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

【中國佛教】  大字體  護眼色

  《大寶積經無邊莊嚴會》四卷,唐菩提流志譯。它是《大寶積經》(本書已有專條)四十九會中的第二會,列於大部經中的第四卷至第七卷,是佛為無邊莊嚴菩薩闡說三品陀羅尼門的一會,也是全經中帶有濃厚的密教色彩的一會。

  此經的內容共分三品:

  一、《無上陀羅尼品》,敘述佛在迦蘭陀竹林,時有無邊莊嚴菩薩向佛請問成熟菩提的微妙陀羅尼門。佛為宣說應知諸佛的秘密語言、受持、思惟、如理觀察。如來所說攝諸善巧,無不清淨,這是由於一切法皆是假名言說,不可施設,也沒有示現,不住分別,也非不住,乃至如幻如夢,緣起虛妄,自性本空,能令眾生雜染皆淨,無有所得,也沒有攝受,沒有一法可以執著等諸法性空的道理。然後開示菩薩能隨念佛法利樂有情的法門陀羅尼句,並廣說陀羅尼門的善巧方便理趣差別。

  二、《出離陀羅尼品》,述佛繼續為無邊莊嚴菩薩宣說出離一切文字語言的法門理趣,並說由此成就如來十力,及說陀羅尼與最勝出離陀羅尼和它的功德。

  三、《清淨陀羅尼品》,述佛繼續說佛性非有非無,乃至十力、四無所畏無有少法可得,亦非不得。這個陀羅尼清淨法門,能夠開示一切法畢竟空寂,猶如虛空,又能示現廣大慧光。此外,又次第說十四首攝受一切善巧的清淨陀羅尼咒而勸令奉持。

  此會雖以向佛請問的"無邊莊嚴"菩薩為名,但其內容則在闡述諸法性空之理,顯示三個陀羅尼品為其心要。經中強調這三品陀羅尼的殊勝:"普如迦利邸迦月圓滿時,光明照耀,於眾星中最為殊勝;如是此陀羅尼印三品,攝受所有法門亦復如是。"經流通分又說:"此法門名陀羅尼王,亦名陀羅尼印,亦名三品所攝善巧。"顯見此會是以密教的陀羅尼門為主。但經中所傳只誦咒句,並未進至後世所傳的三密瑜伽階段,因而只顯示為密教的早期部分。又此會在大乘教義方面:一、所闡的法相,只限於四諦、三解脫門、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四不思議等早期大乘經中常有的名相。二、所述的義理,則是演說諸法緣起性空、及方便開示畢竟空義,乃至一切法悉是真如,一切法如與佛真如無二無別等屬於方廣大乘的理趣。三、所攝受的機緣,主要是菩薩乘人,也有聲聞乘人。如經中說:"聲聞乘人厭離三界,於甚深法勤修行者,此諸人等未曾聽聞此甚深法……如來為欲利蓋安樂此諸有情,令證甚深廣大無量難見難解種智覺故,而復(於此)宣說甚深之法。"顯示菩薩乘的學修道果。由此看來,此會的教義也和整個《大寶積經》同樣,是在真空的基礎上,具備了妙有的初型,是介乎般若與涅槃之間的經典。

  此會梵文原本早佚。在漢地此是初譯本,未有異譯。在藏地有藏文本。

上篇:大寶積經 下篇: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
佛教詞典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中國佛教

疾疫劫

【疾疫劫】 p0945   大毗婆沙論一百三十四卷三頁云:...

無功用智

於小乘,謂發有漏、無漏之智,非由加行而得任運自在。...

醫王善逝

(術語)藥師如來之別名(醫王之名,諸佛通用,今因藥...

讚唄

讚唄或稱梵唄與印度歌讚之法並不相同,因為梵音和漢語...

食後說法有四益

行事鈔·訃請設則篇:「薩婆多,要食後說法有四益:一...

十種智明

(名數)智明者,智慧明瞭也,菩薩以十種善巧之智明,...

八識二無我

八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

遠離引貪淨相

【遠離引貪淨相】 p1258 瑜伽十七卷十三頁云:云何遠離...

末多利

(流派)小乘十八部之一。開宗記一本曰:末多利部,此...

三等持

【三等持】 p0172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一卷十二頁云:三...

法緣慈悲

謂破除我之相,而對眾生隨力隨意拔苦與樂,生起慈悲的...

意根坐斷

謂斷滅煩惱之根本思量分別。蓋有意識乃生分別,有分別...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聖嚴法師:智慧與福報

有福報卻不一定有智慧;若無智慧,福報本身也可能會帶...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

執著於苦的「有」,而看不到苦的「無」

佛教不是宿命論,它告訴人們人生是苦,是困難,是要人...

把所有功德都迴向往生西方

衹要是修行佛法的人,他總有修行的種種科目,這裡就列...

服用動物製品,則是不知慚愧

所言天冷身弱,衣絲綿者,必須非此不能生活方可,若借...

總攝十種分別心

總攝一切分別略有十種。這是辨品類這一科裡的第三科廣...

聖嚴法師:心裡不安的原因

很多人的緊張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擾、自尋煩惱。凡是心...

四種馬喻不同根器

一天,釋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出去托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