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方等大集經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瓔珞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往古諸佛本所住處大塔之中——諸大菩薩之所讚歎,其地潔淨微妙,最勝諸佛法座;諸天、龍、鬼、乾闥婆等常行稱詠,又能增長無量善根;常有諸佛微妙光明,成就無量無邊功德,具足諸佛所行之處。如來得成菩提道已,轉妙法輪,調伏無量無邊眾生,於一切法而得自在。世尊逮得一切法中無礙智慧,能善分別一切眾生諸根利鈍,永斷一切煩惱習氣,不待莊嚴了知諸法,與大比丘僧六萬八千,一切調伏斷煩惱習氣,皆是佛子善解深義,悉是福田能斷諸有,得淨戒果不生不滅。

復有無量諸菩薩僧,具無礙智甚深智無知智,大慈大悲降注法雨,能施一切甘露法味,於諸眾生等心如地,增長成就助菩提法。智慧光明能破黑闇,悉能照明善惡之道,能開眾生善心蓮華,能令眾生善根成熟,增長善芽乾煩惱海,具智慧翼游空無礙,喻之如日;善能增損眾生善惡,喻之如月;為諸善本,如須彌山,至心寂靜修行梵行,不為世論之所動轉,安住無上出家之法,能見諸佛一切世界;積善法藏猶如大海,具足成就諸陀羅尼,寂靜聖行及大慈悲,清淨莊嚴定慧二目,久已遠離深法怖畏,無量劫中所修菩提,未畢竟者終不休息,成就菩薩所有功德,其名曰慧光無礙眼菩薩摩訶薩、見一切田莊嚴瓔珞菩薩摩訶薩、不斷如來性出世意菩薩摩訶薩、為諸眾生示現細行神足菩薩摩訶薩、無量樂說無礙神足幢名稱菩薩摩訶薩、淨眾光(丹雲生)自在王菩薩摩訶薩、善能論解字義廣說論義神足菩薩摩訶薩、無量功德智慧莊嚴住菩薩摩訶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常與如來同止共住,如來常為分別宣說菩薩所行法門之法。

爾時,如來成得佛道始十六年,廣知眾中多修梵行悉來大集,堪任受持菩薩法藏。爾時,如來即作是念:「我今當於如是無量象王眾中,宣說菩薩所行之法。先當示現諸佛如來大神通力,為諸菩薩令知諸佛深境界故。」

爾時,世尊即入三昧,其三昧名佛境神通實見眾生。以佛功德威神力故,於欲色天二界中間出大坊庭,猶如三千大千世界,定慧二力之所成就,其處堪任佛所游居,復出大光其明清淨,遍照十方諸佛世界,能令眾生得知足心,於諸天宮最為殊勝,能勸十方放逸菩薩。其坊四匝白瑠璃樹,真金為牆,功德寶室馬瑙垂簷,雜寶欄楯,白真珠網以覆其上,種種幡蓋以為莊嚴,眾香塗地燒散雜香,十方世界眾生所有上妙莊嚴悉於中現。安置無量百千萬億師子法座,其座各有無量雜色柔軟敷具,能令眾生歡喜愛樂。諸四天下各以七寶作四梯梐,金剛階隥廣十由旬,如其行時出微妙音。如四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從三昧起,大千世界六種振動,亦放無勝最大光明。即與聲聞菩薩大眾,前後圍繞欲往彼坊。一切諸天尊重讚歎,香花、伎樂、塗末、燒香、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等以為供養,能動無量無邊世界,光明遍照無不大明,示現諸佛神通福德。

當爾之時,耆闍崛山一切大眾忽然不現,蹬中階節上昇虛空。時無量億諸天龍等,及不護神、伎樂神、非天神、金翅鳥舞神、腹行神、嗜肉神、善餓鬼神、甕耳鬼神、住廁羅剎、厭人鬼、能狂鬼、影鬼、產乳羅剎、持發鬼、常醉鬼,如是等眾悉侍從佛,以天香花、微妙天樂而供養之。

爾時,四天王合掌長跪以偈讚佛:

「如來光明勝一切,  能壞三惡道黑闇,
 今我歸依樂依止,  薩婆悉達無上尊。」

時四天王與諸天人偈讚佛已,尋侍佛後。

爾時,帝釋與忉利天人,於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香華、微妙伎樂而供養之,以偈讚佛:

「如來具足六神通,  所得大悲無能勝,
 以佛功德嚴十方,  我今敬禮無與等。」

時,帝釋與忉利天偈讚佛已,尋侍佛後。

爾時,夜摩天王與夜摩天子,於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香花、微妙伎樂而供養之,以偈讚佛:

「無礙智慧無有邊,  善解眾生三世事,
 一心能知無量心,  是故稽首禮無上。」

時,夜摩天王與夜摩天子偈讚佛已,尋侍佛後。

爾時,兜率天王與兜率天子,於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花香、微妙伎樂而供養之,以偈讚佛:

