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順(557—640)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法順,俗姓杜,一稱杜順,雍州萬年縣(今陝西長安縣)人,生於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十八歲出家,從因聖寺僧珍禪師(又稱魏禪師),受持定業。後來在慶州、清河、驪山、三原、武功等地說教,所說直顯正理,刪去浮詞。當時盛傳他有種種神異的事蹟,所以《續高僧傳》(卷二十五)把他的傳記編在《感通類》,並且說唐太宗仰慕他的神德,引入內禁,隆禮崇敬。《佛祖統紀》卷二十九、三十,載有唐太宗和他的問答,並說唐太宗稱他為「帝心」,後世遂有帝心尊者之稱。他曾遊歷四方,勸人念阿彌陀佛,著有讚詠淨土的《五悔文》。他的門弟子有達法師、智儼、樊玄智、動意等,其中以智儼為特出。據《華嚴經傳記》卷三說法順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3),即智儼十二歲時,向智儼的父母乞智儼為弟子,即交付高足弟子達法師教誨。《華嚴經傳記》卷四又說有居士樊玄智,涇州人,年十六,舍家來從法順修行,即令以讀誦《華嚴經》為業,並勸他依經修修賢行願。法順於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在南郊義善寺圓寂,時年八十四歲,葬於樊川的北原。

  世稱法順為華嚴宗初祖,其說始於圭峰宗密。《續高僧傳·法順傳》雖然沒有任何關於法順弘傳《華嚴》的記載,但在傳末說智儼經常講說《華嚴》和《攝論》之後,緊接著說是「斯塵不絕矣」,可知杜順、智儼之間是有華嚴傳承關係的。又《華嚴經傳記》說法順令樊玄智讀誦《華嚴》,又勸他修普賢行,也可見法順確是倡導《華嚴》學說的。

  法順的著述,相傳有《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各一卷。《法界觀》的全文,又見於法藏所譔《華嚴發菩提心章》,因此有人疑心不是杜順的著作,但澄觀對它有註解,題作「終南山釋法順俗姓杜氏」撰,並作《華嚴法界玄鏡》以闡明它。《五教止觀》也題作「京終南山文殊化身杜順說」,卷末還載明是「華嚴杜順和上略出記」,但全文大部分見於法藏的《華嚴遊心法界記》中,這《遊心法界記》或者是根據《五教止觀》所作。但是《五教止觀》中,出現了好些後來玄奘所用的譯語,又提到後來的佛授記寺,於是發生了是不是杜順所說的問題,為學者所聚訟,懸而未決。還有法藏的《妄盡還源觀》,孤山智圓也說它是法順所譔,到了晉水淨源才斷定是法藏所著(見《妄盡還源觀》卷末淨源按語)。又智儼所譔的《華嚴一乘十玄門》,也題作「承杜順和尚說」,假如這是事實,也可以證明杜順和智儼《華嚴》傳承的關係。此外法順的著作相傳還有《十門實相觀》和《會諸宗別見頌》各一卷。

  (黃懺華)

上篇:吉藏(549—623) 下篇:道綽(562—645)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不來不去

(雜語)謂法之本性無去來往覆也。智度論曰:即知一切...

伽藍神

又作伽藍十八善神、護伽藍神、守伽藍神、寺神。狹義指...

尼拘陀梵志經

(經名)一卷,宋施護譯。與長阿含散陀那經同本。佛至...

蜜利伽羅磨多跋羅娑馱

(堂塔)Mṛgamātṛ-prāsāda,譯曰鹿母堂。玄應音義...

如實知見

(術語)如實相之知見也。法華經壽量品曰:如來如實知...

浴佛偈

浴佛儀式中,以香湯浴佛像時所唱之偈文。浴像功德經中...

出家勝益

子題:出家人雖破戒罪畢得解脫、一日一夜出家二十劫不...

四種金剛藏菩薩

(名數)凡密教有四種之金剛藏,百八名讚以文殊為金剛...

攀緣

梵語 ālambana。攀取緣慮之意。指心執著於某一對像之...

禪道

(術語)達磨所傳禪宗之道。...

美音天

(天名)又名妙音天,辯才天之異名。梵名薩囉薩筏底Sa...

他心智

梵語 para-citta-jāna。十智之一。又作知他人心智、心...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惟賢長老《佛教哲學的現實意義》

一、現實的定義 現實的定義:顧名思義,現,就是現在...

有什麼好爭的

世間萬物萬象,放得下,自然爽心怡神,萬丈洪岩倚碧空...

要平息憤怒,必須舍去對他人的懷恨

常常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

假如動物會說話...

1980年福建,有一頭從屠刀下被解救的牛向著人們下跪感...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

百丈禪師的從林二十法則中說:從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

戒律中為何反對飲酒

佛教是反對飲酒的,無論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

厚德載福--清朝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家的故事

北東園筆錄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林則徐的好友,江蘇巡撫...

慧律法師《佛心禪話》

1.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