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六

 琉璃光與佛論生不生義 辨四相常無常義 出往生不動國義 辯涅槃本有舉闇中井及七寶等譬 顯五種因義謂生因和合因住因增長因遠因辨六度有得名波羅蜜有不得義

德王品之第二

爾時琉璃光菩薩(至)修敬已畢卻坐一面。

桉。僧亮曰。前說此土穢惡者。蓋戒行人之常辭。

爾時世尊問彼菩薩善男子汝為至來為不至來。

桉。僧亮曰。上說彼土清淨眾。欣其來致問。以遣著也。僧宗曰。不異淨名昔與文殊。因去來以辨無常也。寶亮曰。假名道中。有彼此去來也。

琉璃光菩薩言世尊(至)若是無常亦無有來。

桉。僧亮曰。諸法生滅。不相知也。至則此生。不至則彼滅。生滅理隔。並無來也。寶亮曰。假名相續道中有來有至。實法則無。

若人見有眾生性者(至)常樂我淨則無去來。

桉。僧亮曰。已說諸法。無去無來。今明見去來者。是顛倒也。寶亮曰。寄斥此中時眾勿取相憍慢。見有去來。而聽法也。

世尊且置斯事欲有所問唯垂哀愍少見聽許。

桉。僧亮曰。自彼之此。正欲問所不知。非欲陳已所知略酬既竟。故云且置也。

佛言善男子隨意所問(至)是故應當專心聽受。

桉。僧亮曰。有三意。一往許問。第二嘆法難值。第三誡其聽法之難也。

時琉璃光菩薩摩訶薩(至)大涅槃經聞所不聞。

桉。道生曰。雖復無據會亦同塗。是以遠來致斯請也。僧亮曰。既蒙許旨。即諮所問也。僧宗曰。問與德王同也。但舉其初問。餘後不復列也。

爾時如來讚言善哉善哉(至)是則名為聞所不聞。

桉。僧亮曰。彼來諸人。或有不及。是以致誡也。恐時來會者。生高下之心。是以寄言大士。乃密誡餘人也。寶亮曰。能如是解。亦即是聞不聞也。

善男子有不聞聞有不聞不聞有聞不聞有聞聞。

桉。道生曰。佛說而彼聽。即顯聞矣。更與四句。以盡其美也。僧亮曰。答前有應定有之難也。謂有為之法。雖有而修道。則無不修。則有何得難言有必定有也。答初難已。五難自釋也。僧宗曰。此四句。二句渾法。二句定理。有渾有定。豈可一句執定耶。有不聞聞者。若聲未生之時。為不聞。眾緣會在於現。是則名為向不聞法今得聞也。理亦如是。雖不可聞。非不假詮以入理。豈可定說耶。有不聞不聞者。此一句還定理也。有聞不聞者。復是渾句也。前難意欲使定是聞者。不可為不聞故。此雲聞不聞也。謂已聞之聲。謝在過去者。不可重聞矣。有聞聞者。還定聲教是可聞也。謂前聲亦生耳識。後聲亦生耳聞也。寶亮曰。正答問也。此四句並置涅槃之上。初不聞聞者。不聞謂涅槃也。未有機感。所以名為不聞。今日緣發則聞。故云本所不聞今得聞也。有不聞不聞者。此不聞與前不聞。言同而旨異。前舉涅槃體不可聞。此舉眾生無感機故。不聞斯理也。又一解。前不聞法身滅。聞與不聞但聞。眾生惑故見耳。是則雖聞即不聞也。有聞不聞者。眾生有緣惑故一往得聞。若更不進德。後不復重聞。故言聞不聞也。有聞聞者。初有惑故得聞。後更進德。則有重聞之義也。智秀曰。此通遣諸難也。體絕名相。非是可聞之法。藉緣具故。得聞其名。謂不聞者聞也。不聞者。涅槃之理。於無德者。無能聞之緣也。聞不聞者。聲是聞法。一謝之後。不可重聞也。聞聞者。可聞之法從緣。而前念後念皆可聞。