「佛知諸法如幻炎,  無受無作無字說,
 愍眾故說不可說,  記說無我知法性。」

時,兜率陀天王與兜率天子偈讚佛已,尋侍佛後。

爾時,化樂天王與善化樂天子,於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花香、微妙伎樂而供養之,以偈讚佛:

「如來具足得十力,  知諸法界如虛空,
 無色哀愍示形色,  其心平等視眾生。
 如來常行世尊行,  為眾生故行世行,
 開無分別諸法界,  我今敬禮非天人。」

時,化樂天王與諸天子偈讚佛已,尋侍佛後。

爾時,他化自在天王與他化自在天子,於其界次階上見佛,以天香花、微妙伎樂而供養之,以偈讚佛:

「如戒而住寂靜地,  修集無上三昧定,
 其智無礙無有邊,  我禮畢竟解脫者。
 大慈大悲微妙語,  真實能知道非道,
 勇健精進力無勝,  我今敬禮無能動。
 常能修集三解脫,  無能稱讚盡其德,
 烏雖不同金鳥飛,  亦能任力而游翔。
 我今如烏任力讚,  唯願哀愍受微嘆,
 不種不收其果實,  不讚如來無解脫,
 憐愍為葉智慧花,  三昧為須解脫敷,
 菩薩蜂王食甘露,  我今禮佛法蓮花。
 大悲智慧光圓滿,  能破眾生無明闇,
 其戒清淨眾樂見,  我今敬禮佛法月。
 其心平等如虛空,  香塗割刺心無二,
 能淨無量眾生垢,  我今敬禮佛法河。」

時,他化自在天王與諸天子偈讚佛已,即尋佛後。諸天各各讚歎佛已。

爾時,如來示現無量神通道力,漸漸至彼七寶坊中,如四天下見佛上昇,三千大千世界所見亦復如是。爾時,世尊至寶坊中昇師子座,聲聞菩薩各各次第坐於寶座。

爾時,世尊入佛三昧,其三昧名無礙解脫,一一毛孔放大光明,其數無量如恆沙等,照於東方無量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地獄蒙光眾苦得息,其餘眾生除貪恚癡,慈心相向如父如子。

爾時,以佛功德力故,其光明中說如是偈,為勸放逸諸菩薩故:

「如來精進無量邊,  精進力過無量劫,
 誰能讚佛光明德,  唯有十方諸世尊。
 為勸十方諸菩薩,  樂於放逸不修禪,
 釋迦如來放是光,  召諸菩薩集此界。
 成就具足佛十力,  能破世界諸魔王,
 世法不污如蓮花,  是其光明無有量。
 如來轉此無上輪,  諸天世人所不能,
 為諸眾生轉法輪,  如本十方佛所轉。
 如來今者集大會,  難見猶如優曇花,
 若有信心成就者,  悉為聽法至佛所。」

是光明中所說偈頌,遍告十方,勸喻一切諸菩薩等,振動一切世界大地,普施一切眾生安樂,能淨一切眾生煩惱,破壞眾生無明癡闇;能蔽一切天魔宮殿,光遍十方還從頂入。

爾時,東方有佛世界,名無量功德寶聚神通,有佛、世尊號淨大淨光七菩提分寶花無斷光王。彼有菩薩名諸法自在功德花子,遇斯光已,與十恆河沙等諸大菩薩,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佛,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一切功德到彼岸,  常為十方佛所稱,
 無礙名號遍十方,  大慈大悲釋師子。
 如來法界無差別,  為鈍根者說差別,
 宣說一法為無量,  如大幻師示眾事。」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佛東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南方有佛世界名曰佛光,有佛、世尊號無量功德寶。彼有菩薩名曰寶杖,遇斯光已,即與十恆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佛,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大慈法雲降法雨,  常說無常空無義,
 以八正水滅結火,  能長眾生諸善根。
 佛光能破無明闇,  能誨放逸諸菩薩,
 能焦三有諸愛種,  能示真實道非道。」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佛南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西方有佛世界名曰光明,佛號普光。彼有菩薩名稱力王,遇斯光已,即與十恆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讚曰:

「於無量劫發善願,  是故得身淨無漏,
 如來行業如虛空,  無礙音聲遍十方。
 如來梵聲如雷音,  此聲無業非因出,
 無聽無受無眾生,  大悲何故音聲說。」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佛西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北方有佛世界名寶莊嚴,佛號無量功德莊嚴。彼有菩薩名大海智,遇斯光已,即與十恆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嘆曰:

「如來無上金光明,  能壞一切世間闇,
 若有眾生遇斯光,  遇者悉能壞煩惱。
 設身高出大千界,  神通道力無邊際,
 是人不能見頂相,  大悲曠世造何業。」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佛北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東南方有佛世界名曰無憂,佛號能壞一切闇。彼有菩薩名無勝光,遇斯光已,即與十恆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讚曰:

「無量界入一毛孔,  亦不嬈害諸眾生,
 如來境界無知者,  是故神通難思議。
 能令一身作無量,  而其真身無增減,
 雖為眾生現神變,  然其內心無憍慢。」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佛東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西南方有佛世界名曰善見,佛號心平等。彼有菩薩名大悲心,遇斯光已,即與十恆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讚曰:

「無量世中護禁戒,  猶如犛牛愛其尾,
 見有毀戒生悲心,  亦不憍慢讚己身。
 如來之心如須彌,  十方邪見不能動,
 智慧甚深無得底,  猶如大海難思議。
 佛自解脫一切有,  亦令苦縛得解脫,
 所得解脫實無差,  隨道行時有別異。」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佛西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西北方有佛世界名曰壞闇,佛號大神通王。彼有菩薩名曰寶網,遇斯光已,即與十恆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讚曰:

「如來世尊猶如幻,  而為眾生說幻事,
 寶無真物故名幻,  無有眾生說眾生。
 如人夢中見諸色,  寤已真實無色相,
 為度眾生示世行,  如來真實無世行。」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佛西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東北方有佛世界名曰淨住,佛號心同虛空。彼有菩薩名無邊淨意,遇斯光已,即與十恆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頭面作禮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讚曰:

「佛知甚深諸法界,  常樂寂靜修無想,
 及知眾生諸心想,  亦說諸法如虛空。
 住一心中知三世,  亦復能知種種業,
 不生心想眾生想,  無量世修無相想。」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佛東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下方有佛世界名曰樂光,佛號寶優缽花。彼有菩薩名莊嚴樂說,遇斯光已,即與十恆河沙等諸大菩薩,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佛,復於佛前以偈讚曰:

「無量智者佛真子,  數如十方微塵等,
 於無量劫諮問佛,  不盡如來一字義。
 是故如來智無邊,  功德總持亦如是,
 名稱力勢無邊際,  猶如大海十方界。」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作禮,以己神力,於如來下方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上方有佛世界名瓔珞莊嚴,佛號大名稱。彼有菩薩名一切法神通王,遇斯光已,即與十恆河沙等諸菩薩眾,俱共發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佛,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佛身身業無邊際,  心口及業亦如是,
 唯佛能知佛三業,  餘不知如虛空邊。
 如來無師無教者,  是故眾生稱大師,
 諸佛法界叵思議,  菩提法輪入涅槃。」

時諸菩薩偈讚嘆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佛上方化作床座,次第而坐。

爾時,一念中間,十方無量諸大菩薩一時雲集大寶坊中。

爾時,世尊即從三昧安詳而起,謦欬之聲徹於十方,一切眾生悉得聞之,聞已即於佛法僧寶生信敬心;十方世界所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人、非人聞佛聲已,身心寂靜。以佛功德威神力故,悉得覩見寶階梯隥,於一念頃悉蹬寶階至寶坊中,各隨其位次第而坐。

諸梵天人亦聞其音,梵天、大梵天、梵師天、梵眾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無雲天、福德天、廣果天、無誑天、無熱天、善見天、樂見天、阿迦尼吒天,亦一念頃俱至寶坊,見佛、世尊頭面禮已,次第而坐化作床座。

爾時,世尊見諸大眾皆已集會,放眉間光,其光名曰示菩薩力,遶諸菩薩七匝已,於諸菩薩頂髻而入。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諸法自在功德花子,即入三昧。其三昧名瓔珞莊嚴,以三昧力故,於寶坊中出師子座。座高八萬億多羅樹,七寶莊嚴散種種花,為諸眾生之所樂見,能淨一切眾生之心。

爾時,諸法自在功德花子菩薩摩訶薩,化作如是師子座已,從其三昧安詳而起,合掌恭敬頭面作禮,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日月光明壞現冥,  佛光能壞三世闇,
 如來具足神通力,  勝於一切諸天光。
 佛了法界無覺知,  如幻水月無去來,
 無生無受無作者,  真實知已為眾說。
 知色心中無色心,  方便為眾說色心,
 如來神通猶如幻,  知諸法界亦復然。
 一切眾生心常淨,  或時為客煩惱污,
 諸佛如來得解脫,  示現神通等如幻。
 虛空無地無住處,  如來之心亦如是,
 為眾故昇師子座,  如先諸佛說甘露。
 一切大眾無去來,  亦無聽說無受者,
 諸法悉皆如虛空,  唯願開闡真實界。
 世尊受我師子座,  願為眾生師子吼,
 愍眾故演梵音聲,  熾然智燈破癡闇。
 十方諸來聽法眾,  悉來集會此寶坊,
 願佛當施大法施,  破無量世貧窮際。」

