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中國佛教】   更多詞典列表

天台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

三論宗

中國佛教宗派。隋吉藏創立。因依龍樹的《中論》、《十...

法相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

律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實際創始...

淨土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因...

禪宗

中國佛教宗派。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

華嚴宗

中國佛教宗派。因以《華嚴經》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

密宗

中國佛教宗派。亦稱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剛乘、...

後漢佛教

後漢佛教,是佛教流行於中國最早的一個階段。佛教最初...

三國佛教

三國佛教,包括公元220265年間魏吳蜀三國時代的...

西晉佛教

西晉佛教,是說從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到愍帝建興...

東晉佛教

東晉佛教是從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到恭帝元熙二年...

南朝佛教

南朝佛教,包括從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到陳後主禎...

北朝佛教

北朝佛教,是包括從北魏明元帝泰常年(420,即晉亡...

隋代佛教

隋代佛教,是從隋文帝開皇元年( 581 )到恭帝義...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是指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到哀帝天祐...

五代佛教

五代佛教是敘述從公元907 959 五十餘年間,經...

宋代佛教

宋代佛教是敘述從宋太祖建隆元年到衛王祥興二年(96...

遼代佛教

遼代佛教是公元9161125年間契丹族統治著中國北...

金代佛教

金代佛教是指公元11151234年間女真族統治中國...

明代佛教

明代佛教是從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毅宗崇禎十...

清代佛教

清代佛教是從清順治元年(1644)至宣統三年(19...

安世高(約二世紀)

安世高,可說是佛經漢譯的創始人。他本名清,是安息國...

支婁迦讖(約二世紀)

支婁迦讖簡稱支讖,是後漢桓帝末年(公元167年頃)...

支謙(約三世紀)

支謙名越,號恭明。他的祖先是後漢靈帝時入中國籍的月...

朱士行(約三世紀

朱士行是曹魏時代穎川地方人。少年出家,時當嘉年中(...

竺法護(約三、四世紀間)

竺法護梵名達磨羅察(察,一作剎),是世居敦煌的月支...

竺佛圖澄(232—348)

竺佛圖澄,西域人。本姓帛氏(以姓氏論,應是龜茲人)...

道安(312,一說314—385)

道安,是東晉時代傑出的佛教學者,生於東晉懷帝永嘉六...

支遁(314—366)

支遁,是晉朝名僧,號道林,俗姓關,陳留人。亦說河東...

僧伽提婆(約四世紀)

僧伽提婆(華言眾天),本姓瞿曇氏,北印度罽賓人。他...

慧遠(334—416)

慧遠,本姓賈氏,晉雁門樓煩(今山西省崞縣東部)人。...

鳩摩羅什(343—413)

鳩摩羅什(華言童壽),龜茲人。他的先代本出婆羅門族...

法顯(?—約422)

法顯,俗姓龔,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襄丘縣)人。兄弟...

道生(355—434)

道生,一般稱為生公,是晉宋間的義學高僧。本姓魏,鉅...

僧肇(384,一說374—414)

僧肇,是東晉時代著名的佛教學者,京兆(今陝西長安市...

曇無讖(385—433)

曇無讖(意譯法護),中天竺人。六歲喪父,跟著母親做...

求那跋陀羅(394—468)

求那跋陀羅(意譯功德賢),中天竺人,本是婆羅門,因...

佛馱跋陀羅(359—429)

佛馱跋陀羅,簡稱佛馱跋陀,意譯覺賢,北天竺迦毗羅衛...

菩提達摩(?—536,一說528)

菩提達摩(通稱達摩),是中國禪宗的初祖。他生於南印...

僧祐(445—518)

僧祐是齊梁時代的一位律學大師,也是古代傑出的佛教文...

慧光(約六世紀)

慧光是南北朝時代的義學高僧。俗姓楊,定州(今河北省...

曇鸞(476—542)

曇鸞,是南北朝時代北魏弘傳淨土教的一位高僧。他生於...

菩提留支(約五、六世紀間)

菩提留支一作菩提流支,意譯道希,北印度人。他是大乘...

慧可(487—593)

慧可,一名僧可,是中國禪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

慧皎(497—554)

釋慧皎,會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縣西)人,俗家的姓氏...

真諦(499—569)

真諦(梵名波羅木陀),西印度優禪尼婆羅門族,原名拘...

慧文(約六世紀)

慧文,一稱慧聞;他的籍貫和生卒年月,傳記不詳。據《...

慧思(515—577)

慧思,俗姓李,後魏南豫州汝陽郡武津縣(今河南上蔡縣...

信行(540—594)

信行,是我國隋代倡導三階教(佛教一個支派)的一位大...

