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菩提流志(?—727)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菩提流志原名達摩流支(意譯法希),南印度人。出身婆羅門,姓迦葉。十二歲從外道出家,熟悉數論學說,並通曉聲明、術數等。直到六十歲,遇著大乘上座部三藏耶舍瞿沙(稱音),辯論屈服,才改信佛教,注意實踐,五年間就通達了三藏教典,名稱遠聞。唐高宗於永淳二年(683)派人去印度邀請,十年之後即武周長壽二年(693)到達了東都洛陽。當年,他在佛授記寺譯出《寶雨經》,於序分末加入東方月光天子受記在中國現女人身統治世間一段,博得武后喜歡,替他改名菩提流志,意譯覺愛。他在那時還譯了《實相般若經》等小部經典十幾種。不久實叉難陀來華,翻譯大部《華嚴經》,流志即停止譯事,和義淨一同幫助他。後來中宗復位,流志隨著回到長安,住在崇福寺,從神龍二年(706)起,他重新專譯《廣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等經,並開始編譯《大寶積經》,歷時七年,到睿宗先天二年(713)完畢。這中間還夾著譯出密典《不空羂索神變》等經。流志譯完《寶積經》之後,就不再翻譯了,專門修持,十分精進,又經十幾年,到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去世,據說壽一百五十六歲。菩提流志所譯的經本流通的,依《開元釋教錄》記載,共四十三種,一百零一卷。此外,流志最初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那經》等小部十二種十二卷,未曾流傳就散失了。

  流志翻譯經籍最值得稱道的是完成了《大寶積經》全部一百二十卷的編譯。這一大部,原來玄奘在臨死前一年(663) 曾試譯過幾行,感覺氣力衰竭而輟筆。這樣一擱數十年,無人問津。流志攜來新的梵本,重新引起注意,中宗復位之後,就加強了譯場組織(譯語,證梵義等都聘請了印度人),使流志主譯來完成玄奘未盡的偉業。流志利用《寶積經》獨有的叢書體裁,變通辦法,盡量勘同從前譯過的零本編入大部,遇到舊本文義不全或舊無譯本的,才出新譯。因此全經四十九會幾乎一半用了舊本,只二十六會新譯,其中還多數是參酌舊本重出,純粹的初譯本只十一會而已。流志譯本的譯文質量較高,因為當時譯場組織相當完備,翻譯經驗豐富。特別是頌文翻譯,舊本有些形式是六言或八言不很符合中國詩歌體裁的,流志重翻都改為五七言,且曲盡其意。所以徐諤替《寶積經》譯本做的《述》裡說:「大乘章句義不唐捐,小品精微拯無遺溺,能事畢矣,佛何言哉!」

  另外,流志的譯籍一部分與密教有關,大都是當時增訂過的本子(如《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就比較舊譯本為繁廣等),並有南印度密教重視觀法的特徵。

  (呂 澂)

上篇:智周(668—723) 下篇:神會(668,一說686—760)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底沙

(佛名)Tiṣya,佛名。釋迦牟尼佛嘗在此佛所與彌勒共...

贖命涅槃

(術語)對於常住涅槃之稱。涅槃經二教中之扶律談常教...

迦奢草

迦奢,梵語 kā?a 之音譯。又作加尸草。意譯細秋草。學...

叔釐尼

(人名)又作叔離尼。比丘尼名。譯曰白淨,以白淨衣裹...

梵語 pātra,巴利語 patta。系缽多羅、缽和羅之略稱...

七相憐愍

【七相憐愍】 p0059   瑜伽四十七卷九頁云:謂諸菩薩...

獨覺種姓

【獨覺種姓】 p1383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七頁云:云何獨覺...

味者,四大種所造舌根所取義,謂苦酢甘辛咸淡。若可意...

如來使

如來的使者,即佛滅後努力弘揚佛法的人。...

隨念智

即能憶持而不忘失過去諸事之智慧。為菩薩後得無分別智...

六重本跡

又作六種本跡。本,謂所依之住處不移動;跡,謂往來之...

六隨眠

隨眠義者,為煩惱之異名。謂貪嗔等之煩惱,隨逐有情而...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推薦】為什麼供養了僧人,我們還得感謝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種福田。就猶如我們有種子,...

在順境時抽到下下籤

其實一張籤詩是好是壞都沒有關係,它最大的意義是在讓...

人生如夢了不可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二報莊嚴

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是一個全方位的展開,這全方位展開...

地藏菩薩的功德無量無邊

九華山99米地藏菩薩像 地藏王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也是...

我們要遠離魔境,只有一個方法

魔境因由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

不打妄想?那菩薩怎麼發菩提心呢

我問大家,菩薩打不打妄想?不打妄想?那菩薩怎麼發菩...

功名威赫歸掌上

布袋戲的歷史起源有一則動人的故事。相傳在明朝,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