爾時,世尊以大慈悲憐愍諸法自在功德花子菩薩摩訶薩,昇其所奉師子寶座,欲說一切諸菩薩行無礙法門,具足一切佛法:十力、四無所畏、入一切法自在陀羅尼法門、入四無礙智法門、入大神通法門、不退轉法輪、不退住處、攝一切乘、具一切法界無分別法界,善知一切眾生心根,法界真實堅固難沮,能壞一切四魔怨讎,調伏一切惡見煩惱,獲得不共善權方便,得大平等心無二故,一切諸佛等入之處、無罣礙處,說一切法悉真實故、演說諸法非覺非非覺故、十二因緣平等相觀故、具足智慧大莊嚴故、莊嚴佛身佛音聲故、無盡念意行智慧故、演說真實四聖諦故、能令聲聞身心淨故、令辟支佛坐紹位床故、大乘菩薩得法自在故、廣宣諸佛所有功德故、解說宣示一佛法故、說諸菩薩大功德故、裂諸眾生疑網心故、摧滅一切惡邪論故、增長如來佛正法故、顯示眾生佛神力故、以如是等諸因緣故,如來昇於師子寶座。

爾時,寶杖菩薩承佛神力入佛瓔珞莊嚴三昧,以三昧力故,能令大眾悉得種種瓔珞莊嚴。

時稱力王菩薩,復承佛神力入蓮花三昧,以三昧力故悉令大眾皆得妙花,供養於佛及諸菩薩。

時大海慧智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妙香三昧,以三昧力故能令大眾皆得妙香,供養於佛及諸菩薩。

時寶網菩薩亦承佛力入光明三昧,以三昧力故悉令大眾身得光明。

時悲心菩薩亦承佛神力入無瞬三昧,以三昧力故,悉令大眾仰瞻如來目未曾瞬。

時無邊淨意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喜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眾喜樂聽法。

時莊嚴樂說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寂靜意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眾遠離五蓋。

時一切法神足王菩薩亦承佛神力入不忘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眾專念菩提心不忘失。

時勇健菩薩亦承佛神力入無勝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眾摧伏諸魔。

時破魔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壞魔三昧,以三昧力召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億魔王,來集寶坊至於佛所,頭面作禮合掌恭敬,咸作是言:「唯願,如來!廣為眾生開甘露門,我等皆因破魔菩薩威神力故,當得遠離一切魔業,於諸大眾心無妨礙。」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已得離魔業,以是因緣於未來世復當得離一切魔業。善男子!譬如一處百年闇室,一燈能破;汝等亦爾,無量世中無明黑闇,今日能破。如日月寶光,住信戒施慧禪定亦爾。善男子!汝等今者請佛說法,以是因緣,汝等當得破無明闇,為諸眾生作智慧明。」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名法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如來境界不可思議。何以故?如來發心將欲說法,能令一切大眾雲集,為菩提故作大莊嚴大法神通,無量世間得大名稱,身心寂靜獲得解脫,及得不可思議法界十方諸佛之所讚歎,具足一切十波羅蜜,成就通達善權方便,能裂一切諸魔疑網,能滅眾生惡邪諸論,能善分別一切法界,逮得具足無礙智慧,具念意行智慧勇健,具足獲得四無礙智。善知眾生諸根利鈍,知眾生界隨意說法,常能宣說清淨法界,善解一切方俗之言,能得一切清淨梵音,具足成就慈悲之心,諸邪異見不能令動,不可破壞如金剛山。

「具修三相建立法幢,已渡甚深十二因緣河,斷斷常見能調大眾,無量劫中得不可思議法聚。能療眾病如大醫王,聞深法已不生怖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具足成就三十七品及八解脫。身口意業純善無雜,能令眾生悉來聽法,世間之法所不能污,常受安樂常修法界,惠施法寶於法無厭。於諸有法心不染著,猶如蓮花塵水不染,明勝諸光智深如海,紹三寶性調眾生界,能開佛藏護持佛法。具足無量功德智慧,無量劫中修集莊嚴無量功德,常欲獲得一行之心一色一處,具如是等功德菩薩悉來集會。

「唯願,如來!說菩薩行無礙法門,利益過去未來現在諸菩薩等,令初發心得不退故、久發心者得增長故、行菩提道得淨意故、不退菩薩學佛法故、一生菩薩瓔珞莊嚴故、後身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定性眾生增長因緣故、未定性者作因緣故、未入佛法者令得入故、已入佛法者敬佛法故、樂三乘者說一乘故、施於世間人天樂故。

「世尊!如來出世,有如是等不可思議事。世尊!今此大眾一一菩薩,悉能示現諸大神通。是故,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

「世尊!云何眾生無明愛重?雖見菩薩如是神通,而故生於聲聞緣覺卑下之心。

「世尊!菩薩初發菩提心時,已勝一切聲聞緣覺。世尊!譬如有人捨諸琉璃取於水精,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捨於大乘,喜樂聲聞辟支佛乘。若有眾生,已發、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如是之人,悉當獲得如是功德。」

