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明入正理論疏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因明入正理論疏》六卷(通行刊本八卷),唐窺基撰。窺基(632~682)系元魏時尉遲部的後裔,十七歲時依止玄奘出家,經過了十一年,參加譯經,編纂《成唯識論》,並深入研究了因明。但到玄奘去世,乾封元年(666)後,他才作《因明入正理論》的註疏,迄於晚年還未寫定,在解釋喻過"能立不成"處便中止了,以下各段,還是他的門人慧沼繼續完成的。

  《因明入正理論》,一卷,商羯羅主造,是玄奘從事譯經的第三年,即貞觀二十一年(647)中所譯。因明這一種學問在當時是極覺新鮮的,所以奘門競行學習。過了一年,玄奘又譯出《因明正理門論》(一卷,陳那造),充實了研究的資料,於是其時著名的神泰、靖邁、明覺三家的《入正理論疏》便在永徽初年間(650~652)撰成了,接著又有文軌、玄應、文備、璧公諸師的註解。這些注書各記所聞,並參照《理門論》加以發揮,一時頗為流行。窺基的《論疏》就是在這些著述基礎上,抉擇取舍而寫成的。

  基《疏》內容,於解釋《入論》本文之前,有短短的序論三段(本疏卷一):一、敘所因,略述因明的源流,世親、陳那的著作,本論的緣起,並說到玄奘在赴印途中迦濕彌羅國僧稱論師處開始學習了本論,後在那爛陀寺戒賢門下更窮盡了幽微,回國不久便譯出了本論。二、解論名,採取了當時神泰、文備、文軌、靖邁四家之說,加上他自己的見解,一共五釋,未予軒輊。但據其最後所解,以正理指陳那的著作(特別是《理門論》)而言,似乎更為當理。本段末尾還解說了本論作者商羯羅主得名的由來,可惜未詳其身世。三、明妨難,解釋對於因明這一名稱的七種疑難,大都是當時存在的異論。

  本疏解釋論文,大分兩段:第一大段解釋論首總標綱領的攝頌以及隨後詳解的長行,第二大段解釋論末顯略指廣的結頌。首段解釋攝頌中對於所標出的八門(也就是八義:真似能立、真似能破、真似現量和比量)二益(也就是二悟:自悟、悟他),都有簡明扼要的說明,如說真能立是三支具足而且一無過失,真能破有顯過和立量的不同,真現量是定心或散心之照符前境、明局自體,真比量是以共許因成立未許宗能生決定智等,無一非精粹之談。隨後還推論到瑜伽學系論書解說這些義門的沿革。

  其次解釋本論長行。因為本論結構還是依據《理門論》以立破為綱,故在真似能立之後接著就說真似二量(這是視二量為能立的工具,所以這樣安排),再說真似能破,一共六段,和攝頌的順序不同。譔者體會這樣的精神,在釋文裡也就偏詳於立破。他解釋真能立的一部分有不少精到的見解。如解三支比量的宗支處(本疏卷二初),指出宗依(構成宗支的主詞即"有法"和賓詞即"能別"兩個部分)與宗體(由能別解釋有法所得的整個意義)之應嚴加區別。又宗體在四種悉檀(即普遍的、自宗的、旁推的、隨意的)裡應取第四隨自意樂而建立,不受拘束。又解因支處(本疏卷二末)指出因有啟發作用的生因和了解作用的了因,二者又各有言、義、智三方面(合成六因),而就立量悟他來說,因支是應該以言生和智了二因為其實質的。又解喻支處(本疏卷三),辨析到異喻用在止濫(即遮止因法通於宗的對立面),無妨用無體之法為喻依。由此再推到三支之有體,無體,應當互相適應(立有體的宗,因喻俱應有體,立無體宗則不拘,見本疏卷四)。這些議論雖在其他論書裡(如《廣百論釋》曾談到因法的有體無體等),舊疏裡(如文軌的疏文曾談到宗依、宗體和四悉檀等),已見其端倪,而作出徹底詳盡的發揮,則是此疏所獨有。

  就在這些釋文裡,此疏也隨時糾正各家舊疏的錯誤。最顯著的例子,即是本論之解釋宗支,有一句譯文是"極成能別差別性故"(意謂宗是由於雙方共許的"能別"區別了……而成的)。文軌等舊疏卻作"……差別為性"來解釋,這不但違反因明的軌轍,又還不懂中印語文的規律,貽誤學人,為害不淺,故譔者予以嚴厲的譴責而毫無寬假(見本疏卷二)。

  其次,解釋似能立一部分。此分從本論的結構來看,可說是最大特點之所在。因為陳那的著作《理門》、《集量》等論書裡,雖已對於三支過失作了全面的說明,但文義比較散漫而隱晦,《入論》乃加以整理、明確,並有所補充(如宗過的後面四種),於是釐然列出宗九過、因十四過、喻十過、而合成三十三過,又各各舉了確切的範例,使人一目瞭然,可謂極其精采(後人學習因明的,也從研習三十三過而入,可謂"思過半矣"之效)。基疏對這部分的解釋,盡了很大的努力,以篇幅言,幾佔現存全疏的一半(三卷有餘)。他為了明確刊定每一種過失的特徵與其可能運用的範圍,作出種種的分析。如解各過,都舉出全分的,一分的兩類四句(此即以正面對自許、他許、共許而為三句,反面全非又為一句),而刊定其是非(一、三句是過失,二、四句則不然)。另外又在各支過失可以兼備的方面,錯綜排列出所有的句式,以為真似的刊定。以宗過一類為例,九過互具,再加以全分、一分四句的分別,即可演繹出二千三百另四種句式(見本疏卷五)。這雖不免過於形式化,但從其可能性上,究極奧蘊,不得不說是基疏對於因明理論的一種發展。

