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安世高(約二世紀)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安世高,可說是佛經漢譯的創始人。他本名清,是安息國的太子,博學多識,信仰佛教。當輪到即位的時候,他讓位給叔父,出家修道。他精研阿毗曇,修習禪定,游化西域各地;於漢桓帝建和初年(147),輾轉來到中國洛陽,不久即通曉華語。那時佛教傳入中國內地,已有相當時期,在宮廷內和社會上都有一些信徒。他們雖主要奉行祭祀,祈求福德,但也有切實修行的要求。安世高就為他們譯出有關止觀法門的種種經論。譯事大概到靈帝建寧中(170年左右)為止。隨後,他遊歷了江南的豫章、潯陽、會稽等地,後來各地就流傳有關於他的神奇故事。他晚年的蹤跡不詳,在華活動前後約三十年。

  安世高譯出的書,因為當時沒有記載,確實部數已不可考。晉代道安編纂的《眾經目錄》,列舉所見過的安世高譯本,才加著錄,共有三十五部、四十一卷。其後歷經散失,現存二十二部、二十六卷。其中,《七處三觀經》大概在道安(312—385)以後就成為兩卷本,而誤收《積骨經》和雜經四十四篇於內,未加區別;現經今人考訂,特將那兩種分列出來。另外,從翻譯用語等對勘,《五陰譬喻經》、《轉法輪經》、《法受塵經》、《禪行法想經》四部是否世高所譯,尚有問題。又《四諦經》一種,道安也說它好像是世高所譔,但現勘是譯本。


  安世高的翻譯,有時用口述解釋,由他人執筆成書。這屬於講義體裁,在道安目錄裡著錄了《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一卷,便是這一類。此書在別的經錄也稱為《安侯口解》。這因世高原來是王族出身,西域來華的人都叫他安侯,所以經錄家就沿用了。還有魏吳時代 (220—280)失譯本單卷《雜阿含經》,共收二十七卷,《七處三觀經》、《積骨經》也在其內,譯文和世高餘譯很接近,唐代智昇《開元釋教錄》就說它像是世高所譯,但未見舊錄記載,還不能確定。此外,道安目錄所載安世高的譯本現已失傳的,一共十三部十三卷。其中《十四意》和《九十八結》,道安都說像是世高的撰述。又《小安般經》一種,《開元錄》說它就是現存本《大安般守意經》除去註解所餘的部分。

  關於安世高的翻譯,歷來各種經錄的記載互有出入。到了隋代費長房《歷代三寶記》,漫無簡別地羅列名目達到一百七十六種之多。其中好些沒有確實出處,只推測是世高在河西和江南旅途中隨順因緣從大部譯出。後來《開元錄》加以刪除,還剩九十五部,而缺本幾乎佔一半,是非辨別,自然很難說。現在仍以道安目錄所記載的為最可信。

  安世高的漢譯佛典,可算是一種創作,內容和形式都有特色。就內容說,他很純粹地譯述出他所專精的一切。譬如,譯籍的範圍始終不出聲聞乘,而又有目的地從大部《阿含經》中選擇一些經典,且都是和止觀法門有聯繫的。至於譯文形式,因為安世高通曉華語,能將原本意義比較正確地傳達出來,所以僧祐稱讚它說理明白,措辭恰當,不鋪張,不粗俗,恰到好處。但總的說來,究竟便於直譯。有些地方順從原本結構,不免重複、顛倒;而術語的創作也有些意義不夠清楚(如「受」譯為「痛」,「正命」譯為「直業治」等)。因此道安說世高的翻譯力求保存原來面目,不喜修飾,驟然看到還有難了解的地方。

  從安世高的譯籍見到的學說思想,完全是屬於部派佛教上座系統的。他重點地譯傳了定慧兩方面的學說,聯繫到實際便是止觀法門。定學即禪法,慧學即數法(這是從阿毗曇的增一分別法門得名),所以道安說世高擅長於闡明禪、數,而他所譯的也是對於禪、數最為完備。