善男子如不生生(至)不至不至至不至至至。

桉。僧亮曰。生義易了。故舉以譬聞也。至不至亦如是也。

世尊云何不生生善男子(至)初出胎時是名不生生。

桉。僧亮曰。有為是世諦也僧宗曰。五陰為因。行人為果。因果相成。為安住也。寶亮曰。未出胎為不生。出胎為生故言不生者生。

云何不生不生善男子(至)是名不生不生。

桉。僧亮曰。內法有為中。無不生者。言涅槃也。僧宗曰。始終求其生相。永不可得。

云何生不生善男子世諦死時是名生不生。

桉。僧亮曰。死時者最後念也。後念是生。生是生過。是則非生也。寶亮曰。本有今無。故言生者不生也。

云何生生善男子(至)念念生故是名生生。

桉。僧亮曰。前念後念。相續不斷也。寶亮曰生生不斷凡夫相也。

四住菩薩名生不生何以故生自在故是名內法。

桉。僧亮曰。三住見諦結盡。四住欲界思惟結盡。於欲界生。雖生不生。以生自在故也。僧宗曰。願力故生。非向生生者。寶亮曰。四住斷見諦煩惱盡。故生是現生。非實業生也。

云何外法未生生未生未生生未生生生。

桉。僧亮曰。所以前言不。而此言未者。以內有涅槃可得言不。外無涅槃。故云未也。寶亮曰。義類前也。唯未生未生。應云不生生生為便也。

善男子譬如種子未生芽時(至)是名外法生生。

桉。僧亮曰。已增長最後身。是名牙生過是則非也牙是未生。如牙增長者。牙生未增。是名生生者也。

琉璃光菩薩摩訶薩(至)為是常耶是無常乎。

桉。僧亮曰。已說世諦。生是假生。但外計四相。謂生是實法。今破其橫計。使假生之義立。是故問也。有六句問也。僧宗曰。更設六難。猶成前六難也。如來向以四句解釋。初句問不聞難。借生以況聞。今移聞難生者。若於生義有滯。則聞義亦壅也。若於生義通釋。則聞旨亦釋。此有三聞相對為六。前難生相。不能生法。既不生法。則法不可生。猶執定成前意也。中二難為自他難也。後二有無難也。尋此難相承躡之。意由佛向解未生法。是無而見在假因緣故生。當知理不聞。假言故聞。琉離光承前言致難。今先難生體也。生若是常者。先張二聞也。言生相若常有漏。不應有生也。何以然耶。生既是常。法體無常。二理天乖。既雲天乖。何體以常乃至無常之法耶。欲使有漏不從相生也。寶亮曰。上來既明生生等四句。於執相者。謂言有漏法外。別有一生相。來生有漏法起故。琉璃光今者作難。今佛會通。若論理而言正是法起時名生法。無時名滅。無別有生相。來生法。其難意既爾。下據事來作三關難。一難開兩關。便成六重。就一關中。先定後結難。定初關。言有漏法若有生者。為是常故。能生是無常。故能生下。即結難言。生若是常有漏之法。則無有生。若別有一生相。是常而生法者。則所生之法。則無有生。若生若別有一生相。是常而生法者。則所生之法。亦應從生相皆常也。而今現見有漏法。念念無常。得如此法。不為無常生相之所生。則有漏之法無生相。是以言有漏之法。則無有生也。智秀曰。初二句作常無常難。欲使常則寂然不動。無功用力故。豈能生法耶。無常則體不自立。力不及。法亦不能生他也。次二句作自生生他難。初明生之為法理不自生也。若生他為生。無漏涅槃。不即是生相。便是於生為他。何故不能生此他耶。而必不能。故知生相生他為生。義則不然。次復二句就本有本無為難。若生已有之法。則不假更生。若生無法使有則應能使虛空成有也。

生若是常有漏之法則無有生。

桉。道生曰。橫起故有生。生若常者。則不得生於有漏。有漏無生。何由起耶。僧亮曰。第一句以本無今有為生也。若有漏無生。則非有漏。有漏橫起是名為生。無漏不橫。故非生也。無常之性。生時即滅即滅之生。不能生物。則有漏無生。無生即常。亦非有漏也。寶亮曰。若法不為生相所生。則有漏之法。無生相。若無生相。則非有漏。

生若無常則有漏是常。

桉。道生曰。雖得生有漏。而無常在。生不在有漏。故有漏常也。僧亮曰。第二句也。寶亮曰。若不為三相所相。則有漏之法。理應是常也。

世尊若生能自生生無自性。

桉。這生曰。若變成所生。則無復自性也。僧亮曰第三句生無自性者。自生則一體有二也。一謂能生。二謂受生。受則非能。能則非受。失其性也。寶亮曰。亦應先定難也。應雲為是自性。能生於法。為是因緣。故能生耶。今闕此定也。

