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智周(668—723)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智周,俗姓徐,濮陽人,十九歲受戒,二十三歲入慧沼門下,得慈恩宗嫡傳。學成後,行化諸郡。但據唐曇曠《入道次第開決》說,他未嘗至長安,而聲聞遐被。在玄奘門下的慈恩、西明兩系的論爭中,慧沼著《成唯識論了義燈》等書,駁破圓測等異說,而闡發了窺基所傳的微言奧義。智周即繼承慧沼的事業,繼續著述。專宏基師一系之說。他於開元十一年(723)去世,年五十六歲。其後,慈恩宗驟驟衰,著述亦漸次零落,惟新羅與日本學僧智鳳、智鸞、智雄、玄昉先後入唐,從智周受學,玄昉留學時間最久(716—735),他們返日後,即建立了法相宗,為慈恩一系的海外傳承。奘門諸師重要著述亦賴以流傳不絕。

  智周的著作,據《東域傳燈目錄》所載有十三種,現存十種:1.《法華玄讚攝釋》四卷,是對窺基《法華玄讚》「細繹疏意,問答釋難」。2.《大乘法苑義林章抉擇記》四卷,是對窺基《大乘法苑義林章》的抉擇釋難。3.《大乘入道次第》一卷,一作《入道章》,扼要地說明自宗修行次第的境行果。4.《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五卷,現存二、四兩卷。《東域傳燈目錄》云:「智周師依天台撰之」。5.《因明入正理論疏記》三卷,亦名《前記》、《因明紀衡》,是對窺基所著《因明入正理論疏》文義的釋難。6.《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三卷,補《前記》之缺。7.《因明入正理論疏鈔》一卷,亦名《略記》(或云偽作),是對窺基《疏》的簡略補充解釋。8.《成唯識論樞要記》二卷,現存上卷,亦名《成唯識論方誌》,或《樞要方誌》。9.《成唯識論了義燈記》二卷,現存下卷(起《了義燈》卷三末至卷六末),是對慧沼所著《成唯識論了義燈》的釋難。10.《成唯識論演秘(鈔)》七卷,是對窺基所著《成唯識論述記》的隨文釋難。本書與窺基的《成唯識論樞要》和慧沼的《成唯識論了義燈》,併稱唯識三疏。

  以上十種,除《大乘入道次第》和《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外,都是稟受師承的記述。此外,他的著作還有存目無書的三種:即《因明入正理論纂要記》一卷、《因明入正理論斷記》一卷、《瑜伽論疏》四十卷。

  智周的著述雖多從慧沼稟受而來,但也包含一部分由玄奘傳來而未經前人記述的印土學說。例如:《樞要記》中釋相見影質種子的異解,又如《演秘》卷四釋《述記》所引和《瑜伽》五十二說「出世間法由真如所緣緣種子生」一義有關的天竺三釋。又如《樞要記》述《能斷金剛般若》用杜行顗梵本的經過,都可見智周著述是另有親聞依據的。但慈恩宗的勢力,到智周已成弩末。他對於自宗的學說,只限於祖述師傳,並沒有顯著的發展。

  (隆 蓮)

上篇:實叉難陀(652—710) 下篇:菩提流志(?—727)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文守

(1608~1646)日本臨濟宗僧。為山城靈源院之開山。俗...

無縱逸者不死縱逸者常死

【無縱逸者不死縱逸者常死】 p1098 瑜伽十八卷十六頁雲...

智幢菩薩

智幢,梵名 Jāna-ketu,音譯枳娘襄計都。又稱常恆菩...

秉炬

(儀式)禪林之語。與通常所言下火同,別曰秉炬者,因...

說戒前僧同犯識罪懺白法

亦名:僧同犯識罪懺白法、同犯識罪懺白法、識罪懺白法...

味如嚼蠟

(雜語)謂無味也。楞嚴經:當橫陳時,味如嚼蠟。...

不還果補特伽羅

不還果補特伽羅者,謂於修道中已斷欲界第九品煩惱安住...

鑽籬菜

(雜語)叢林之隱語。雲雞也。東坡志林曰:僧謂酒為般...

意識助伴

【意識助伴】 p1208 瑜伽一卷十頁云:彼助伴者:謂作意...

二種菩薩最初發心

【二種菩薩最初發心】 p0040   瑜伽三十五卷十頁云:...

別解脫戒

又名別解脫律儀,別解脫是戒法的別名,因受戒能使身口...

集量論

梵名 Pramāna-samuccaya,西藏名 Tshad-ma Kun-las b...

【大藏經】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沙門善導集記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佛說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人爭一口氣

齊莊公的時候,有個勇士名叫賓卑聚。 一天夜裡,他夢見...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

一切的權勢、財富、享樂都是無常

佛要教化的眾生是什麼呢?是剛強眾生。我們這些眾生都...

婚外情的六種結局

如果能夠早一點智慧地想一想它的結局,也許人世間的許...

為什麼很多人很難相信淨土法門

為什麼很多人很難相信淨土法門?他就很難相信你為什麼...

有時解釋,反而會增添煩惱

生命只有一次,何必忙著為自己解釋語言雖十分通俗,但...

一切眾罪中,殺生最重;諸善行中,護生第一

佛言:世間第一惡行是以殺生為主,兼攝餘惡。一切眾生...

飲食無度者得飢渴咽病的現世報

地藏經上有一句話,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