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是法非法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是法非法經(出《中阿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佛告諸比丘,比丘應曰:「唯然。」比丘從佛聽。佛說:「有賢者法,比丘聽說,亦有非賢者法,當聽熟聽、熟知熟念說。」比丘唯然,從佛受教,佛便說是。

「何等比丘非賢者法?若比丘大姓,憙道欲學道,若有餘同學比丘非大姓,比丘大姓故,為自憍身欺餘,是非賢者法。

「何等為賢者法?賢者學計是我不必從大姓,能斷貪淫、能斷瞋恚、能斷愚癡。或時有比丘非大姓家,但有方便受法,如法說、如要行、隨法行,為從是名聞故;如法行、隨法諦,不自譽,亦不欺餘,是賢者法。

「或時一者比丘,色像多端正,餘比丘不如,便從端正故自譽欺餘,是非賢者法。賢者復不爾,賢者自計,色端正我不必從是,能斷貪淫、能斷瞋恚、能斷愚癡。或時有比丘不端正,但隨法多少受行,便從是得譽得名聞,受法諦隨法行,不自譽亦不欺餘,是賢者法。

「或時一者比丘,善語言善說,餘比丘不如,便從善語言善說自譽欺餘,是非賢者法。賢者復不爾,賢者學計是我不必從善美語,亦不從知善美說,能斷欲貪、能斷瞋恚、能斷愚癡。

「或時比丘,言語不善美,亦不善說故,但如法受教,多少隨行,便從是得恭敬,從是得名聞,是法從受法行諦,不自譽亦不欺餘,是賢者法。

「或時是聞一者比丘,年大多知識,相知富饒,餘比丘不如,便從年大從多知識,從是自譽自憍欺餘,是非賢者法。

「賢者復不爾,賢者但念學計是我不必從年大故,亦不從多知識故,亦不從多得福故,能斷貪慾、能斷瞋恚、能斷愚癡。

「或時比丘年亦不大,亦不多知識,福亦不饒,但受法,欲隨法,欲隨法行多少,便從是得名聞。是從法隨法諦,不自譽不自憍亦不欺餘,是賢者法。

「或時是聞一者比丘,知聞經能說經、知律知入通經,餘比丘不如,便從入故、從通經故,自譽自憍欺餘,是非賢者法。

「賢者復不爾,賢者但計學是我不必從入故,亦不從通經故,能斷貪慾、能斷瞋恚、能斷愚癡。

「或時有比丘,無有入,亦不通經,但受法隨法,正求隨法行,便從是得恭敬得名聞。是從持法隨法行諦,不自譽、不自憍亦不欺餘,是賢者法。

「或時一者比丘,自求不從相知求,不過七家,一處坐一時食,從後不取,餘比丘不如,便從一食後不取,自譽自憍欺餘,是非賢者法。賢者復不爾,賢者但學,我不必從一食後不取不從,是故能斷貪慾、能斷瞋恚、能斷愚癡。或時比丘不一食不從後取,但受法隨法正受隨法,從是得恭敬,從是得名聞;是法隨法諦,不自譽、不自憍亦不欺餘,是賢者法。

「或時一者比丘,土中塚間止,但三領名故,餘比丘不如,便從名故,自譽自憍欺餘,是非賢者法。

「賢者復不爾,賢者但計學我不必從三領名故,能斷貪慾、能斷瞋恚、能斷愚癡。或時比丘,無有三領名,但受法隨法,正受隨法,便從是得恭敬得名聞;是法隨法諦,不自譽、不自憍亦不欺餘,是賢者法。

「或時一者比丘露中止,或時樹下,或時空澤塚間,在所臥具,餘比丘不如,便從是故,自譽自憍欺餘,是非賢者法。

「賢者復不爾,賢者但計學我不必從是露中樹下、空澤間故,能斷貪慾、能斷瞋恚、能斷愚癡。

「或時比丘,無有是上說,但受法隨法,正受隨法,便從是得恭敬得名聞;是法隨法諦,不自譽、不自憍、不欺餘,是賢者法。

「或時比丘,已得第一禪,餘比丘不如,便從第一禪故,自譽自憍欺餘,是非賢者法。

「賢者復不爾,賢者但學第一禪者,佛說自知是,受是法諦,不自譽、不自憍、不欺餘,是賢者法。

「或時比丘,有二禪德,或有三禪德,或有四禪德,如第一禪說,是賢者法。

「或時比丘,解空行意,或時解識行意,或時解非常行意,或時解無有思想意行有思想行意,餘比丘不如,便從是得思想無有思想行,便自譽自憍亦欺餘,是非賢者法。賢者復不爾,賢者但計學無有思想亦無有思想行,佛說從計我有是,是受法隨法諦,不自譽、不自憍、不欺餘,是賢者法。」

佛說:「比丘!我已說賢者法,亦說非賢者法,比丘當自思惟,賢者法亦當思惟。非賢者法已思惟,當行賢者法,捨非賢者法,受賢者法。隨法比丘應當學是。」

佛說是,比丘受著心行。

佛說是法非法經


上篇:佛說離睡經

下篇:佛說求欲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

佛說苦陰經

佛說苦陰經 失譯人名今附後漢錄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

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出雜阿含別譯)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十不二門指要鈔

指要鈔序 宋東山沙門遵式述 大教隆夷存乎其人,諸祖既...

持人菩薩經

持人菩薩經卷第一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持人菩薩經四...

晚課蒙山施食儀

蒙山施食儀軌(念誦前應備淨水淨飯等) 一、華嚴經偈...

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佛說演道俗業經

佛說演道俗業經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聞如是: 一時,...

禪要經

禪要經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訶欲品第一 行者求道欲修定...

【註音版】不空羂索神咒心經

不空羂索神咒心經...

佛說應法經

佛說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闕譯人名附東晉錄 佛至拘羅懼國,...

【佛教詞典】三句

大日經住心品云:佛言,菩提心為因,大慈悲為根本,方...

【佛教詞典】五如來

(名數)即寶勝,妙色身,甘露王,廣博身,離怖畏之五...

子女夭折該如何對待

少子夭折,人情於此種境界,每起怨尤,生懈怠。須知人...

聞地藏名見地藏像,常得端正生尊貴家

【是諸眾生聞菩薩名、見菩薩像,乃至聞是經三字五字,...

阿彌陀佛即本師盧舍那

《華嚴》以盧舍那佛為教主。此則如清涼雲,阿彌陀佛即...

碰到不好的事,要怪自己

你碰到這些人,碰到不好的事,你不要怪別人,首先怪自...

淨界法師:佛遺教經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

放生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放生是佛教慈悲的體現,是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體現的...

清明節佛弟子應該怎麼做

清明,是我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區別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貴族與平民,沒有道德含義。 《...

念佛功夫成片如何界定

這個功夫成片首先是來自於禪宗參禪的一個術語。就是他...

阿彌陀佛遍法界,只需臨終念感通

你看世間上連一輪月亮都能千江有水千江現,更何況阿彌...

人生路上,請遠離這六種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親近佛法僧三寶,...

誰有資格「酒肉穿腸過」

逢年過節,大酌小宴,無不腥腥相惜,滿盤葷腥。略涉佛...

【視頻】大乘五蘊論(女聲讀誦)

大乘五蘊論(女聲讀誦)

【視頻】《佛說阿含正行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阿含正行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