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一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一

 釋念法無相 念僧為福田 念戒為橋樑 念施為菩提因 念天是第一義天 辨三品入胎差別 解迦葉佛法七日滅義 明涅槃經流通則佛法不滅 明惡世聲聞取相失理佛法則滅 出不得食十種肉之數及賣刀酒洛沙等事

梵行品之第六

云何菩薩摩訶薩念法(至)是名菩薩念法。

桉。僧亮曰。以涅槃經為法。朝修夕得利。夕修朝得利。故言無時而有現果。法眼所見至無為無數。說十一空。是法無舍宅至畢竟微妙。釋空以名法能涅槃也。非色斷色者。說真也。而亦是色者。說應也。非因者。非作因也。是因者。智為解脫作了因也。

云何念僧諸佛聖僧(至)常不變易是名念僧。

桉。僧亮曰。諸佛聖僧。至修行正直法。釋如法住也。佛師於法。法常故如來常。僧有三義。此釋和合及弟子僧義。不可觀見至不可思議。義常僧也。一切眾生。良祐福田。釋福田僧義也。

云何念戒菩薩思惟(至)是名菩薩摩訶薩念戒。

桉。僧亮曰。有戒不破。至諸佛讚歎。說淨戒體也。是大方等至妙寶勝幢。美戒也。能生萬行譬地。度生死河譬船。莊嚴眾生譬瓔珞。能持僧眾譬如大姓。洗除煩惱譬灰汁。障諸惡風雨譬舍宅。斷諸結縛譬刀劍。無樂不備譬寶珠。所向自在譬腳足。見涅槃路譬眼目。能生眾善譬父母。彰煩惱熱譬蔭涼。昇涅槃山譬梯橙。摧諸魔賊譬幢也。

云何念施菩薩摩訶薩(至)廣說如雜華中。

桉。僧亮曰。初訖之所讚歎。說成就外功德也。從施眾生食則施命。說內功德也。

云何念天有四天王處(至)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桉。僧亮曰。遣三塗之畏也。信戒施聞慧。三界天因。我今具之。無地獄等苦。世天無常。迴此功德。以求義天。永離生死。何有生死之畏。

善男子若我弟子(至)甚奇甚特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已說修經者德。今結經不可思議也。僧宗曰。自梵行以來。明四無量慈悲喜捨。而明捨自有八段。文句相生。其義已畢。故今嘆經也。有三翻。第一明受持書寫功德。則大不比餘經。第二寄人以嘆經也。言所以得八不思議者。由經力故也。第三寄興滅嘆經。言此經在世則法興。此經若沒則淪翳。既興滅必由此典。當知眾經之勝也。寶亮曰。此以下。是梵行中第三文。嘆經流通。就此嘆經中。有三翻。第一將法華以前校量。今涅槃具足明六行故勝。然昔經但明三行。是故不如也。第二從復言菩薩不可思議以下。就益人以致嘆。此人不從人聞法。惡世中但見此經。能自依六行。而修因取益。猶經力大故爾也。第三從上佛法幾時而滅以下。盡就興廢以為嘆也。何故爾。自法華以前經。應眾生根性。漸進其行。為伏四倒。根機亦熟。便廢此教。然大涅槃。是究竟無餘之唱。三世諸佛。共宣此理。故無興廢也。智秀曰。此下品中。第四段嘆經也。夫行不孤立。立必藉經。故辨行體竟。次嘆經也。有三翻。第一約受持。第二約成就不思議。第三約法興滅。此即第一寄受持之勝負。辨經力之優降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大般涅槃亦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將欲致問。先受解也。僧宗曰。此下第二翻。寄人以為嘆也。以經力故。得八不思議也。

世尊以何義故復言菩薩(至)三藐三菩提因。

桉。寶亮曰。第一明菩薩得此經。無師自悟。能依六行理。而修因取佛也。

善男子如是菩薩未見阿耨(至)是故菩薩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聞經發心。無有人數。未見菩提之利。而能不惜身命。第一事也。

又復不可思議菩薩(至)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有兩譬。顯安苦無厭。第二事也。寶亮曰。菩薩見此經。自能修行。為眾生受苦。乃至三塗不厭也。

善男子無量眾生髮菩提心(至)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上二菩薩。未階初地。而心堅固。由經力致爾。重結上二事也。寶亮曰。第四三事。明眾生發心雖多。而成就者少。此人見經。而能畢竟不退也。

善男子若有唱言我能浮度(至)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為發心作譬也。力小而現事大。果其心也。第三事也。寶亮曰。第四事。世人能度生死海。此人能度。取佛果故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至)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雖顛倒說。而不染生死。第四事也。桉。寶亮曰。第五事。此人為眾生說常等。而非虛妄也。

善男子人有三品謂上中下(至)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凡夫受生顛倒。下者起顛。上者生貪。而六念菩薩。同是凡夫受生。不起貪顛。第五事也。寶亮曰。第六事。此人得經力。能修定學慧。自知入胎出胎等事也。