若能生他以何因緣不生無漏。

桉。道生曰。第四句也。無漏於有漏為他。若有生他之能。亦應有能。生無漏之能也。僧宗曰。十地無漏。非不發始從緣。當不據此為言也。乃是神明妙體者耳。此妙體絕於有無。不從因生。豈非知善耶。

世尊若未生時有生者云何於今乃名為生。

桉。道生曰。早應名生。今何脫耶。僧亮曰。第五句也若未生時有法。有法則名為生。云何於今乃名為生耶。僧宗曰。此難使法不從生相生也。寶亮曰。亦應先定也。此初關謂。若先已得生名者。何故後時方名生耶。

若未生時無生者何故不說虛空為生。

桉。道生曰。虛空亦本無也。僧亮曰。第六句也未生是無法。虛空亦是無。若生於無者。何故不說虛空為生耶。寶亮曰。若有為法。本傍無相及力者。彼起此亦起。彼滅此亦滅正得俱時而已。云何能生於法。若俱無相及力者而得生有為法。何故不說虛空為生耶。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不生生不可說。

桉。道生曰。答第六句也。僧亮曰。先答第六句也。生是假名。不可定說也。不生是無而生能生無。亦不可定說也。僧宗曰。先答第六難也。不生即虛空。欲令虛空生者。不可說也。寶亮曰。後關七種章門。下自次第釋也。初六句。悉作不定答。後一句明因緣故得生也。不生生不可說者。第一句明無定不生性。亦無定生性。云何可定說耶。

生生亦不可說。

桉。道生曰。答第五句也。僧亮曰。第五句也。生是已有。已有更生。亦不可定說也。僧宗曰。次答第五難。不可說生已生之法。則有重生之過也。寶亮曰。亦無一定生之性。故不可說也。

生不生亦不可說。

桉。道生曰。對明第六門也。僧亮曰。上二句說生法有無也。此說生相能生有無也。不生是無而生能生無。故不可定也。僧宗曰。人情展轉生疑。若無已生故來生者。便是生於不可生者耶。今言亦不可如此說也。寶亮曰。亦無定生定不生之性。故不可說。

不生不生亦不可說。

桉。道生曰。對明第五問。僧亮曰。若不生死者。亦不可定也。僧宗曰。逆取其意也。惑者復謂若如上答。便是可生者自生。不可生者自不生。今言亦不可作此說也。寶亮曰。亦無定不生。定不生故。言以修道故不可定。

生亦不可說。

桉。道生曰。復有生不生。今離之。亦不可也。僧亮曰。離法之外。別有生相者。亦不可定說也。僧宗曰。不復遣惑。此別遣生體耳。借生遣不生。豈有生之可得耶。寶亮曰。前四句。遣一執。不可謂有定性。今第五第六兩句。直遣生相。不可謂離法之外。別有一生相者也。

不生亦不可說。

桉。道生曰。前已離生。今離不生也。僧亮曰。若法無生相。亦不可定說也。此六句。通答後二句也。僧宗曰。生本對不生。生既不可得。豈有不生而可得耶。寶亮曰。亦不可定說法外。若無別生之相。便使法體。不復得生也。

有因緣故亦可得說。

桉。僧宗曰。因緣謂與他為他。因雖不自生。而有生他之義。答第四第三問也。生是生他。不生無漏。後更別答也。僧宗曰。遣之稍精。轉入第一義諦時。情迷悶故。說有因緣也。寶亮曰。上六句明不定。此第七句。明緣合故生。不合則不生也。

云何不生生不可說(至)何以故以其生故。

桉。道生曰。釋答二問七句也。既云不生。而言其生。是則不生為生也。僧亮曰。生名起。不生則無起。若名為生者。是則起。無起為起。何可說耶。僧宗曰。重釋所以也。云何一向都無。而忽然得生。故知有可生之理也。寶亮曰。不生者。今生云何定說。生者。生耶。不生者定不生耶。

