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地經論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佛地經論》七卷,親光等菩薩造,唐代玄奘譯。相傳親光是護法門人,丹珠爾收有戒賢造的《聖佛地經釋》一部和本論基本部分相同。

  玄奘自貞觀十九年(645)正月二十四日到長安以後,五月二日即開始翻譯。初翻《大菩薩藏經》二十卷,七月十五日又譯《佛地經》一卷(辯機筆受),顯然是以這兩部經為菩薩學行的綱領。以後即廣譯《顯揚》、《雜集》、《瑜伽師地》、《攝大乘》、《因明》、《菩薩戒》、《唯識三十》、《識身足》等論,到貞觀二十三年(649)八月都已完成,跟著就譯出《佛地經論》(大乘光筆受,同年十二月二日至二十四日),可見玄奘是以此論為瑜伽系學說的總結的。

  本論的解釋佛果是闡發三身的說法的。大乘中三身之說雖早已興起,而自這一部經論問世以後,關於佛果的境界才完全明白了。

  本論詳析佛果的境界,用五法攝佛地。所謂佛果,在彌勒和無著的論著中是以斷果和智果攝盡的。本論以清淨法界為斷果,以攝佛地的無為功德,而清淨法界也就是真如的異名。經文以十虛空喻釋難抉擇,論文依之廣釋。
  又分智果為四,以攝佛地的有為功德。初、大圓鏡智,由第八識轉依所成,能任持佛地一切功德,窮未來際無有斷盡,用十圓鏡喻顯示其義。次、平等性智,由第六識轉依所成,常與大慈大悲相應,無住涅槃即依此智而建立,受用身土的影像也由此智所示現,是妙觀察智的不共所依,要通過十地的修習才能圓滿成就十相。三、妙觀察智,由第六識轉依所成,能任持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在大眾會中說法斷疑,於此列舉有十種因來辨明它的相貌。四、成所作智,由前五識轉依所成,能在一切世界隨應示現佛變化事,利樂一切有情,依這一智的業用成立如來化身,於此列舉有十種化以明其相。

  本論開始曾解釋大覺是佛,具三種身,即自性身、受用身和變化身,而佛地則是佛身所依、所攝、所行的境界。本論把佛地的一切功德攝入五法加以闡明後,佛的三身的意義也自然確定下來。這比較舊日義學只就佛身來理解,在義理上有很大的發展。本論卷七曾出五法與三身相攝之義有二異解,如下表:


  ++++++++++++++清淨法界
  ++++++++自性身
  ++++++++++++++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
  一解+++++受用身
  ++++++++++++++妙觀察智
  ++++++++變化身++成所作智
  ++++++++自性身++清淨法界
  ++++++++++++++自受用身++四智自性相應共有及為地
  二解+++++受用身
  ++++++++++++++他受用身++上菩薩所現一分細相
  ++++++++變化身++為地前菩薩所現一分粗相化用



  三身與五法配合之間之有異說,正說明《佛地論》的學說,在印度六世紀或其以前的印度瑜伽系中已發展到了相當的階段,並引起不同的理解。作者親光菩薩更承著這些研究成果而撰成此論,對於佛的果德,作出了比從前更為精密周詳的闡明,這是本論的最大特色。以後關於佛土的問題在玄奘門下窺基的著述中更有圓滿的抉擇。

  經末有四頌總攝經義,論文以最末二卷廣釋,頗多精要,如真如義、二障義、斷惑義、化業義、三身差別義、三身形量義、如來三身有別無別義、如來化緣共不共義、等等,都足使歷來紛紜隱晦的疑難得到明確的解決。至於四頌頌文也見於《大乘莊嚴經論·菩提品》。

  本論的內容,從比較《成唯識論》和藏文譯本《聖佛地經釋》的研究上,可以推定其中的義理是本於護法,成於戒賢,而廣於親光的。從印度佛教的發展過程來說,自龍樹以至陳那數百年間大乘佛教有很大的轉變,本論是總結這一時期關於佛果問題的一部成熟的作品。本論自玄奘譯出後,唐代靖邁著有《註疏》六卷,現存寫本。又有智仁《疏》十四卷,神泰《疏》四卷,均已散佚。

上篇:十地經論 下篇:大智度論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人見

(術語)固執實有人我之見也。又名人我見,或單雲我見...

殑伽

(地名)又云強伽、弶伽、恆伽、恆架Gaṅgā,譯日天堂...

五淨居天

(名數)色界第四禪,證不還果之聖者所生之處有五地:...

過量三衣戒制緣

亦名:等佛衣量戒制緣、與佛等量作衣戒制緣、佛衣等量...

黑豆未生芽時

禪林用語。喻指全無形相前之本來姿態;即父母未生前之...

生臭

【生臭】 p0473 瑜伽八十四卷二頁云:諸肉血等,變壞所...

正覺

(術語)梵語三菩提Sambodhi,此譯正覺。如來之實智,...

勝因

(術語)殊勝之善因也。佛說無常經曰:勝因生善道,惡...

伺者,或依思或依慧伺察意言令心細為體,依思依慧者,...

赤遍處

【赤遍處】 p0698   集異門論二十卷四頁云:問:赤遍...

聖教廣義

【聖教廣義】 p1226 瑜伽九十一卷十九頁云:云何名為聖...

無覆無記

【無覆無記】 為『有覆無記』的對稱。若以道德之性質為...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

不知最親切

有時候出去旅行,一兩個月的時間沒有看電視、沒有聽廣...

在世俗中,佛弟子該如何看待爭取呢

問:在世俗中,佛弟子該如何看待爭取呢?是應該什麼都...

如何變不利為有利

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貝。同樣,一個人的缺點...

【推薦】人為什麼會發脾氣,原因在哪裡?

我們沒有一個人願意發脾氣,但是我們還是發脾氣,控制...

往生淨土的願,絕非世俗濁欲

佛教說這個慾望,比如具體談到五欲財、色、名、食、睡...

要想離開畏懼所求皆滿,應該這樣去做

【十二緣所怖。追求苦所依。歸敬地藏者。皆安住無畏。...

佛門裡的平等、寬容大度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狀。說寺裡的僧人把偷偷...

死期不定,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

我對死亡一直沒有什麼感覺,總覺得死亡都是別人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