爾時,會中有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萬億眾生天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方等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之一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悉已大集,作是思惟:「今日如是善丈夫等,咸欲得知諸法實義,能持如來甚深法藏,欲得聞受諸菩薩行無礙法門。」尋放眉間白毫光明,名無所畏,遶諸大眾滿七匝已,於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頂上而入。

爾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承佛神力,化作寶蓋,猶如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莊嚴,以覆如來寶座之上。頭面作禮合掌長跪,說偈讚佛:

「如來於法得自在,  其光能破世間闇,
 世尊佛眼無罣礙,  能見諸法真實義。
 具足無量諸功德,  無師獨悟諸法界,
 如來放光為眾生,  今入我身何因緣?
 我本所知念不明,  陀羅尼根亦如是,
 此光今來入我身,  了了得知諸法界。
 身心獲得大清淨,  受樂無上無有邊,
 我今已知佛境界,  亦得樂說無礙辯。
 十方諸佛親近難,  愚者不能師事之,
 我今承佛神力故,  欲少發問利眾生。
 何因緣發菩提心?  復以何義佛出世?
 何緣放光遍十方,  復以何因示神通?
 何緣佛為眾授記?  願為大眾分別說。
 今此大眾勝無上,  悉能受持佛法界,
 此眾無魔及魔業,  唯有開示佛法藏。
 我智淺近有邊崖,  何能諮請無上尊?
 今問如來無邊智,  云何得知諸方便?
 願今教誨諸弟子,  我學已得法自在,
 得已能施大法雨,  當報十方諸佛恩。

「世尊!諸佛如來不可思議,菩薩所行無有邊際,是故我今欲問如來無上法王大慈悲聚,為利眾生問甚深義:云何名為菩薩之行?以何瓔珞莊嚴菩薩,能令菩薩所行清淨?云何能壞愚癡諸闇?云何能斷疑網之心?云何菩薩為諸眾生修慈悲心?云何菩薩擁護眾生?云何菩薩真實能修菩薩之業善業不誨業?唯願如來哀愍宣說。又此大眾利根智慧,能解佛語能知法界,能達菩薩所行無礙法門,能壞一切魔及魔業,破大疑心能解諸佛甚深境界,知眾生界眾生心性,能見無量諸佛世界,能護如來無上正法,能於諸法得大自在。」

爾時,佛讚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問如來甚深之義,能善行佛無量行者,乃能如汝發斯深問。汝今至心,當為汝說,菩薩若能成就具足如是功德,當於諸法得大自在。」

「世尊!今正是時,唯垂宣說。」

佛言:「善男子!菩薩有四瓔珞莊嚴:一者、戒瓔珞莊嚴;二者、三昧瓔珞莊嚴;三者、智慧瓔珞莊嚴;四者、陀羅尼瓔珞莊嚴。戒瓔珞莊嚴有一種,謂於眾生無有害心。菩薩若無惡害之心,一切眾生常所樂見。

「復有二種:一者、閉塞惡道;二者、能開善門。

「復有三種:一者、身淨;二者、口淨;三者、意淨。

「復有四種:一者、所求悉得;二者、所願具足;三者、所願成就;四者、所欲能作。

「復有五種:一者、信;二者、戒;三者、定;四者、念;五者、慧。

「復有六種:一、不破戒;二、不漏戒;三、不雜戒;四、不悔戒;五、自在戒;六、無屬戒。

「復有七種,所謂七淨:一者、施淨;二者、忍淨;三者、精進淨;四者、禪定淨;五者、智慧淨;六者、方便淨;七者、善方便淨。

「復有八種,謂八具足:一者、無作具足;二者、地具足;三者、不忘心具足;四者、不緩具足;五者、諸根具足;六者、佛世具足;七者、離難具足;八者、善友具足。

「復有九種:一者、不動;二者、不畏;三者、定智;四者、寂靜;五者、至心;六者、清淨;七者、結緩;八者、調心;九者、住調伏地。

「復有十種:一者、淨身,為三十二相故;二者、淨口,為言無二故;三者、淨意,為解脫故;四者、淨田,為令眾生福德增故;五者、淨心,為調眾生故;六者、淨有,為行化眾生故;七者、菩薩名淨,為得如來諸功德故;八者、淨慧,大神通故;九者、淨方便,破諸魔眾故。十者、淨戒,為不共法故。

「善男子!如是等事,名戒瓔珞莊嚴。

「三昧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為諸眾生修集慈心。

「復有二種:一者、質直;二者、柔軟。

「復有三種:一、不虛誑;二、不麁獷;三、不邪諂。

「復有四種:一者、不愛行;二者、不瞋行;三、不畏行;四、不癡行。

「復有五種,所謂遠離五蓋三昧。

「復有六種,所謂修集六念三昧。

「復有七種,所謂修集七覺三昧。

「復有八種,所謂修集八正三昧。

「復有九種,一者、菩薩修集菩提心及大慈悲心,於一切無量眾生修集念心,遠離惡欲不善之法,有覺有觀寂靜喜樂得初禪;二者、遠離覺觀內得喜心,至心思惟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三者、離喜修捨具足念心,無有放逸身受安樂得第三禪;四者、遠離苦樂滅憂喜心,非苦非樂修集捨念寂靜念得第四禪;五者、遠離色相修無量空相;六者、遠離空相修無量識相;七者、遠離識相修無所有相;八者、遠離無所有相修非想非非想相;九者、雖未成就善方便智,以三昧力教化眾生。

