三十四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金剛經纂要刊定記

金剛經纂要刊定記並序 釋氏教《金剛經》,世所由來尚...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序 吾祖智者著疏申經其文彌廣。而荊...

般若心經略疏連珠記

般若心經略疏連珠記上 立斯題者。示無胸臆爾。謂此記...

大般涅槃經玄義

大般涅槃經玄義卷上 隋天台沙門灌頂撰 夫正道幽寂無始...

佛說腹中女聽經

佛說腹中女聽經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佛在羅閱祇,與...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裴相公問師曰。山中四五百人。幾...

佛說緣本致經

佛說緣本致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四恩品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四恩品...

八識規矩補註

八識規矩補註序 八識頌凡八章。文略而義深。乃集施頌...

佛說見正經

佛說見正經(亦名生死變識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明佛法根本碑

明佛法根本碑 大興善寺大曼拏攞阿闍梨三藏智慧論述 佛...

【佛教詞典】五種教誡

【五種教誡】 p0262 瑜伽三十八卷二十二頁云:云何教誡...

【佛教詞典】能所

自動之法叫做能,被動之法叫做所。譬如六根對六塵,六...

念佛人很多,為何成就的人非常少

淨土宗其實在逐漸衰微當中,這是很遺憾的事!念佛人很...

只要執持名號,就具足了一切

阿彌陀佛叫萬德洪名。一切功德凝聚的實相德能,凝聚在...

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

原文: 經云,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

無常力最大

過去,有一個村落的長者們,聽說佛陀要到村落來,立刻...

臨終時要擺脫妄想的執取干擾

什麼叫臨終正念呢?不是說臨終不打妄想,是說臨終打妄...

鬼神的福報也各不相同

問: 佛教說是無神論者,但是有因果,受人天果報,那...

佛陀是隨時存在的,要掌握感應道交的方法

我們再看,《法華經》對果地的功德,佛陀講到什麼是佛...

明明有很多快樂,為什麼佛說眾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國王,國界相近,常互相往來,不會相互攻打...

天上的福報

有一天,王宮裡飄來了一塊手巾,它的細緻和美麗,連宮...

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可以為他念佛嗎

問: 末學在醫院上班,遇到搶救不過來的患者該怎麼辦?...

當別人冤枉我們,要解釋嗎

問: 當別人冤枉我們,或者對我們不了解,我們要解釋...

持名念佛穩當在什麼地方呢

問: 持名念佛一個最大的好處是至穩當,修其它的念佛...

【視頻】《普賢行願品》旃檀居士念誦

《普賢行願品》旃檀居士念誦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平興寺唱誦

《佛說阿彌陀經》平興寺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