云何生生不可說生生故生生生故不生亦不可說。

桉。道生曰。生若先生。今則不應復生也。僧亮曰。生生故生者。先定生生之名。謂以生生故。生生也。生故不生者。故前生也。不生後生也。以前生生故。後生不生也。僧宗曰。難者。欲使已有法。在未來及在時生也。今言生故不生者。未來不生也。生生故生者。現在有生也寶亮曰。生生故生者。此一句先立位也。凡夫生生相續。故名作生。亦無一定性也。下云生故不生者。形得故得名。何處有一定生之性也。

云何生不生不可說(至)生不自生故不可說。

桉。僧亮曰。生即名為生者。先定生名也。生生不自生者。必生可生法。不生不生法也。僧宗曰。未生之無。不同菟角。故云生即名為生也。寶亮曰。正以因緣和合。便名為生。因緣不會。便名不生。

云何不生不生不可說(至)何以故以修道得故。

桉。僧亮曰。涅槃不生。故不可說者。以可學得。故名生也。僧宗曰。不生之法不過涅槃。尚以修道故得。豈謂不生都不生耶。寶亮曰。萬善具則得涅槃。豈可定說耶。

云何生亦不可說以生無故。

桉。僧亮曰。果法雖有。而生無也。僧宗曰。上四句答難。遣執已畢。今直遣生體也。寶亮曰。偏遣生相也。

云何不生不可說以有得故。

桉。僧亮曰。有得即有作。有作即是生也。僧宗曰。若必有不生可說。則永無生也。寶亮曰。有為則生。云何定說耶。

云何有因緣故亦可得說(至)以是義故亦可得說。

桉。僧亮曰。為生作因者。無明至有。是十法為生作因。是生他不自生之義也。僧宗曰。世諦道中。為生作因也。寶亮曰。若前十因謝。次生法起。即名作生。故得說為生。

善男子汝今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大眾鈍故。

桉。僧亮曰。甚深空定者。求法定相。則空是深也。僧宗曰。遮其前意。故言莫入空定也。寶亮曰。上來所說。寄有以談理。更試之言莫謂據此而說。

善男子有為之法生亦是常以無常生亦無常。

桉。道生曰。答常無常問也。有為相續而常。故云生亦常也。僧亮曰。答初二句也。有為之稱也。論其生滅有為之法。從而起生也。相續故住也。變故異也。減故壞也。四相一時現在法起是有應常以起時。有住以生續減為住無常故生無常也。僧宗曰。非一向常。亦一向無常。以常無常故。得生法耳。生生相續。故言常也。寶亮曰。法外無別生相。但當生分其位不改。亦得言常。以住來隔故。便名無常也。四相當分位。義皆然也。

住亦是常以生生故住亦無常。

桉。僧亮曰。住亦是有。有亦應常。以先後二生故。住亦無常也。僧宗曰。此住為生來。生其體故。不得恆住。所以無常也。

異亦是常以法無常異亦無常。

桉。僧亮曰。以變法名異。法無常故。異亦應爾也。僧宗曰。亦應類前句雲。異亦是常。以壞無常。異亦無常也。此互其文耳。今舉法者。爾所生能生。同是有為也。又其前雲。生若無常。則有漏是常。就言中相關。故此一句。明法亦是無常也。

壞亦是常以本無今有故(至)能斷滅故故名無常。

桉。僧亮曰。法在終滅。始終體滿。得受有名。此之有者。本無今有。故無常也。僧宗曰。本無今有之性。其義不常。以是壞故。壞亦無常也。

善男子有漏之法未生之時(至)父母和合則便有生。

桉。僧亮曰。未生時。已有生性者。作惡是橫。必招橫果。未生之已有生理。善性不橫。不招橫果。無漏無生理也。答上無漏不生句也。僧宗曰。上言何以不生滅諦無漏。今明滅諦不可為相所生。乃可了因所感耳。寶亮曰。通釋第三句以下四句難也。

爾時琉離光菩薩(至)復欲諮稟唯垂聽許。

桉。僧亮曰。領解並為無畏菩薩問也。

爾時世尊告無畏菩薩(至)利智捷疾聞則能解。

桉。寶亮曰。問有二意。一問何業生淨國。二問彼諸菩薩何業。而得是大威德耶。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至)諸佛秘密藏則生不動國。

桉。僧亮曰。滿月世尊。所以不於彼答者。事現於此八萬四千。一聞而悟。雲問不持釋。而自解也。彼土菩薩。愧其愚鈍。必願生淨國琉璃光所以問也。寶亮曰。凡二十一行偈。明修十善離十惡。故生彼國。先答第一問。