「復有十種:一者、觀法無有錯謬;二者、具足成就捨摩他;三者、精進無有休息;四者、善能了知時節;五者、至心受持善法;六者、寂靜其心;七者、觀身;八者、常觀法界;九者、心得自在;十者、獲得聖性;是名三昧瓔珞莊嚴。

「善男子!智慧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心無疑網。

「復有二種:一者、遠離疑心;二者、遠離瞋心。

「復有三種:一者、遠離無明;二者、破無明[穀-禾+卵];三者、作大光明。

「復有四種:一者知苦;二者、斷集;三者、證滅;四者、修道。

「復有五種:一者、戒眾清淨;二者、定眾清淨;三者、慧眾清淨;四者、解脫眾清淨;五者、解脫知見眾清淨。

「復有六種:一者、淨檀波羅蜜,有三種:一者、內淨觀法如幻;二者、眾生淨觀之如夢;三者、菩提淨不求果報。二者、淨尸波羅蜜,有三種:一者、觀身如影;二者、觀口如響;三者、觀心如幻。三者、淨羼提波羅蜜,有三種:一者、聞毀不瞋;二者、聞讚不喜;三者、若被割截及奪命時能觀法界。四者、淨毘梨耶波羅蜜,復有三種:一者、不想;二者、堅固;三者、不見法相。五者、淨禪波羅蜜,有三種:一者、不著諸法;二者、心不退轉;三者、所緣清淨。六者、淨方便波羅蜜,有三種:一者、攝取眾生,為解脫故;二者、淨陀羅尼,為持法故;三者、所願清淨,為淨佛土故。

「復有七種:一者、修四念處不取不著;二者、修四正勤不出不滅;三者、修四神足身心清淨;四者、修於五根知根無根;五者、修於五力能破煩惱;六者、修菩提分知法界真實;七者、修集聖道無有去來。

「復有八種:一者、修定,為畢竟淨故;二者、修智,為壞闇故;三者、修知陰智,為知法眾故;四者、修知界智,為解法界等虛空故;五者、修知入智,為知法性平等故;六者、修知十二因緣智,觀無我無我所故;七者、修觀諦智,壞四倒故;八者、修集分別知法界智,為知真實故。

「復有九種:一者、觀無常想;二者、觀無常苦想;三者、觀苦無我想;四者、觀食不淨想;五者、觀於世間不可樂想;六者、觀諸生死多過患想;七者、觀解脫想;八者、觀離貪想;九者、觀於盡想。

「復有十種:一者、觀於諸法猶如幻想;二、如夢想;三、如炎想;四、如響想;五、如芭蕉樹想;六、如水中月想;七、如影想;八者、觀於法界無增減想;九者、觀諸法界無有去住;十者、觀於無為無有生滅;是名為慧瓔珞莊嚴。

「善男子!陀羅尼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念心。

「復有二種:一者、先受;二者、畢竟能持。

「復有三種:一者、知義;二者、知字;三者、知說。

「復有四種:一者、正語;二者、了語;三者、無礙語;四者、不謬語。

「復有五種,所謂五依:一者、依義不依於字;二者、依智不依於識;三者、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四者、依法不依於人;五者、依出世不依於世。

「復有六種:一者、如說而持;二者、所言誠實;三者、發言人所樂聞;四者、憐愍語;五者、生善芽語;六者、時語。

「復有七種:一者、利語;二者、莊嚴語;三者、無礙語;四者、無滯語;五者、無二語;六者、先知而語;七者、了語。

「復有八種:一者、知方俗語;二者、知鬼神語;三者、知諸天語;四者、知諸龍語;五者、知乾闥婆語;六者、知阿修羅語;七者、知金翅鳥語;八者、知畜生語。

「復有九種:一者、無畏語;二者、無縮語;三者、無難語;四者、知解說語;五者、知如法答語;六者、知廣說語;七者、知次第語;八者、說無常語;九者、無盡語。

「復有十語:一者、壞疑網語;二者、開示界語;三者、開法門語;四者、開智慧語;五者、破闇冥語;六者、解一一字語;七者、讚歎佛語;八者、呵煩惱語;九者、分別根利鈍語;十者、開佛功德妙語。