吉藏(549—623)

吉藏,是中國隋代三論宗的集大成者。他俗姓安,本西域...

法順(557—640)

法順,俗姓杜,一稱杜順,雍州萬年縣(今陝西長安縣)...

道綽(562—645)

道綽,俗姓衛。并州(今山西太原)汶水人(迦才《淨土...

法琳(572—640)

法琳,俗姓陳,原籍穎川。他的遠祖曾到襄陽做官,因之...

法融(594—657)

法融,是禪宗牛頭派的創始人。俗姓韋,潤州延陵(江蘇...

道宣(596—667)

道宣,原籍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一說丹徒人),俗...

玄奘(600—664)

玄奘,俗姓陳,本名褘,河南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

智儼(602—668)

智儼,俗姓趙,天水人,生於隋文帝仁壽二年(602)...

弘忍(601—674)

弘忍,俗姓周,湖北黃梅人,生於隋仁壽元年(601)...

神秀(606—706)

神秀,是中國禪宗北派的開創者。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

善導(613—681)

善導,是唐代大弘淨土教的一位高僧,後世尊他為蓮社第...

圓測(613—696)

圓測,名文雅,是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他原是新羅國王...

阿地瞿多(約七世紀)

阿地瞿多,漢譯無極高,中印度人,深通五明、三藏。因...

懷素(625—698)

懷素,是律宗東塔宗的創始人。俗姓范,祖籍南陽。父名...

窺基(632—682)

窺基,是玄奘的高足弟子,俗姓尉遲,因其著述常題名基...

普光(約七世紀)

普光,是唐玄奘的上首弟子,他的鄉貫和生卒年月不詳。...

義淨(635—713)

義淨,俗姓張,名文明,唐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地區)山...

李通玄(635—730)

李通玄,世稱李長者,又稱棗柏大士,是唐代的華嚴學者...

善無畏(637—735)

善無畏(正翻淨師子),中印摩揭陀國人。他的先代出身...

慧能(638—713)

慧能,是中國禪宗的第六祖。俗姓盧,先世河北范陽(今...

法藏(643—712)

法藏,本是康居國人,他祖父僑居長安,因而以康為姓。...

慧苑(約七、八世紀間)

慧苑,唐代京兆(現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少年出家,禮...

慧沼(650—714)

慧沼一作惠沼(或惠照),俗姓劉名玄,祖籍彭城,後遷...

實叉難陀(652—710)

實叉難陀(華言學喜),唐於田(今新疆和田)人,以通...

智周(668—723)

智周,俗姓徐,濮陽人,十九歲受戒,二十三歲入慧沼門...

菩提流志(?—727)

菩提流志原名達摩流支(意譯法希),南印度人。出身婆...

神會(668,一說686—760)

神會,是禪宗六祖慧能晚期弟子,荷澤宗的創始者,建立...

慧日(680—748)

慧日,是唐代淨土宗的高僧,俗姓辛,山東東萊人。唐中...

一行(683,一說673—727)

一行,是我國古代有數的天文學家,也是密宗教理的組織...

鑒真(688—763)

鑒真,是我國唐代赴日本傳戒並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唐...

希遷(700—790)

希遷,俗姓陳,端州高要(今廣東省高要縣)人。年輕時...

蓮華生(約八世紀)

蓮華生是西藏地區佛教密宗初興時的一位大阿闍黎(譯作...

不空(705—774)

不空,具名不空金剛,是他受灌頂的號,他名智藏,或稱...

道一(709—788)

道一,是中國唐代著名的禪師,漢州什邡(今四川什邡縣...

湛然(711—782)

湛然,是唐代天台宗的高僧,俗姓戚,常州晉陵荊溪(今...

懷海(720—814)

懷海,福州長樂人,依潮陽西山慧照出家,從衡山法朗受...

澄觀(737—838,一說738—839)

澄觀,姓夏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生於唐玄宗...

宗密(780—841)

宗密,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縣)人,生於唐...

希運(約八、九世紀間)

希運,福州人,幼年在本州黃檗山出家,後來因人啟發,...

天息災(?—1000)、法天(?—1001)、施護(?—1017)

中國佛教典籍的漢譯,從唐憲宗元和六年(811)譯成...

延壽(904—975)

延壽,字沖元,王姓,本貫江蘇丹陽,後遷餘杭。年十六...

知禮(960—1028)

知禮,字約言,是宋代天台宗的義學高僧,俗姓金,四明...

智圓(976—1022)

智圓,是宋代天台宗山外一派的義學名僧。字無外,自號...

阿底峽(982—1051,一說980—1052)

阿底峽,是中國西藏地區在朗達瑪王滅法之後,復興佛教...

