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維摩詰所說經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維摩詰,人名,譯作"淨名"或"無垢稱"。
  此經的譯本,據宋代智圓撰《維摩經略疏垂裕記》說有六種:一、後漢嚴佛調譯,一卷,名《古維摩經》;二、吳支謙譯,二卷,名《維摩詰說不思議法門經》;三、西晉竺法護譯,一卷,名《維摩詰所說法門經》;四、西晉竺叔蘭譯,三卷,名《毗摩羅詰經》;五、姚秦鳩摩羅什譯,三卷,名《維摩詰所說經》;六、唐玄奘譯,六卷,名《佛說無垢稱經》。嚴譯本及二竺譯本現已不存。據僧肇《維摩詰所說經·序》記載,後秦姚興弘始八年 (403)鳩摩羅什於長安大寺重譯此經。隋、唐以來,講習此經者,大都依據羅什譯本。

  羅什譯本,除其著名弟子僧肇為作《注》外,隋時盛弘《地論》的著名學者慧遠,撰有《維摩經義記》八卷,天台宗的創立者智顗,撰《維摩經玄疏》六卷、《維摩經文疏》二十八卷,三論宗創立者吉藏撰《維摩經游意》一卷、《維摩經略疏》五卷、《廣疏》六卷。

  玄奘譯本較羅什譯本約晚三百年,其弟子窺基著有《無垢稱經疏》六卷。

  僧肇《維摩詰所說經·序》用下面一段話概括全經內容:"此經所明,統萬行則以權智為主,樹德本則以六度為根,濟蒙惑則以慈悲為用,語宗極則以不二為門。凡此眾說,皆不思議之本也。至若借座燈王,請飯香土,手接大千,室包乾象,不思議之跡也。……非本無以垂跡,非跡無以顯本。本跡雖殊,而不思議一也。"全經十四品,依通例區分,第一品為序分,記述法會緣起;第二品至第十二品為正宗分,是一經的主體;末後兩品為流通分,即結束語。各品內容簡介如下。

  一、《佛國品》。釋迦牟尼佛在毗耶離城外庵羅樹園與眾集會,寶積長者子說偈讚佛,佛告訴他:"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為不思議解脫的張本。

  二、《方便品》。住在毗耶離城的維摩詰長者,曾於過去劫中承事供養無量諸佛,深聞法要,契入不二;為了方便攝化眾生,他上自軍政,下至酒肆,廣泛地參預了社會生活。後來他患疾病,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皆來問疾。維摩詰現身說法,要問疾者識身虛幻、危脆、垢穢,為苦為惱,眾病所集,不應心為形役,應常樂佛身。佛身是從無量智慧功德生的,是從慈悲喜舍生的,是從四攝六度生的。應以速朽之身,勤修如是勝行,饒益眾生,獲成佛的清淨莊嚴之身。

  三、《弟子品》。佛遣聲聞乘(小乘)中的大弟子舍利弗前往維摩處問疾,舍利弗辭以不能勝任。遣大迦葉等,皆辭以不能勝任。主要是他們在宴坐習禪,或持缽乞食,或解說戒律,或為人說法時,維摩詰皆曾向他們提出問難,相與辯析,為維摩詰所挫敗。五百聲聞眾中,沒有一個人敢去的。

  四、《菩薩品》。佛又於菩薩乘(大乘)弟子中,遣彌勒、光嚴、持世、善德前往問疾,他們都有舍利弗等的類似遭遇,辭以不能勝任。

  五、《文殊師利問疾品》。於是佛遣文殊師利前往問疾。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人天,皆欣然從往。維摩詰空其室內一切所有,唯置一床,以疾而臥。文殊致問,維摩詰告以"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

  六、《不思議品》。舍利弗久立思坐,室內無座位,維摩詰因向舍利弗開導:"夫求法者,不貪軀命,何況床座"以及"若行有為,是求有為,非求法也"諸義。隨即向東方距此三十六恆河沙世界的須彌相世界須彌燈王佛那裡,借來了三萬二千個高達八萬四千由旬(註:一由旬約為六十里)嚴飾第一的師子寶座,宣示小大相容,久暫互攝等諸佛菩薩不可思議解脫的力用。(此即肇序中所說的"借座燈王",據說,維摩詰室面積的寬度,僅有一平方丈,能容這樣多這樣大的寶座,此即不可思議解脫力。我國佛教寺院住持所住的房舍,稱"方丈"或"丈室",就是從這兒來的。)

  七、《觀眾生品》。維摩詰與文殊辯析"云何觀於眾生"乃至"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室內出現了天女散花。花散到菩薩身上,隨即下落,散到舍利弗等聲聞身上,即使運用神力,也扯不下來。自言"止此室聽聞菩薩大慈大悲不可思議諸佛之法已十有二年"的天女,在與舍利弗對辯過程中,將舍利弗變成了天女,將自己變成了舍利弗,證實眾生如幻,男女實無定相,破除聲聞人對"法"的執著,得出諸佛菩薩所證得的智慧功德,"實無所得","但以世俗文字,假名得耳"的結論。

  八、《佛道品》。即菩薩契入不二妙理為攝化眾生所起的妙行。如文殊問維摩詰"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答以"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這就是示現行於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即名非道;示現行於貪慾道、瞋恚道、愚癡道,即名非道。菩薩若不行於非道,即無法攝化眾生,使之轉入佛道。維摩詰問文殊"何等為如來種",答以"有身為種"。現有煩惱之身,無實自性,如方便攝化,即可轉煩惱成菩提,轉色身為解脫身。是即空有不二的菩薩行。