「善男子!是名陀羅尼瓔珞莊嚴。」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四莊嚴瓔珞,  能端嚴大乘,
 所謂戒定慧,  無上陀羅尼,
 能令三業淨,  一切人所愛,
 永斷三惡道,  是名戒瓔珞。
 如願得具足,  獲得人天身,
 能修勤精進,  是名戒瓔珞。
 能修無上定,  得二種解脫,
 見無上涅槃,  是名戒瓔珞。
 其戒不破漏,  無上戒不雜,
 能得大自在,  名瓔珞莊嚴。
 戒淨能淨施,  戒淨能淨忍,
 戒淨淨五度,  名戒瓔珞嚴。
 戒淨能淨有,  淨大不放逸,
 無畏心不悔,  是名戒瓔珞。
 戒淨得聖性,  亦能淨身心,
 獲得無邊定,  是名戒瓔珞。
 不怖畏不動,  定得清淨有,
 能斷煩惱縛,  是名戒瓔珞。
 能調難調根,  能得大名稱,
 莊嚴自在心,  是名戒瓔珞。
 能如說而作,  能淨口四種,
 遠離諸煩惱,  名瓔珞莊嚴。
 能淨自佛土,  能調諸眾生,
 能修大慈悲,  名瓔珞莊嚴。
 不作諸惡業,  修於菩薩行,
 能大力無畏,  名瓔珞莊嚴。
 能嚴大涅槃,  能得大因果,
 慈心滿眾生,  名瓔珞莊嚴。
 能離慳誑心,  修柔軟四攝,
 斷愛瞋怖癡,  名瓔珞莊嚴。
 能破五惡蓋,  修集十念心,
 助道不放逸,  名瓔珞莊嚴。
 具足於二翼,  如法思惟義,
 樂素住寂靜,  名瓔珞莊嚴。
 於法無所疑,  亦無癡亂心,
 真實解四諦,  名瓔珞莊嚴。
 持戒心無著,  亦復不生慢,
 不取戒戒者,  名瓔珞莊嚴。
 無上慧淨定,  亦知二淨慧,
 能了知三界,  名瓔珞莊嚴。
 意淨不生慢,  見不淨不輕,
 知法不可說,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智,  智亦莊嚴慧,
 自他菩提淨,  名瓔珞莊嚴。
 知法如夢幻,  不說諸法無,
 能隨世間說,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戒,  戒能瓔珞慧,
 身口菩提淨,  名瓔珞莊嚴。
 見法如水月,  亦如熱時炎,
 說法如響相,  如乾闥婆城,
 非法不作法,  名慧瓔珞嚴。
 慧能莊嚴忍,  忍能莊嚴慧,
 身口菩提淨,  名瓔珞莊嚴。
 隨法不增減,  解已調眾生,
 至心觀法身,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進,  進能莊嚴慧,
 不悔動心淨,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定,  定能莊嚴慧,
 能說深法界,  得無勝神通,
 能知諸方便,  得無上總持,
 法土眾生淨,  名瓔珞莊嚴。
 知眾根利鈍,  壞煩惱諸魔,
 身心得自在,  名瓔珞莊嚴。
 道無有去來,  亦無去來者,
 非過非未來,  非現非修者,
 不分別法界,  能淨畢竟定,
 知諸陰入界,  名慧炬莊嚴。
 陰入界如空,  無我無我所,
 生滅因十二,  是名智慧淨。
 諦知第一義,  亦知陰入界,
 於法不生諍,  知三世無礙。
 分別三聚眾,  能為說三乘,
 能以三寶教,  修三無相定。
 無相知一相,  非幻知如幻,
 無說能為說,  空說於不空,
 諸法非常變,  不毀壞法界。
 和合因緣故,  流佈於法界,
 是名為真智,  不分別法界。
 知二動不動,  知於二淺深,
 知二常無常,  是名大淨智。
 常不失念心,  了知於法界,
 知字及知義,  於世諦無闇。
 一聞能持法,  解了眾生語,
 能壞諸邪道,  修於無上智,
 依無上四依,  瓔珞大總持。
 我說功德鬘,  為嚴菩提心,
 於眾說無畏,  善解天神語,
 能壞眾疑網,  能開諸法界,
 能讚於三寶,  勸人令供養,
 親近佛與眾,  修集無上智。
 我說四瓔珞,  能嚴佛菩薩,
 若有至心信,  即得是莊嚴。」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大集經第一卷校正後序

按此經,國本、宋本皆六十卷,凡十七品。丹藏中,三十卷十一品。又經初首,國、宋兩本則有「瓔珞品」名,丹藏所無。其〈虛空藏〉品,兩本在〈不可說〉後,丹藏在〈無言品〉前。又於〈寶髻品〉後,兩本有〈無盡意品〉四卷,丹藏即無,而有〈日密分〉三卷。如是不同者何耶?