淨源(1011—1088)

淨源,宋代華嚴宗學者。先世是泉州晉水(現今福建省晉...

元照(1048—1116)

元照,字湛然,俗姓唐,浙江餘杭人,是北宋時期弘傳律...

膽巴(1230—1303)

膽巴,是元代藏族高僧。他原名叫慶喜稱,西藏地區突甘...

帕思巴(1235—1280)

帕思巴,是元代西藏薩嘉派佛教的第五代祖師,曾任元世...

布敦(1290—1364)

布敦,名寶成,是西藏迦舉派中綽普系的一位名學者。他...

嘉曹傑(1364-1432)

嘉曹傑,是西藏黃教派宗喀巴的第一位大弟子,在宗喀巴...

克主傑(1385—1438)

克主傑,是宗喀巴的兩位大弟子之一(另一是嘉曹傑),...

袾宏(1535—1615)

袾宏,杭州人,俗姓沈。他十七歲時補諸生。二十七歲以...

真可(1543-1603)

真可,字達觀,號紫柏,世稱紫柏尊者,是明末四大師之...

德清(1546-1623)

德清,是明末四大師之一。俗姓蔡,安徽全椒人。年二十...

智旭(1599—1655)

智旭,字蕅益,俗姓鐘,江蘇吳縣木瀆鎮人。十二歲讀儒...

讀體(1601—1679)

讀體,號見月,是明末清初重興律宗的巨匠,世稱見月律...

彭際清(1740—1796)

彭際清,名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知歸子及二林居...

楊文會(1837—1911)

楊文會,號仁山,安徽石埭縣人,生於清道光十七年(1...

敬安(1851—1912)

敬安,字寄禪,別號八指頭陀,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詩...

叢林

叢林通常指禪宗寺院而言,故亦稱禪林,但後世教、律等...

殿堂

殿堂是中國佛寺中重要屋宇的總稱。因這些屋宇或稱殿,...

傳戒

傳戒是設立法壇,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傳授戒法的...

度牒

度牒是國家對於依法得到公度為僧尼的所發給的證明文件...

清規

清規是中國禪宗寺院(叢林)組織的規程和寺眾(清眾)...

課誦

課誦是佛教寺院定時念持經咒、禮拜三寶和梵唄歌讚等法...

國師

國師是我國曆代封建帝王對於佛教徒中一些學德兼備的高...

俗講

俗講的名稱,始見於唐初,實即六朝以來的齋講,乃是應...

浴佛

浴佛的起源,是因悉達多太子在蘭毗尼園無憂樹下(亦稱...

行像

行像是用寶車載著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種宗教儀式。讚...

讚唄

讚唄或稱梵唄與印度歌讚之法並不相同,因為梵音和漢語...

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略稱水陸會,又稱水陸道場,悲濟會等,是中...

懺法

懺法是悔除所犯罪過以便積極修行的一種宗教儀式。  ...

盂蘭盆會

盂蘭盆會是漢語系佛教地區,根據《佛說盂蘭盆經》而於...

焰口

焰口,係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一種佛...

華嚴經

《華嚴經》,具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佛成道後在菩...

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一卷,唐般若譯,它的全名為《大方廣佛...

圓覺經

《圓覺經》,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一卷,...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是一部叢書體裁的經集,一百二十卷。玄奘...

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

《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四卷,唐菩提流志譯。它是《大...

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

《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二卷,唐菩提留志譯。它是《大...

勝鬘經

《勝鬘夫人師子吼經》,簡稱《勝鬘經》,有漢文和藏文...

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二卷,現行本依《開元錄》作曹魏嘉平四年...

阿彌陀經

《阿彌陀經》一卷,姚秦鳩摩羅什譯。是敘說阿彌陀佛淨...

觀無量壽佛經

《觀無量壽佛經》,一卷,劉宋畺良耶舍譯。是敘說觀想...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有四種漢譯本,第一是...

大方等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三十卷,北涼曇無讖譯(另有廣本作六...

八吉祥經

《八吉祥經》,是稱說東方八佛名號的經典。此經在漢譯...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人名,譯作淨名或無垢稱。   此經的譯本,...

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五卷,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一年(647)...

金光明經

《金光明經》具名《金光明最勝王經》(依據梁真諦三藏...

央掘魔羅經

《央掘魔羅經》四卷,是說央掘魔羅改惡從善,投佛出家...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漢文有四譯。第一是元魏菩提...

楞嚴經

《楞嚴經》具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

大日經

《大日經》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的略稱,七...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一卷,唐代不空譯。是說觀自在...

