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異部宗輪論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異部宗輪論》,一卷,題世友菩薩造,唐玄奘於龍朔二年(662)譯出。在其前,此論已有過兩種譯本:一為三秦時代的失譯本,題稱《十八部論》一卷;一為陳真諦譯本,題稱《部異執論》一卷。《十八部論》未標造論者名字,論首序偈前有"羅什法師集"五字,論中譯音下注秦言云云,因此,隋代吉藏認為羅什所譯。但各種舊經錄都作為失譯。它的現行本有梁代僧伽婆羅譯《文殊師利問經》卷下《分別部品》長行和偈頌一段,當系後人摘錄加入的。

  本論的作者世友,據玄奘所傳,係佛滅後四百年許迦膩色迦王時人,是當時說一切有部四大家之一。論首五序偈中,第三偈特提到他的作論(但此一偈,在秦譯本缺文),稱為大菩薩。大概是有部中人相信他會繼續彌勒成佛,名師子如來(見《出三藏記集》卷十,《婆須蜜集序》),故以菩薩相稱,當然這一偈是出於後人所加。中國西藏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說他是註解世親《俱舍論》的世友,時代未免太遲,不足信。

  本論出於有部大家之作,故其主要內容,完全依照有部的說法來敘述,特別帶著北方有部正宗毗婆沙師的色彩。論述佛滅後一百餘年(秦、陳譯本都作佛滅後116年)至四百年期間,印度佛教分派的歷史和各部派不同的教義(即部執)。其結構,首有序偈五頌,述造論因緣及造者。次本論長行,先總敘佛滅後爭論初興之時代以及分裂為大眾、上座兩根本部派的事由。次分敘大眾部於佛滅後二三百年內,再經四次分裂,本末合成九部。上座部於佛滅後第三四百年內,再經八次分裂,本末合成十一部。這樣總有十八部。後文分敘大眾、上座兩系各派的本宗同義(即各派從它的本部分裂時所公認的主張)和末宗異義(即各派分立以後自宗繼續建立的主張)。這一大段系依分裂先後,作十一類來敘述。即一、一說、說出世、雞胤三部與根本大眾部合敘;二、西山、北山二部與制多山部合敘;三、法上、賢胄、正量、密林四部與犢子部合敘;四至十一、其餘說假、多聞、說一切有、雪山、化地、法藏、飲光、經量各派分敘。現有漢譯典籍,關於佛滅後佛教部派分裂次第以及各派異執的較完整的記述,僅有本論一種,所以它實為研究部派教義極重要的資料。

  本論以北方有部之說為據,這在各方面都看得出來。如本論敘說有部,認為是佛滅後第三百年許,因與根本上座部少有乖諍而分出來的一部,並與轉為雪山部的根本上座部對立,其後即從有部次第分出犢子、化地、飲光、經量諸部。這些即暗示上座內部是長時期的和合,又暗示自宗為根本上座部之最古的代表者,立說亦最先出。又如稱跋耆子部為犢子部,稱牛王部為雞胤部,這都是北方有部對於他派表示輕蔑的說法。因之,本論所述和錫蘭所傳,《舍利弗問經》所傳,清辨所傳,以及西藏多羅那他所傳有部以外的諸說都有出入,而本論所述並不能無條件地看成史實,必須比較研究,才能勘定。

  另外,關於大眾、上座兩根本部派分裂情況的記述,雖基本上為有部之說,但三種漢譯本,前後亦不盡同。如關於發生爭論的五事的來歷,失譯本謂由大僧別立,陳譯本謂由外道(意在泛指與自宗對立的他派)所立,兩譯都未確定五事為何人所創,到了唐譯才全用婆沙師之說,將五事歸之於大天。又關於大眾部的形成,秦譯謂是三比丘,陳譯謂是四種破教大眾,所指都偏屬大眾部的一面;唐譯則謂四眾共議大天五事,則四眾中又有分化,其從大天說者為大眾部,反對大天說者為上座部。就這些不同的敘述上看,可知關於根本兩部分裂情況的傳說,即同在說一切有部之內,也曾有過迭娑變化,究竟真相還是有待研究的。

  本論的梵本已佚。漢文本失譯本約在公元402~410年間所出,底本最古,但四序偈前,有"羅什法師集"之語。如屬可信,當時本論應有幾種梵本流行。唐譯文末,附載有玄奘自述一頌,也說"備詳眾梵本",則各種梵本中有出入更不待言了。陳譯本關於可住子部(即犢子部)本宗同義,載有此部異執三種假、一切眾生有二種失等十餘則,為餘二種譯本所無,這或是陳譯所據梵本是流行於當時正量部的根據地伐臘毗一帶的,因而多出與正量有關的可住子部執若干條。這正可說明本論梵本不同實況的一斑。

  本論尚有藏文譯本,收在藏文大藏經丹珠爾中。此外,有宇井伯壽的日文譯本,又有增田慈良的英文譯本。藏文譯本,1860年由俄國華西列夫重譯成俄文,1926年重新譯成英文。日人寺本婉雅與日暮京雄又復譯成日文,並附有清辨、律天著作譯文對照。

  本論的註解,有唐窺基撰《述記》一卷,在日本更有註釋《述記》的撰述,以榮天撰的《目論》與憲榮撰的《發軔》較為著名。本論的陳譯本《部異執論》,有真諦《疏》十卷,已佚,一部分遺文解釋各派得名因緣等,散見於隋吉藏《三論玄義》及唐窺基《大乘法苑義林章》內。此外,藏文大藏經丹珠爾內,還收有失譯的律天《異部宗輪論中異部說集》,為從本論略抄的性質,內與本論所敘述者有異,可資參考。

上篇:成實論 下篇:四十二章經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解脫身與法身差別

【解脫身與法身差別】 p1236 無性釋三卷十二頁云:此中...

四種如實智

復次於法正勤修尋思已,必於諸法得如實智。云何而起如...

灌佛

(行事)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廣大,經...

七善

(名數)佛所說大小乘之經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實...

十一生類

謂十一種不同之生類。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

闇去明來

又作明來闇去。多用作表顯斷惑證理之譬喻。小乘謂先斷...

大飲光

(人名)摩訶迦葉之譯名。迦葉或譯為龜。或譯為飲光。...

邊地疑城

以疑惑心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邊地七寶宮殿中,因此處...

如意摩尼瓶

為繪有曼荼羅之寶瓶。此瓶能生世出世間之一切法;猶如...

火院

(術語)又曰火界。亦曰金剛炎。十八道之一。結火印身...

摩睺羅迦

梵名 Mahoraga。又作摩睺羅伽、摩護羅誐、莫呼勒伽、...

濕生

【濕生】 p1405 如四生中說。 二解 俱舍論八卷十一頁雲...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

什麼是念佛人的都攝六根

為什麼念佛人要都攝六根呢?都攝六根不是都攝那個第一...

衹要老實下來,就能得到利益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龍樹辯才還拙否,...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明朝奇書《菜根譚》誕生於明朝萬曆年間,此書將儒家的...

何以拜佛能罪滅河沙

佛教主張禮拜佛、菩薩聖像,當然它有很深的哲義存在。...

願生淨土者,必須要發菩提心

剛才所講的引導力,這個是從聖道的角度來講的。我們再...

【推薦】會傷害我們的是對事情的想法

那天,天降大雨,他依約搭公車去赴會,車上乘客擁擠,...

佛說人在臨終時投胎到哪一道的現象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第十卷阿闍世王受記品記載:...

這些是我們前世欠他的嗎

問: 法師您好!我母親因有外遇,導致家庭破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