  九、《入不二法門品》。行必依理而起,非不二之理則不能有不二之行;非不二之理與行,則不能有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所以,"不二"實為貫串本經的主旨。本品敘述維摩詰向文殊等八千菩薩提出"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問題,法自在等三十位菩薩皆用"言說"表述,維摩詰不置可否,於是這三十人要文殊表示看法。文殊說:"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文殊說已,又問維摩詰:"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讚歎說:"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十、《香積佛品》。維摩詰以置不可思議解脫的神通力,將上方過四十二恆河沙世界的眾香國景象,普現於大眾之前,隨又化出一菩薩使往上方眾香國乞取香飯。化菩薩取回香飯時,眾香國隨來者有九百萬菩薩,述說其國以"眾香"為佛事--教化眾生的種種妙用。維摩詰告以此土佛以"剛強之語"說明因果有報以及菩薩須以十事善法、四攝、八種無瘡疣法攝化眾生。

  十一、《菩薩行品》。維摩詰以神通力,持諸大眾並獅子座,置諸右掌,往詣佛所,因阿難問,佛為廣說香飯功德,乃至諸佛國土,有以光明相好、園林台觀、臥具衣服等種種施為,皆無非是攝化眾生的佛事。指出:因有"四魔八萬四千諸煩惱門,而諸眾生為之疲勞,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是名入一切諸佛法門"。嗣以眾香國諸菩薩諸佛說法,佛為說了"盡、無盡解脫法門"。這就是:盡,即有為法;無盡,即無為法。菩薩所行必須"不盡有為,不住無為"。"入生死而無所畏,於諸榮辱心無憂喜"等,是"不盡有為";"觀世間苦而不惡生死,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等,是"不住無為"。

  十二、《阿門眾佛品》。阿門眾,譯"無動"。佛問維摩詰:"汝欲見如來,為以何等觀如來乎?"維摩詰言:"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謂"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以及"非有相,非無相,同真際,等法性",非見聞覺知,"離眾結縛,等諸智,同眾生"。次因舍利弗問維摩詰"汝於何沒而來生此",維摩詰就"沒"和"生"說明"一切法如幻相","菩薩雖沒不盡善本,雖生不長諸惡"。佛向舍利弗介紹維摩詰,原是無動佛的妙喜世界中人。維摩詰說明自己,從清淨的妙喜世界來生此不淨的娑婆國土,"為化眾生故,不與愚門音而共合也,但滅眾生煩惱耳"。會眾欲見無動如來,維摩詰不起於座,以其右手斷取妙喜世界,把無動佛及菩薩、聲聞之眾,皆接到庵羅樹園內來了。釋迦佛勉諸大眾:"若菩薩欲得如是清淨佛土,當學無動如來所行。"(此即肇序中所謂"手接大千"。)

  十三、《法供養品》。釋迦佛為天帝(釋提桓因)等稱說此經功德,指出"諸佛菩提皆從是生",若信解受持此不可思議解脫法門及依之而行的,即是以法供養如來。佛復自述因地為月蓋王子時,從藥王如來秉受"法供養"之教。所謂"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等,"是名最上法之供養"。

  十四、《囑累品》。佛以是法咐囑彌勒,令其流通。四天王表示擁護持經者。末後,佛告訴阿難,此經題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

  基於"不二"的理和行,表示出來的種種不思議跡象,是大乘佛教理論的形象化,《維摩詰經》對這些跡象的敘述,形象鮮明,富於哲理的文藝價值,故我國遠自隋、唐以來,就有用這些豐富多采的情節,作為繪畫、雕塑、戲劇、詩歌的題材的。維摩詰這一人物,作為長者居士的典型形象,更是在佛教界和社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響。

上篇:八吉祥經 下篇:解深密經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內心住

【內心住】 p0366 瑜伽九十一卷八頁云:於三摩地所行所...

上煩惱

(術語)稱十大惑之根本煩惱強盛者雲上煩惱。或名現起...

四大病相

有情眾生之身體系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體內四...

四念處

四念處新作四念住。念即能觀之觀,處即所觀之境也。謂...

無知

(術語)昏闇之心不知照事理也。小乘教立二種之無知:...

病僧念誦

又作病僧解釋。叢林中,僧侶因病,至三日以上不愈,可...

勤劬處苦

【勤劬處苦】 p1223 瑜伽四十二卷十頁云:勤劬處苦者:...

獨覺乘補特伽羅

獨覺乘補特伽羅者,謂住獨覺法性若定不定性是中根自求...

摩醯河

摩醯,梵名 Mahī,巴利名同。又作摩企河、莫醯河。位...

方所

【方所】 方位與處所。即佔有空間一部分之場所。《俱舍...

八大夜叉

夜叉,梵語 yaksa。乃八部眾之第三類。與羅剎同為毗沙...

預流向

(術語)四向之一。預流果之因道也。...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

【大藏經】悲華經

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香菇的營養成份

香菇是一種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是四季可食的美味佳餚...

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問: 因為家里人反對,所以總是要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

預知時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實例中,有許多人是預知時至而往生的,那...

把「牛」釋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現

問: 佛教常說放下?什麼是放下?怎麼才放下? 一行禪...

佛教不能保證任何人不病不死

我這兩天接到一個電話,就是說:我家有人住在寺廟裡,...

自在隨緣安住於任何境界

佛陀在拔耆國時,與諸大阿羅漢,如舍利弗、大目犍連、...

積德不積財的賣菜阿姨

台灣近日最火紅的人物是入選《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

大安法師:念佛是為了什麼

問: 念佛是為了什麼? 大安法師答: 當我們知道阿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