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二

 阿闍世王六臣說邪見事 耆婆慰喻阿闍世王事

梵行品之第七

爾時王捨大城阿闍世王(至)父王無辜橫加逆害。

桉。僧亮曰。列在品末者。有四意。證經多義。一證慈等怨親。二證慈有益。三拔五逆重罪。四明若信因果。生重慚愧。發露悔過。加闍世者。為可拔。不如是者。不可救也。此先明造罪之緣起。內具十惡。不見未來。外黨凶人。遂興重逆。曇濟曰。有六意。一明慈有有益。二明怨親等。三明外淨眾生。四明能除。五明悔過。六明應近善友也。僧宗曰。此下有二意。一者猶是嘆經。二者證成梵行有益也。敬遺記曰。有五意。一嘆經。第二內臣勸詣佛。第三空中聲告勸隨耆婆。第四明佛慈無偏。第五明除罪也。又一解雲。第一外臣勸以邪師。二證梵行。三示為慈有改悔之方。四示有真知識。五明其父教中是聲聞也。此下五段。第一明外臣勸也。寶亮曰。此是梵行品中。大段之第四。證經力用。能除重罪也。有五意。第一上來雖明經有大力。能除重罪。未見其事。今出闍世。親是其人。以經力故。罪得除也。第二既明四無量心是實益。若不出其相。則何以為驗。今故教月受三昧。先除王身之瘡。近表慈悲之實也。第三欲明如來一化之中。普為人天作善知識。具足入道之因緣也。顯六師為惡友。耆婆為善知。第四示人懺悔之法則。若當有罪。能如闍世者。必滅矣。第五遠證三乘慈等也。次第教雲。聲聞無有慈悲。濟拔於物。而頻婆娑羅。親是須陀洹人。能捨重怨。空中有勸也。智秀曰。品中之第五大段。證慈悲有實益義也。文有四別。第一出內有惡因。外隨惡緣造惡。第二耆婆為善友。勸其詣佛。第三其父勸也。第四佛自放光。接化之也。

因害父已心生悔熱(至)有能治者無有是處。

桉。僧亮曰。次明信有悔。

時有大臣名曰月稱(至)滅除我罪我當歸依。

桉。僧亮曰。彼國之俗。慰喻之偈。是以人人說之。以曉王意也。富蘭那者名也。姓迦葉。其人起斷滅之見。故云生法如是也。僧宗曰。此大邪見。諦無因果也。

復有一臣名曰藏德(至)除滅我罪我當歸依。

桉。僧亮曰。末伽梨是其字。拘捨離是母字。其人起斷常見也。謂七分是常。無善惡是斷也。伊師迦草。外皮軟脆。內幹堅實。譬七法無害者及死者也。七分一一非人。性異不可合為一。故無害者也。若治國法殺。無罪者治。國有刑殺之罪罪。自招死非。殺者罪。法名無法者。答王所言無辜咎也。先王雖無狂濫之罪。不無刑殺之咎。有餘報者。有過去罪也。僧宗曰。第二邪見外道。立常見也。

復有一臣名曰實得(至)能除我罪我當歸依。

桉。僧亮曰。刪闍耶是字。毘羅胝是其母字。其人起見雲。一切苦樂。因在過去。而現在無因。未來無果。現在持戒。遮苦果不起。名為解脫。僧宗曰。第三邪見。計一切苦樂。皆過去造也。

復有一臣名悉知義(至)除滅我罪我當歸依。

桉。僧亮曰。阿耆多翅捨其字也。欽婆羅衣也。著麁衣苦行。其人起見。謂苦樂之因。亦在過去。若現受苦事。自得解脫。是故種種受苦。投淵赴火五熱炙身等也。僧宗曰。此人執斷見也。

復有大臣名曰吉德(至)能滅我罪我當歸依。

桉。僧亮曰。迦羅鳩馱其字也。迦栴延其姓也。其人謂。一切萬物。自在天作。心無慚愧。自在天喜。不入地獄也。僧宗曰。第五此是二十五諦家計也。

復有一臣名無所畏(至)能除我罪我當歸依。

桉。僧亮曰。尼犍其字也。若提其母字也。謂因亦過去受生死。逕八萬劫苦盡。亦無善惡行道斷苦。故言無阿羅漢修道等也。僧宗曰。第六此人計有自然解脫也。寶亮曰。自初至此。別惡友之辭。自下耆婆以去。明善知識事。

