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慧文(約六世紀)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慧文,一稱慧聞;他的籍貫和生卒年月,傳記不詳。據《佛祖統記》卷六《慧文傳》稱他是東魏孝靜、北齊文宣時(534—559)「行佛道者」,另一說他是北齊時(550—577)專業大乘的人。

  根據慧思自述的《立誓願文》和道宣《續高僧傳》卷十七《慧思傳》,可知慧思生於515年,寂於577年,他自稱二十歲到三十八歲遍歷齊國,學習摩訶衍及親近諸大禪師。在三十四歲那一年(548),受信州刺史的苦留,建立禪齋,說摩訶衍義;以後他就由北而南。慧思在親近慧文並獲得開悟,至遲是在他三十四歲之前的一、二年。這時慧文已是「聚徒數百,眾法肅清,道俗高尚」的有聲譽的大禪師了。慧思因聞名而往歸依「從受正法」,在親近慧文的第二夏而大悟。故慧文的弘化時期當自東魏開始,《佛祖統記》並說他「道化行於北齊受禪(550)之後」。《釋氏稽古略》卷二稱慧思依慧聞開悟為梁承聖三年(554),是不大可靠的。

  相傳慧文是無師自悟的。他因讀《大智度論》(卷二十七)體會到「三智實在一心中得」;又因讀《中論》四諦品,因緣生法即空、假、中一偈,聯繫構成了慧文一心三觀和所觀的一境三諦的思想的禪法。其後慧思傳承了這法門而傳給智顗。到了智顗它的內容更加以充實,從修觀上更開展為一念三千的三諦圓融觀,以為天台一宗的教觀中心。慧文即是這方面奠定基石的人。

  慧文的禪法,似包含有中國初期傳入的《安般守意經》、《般舟三昧》等,而以般舟系的大乘禪法為其心要。

  鳩摩羅什(401—413)在長安傳譯的《智度》、《中》、《百》、《十二門》論和有關禪經(《坐禪三昧經》、《禪法要解》等),學風在當時中國北方的影響當能存在。慧文遠承其學,近復取資於北地六家禪師明、最、嵩、就、鑒、慧用心之法,更發展之。其一心三觀之說,和當時傳菩提達摩二入四行的壁觀禪慧可(487—593)於東魏天平初年(534)在鄴都「盛開秘苑」,依《楞伽經》藉教悟宗似相呼應。傳之於慧思,思又傳之於智顗,乃構成教觀兼備,建立了天台宗。

  慧文禪法,雖資取於諸家,但師承是很不明的。天台宗建立以後,為了教人信服,智顗門人灌頂(561—632)曾在敘《摩訶止觀緣起》中,援用北魏曇曜譯的《付法藏因緣傳》二十三祖的系統,提出了「金口所記」和「今師相承」的說法。金口所記,後來湛然名之為金口口承是「從前向後」,從大覺世尊法付第一祖大迦葉到第二十三祖師子止,以其中第十三祖為龍樹。為慧文所祖承。蓋謂「文師用心一依《釋論》(《大智度論》),論是龍樹所說,《付法藏》中第十三師。智者《觀心論》云:‘歸命龍樹師’,驗知龍樹是高祖師也」(《摩訶止觀》卷一)。「今師相承」是由智顗追溯師承業于思、文,而上接龍樹,所謂「台(智顗)衡(慧思)慧文宗於龍樹」(《摩訶止觀》卷一)。今師即指智顗而言。

  除了上述的兩種相承之說而外,後來湛然在《摩訶止觀輔行搜要記》卷一,還提出與天台法門有關的九師相承問題。即列舉明、最、嵩、就、鑒、慧、文、思、頠九人,並簡單地說到九人用心的法門。九師中前六師,除「最師」是曇無最外,其餘身世不詳。據說,九師是記在《國清廣百錄》(原書已佚),且是不識根源的人所記;《續高僧傳》的《慧思傳》中也說,「思又從道於就師,就又受法於最師」;並說慧思開悟後「往鑒、最等師述己所證,皆蒙隨喜」;故前六師中至少最、就、鑒三師在慧文與慧思之間無疑是有深切的關係的。

  (石鳴珂)

上篇:真諦(499—569) 下篇:慧思(515—577)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沙門婆羅門相違

(雜語)智度論卷十曰:智慧人有二分,沙門婆羅門,出...

寶菩薩印

(印相)金剛寶菩薩之寶印也。成金剛縛,以左右之頭指...

竺大力

東漢僧。西域人,性好遠遊而不憚艱險。東漢獻帝時入洛...

阿拘盧奢

(雜語)譯曰罵。見文句記八之四。梵Akrośa。...

迦陵頻伽

【迦陵頻伽】   此雲妙聲鳥。大論云:如迦羅頻伽鳥,...

極微分不分

三位極微中第二位色聚之微。大小乘各有異說,小乘以分...

說法語

【說法語】 p1285 卽先首、美妙、分明、易可解了、可施...

後鈴

(雜語)又云振鈴。即一座行法之終,振鳴金剛鈴也。諸...

內院

兜率天有內外二院,內院名善法堂,彌勒菩薩常在這裡說...

四種國土

(名數)天台所立。一凡聖同居土,凡夫與聖者同居之國...

中千世界

梵語 dvi-sāhasra-madhyama-loka-dhātu。為古代印度...

五事內外分別

【五事內外分別】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二頁云:問:如...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

【推薦】幸運不是偶然的,而是改變自己得來的

如果你感覺你的世界不對,那只是因為你自己不對;你感...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古人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時...

為何相愛容易相處難

《四十二章經》云: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

從妄想躁動歸回於平靜

人常常有一種衝動:我一定要到什麼地方去看看!實際去...

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

一、被佛陀點名出生 龍樹(梵文:Nāgārjuna),可譯...

口業的四種

佛教把口業分為四種:惡口、兩舌、妄語、綺語。 惡口...

話說得失真

《荀子》說: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故贈人...

「潛伏」在我們生命中的菩薩和大善知識

印光法師告訴我們: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