甘露陀羅尼

《甘露陀羅尼》,是密教中阿彌陀佛的根本咒。此咒在漢...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三十卷,唐菩提留志譯。是說...

不空羂索神咒心經

《不空羂索神咒心經》一卷,唐玄奘譯。顯慶四年(65...

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一卷,中國北周時代印度耶舍崛...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

《不空羂索陀羅尼經》,一名《不空羂索陀羅尼自在王咒...

大般若經

《大般若經》,具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唐...

大品般若經

《大品般若經》,具名《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簡稱《仁王經》。現存兩種...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一卷,唐玄奘譯...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七卷,二十八品,姚...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原是《法華經...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或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

中陰經

《中陰經》二卷,姚秦涼洲沙門竺佛念譯。《高僧傳竺佛...

阿含經

《阿含》是北方所傳原始佛教經典彙編的名稱,其意義為...

增一阿含經

《增一阿含經》,五十一卷,苻秦建元二十一年(385...

中阿含經

《中阿含經》,六十卷,東晉隆安二年(398)罽賓沙...

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二十二卷,姚秦弘始十五年(413)罽...

雜阿含經

《雜阿含經》,五十卷,劉宋元嘉二十年(443)中印...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六十卷,隋代開皇七年到十一年(587...

賢愚經

《賢愚經》,一名《賢愚因緣經》,十三卷,是敘述因緣...

梵網經

《梵網經》,上下兩卷,唐代《開元錄》以後寫本題梵網...

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是大乘律藏中記載菩薩戒的條文,並說明戒...

四分律

《西分律》,亦稱《曇無德律》(曇無德意譯法藏或法密...

僧祇律

《僧祇律》,具雲《摩訶僧祇律》,即大眾部所傳的廣律...

十誦律

《十誦律》,六十一卷,後秦弘始六至七年(404~4...

律經

《律經》共有二千七百頌,分為九卷,印度德光論師所造...

十地經論

《十地經論》,世親造,內容是解釋《華嚴經》中的《十...

佛地經論

《佛地經論》七卷,親光等菩薩造,唐代玄奘譯。相傳親...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一百卷,龍樹造,姚秦弘始四年(402)...

現觀莊嚴論

《現觀莊嚴論》,彌勒造。他著了五部論書,《現觀莊嚴...

華嚴經疏鈔

《華嚴經疏鈔》八十卷,唐澄觀撰。作者先於興元元年到...

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疏》四卷,唐代善導(613~681)...

法華經玄義

《法華經玄義》具名《妙法蓮華經玄義》,略稱《法華玄...

法華經文句

《法華經文句》,具名《妙法蓮華經文句》,略稱《法華...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彌勒菩薩說,唐玄奘譯。舊傳佛...

阿毗達摩集論

《阿毗達摩集論》(略名《集論》)是無著所譔簡略彙集...

因明正理門論

《因明正理門論》一卷,陳那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三年...

因明入正理論

《因明入正理論》,一卷,商羯羅主造,唐玄奘於貞觀二...

大乘百法明門論

《大乘百法明門論》,世親造,唐玄奘於貞觀二十二年(...

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一卷,馬鳴造,梁真諦譯。這是以如來...

中論

《中論》,龍樹菩薩造,是破斥部派知見而顯示自宗基本...

十八空論

《十八空論》,一卷,隋《仁壽錄》最初著錄,以為陳真...

菩薩本生鬘論

《菩薩本生鬘論》,十六卷,前四卷聖勇菩薩造,後十二...

入菩薩行論

《入菩薩行論》,是說明菩薩如何修行的要典。中國西藏...

摩訶止觀

《摩訶止觀》,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說,灌頂記,...

菩提道燈論

《菩提道燈論》,是中國藏族佛教迦當派的一部主要論著...

密乘道次第廣論章節略錄

《密乘道次第廣論》是略稱,具名《勝者遍主大金剛持道...

成唯識論

《成唯識論》,一名《淨唯識論》,十卷,護法等造,唐...

三論玄義

《三論玄義》,一卷(或二卷),隋釋吉藏撰,總敘《中...

因明入正理論疏

《因明入正理論疏》六卷(通行刊本八卷),唐窺基撰。...

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

《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二百卷,北印度五百大阿羅漢...

阿毗達摩俱舍論

《阿毗達摩俱舍論》(略稱《俱舍論》),是世親早年還...

雜阿毗曇心論

《雜阿毗曇心論》,簡稱《雜心論》,十一卷,尊者法救...

成實論

《成實論》,十六卷(刊本或作二十卷),訶梨跋摩造,...

異部宗輪論

《異部宗輪論》,一卷,題世友菩薩造,唐玄奘於龍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