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與無數百千大眾俱。是諸大眾恭敬圍繞聽佛說法,其所演說,謂以大乘無分別法而為發起。

爾時,世尊普觀大會諸菩薩眾。即時會中有一菩薩名無分別光,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演說入無分別法門,令諸菩薩聞是法已,如理修學。」

佛言:「善男子,汝等諦聽,我當宣說入無分別法門。」

時無分別光菩薩復白佛言:「善哉,世尊!願樂欲聞。」時諸菩薩受教而聽。

佛言:「善男子!若諸菩薩得聞增上無分別法,住無分別心,即一切分別相離。此言無分別者,應先了知,從初自性有分別相。分別相者,謂取舍二法,即此取舍是自性分別相。由此即起有漏事相;以有漏相故,即有五取蘊。五取蘊者,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善男子!云何得離自性分別相?謂不現前別異作意,如是即離自性分別相。若異自性取相是有所行,此不能得無礙相應。是故應知,佈施無色、無分別相,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無色無分別相。何以故?謂自性無色、功用無色、真實無色。若起別異作意,欲離分別相者,即後有無色、無分別相可離;如是即有所行,而不能得無礙相應。是故應知空、無色、無分別相。

「真如實際勝義諦法界無色、無分別相。何以故?謂自性無色、功用無色、真實無色,是故應於無色、無分別相,不異性觀、不作意離。若別異作意離者,即於無色、無分別相後有所得。如是乃為有所行,即不能得現前無礙相應。何以故?謂初地所得法,無色、無分別相;乃至十地所得法,亦無色、無分別相;得無生法忍,亦無色、無分別相;得授記別,亦無色、無分別相;得嚴淨佛土成熟有情,亦無色無分別相;乃至得一切相智,亦無色、無分別相。如是所說,謂以自性無色、功用無色、真實無色。

「若菩薩於是諸所得法,起異所得、分別相別、異作意者,即於一切無分別相,悉起別異作意,如是即與無分別理而不相應,彼不能入無分別界。若菩薩住三摩地,心入無分別界,而於所入起無所得想,彼正相應,是正所行,是正所修、正所作事,是正作意,住無作行而無發悟,是名真入無分別界所行清淨。

「善男子,所言無分別界者,以何義故,名無分別界?謂於一切色過諸分別,於一切根過諸分別,過一切分別境界,過一切表了,一切煩惱、隨煩惱障無所攝藏,是故說名無分別界。於是無分別界中,無色、無見、無住、無礙、無表了、無種種相,若菩薩如是了知,已如是安住無分別界,是即入無分別智,與虛空等,於一切法無所觀而觀,得大樂行,增長大心,得大智慧,大說無礙。於一切時、一切相,普為一切眾生作大利益,得勇力增長,於無發悟佛事得大輕安。

「善男子,譬如一處有一大石山,於其山下,有大寶藏眾寶充滿,所謂銀寶、金寶及種種異寶,復有大摩尼寶出大光明。是時,有求寶人,來詣此山,欲求珍寶。彼有一人,先知其寶所藏伏處,見來求者即謂彼言:『汝求寶人,當知此處,大石山下,有大寶藏眾寶充滿,復有大摩尼寶出現光明。』時求寶人聞其言已,即時勤力堅固作意,開鑿彼山,取大摩尼寶。開已,乃見銀寶現光、石無光現。是人見已,不作大珍寶想。時先知寶人亦如前人,開鑿彼山而取其寶,開已,乃見金寶現光、石無光現,是人亦復不作大珍寶想。時知寶人,乃作是言:『汝求寶人,不應勤力堅固作意而求大寶。若不作意者,應得見彼廣大珍寶;以作意故,寶不能得。若有得彼大珍寶者,即得大富,如意自在,自他俱利,普遍施作,悉得圓滿。』」

佛言:「善男子,如是等事以喻說故,若有菩薩知是義者,即見是義如先所言。一大石山者,即煩惱一法,二處作行增語。山下有寶藏,即無無分別界增語。彼求寶人者,即是菩薩增語。彼知寶人者,即是如來增語。石自性者,即是有分別自性增語。開鑿取寶者,即不作意增語。石下有銀光者,是自性分別增語。石下有金光者,是空等分別相增語。石下有種種寶光者,是有所得分別相增語。念求大寶者,即是樂入無分別界。