爾時無畏菩薩摩訶薩(至)所造業緣得生彼國。

桉。僧亮曰。領解。

是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至)緊那羅摩睺羅伽等。

桉。僧亮曰。自既未悟。因請法之次。為眾重請也。僧宗曰。無畏更申德王之問。以請答也。寶亮曰。所以請佛答德王前至不至等問者。即是遣無畏後問也。義現於下也。

爾時世尊即告光明遍照(至)何因緣故未至不至。

桉。寶亮曰。下文次第釋也。

善男子夫不至者是大涅槃(至)煩惱因緣故名至至。

桉。僧亮曰。鈍根之流。才非一往。重須解釋也。上以到不到。譬聞不聞。今先釋譬也。

善男子聞所不聞亦復如是(至)以是義故名不聞聞。

桉。僧亮曰。既以釋譬。還合聞等四句也。此四於六難中。答初難。兼答第二第三第四難也。不聞聞者。釋第二難。因涅槃經聞所不聞。釋第三第四難。名字可聞。釋第五第六難。非有為故。至不說故。三法非音聲。不可聞。般若絕眾相。不可有無說也。法身無定形。不可以天人見也。故涅槃不可說也。得聞名故者。雖復身智無定稱。四名不可說異。常樂之名可聞也。寶亮曰。釋義既竟。所以復舉聞聞等句。以結之者。為與後說之本。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至)云何說言常樂我淨。

桉。僧亮曰。第一難。若斷煩惱得者。則應無常也。僧宗曰。乘聲有此難也。凡有六難。此第一舉本無今有為徵也。寶亮曰。若是本無而今有者。雲得得稱常耶。

復次世尊凡因莊嚴(至)成就涅槃因緣故名無常。

桉。僧亮曰。第二難。因莊嚴得者。亦是無常也。寶亮曰。凡世間因莊嚴而成。若使涅槃亦因萬行以莊嚴者。云何而得稱常也。

復次世尊有名無常(至)以是義故名為無常。

桉。僧亮曰。第三難。若是可得者。則是無常也。寶亮曰。凡有法者皆是無常。佛昔雲。三乘聖人。若有涅槃。以此義故。應是無常也。

復次世尊可見之法(至)則得斷除一切煩惱。

桉。僧亮曰。第四難。可見故。則無常也。寶亮曰。若見涅槃。而斷煩惱者。不容是常也。

復次世尊譬如虛空(至)若不如是云何名常。

桉。僧亮曰。第五難。不共有故。則無常也。僧宗曰。既不平等。云何言常。寶亮曰。若是常者。應如虛空。而有得不得。故不應常也。

譬如有人恭敬供養(至)如其無者云何可說。

桉。僧亮曰。第六難。有名故無常也。僧宗曰。不免名故。故知無常。寶亮曰。若有常樂我淨之異者。亦不得。稱常也。

爾時世尊告光明遍照(至)非本無今有是故為常。

桉。僧亮曰。答第一難。涅槃非本有者。涅槃以性滅為因。身智以相續滅為因。因非本無。果非本有也。有為因是無常。果亦無常。無為因常。果亦常也。諸佛所師法也。法常故。諸佛常也。僧宗曰。前有六難。今但答四。餘後二難。麁故不答也。此答初難雲。涅槃非本無今有也。寶亮曰。非本無今有者。所謂生死依如來藏也。故一家義雲。神明是慮知之性。但於緣中迷。故起生死。若理緣解發。則偽滅真存。有萬德之用者也。