今以《開元錄》前後文括而統之,此經凡有六本。錄云:「按梁沙門僧祐〈大集記〉雲,有十二段說,共成一經:第一〈瓔珞品〉、二〈陀羅尼自在王品〉、三〈寶女品〉、四〈不眴品〉、五〈海慧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虛空藏品〉、九〈寶幢品〉、十〈虛空目品〉、十一〈寶髻品〉、十二〈無盡意品〉。」按云:此則第一本也。今以品次驗之,是兩本六十卷中,前分三十卷矣。

又云:「今撿經本,與祐記不同:第一〈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二〈寶女品〉、三〈不眴品〉、四〈海慧品〉、五〈虛空藏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說品〉、八〈寶幢分〉、九〈虛空目分〉、十〈寶髻品〉、十一〈日密分〉。」按云:此則第二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丹藏經三十卷者是矣。

又云:「隋朝僧就合《大集經》,乃以《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及〈無盡意〉成五十八卷者。」按云:此則第四本也。

又云:「其合《大集經》,亦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兩卷重有〈寶髻品〉,足成六十卷,其〈寶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卷是。此復重編,未詳何意?又〈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則第五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兩藏本經六十卷者是矣。但不重載〈寶髻品〉,斯為小異耳。即於前第四本五十八卷經中,分彼〈日藏分〉十卷,為十二卷,足成六十耳。其第三第六兩本,今以諸藏所無,故不煩敘。

經本如是不同,藏中致斯有異耳。謹按《開元錄》前後文相,今此兩藏本經六十卷者,有六失故不可依行。

錄云:「亦有經本,分為瓔珞品者,不然,此是一段,不合分二。」按云:此經分之,一失也。

又云:「僧祐記中無〈日密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盡意經》雖《大集》別分,非無讖譯,又非次第,不合入中。」按云:此經入中,又為無讖譯,二失也。

又云:「其〈虛空藏品〉,祐在〈不可說〉後,未詳所以。」按云:此經在彼,三失也。

又云:「〈日密〉、〈日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經重載,四失也。

又云:「《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為『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者,非也。既無憑準,故不依彼。」按云:此經依之,五失也。

「又《明度經》,安世高譯,而雲那連提耶舍譯。」按云:此亦誤人,六失也。不獨如是,其〈十方菩薩品〉即下難凾中《明度五十校計經》二卷耳,〈無盡意品〉即下最函中《無盡意經》六卷耳。而於此中並重編之,是亦雜沓難依者也。

是則理須正之。正之如何?略則如《開元錄》及丹藏經,為三十卷乃正矣;合則如《開元錄》中第六本,為八十卷方備矣。然今不能即正者,以此六十卷本是本朝芬皇宗選行經,行來已久,久則難變耳。

 

上篇:佛說般舟三昧經

下篇:大哀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大集部目錄

【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佛說四十二章經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

【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哀經

大哀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諸菩薩所生莊嚴大...

拔陂菩薩經

拔陂菩薩經 僧祐錄雲安公古典是般舟三昧經初異譯 聞如...

觀虛空藏菩薩經

觀虛空藏菩薩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

淨土全書

淨土全書序 蓋聞願生淨土者。必先淨其心。其心淨則其...

【註音版】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受菩薩戒儀

受菩薩戒儀 南嶽沙門釋 惠思 撰 夫受大乘戒法。先教...

觀心論

觀心論(並序)(亦名煎乳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者述 問曰...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佛說妙吉祥菩薩所問大乘法螺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浴佛儀軌

一、迎請太子佛像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聞如是...

諸法集要經

諸法集要經卷第一 觀無畏尊者集(總二千六百八十四頌)...

樂邦文類

樂邦文類序 昔善逝愍群生之旋復於諸苦趣也。指樂邦令...

【佛教詞典】無常刀

(譬喻)觀佛經三曰:汝等邪見不信正法,今無常刀割切...

【佛教詞典】斷見

梵語 uccheda-drsti,巴利語 uccheda-ditthi。又稱斷滅...

百千萬劫難遭遇——人身難得

那麼有沒有的來的話,我們這裡再給大家點及一下。首先...

外面境界沒有錯,錯的是自己

世出世間法都是因果的定律,若能明乎此理,見解就正確...

七位高僧大德的臨終開示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臨終時當晚對身邊的弟子說: 淨土法...

蓮宗助念的殊勝利益

蓮宗助念利益之殊勝,非世俗送終陋習所能比。對有緣的...

學會忘記,留一份淡泊給自己

人生如戲,為了生存,為了理想,為了情緣,每個人都在...

范仲淹誦經救母

宋朝範文正公仲淹,他的母親去世後二十一天,夢見亡母...

諦閑老法師生病時說「觀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義

問: 《影塵回憶錄》中提到,諦閑老法師生病時說觀是假...

三則高僧感應事蹟

癘疾獲瘳 齊代高僧僧遠法師,常住梁州薛寺。法師平日不...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捨...

懺雲法師談慾念

眼觀色、起心動念;耳聽歌舞倡伎。眼看舞,耳聽唱,戴...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

諸位要知道,禪定是現量境,這不是妄想哦。禪定的境永...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蒙光觸身獲益願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

【視頻】《達摩大師四行觀》女聲念誦

《達摩大師四行觀》女聲念誦

【視頻】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聆志居士)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聆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