  即由於三支過失的刊定和所對而言者(自、他、共三方面)有關,基疏從這一點更推論到比量之運用於破他、自救,乃至於留防過地步等等,也可在三支上予加限制的言詞(如只是自宗承認的加"自許",他宗承認的加"汝執",兩家共認而非泛泛之談則加"勝義"或"真故" 等),提了出來,並不成為過失(在護法、清辨的著書裡,此例極多),這樣就有了"自比量"、"他比量"、"共比量"的區別。又在共比量裡,還可擴大因支的範圍,加上自許或他許的部分,以成"自共比"或"他共比",三支比量的運用乃益靈活而廣泛。基疏對於這些用法,一再透闢地闡明其意義,併舉出玄奘在印度時所立"唯識量"和改訂的勝軍"大乘是佛說"量來作為例子而詳加解釋,又對順瞋的反對唯識量作了批判(見本疏卷五、卷六)。基疏在這一方面的發展,對於當時的佛學講論、著述以及理解護法、清辨等論書,均有很大的實用意義。本疏原稿不全,只到解釋喻過的開端為止,以下十種喻過、真似二量、真似能破各段,都付缺如,這是很可惜的。不過慧沼(650~714)依據本疏的精神,很好的替它補足了。特別是二量部分,疏文未及詳說的,還另寫了《二量章》收在《法苑義林章補缺》之內,極便於研究。慧沼這一部分補寫的疏文,後來單行,即題名《因明入正理論續疏》(因為有人曾將《續疏》刪成節本,後世也誤會為窺基原作略疏,其《續疏》不過是添加細注而已,參照內學院校刊本《因明入正理論續疏》卷末校記)。此外,文軌舊疏解釋似能破一段,曾引《理門論》中十四過類一段詳細解釋,也曾被後人誤認為窺基手筆,改題為《因明理門十四過類疏》,刊本單行。

  本疏內容極其豐富,幾乎涉及因明全部的問題,因此通稱為《大疏》。其書一出,所餘同類章疏為之晦采,大半零落失傳。在慈恩宗內,奉本疏為圭臬,備致推崇,更不待言。象慧沼,除作了《續疏》而外,還撰有《入正理論義斷》三卷、《纂要》一卷,引申本疏之說。其後,智周 (668~723)更對本疏作了《略記》一卷、《前記》三卷、《後記》一卷(未全),解釋益加詳細。又本疏從中唐時傳到日本後,講習極盛,著述亦多,其中還保存不少的唐人舊說足供研究。其流傳後世的主要著述,有善珠的《因明論疏明燈鈔》六卷、明詮的《因明大疏導》並《裡書》九卷、藏俊的《因明大疏鈔》四十一卷、良遍的《因明大疏私鈔》三卷。此外,還有鳳潭的《因明論疏瑞源記》八卷,徵引該博,解釋細緻,尤為風行。又本疏解釋因四相違過一段,素稱難解,日人對此也特別研究,另作注書,著名之作有真興的《因明四相違略私記》二卷、源信的《因明論疏四相違略註釋》三卷等。

上篇:三論玄義 下篇:阿毗達摩大毗婆沙論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博吃芻

(雜名)Pakṣa,譯曰魔軍。大日經疏九曰:魔軍者,梵...

三生成佛

華嚴宗主張經三生即能成佛之說法。略稱三生。即:(一)...

四諍

(名數)以七滅諍法而滅之四種諍論也。南山戒疏一上曰...

【身】 p0674   瑜伽一卷八頁云:身謂四大種所造,身...

自分勝進

達成某一修行境地,稱為自分;由之更向其他殊勝之修行...

香境

【香境】 又作香處,五境之一,是鼻根所對之境,為鼻識...

變文

為唐代以來,受佛教影響而流行之說唱文學作品之一。佛...

聞名

(術語)聞佛之名號也。觀無量壽經曰:其佛本願力,聞...

向火

(雜語)禪家取暖於爐邊謂之向火。百丈清規六曰:寒月...

修十種善法如師子王

師子王,又作獅子王。據寶雨經卷五載,菩薩因修十種善...

龍軍

(人名)Nāgasena,菩薩名。即那先比丘也。佛滅後出世...

臥法

(雜語)比丘眠臥之法。右脅臥,累足,法衣覆身,思想...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盎覆不吉蟲喻

過去有三兄弟,都說自己高大健壯,某次三人一起守夜,...

超越輪迴導歸淨土的路

是以欲透塵勞,須知要徑。將施妙藥,先候病源。若細意...

古代高僧令人感動的德行典範

《緇門崇行錄》這一部書專門記載古時候修行人品德的風...

一向專志莊嚴妙土

一向專志莊嚴妙土。這是一樁大事,那完成它要有精進勇...

僧鞋的來由

在佛教的發祥地印度地處熱帶,所以一般人都以為釋迦牟...

因家庭不如意而想出家可以嗎

家,其實就是道場;家,也是真正好用功的地方。可是很...

孔子拜師的啟示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享有極高威望。然而,孔子並沒有...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禪修

一、身心合一 身體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身體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