爾時大醫名曰耆婆往(至)王所白言大王得安眠不。

桉。僧亮曰。向來大臣。並不見因果。言居王位自在得殺。不應愁苦。不進其師也。今耆婆見有因果。已既有罪。理應愁苦。不得安眠。是故問。

王以偈答若有能永斷(至)盜者未獲財不得安隱眠。

桉。僧亮曰。初四偈說佛也。次五偈半。說菩薩也。次二偈。一謂佛。一謂菩薩也。次三偈說有罪故。不得安眠也。次三偈廣說不安眠事也。智秀曰。偈以下凡有四意。初九行半。出得眠也。第二有兩行。出得眠人。第三六行。出不得眠法。第四長行自中也。

耆婆我今病重於正法王(至)演說法藥除我病苦。

桉。僧亮曰。先自說不治之病。不得憂也。後知病起由心。非草石所療。自非法王。無可治也。

耆婆答言善哉王雖作罪心生重悔而懷慚愧。

桉。僧亮曰。慶王病輕也。王知父母恩重有慚愧故。心生重悔。露向人懼地獄苦。信有因果。具此五善。王病易治。莫懷怖畏。下一一引佛語證也。僧宗曰。此下有七番說法也。寶亮曰。此下有八番說法也。智秀曰。此下有六番說法也。至處更敘也。

大王諸佛世尊常說是言(至)善哉大王具有慚愧。

桉。僧亮曰。證慚愧也。寶亮曰。第一明具慚愧故。罪可除也。

大王且聽臣聞佛說(至)罪則除滅清淨如本。

桉。僧亮曰。證悔過也。

大王富有二種一者象馬(至)多作諸惡不如一善。

桉。僧亮曰。善從理生。有根力強。惡橫故無根。則力弱也。上直提佛語。今以理釋也。

臣聞佛說修一善心(至)何以故破大惡故。

桉。僧亮曰。所說證善力強也。

大王如佛所說覆藏者漏(至)說有智者不覆藏罪。

桉。僧亮曰。第二明王雖作重罪。能壞發露。罪可滅也。

善哉大王能信因果(至)云何而言不可救療。

桉。僧亮曰。證發露則罪滅也。寶亮曰。第三明王信心不斷故可治也。智秀曰。上來至此。第一既非闡提。而有慚愧。罪可滅。

如王所言無能治者(至)在拘尸城娑羅雙樹間。

桉。僧宗曰。第二說有師故罪可治也。寶亮曰。第四示王醫所也。智秀曰。第二明現在既有大師在此。云何言無耶。

廣為無量阿僧祇等(至)所有重罪即當消滅。

桉。僧亮曰。示王醫所也。所以須具說者。六師皆言其師一切智。故須本末述之。僧宗曰。第三明此師說法藥。故罪可治也。寶亮曰。第五耆婆為王。說二諦除罪之法藥也。智秀曰。第二句舉善。今列法藥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二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兩卷無量壽經宗要

兩卷無量壽經宗要 釋元曉選 將申兩卷經旨。略開四門分...

大毗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

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卷上 零妙寺僧釋不可思議撰...

新譯華嚴經七處九會頌釋章

華嚴七處九會頌釋章序 昔者圭峯禪師有華嚴綸貫之作。...

人本欲生經註

人本欲生經序 人本欲生經者。照於十二因緣而成四諦也...

佛說四未曾有經

佛說四未曾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象腋經

佛說象腋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陰持入經

陰持入經卷上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經所[衛-韋...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般若經·第九會能斷金剛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七十七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佛說尊上經

佛說尊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孝子經

佛說孝子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佛問諸沙門:「親之生...

賢劫經

賢劫經卷第一(亦名颰陀劫三昧,晉曰賢劫定意經) 西晉...

【佛教詞典】法門身

天台就佛身立色身、法門身、實相身等三種身。...

【佛教詞典】宣流

(雜語)弘布正法也。無量壽經上曰:光融佛法,宣流正...

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應該這樣用心

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

自己為自己負責

在南傳佛教中,出家人,早晚要用這麼一段話:我們不能...

熄滅淫慾的簡便方法

色慾禍害極其酷烈,從古到今,因此亡國敗家、喪身絕嗣...

把差別相整合成一真法界

諸位我們會看到,我們以前的心態,它以自我意識為中心...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變滅],就...

你不分別,就沒有那件事

修唯識觀分兩個部分,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像...

聖嚴法師《感動是化敵為友最好的方法》

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運動中,「四感」是與人相處時...

真修行人要過的睡眠關

睡是五關中最後一關,只有前面幾關都通過了,才能通過...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問: 初學者讀什麼樣的經書比較合適? 仁清法師答:...

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

我們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迷悟的不同為何就會創造十法界呢

為什麼迷悟的不同就會創造十法界呢?這個概念就值得我...

造什麼因果會導致疾病纏身

身體健康是很多人十分嚮往的。有不少人都是花錢買藥、...

【視頻】早課(法鼓山第二版)

早課(法鼓山第二版)

【視頻】佛說堅固女經(男聲念誦)

佛說堅固女經(男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