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看了日記《都攝六根打禪七》知道了拜經在打七過程中的作用;知道了拜經能實現懺悔、舒展我們的筋骨、幫助克服我們的業障、實現在坐上好好用功的目的。為什麼拜經會有這麼多的好處呢?這可以從科學和佛教等多方面來解釋。
因為從西方心理思想的角度來解釋懺悔來說,懺悔可以獲得「不壓抑」、「坦誠」、「開放」、「告解」、「訴苦」的功用,與西方的天主教、基督教的「告解」具有相近的效果。在西方的耶教體系中,告解是一門相當重要的「心靈寬慰術」,在沒有心理醫生之前,它扮演了心靈解心師的功能,一位牧師、一個半透明的窗櫺、一個贖惡者,就構成了一個儀式療法。
丹麥哲學家索仁·科克德(S.Coocord)說過:「完美的愛是為了愛一個人,而使自己快樂。」他問道:「有誰是不能寬恕的?」心理學家發現,那個被普遍不能原諒的往往是自己。
臨床的研究實驗工作證明,人的心病回復到原點直指「憎恨自己」,覺得做錯了一件事,滿腹懊惱,又不承認錯誤的「罪惡感」。實驗指出,「死不認錯」與 「無法認錯」的人,心裡最苦,怪不得殺人者會在投案的一瞬間說:「自首真好」。因為投案自首把殺人與償還建構成一條「抵銷作用」。
懺悔的人說出了承認自己的平凡、會犯錯的實情,「說出來」則是心理學上所謂的「滌心作用」或「滌塵效果」。懺悔正是寬恕,使自己在懺悔之後得到心情的寬解。
懺悔與寬恕的精神,為沮喪、焦慮、疾病等麻煩找到一處心靈出口。懺悔的過程猶如心中有一桶毒藥,被一杯一杯地揮發掉一般,轉化成心靈的平衡。寬恕可以讓人從地獄脫身而出。所以,懺悔是生活中的一劑貼心的心靈處方。拜懺、拜經釋出心中久久不散的原罪,還自己一片澄澈的真空妙有,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也是一種心理治療。
從醫藥的角度來說,醫藥很重要一個作用是轉變心態。而養病的基本心態就是平靜乃至能夠以坦然、灑脫的情懷去面對疾病。拜經這一懺悔的方法,正式給予我們身心恢復平靜、坦然和灑脫的機會。同時拜經還有讓我們的身體得到運動的作用,達到消除體內垃圾的目的,是身心同時得到釋放的過程。
佛法中的拜經、拜懺正是佛法修持中的一種,叫做懺悔法門。通過專注地拜佛的適當體力活動,得到心的平定與平穩,就是我們修行中所說的安心作用。而這種安心作用就是通過不斷的拜經、拜懺而累積來的,這種平靜的心態必然會導致身體的轉化,這與科學的懺悔目的是一致的。
從三界的四禪八定來說,當你從欲界的最高定——未到地定,進入色界第一個定——初禪的時候,因為慾望而帶來的困惑、煩惱、疾病的等自然消除。專注地拜懺,拜經能夠讓你都攝六根,淨念相續,入三摩地,讓你入禪。所以,能夠給你帶來身心愉悅和身體健康是最基本的事情。
所以,認真地拜經、拜懺能夠使得我們身體健康,減少一些我們的身體疾病,甚至消除一些我們平時發現不了的身體問題。何況這些運動是在諸佛菩薩的關注下面進行的,必然會有另外一番不同的效果。在我們面臨打七等嚴酷修行方式的時候,拜經這一手段就顯的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