善男子阿耨多羅三藐(至)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菩提果。心是因。因果皆不可以事比說。涅槃經說之。菩薩更不師人能滅。菩提能為人說。第六事也。寶亮曰。第七事。佛果真如。有而無。相非人比。類不可取。此因中得此經。故安心修行。復能令他安心。同起極果也。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至)不可思議口亦如是。

桉。僧亮曰。離即十善戒也。菩薩無我無我所。而修淨戒。輕重不犯。第七事也。

善男子從身離身從口離口(至)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桉。僧亮曰。欲說菩薩善解假名。先說實法無斷結。從身作遠離。身無作也。餘類爾也。慧是實。言實有實法無斷結。不能令菩薩。遠離異生異滅也。終不生念至非虛妄。善解法假故。言不虛妄。第八事也。寶亮曰。第八事明菩薩遠離十惡。而不在離相。不見一法。是身是業及離主者。以空理而求。則不見三業以緣假而求。亦是有也。實有此慧。不能令菩薩遠離者。言菩薩不存實慧。虛心會理。故能知從身離身。乃至從慧遠離。非身非口。三業既空。十惡斯遣也。無有一法者。上句明緣成假空。此明相續假空。言無一法者。就實法道。常分自滅。前不至後。故無慧遠離。舊此下第八翻。明此人由經力故。識假名實法。知因緣虛有。能息三業。不為非法。亦不思議也。止身三惡。故言從身離身。止口四過。故言從口離口。要得慧故。能翻三毒。故言從慧遠離非身非口也。實有此慧。然不能離者。明實法之中。無別力用。前生後滅。初不相及慧生之時。無惑可斷。惑在之時。復無有慧。要是相續道中。向有而今無。方得辨用也。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至)住當久近幾時而滅。

桉。僧亮曰。欲聞經故。先受解也。當久近住者。問一切佛法也。寶亮曰。此下第三就興廢為嘆也。故先審後開問也。智秀曰。就此第三嘆中有七翻。論興廢也。

善男子若大涅槃經(至)當知爾時佛法未滅。

桉。僧亮曰。說佛常住一句偈。是此經五行文備稱之。是眾經之本。人能奉本。則枝條必茂。佛法未滅。

善男子若大涅槃經(至)當知佛法將滅不久。

桉。僧亮曰。經雖流佈。而不能信敬。則為將滅不久也。寶亮曰。若行此經者。則其道不廢。若棄而從惡。則將滅不久也。智秀曰。第一翻明此經在故。則佛法不滅。故知。理攝眾典矣。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至)是諸如來秘密之藏。

桉。僧亮曰。理及名句為經。有三種。一謂名字經。二謂章句經。三謂紙墨經。彼時人皆強記。不須紙墨。放紙墨經滅也。有是經不者。若有是經。人應恭敬。經法不應滅。名其無者。則非共有。不應說言此經典者是諸佛秘藏也。僧宗曰。就言語中。非不相負。故致問也。假為二開。意在願聞不滅之理。乃所以為嘆經也。若常教恆在。則不應言滅。以其滅盡。則不應常也。寶亮曰。先作一審。即結兩開難也。若迦葉佛法。有此常經。則不得言七日便滅。若其無者。則不得言諸佛秘藏也。智秀曰。第二翻將顯興廢之相。先作兩開難也。

佛言善男子我上說言(至)當知爾時佛法不滅。

桉。僧亮曰。涅槃經興二種法。皆不滅也。僧宗曰。以九重法相對。明常法不滅。無常不滅也。寶亮曰。第一事。舉世法以音聲章句有滅。第一義非世間可毀。故不滅也。智秀曰。第三翻將欲答。先列諸法。略明興廢。在文不在於理。

善男子汝向所問迦葉如來(至)所不說故故名為藏。

桉。僧亮曰。一切諸佛。皆具淨穢二土。佛在惡土。開三乘教。先淺後深。漸除諸惡。故名藏也。僧宗曰。迦葉佛時。有此經不者。上已定理。今答其問。言迦葉佛時。豈得無邪。所以法教不傳者。於時人根易悟。煩惱減少。不假言教。自能深思幽旨。不可以人不傳。故使常理亦喪也。今世眾生。多煩惱故。須說此經也。若有眾生。我計無我者。出其人。政有如此人。其惑厚重。故須常教以訓物心耳。寶亮曰。豈問有無。但十一部不明。故為滅。