「善男子,是義云何?若菩薩如所說能如實觀者,即入無分別界。及善男子!諸菩薩當於無分別界,如虛空界住。何以故?若色自性,若分別自性,如是觀時相不現前。若行我有色,是行分別相;若行他有色,是行分別相;若行色有生有滅有染有淨,是行分別相;若於色自性、若因若果、若業若行,取有、取無者,自為行色行;若如是行,是行分別相;若於色中見所表者,是行分別相。是故當知,色法於一切處,若對礙、若有表、若無表,畢竟無少法可得;即此色法,一切無表、無性可觀;異此色法,一切無表、無性可觀。彼色對礙表了悉無性可觀,於有表中,非一性可觀、非異性可觀,即彼表了而亦無性。此無性、非無性,若如是觀,即平等觀。如是觀時,一切分別悉無分別,是為無分別界。

「諸菩薩應如是觀、如是入,入是無分別界者,於有分別、於無分別,悉無分別。如是平等觀,是為真入無分別界,是名菩薩得安住無分別界。受、想、行、識,及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諸波羅蜜多空,真如實際勝義諦法界,十地所證法,乃至一切相智出世間行,亦復如是。於受想行識,乃至一切相智,若自性、若因、若果、若業、若行,取有、取無者,即於一切相智等,乃為對礙。若如是行,是行分別相。而彼一切相智等無表了性,若有所表了,即行一切相智等,是行分別相。彼一切相智等,若於表了中有相可行者,是行分別相。若信無相可行者,亦行一切相智等,是行分別相,是故當知此表了法非一性可觀、非異性可觀。此表了法無性,亦非無性。若如是於一切相智等,若表、若無表悉無分別,即此無分別、不取相者,是無分別界。諸菩薩應如是觀、如是入,如是入者,是為真入無分別界,是名菩薩,得安住無分別界。」

爾時世尊復說伽陀曰:

「無分別心若安住,  彼從諸佛正法生,
 一切分別悉遠離,  所行即得無分別。
 是法寂靜無垢勝,  名稱功德而普集,
 無分別法最上樂,  菩薩得已成菩提。」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上篇:佛藏經

下篇:佛說勝義空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浴佛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

【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佛說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佛說嗟韈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 西天中印度摩伽...

觀察諸法行經

觀察諸法行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無邊善方便...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 如《相續解脫經》說:...

持世經

持世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初品第一...

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

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佛說三品弟子經

佛說三品弟子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讚

依觀經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讚(一卷) 比丘僧善導撰 敬...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卷上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 如是我聞: 一...

佛說轉有經

佛說轉有經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

【註音版】普庵咒

普庵咒...

般若心經指掌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此雲智慧,即神悟玄奧,妙契...

月燈三昧經

月燈三昧經卷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阿羯羅

(雜語)譯曰境。心識依動之場處,如耳之於聲,目之於...

【佛教詞典】一髻文殊

(圖像)頂結一髻之文殊菩薩也。與五髻文殊,八髻文殊...

佛最後一次教誨

在薩羅國的娑羅樹林,佛對他的弟子,作了最後一次教誨...

龍施女得佛授記因緣

過去,佛陀帶領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及五百位諸大菩...

為別人服務就是最大的利潤

泡茶用的電磁爐壞了,我拿去原來購買的小店修理。 有...

供佛齋僧的緣由及功德

供佛齋僧是佛教的一種傳統,也是為了讓僧俗二眾有培養...

阿羅漢在般若會上的後悔

到了般若會上,佛陀把菩薩的因地展現給他們看,就說,...

禪宗牧牛圖

禪宗牧牛圖,又名普明禪師牧牛圖、禪宗十牛圖。是祖師...

紅棗最補血的吃法

紅棗、桂圓、花生、紅豆、紅糖、白果、枸杞子都是人們...

聖嚴法師《學佛群疑》

□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是的,信仰佛教和鬼神...

求神應先求己

過去,有一位貧窮的人起了一個念頭:我應當到天神廟去...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大悲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淨土宗是大乘法門,當然也應...

為耳聾昏迷癡呆者助念,有功效嗎

問: 若有耳聾或重聽之人,或昏迷,或患老年癡呆症者,...

多培福多修慧,成佛就快了

我這一次到台灣去,見到台灣那邊的佛教事業辦得很好。...

【視頻】《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聆志居士念誦

《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華嚴字母(佛光山唱誦)

華嚴字母(佛光山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