善男子如闇室中井(至)不應說言本無今有。

桉。寶亮曰。無明覆故不見。非本無今有明矣。

善男子汝言因莊嚴故(至)以自莊嚴然後乃見。

桉。僧亮曰。答第二難也。無煩惱處。是真涅槃。此處寂滅。不可莊嚴。汝自莊嚴求耳。非莊嚴涅槃也。寶亮曰。除障故真顯。判非惑盡之時方有真生也。

善男子譬如地下有八味水(至)則便得之涅槃亦爾。

桉。僧亮曰。答第三難也。寶亮曰。地下之水。人不知故。謂之為無。穿掘必見。豈謂始有。涅槃真體。修善了出。非生因所造。豈無常耶。

譬如盲人不見日月(至)先自有之非適今也。

桉。僧亮白。答四難也。寶亮曰。致涅槃之名。理有二途。一就二用立稱。二就體相為字。此乃據體為論也。就真而辯用者。其萬德亦常也。

善男子如人有罪系之囹圄(至)妻子眷屬涅槃亦爾。

桉。僧亮曰。答第五難也。寶亮曰。第五一難。雖引三譬。今此一答。亦總釋矣。如彼世人。若恭謹則常安。而行違則觸網也。而父母常自本有。但眾生生死顛倒。豈涅槃始有耶。

善男子汝言因緣故(至)乃得名為大涅槃因。

桉。僧亮曰。既已別答。更追釋涅槃因。是了因非作因。故常也。寶亮曰。更舉第二問重釋也。向雲非莊嚴所成。今雲從了因而現。不從生因生也。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至)此是涅槃此是大涅槃。

桉。僧亮曰。修經見空。會通二諦。得成六度。此是檀。此是波羅蜜者。見第一義。則見世諦也。寶亮曰。德王因此解釋。更作兩問。一謂。云何六度。名波羅蜜。而有不得名者。二問云何涅槃。云何大涅槃也。

善男子云何是施非波羅蜜(至)如雜華經中廣說。

桉。僧亮曰。於相中有檀非檀不說空也。乃不見施者受者也。寶亮曰。正答初問也。夫行門之體。必應忘懷。若見有行之可行。便成分別。是以菩薩。用心得所。故不見有能施所施。不見有行之可行。而能大施。修因取果。不乖中道。若如此者。即謂波羅蜜也。所以爾者。正由菩薩忘三達諸法虛假。不見有施者受者。一無性相。若無此空解。則不得稱波羅蜜也。故經言。見有乞者。然後乃施。是而非波羅蜜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六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皇帝降誕日於麟德殿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玄義一部

皇帝降誕日於麟德殿講大方廣佛華嚴經玄義一部 大安國...

法華游意

法華游意 胡吉藏造 開題序 蓋聞無上調御一切種智,內...

阿彌陀經通讚疏

阿彌陀經通讚疏序 大慈恩寺沙門窺基撰 詳夫理絕眾詮豈...

觀音玄義記

觀音玄義記卷第一 宋四明沙門知禮述 知禮俯伏惟念。早...

【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等集眾德三昧經

等集眾德三昧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

從容錄重刻四家語錄序 自佛祖拈花。迦葉微咲。雖云默...

佛說園生樹經

佛說園生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

佛說華手經

佛說華手經卷第一(亦名攝諸善根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註音版】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曼殊室利呪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三藏沙門釋義淨譯...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竭提國三藏沙門法月重譯...

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佛說十支居士八城人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佛教詞典】灰沙

即火化五蘊成灰燼之意。二乘之人於斷除三界煩惱而悟道...

【佛教詞典】十發趣心

即十住法門。梵網經心地品說:十發趣心向果,一捨心,...

計數念佛好還是用清淨心念佛好

問: 用計數念佛好還是用清淨心念佛好? 大安法師答:...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禪師,比如五祖師戒禪師一轉世成為大文宗,...

您了解您所吃的是什麼嗎

如果有人從墳墓中拖出一具腫脹、潰爛、膿血淋漓、血肉...

聖嚴法師《如何和不喜歡的人相處》

中國人常說的人緣,日本話稱為人氣。例如,有的明星在...

雲居山的老和尚們無一人在痛苦中圓寂

我在雲居山的時候,從21歲開始擔任僧值師。僧值師就是...

寧管千個兵,不管一個僧

在教內有寧管千個兵,不管一個僧的說法,言下之意就是...

真修行人要過的錢財關

很多修行人會發現,怎麼自己這兩年突然的運氣不順了,...

仁清法師:文殊菩薩消業開智修持簡軌

接下來是智慧文殊菩薩的修持,我們拿到資料了沒有?所...

曾國藩的七副對聯,說盡人生大智慧

世事多因忙裡錯, 好人半自苦中來。 這是一副自誡自勉...

有空就念佛,沒空就不念

有位學長告訴末學:他去請問老和尚要怎麼樣念佛? 老和...

修行法語

1、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他自己想要改變,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五戒善法為做人應知應行之原則

吾人生在世界,不只是要從自然界的萬物得到自身生活之...

【視頻】《心經》葉曉紅

《心經》葉曉紅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音樂伴奏唱誦)

佛說阿彌陀經(音樂伴奏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