如人七寶不出外用(至)迦葉佛時有是經不。

桉。僧亮曰。經為滅重惡故出。若惡不息。經則名隱。經隱故。一切法滅也。寶亮曰。釋所以不明者。如外問藏積七寶。要具四種因緣。方出用耳。一為穀貴。二擬賊來賞賚。三為值惡王贖命。四擬財物難得時出用。明佛意亦然。如說四時教。後眾生斷常見病發。便為說涅槃經。令物情得法味以自充。如為穀貴而須食也。既起煩惱。於行道事發。便為說常教。如賊來運財而賜賞。眾生智慧命不續。如值惡王贖命。既起結業。招生死八苦。今說於極理。令解心得發是於生死也。是以眾生。起種種病時。如來欲為滅此之惡故。以說此理而導物也。既顯秘藏之義如此。便呵迦葉向難。然後正答。明迦葉佛法。於時住世七日後方滅。何以然。此是淨土眾生。神根俊利。智慧滋多。故七日之中。受持悉得。過是已後。不復須此音聲章句。故言其滅。理寶常恆。而不毀也。今此世界。愚癡無智。穢濁居懷。不體於常故。所以須分明宣辨理本常住。豈容滅耶。

善男子迦葉佛時所有眾生(至)雖有是典不須演說。

桉。僧亮曰。於時國土嚴淨。無有鈍根。不須三種經也。

善男子今世眾生多諸煩惱(至)何以故常不變。

桉。僧亮曰。明此國土穢惡。眾生喜忘故。具有三種經也。智秀曰。第四正答所問也。明迦葉佛法。理常不滅。正以學者根利。不須言說。由言教不興。故言滅也。

善男子若有眾生我見無我(至)不可說言如來法滅。

桉。僧亮曰。上說多諸煩惱。今說煩惱。相也。寶亮曰。對向七寶譬贖命等句也。若眾生斷常病起。便說六行。有能安心此理。則慧命增也。乃引俊等六事為誓也。智秀曰。第五翻辨諸須說時也。

善男子若佛初出得阿耨(至)當知是法久住於世。

桉。僧亮曰。明此經隱時。餘經亦滅也。行惡法者。惡法互起。起惡涅槃經隱也。僧宗曰。廣明佛法滅不滅相。乃有十二句。合為六對。要使道俗相須。方得弘法。得失相形。互辨優劣也。智秀曰。第六翻。廣明滅不滅相。

善男子我法滅時(至)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桉。僧亮曰。上說諸佛法有興衰。此說釋迦法中第六惡也。酪沙者。從波羅奢華中出也。出時純蟲可用除也。有十二萬諸大菩薩。至燒一切經典。證涅槃經不滅。直是紙墨文字滅耳。智秀曰。第七翻明釋迦法興滅之相也。

大般涅槃經集解卷第四十一

 

上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下篇:大般涅槃經義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疏部目錄

【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方廣佛華嚴經願行觀門骨目

華嚴經骨目序 此經新本大唐證聖元年于闐實叉難陀譯八...

觀音玄義

觀音玄義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夫法界圓...

金光明經文句

金光明經文句卷第一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錄 此...

維摩義記

刊維摩經義記序 餘甞見天僧統教藏總錄曰。維摩經義記...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

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一卷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如是我...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

大乘密嚴經

大唐新翻密嚴經序 朕聞西方有聖人焉,演不言之言、垂...

【註音版】食施獲五福報經

食施獲五福報經...

大乘六情懺悔

大乘六情懺悔 釋元曉撰 若依法界始遊行者。於四威儀無...

自在王菩薩經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 失譯人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

【佛教詞典】非二聚

(術語)諸法分色聚,心聚,非色非心聚之三聚,非色非...

【佛教詞典】觀無量壽經

(經名)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之略名,一卷,宋疆良耶舍譯...

天天伴佛眠,朝朝從佛起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都在我們的念...

閻王的感嘆

有個事業有成的年輕人,正值壯盛之年,卻被黑白無常帶...

念佛人的四類朋友

每個人,依過去世的種種因緣,總會認識一些朋友。念佛...

末世眾生依淨土法門,決定可了生脫死

原文: 若欲此生親得實益,當依淨土法門,信願念佛,求...

至誠供養得生天道

佛陀時代,王舍城的頻婆娑羅王好樂佛法,並因聽聞佛陀...

燒出舍利就一定是往生極樂世界了嗎

問:請問師父,人往生後燒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極樂...

丈夫天天喝酒玩樂,是否還要給他迴向

問: 我的家庭不和睦,丈夫天天出去喝酒、玩樂,勸說也...

天台宗三止三觀

止觀定義 止者梵語奢摩他,觀者梵語毘缽舍那。此奢摩他...

這三種人可以讓你人生少走彎路

按照佛法來講,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廣闊的視野,...

為何就不敢嘗試呢

小耿被調到某村當村長助理。這個村是個窮村,問題一大...

六個步驟降伏自心煩惱

今天呢我們在道場白華庵,跟大家分享一點點最近的一些...

省庵大師的生平事蹟

一、省庵大師的生平事蹟 省庵大師(1686-1734)清朝時著...

【視頻】《地藏經》劉科靈居士讀誦

《地藏經》劉科靈居士讀誦

【視頻】普門頌(悟明)

普門頌(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