  關於禪法,安世高是依禪師僧伽羅剎的傳承,用四念住貫穿五門(即五停心)而修習。他從僧伽羅剎大本《修行道地經》抄譯三十七章,著重在身念住,破除人我執。念息一門另譯大小《安般經》,其中說十六特勝也和四念住相聯繫。所以從這些上見到世高所傳禪法是如何地符合上座部佛教系統(特別是化地一派)用念住統攝道支的精神。念息法門因為和當時道家「食氣」、「導引」、「守一」等說法有些類似,傳習比較普遍,學人著名的就有南陽韓林、穎川皮業、會稽陳慧等。東吳康僧會從陳慧受學,幫助他註解了《安般經》。僧會更依他的心得,在所集《六度經》的禪度裡,對止觀有要目式的敘述。其後,晉代道安見到了僧伽羅剎《修行道地經》的全譯本(竺法護譯),又從大部《阿含經》的翻譯上理會聲聞乘實踐的體系,因而對於安世高所譯禪法和有關各書了解得更為深刻。他註解了這些譯本,並各各做了序文,現在知道的有《大道地經註》等七種。

  關於數法,安世高謹守毗曇家的規模,用《增一》、《集異門》等標準,選譯了《五法經》、《七法經》、《十二因緣經》、《十四意經》、《阿毗曇五法經》、《阿毗曇九十八結經》等經論。並在譯文裡帶著解釋,所以道安說《十四意經》、《九十八結經》好像是撰述。當時嚴佛調受到啟發,就「沙彌十慧」引經解說,作成章句。跟著康僧會輯《六度集經》,也有這樣用意。後來道安得著新譯《毗曇》的幫助,對安世高在數法方面翻譯的業績,認識更清楚,因而註釋了《九十八結經》,以為是毗曇要義所在。他還模仿《十慧章句》等,從各經中抄集十法,加以解說,成為《十法句義經》。由此可見安世高譯傳的部派佛教學說在當時發生了相當影響,而到後世還是得到發展的。

  (呂 澂)

上篇:清代佛教 下篇:支婁迦讖(約二世紀)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釋雄

(雜名)釋尊之尊號也,釋尊為世間第一之勇雄,故稱世...

非有想非無想論

即執著非有想非無想,並認為死後亦爾之見解。為古代印...

真應二身

(名數)即生法二身,名異義同也。大乘義章十九曰:自...

虞愚

浙江山陰人。字佛心,號德元。民國十三年(1924),入...

南無

【南無】   或那謨,或南摩,此翻歸命。要律儀翻恭敬...

四大部洲

在須彌山四週有四個大洲,東邊的叫東勝身洲,南邊的叫...

大施行

(術語)施行之大者,於孤獨貧窮之人,施與以物。謂之...

悉曇字數

即關於悉曇字門之數目,諸經論所說稍有差異。(一)悉曇...

水大

(術語)四大之一。週遍於一切之物質,而以濕潤為性,...

五衰

(一)又作五衰相、天人五衰。天人於壽命將盡時身體所現...

六波羅蜜多所得勝利

【六波羅蜜多所得勝利】 p0312 攝論二卷二十七頁云:如...

外道小乘涅槃論

(書名)具名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一卷...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佛說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

鈍功熏修老實念佛

了解了心作心是的道理之後,我們該怎樣去修學淨土一法...

攝取大量蔬果,能增強記憶力

最近一項研究調查了2533名45至60歲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誦《金剛經》十萬遍往生淨土

明浚。俗姓孫,齊人(今山東一帶)。平日以誦《金剛經...

學佛人既要修福也要修慧

佛陀住世時,經常開示弟子修行要福慧雙修,才可有成就...

慧律法師《佛教與人生》

【我(們)擁有什麼?】 今天,來到新加坡這個地方,看...

就這個迴向心,這功德就大了

我們要想求福德的話我們多分是求解脫的,但是我們也求...

聖嚴法師《讓生活重新上軌道》

散漫可以分為頭腦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頭腦的散漫就...

面有菜色者五穀雜糧幫你補

常宜清輕甜淡之物,大小麥面粳米等為佳。唐孫思邈《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