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何謂「四重二諦」

2022/12/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何謂「四重二諦」

第一重:以「有」為俗諦,以「空」為真諦。

第二重:說空說有皆是俗諦,非空非有為第一義諦。

第三重:空有為二,非空非有為不二,二與不二皆是世俗諦,非二非不二才是第一義諦。

第四重:前三重二諦皆不離言說,故皆是教門,皆是世俗諦;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無名無相,才是第一真諦。

 

這四重二諦有兩種意義:一是前後淺深義,二者是前後無淺深義。

前後淺深義者,初重只破有不破無,故淺。第二重空有皆貶為世諦,非空非有才是第一義諦。第二重雖明不二中道,然對二明不二,猶是相待假,故第三重非二非不二方是真諦。第三重雖是二不二雙泯,然有言說。凡有言說皆是世諦,故有第四重,言忘慮絕,才是第一義諦。

前後無淺深義者,乍看起來,似乎前者為淺,後者為深,其實並不盡然。這四重二諦是為根機不同而設立的,若是上根人,聽到第一重,便能悟得無言之道,若是中下根人,聽到第三第四重也未必能悟道。故前者為上根人說,後者為鈍根人說。對下根若不重重破遣,難以悟無言之道,為此故立四重二諦。

又此四重二諦,若就教理分者,皆可說俗諦為教,真諦為理,輾轉適緣,靈活運用。

雖有四重二諦,但早期中觀宗多用初重,後來三論宗多用第二重,所以三論宗常說,若空若有皆是教門,非空非有是中道第一義諦,說二諦是教,就是根據第二重二諦說的。如他家說:《三論》《般若》是通教,只談二諦,不談中道,今明我第二重二諦,已說非空非有為中道,怎麼說不談?第三重中,若二諦若中道,空假中三諦皆是我家俗諦,非三非不三方是真諦。攝論師說:三性(三諦)是安立諦為俗,三無性非安立諦為真。今明,凡有言說皆是世俗,言忘慮絕方是真諦。

所以建立四重二諦者,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受悟有別,為適應根性的不同,故此建立四重二諦。

又為釋於經論,建立四重二諦。經論中或說有為世諦,空為第一義諦。如《大品·具足品》說:「菩薩住二諦中為眾生說法,世諦第一義諦。」即是初重二諦意。

《大品·道樹品》說:「若有若無,世諦故說,非第一義。」即是第二重意。

《華嚴·性起品》云:「不著不二法,以無一二故。」《大品·十善品》說:「不以二法,不以不二法。」是第三重二諦意。

《華嚴·十住品》說:「諦了分別諸法時,無有自性假名說,悉欲分別世諦義,菩薩因此初發心。一切諸法言語斷,心行寂滅如虛空,悉欲分別真諦義,菩薩因此初發心。」即是第四重意。

因為經中明二諦不同,為欲解釋經令學者易懂故,所以建立四重二諦。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知識文章列表

虛空無為具足三個特性

在憨山大師的《百法》批註中,他的意思是說:第一個虛...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東傳震旦,主流乃是般若與淨土兩大法系並...

達摩大師無心論

夫至理無言,要假言而顯理。大道無相,為接而見形。今...

般若和願力要怎樣去實踐

問: 師父,在修行的過程中,般若和願力這兩個方法要...

【推薦】無情物也有佛性嗎

有情眾生有佛性,但草木石頭等屬無情,是否具有佛性,...

只有福報沒有智慧,就會被福報所害

如果一個人修學菩薩道,這個必須要知道:不要著相,要...

慧律法師:心無所住就是安住

世間沒有中庸,無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無所住就是中庸...

金剛經感應錄:降伏湖神的經師

晉朝時,揚州江畔有一座亭湖神廟,傳說湖神非常嚴峻凶...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各宗要略——三論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

因果的法則

佛法所說的因果法則,是遍通一切的,就是宇宙間的萬事...

八字文殊菩薩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

八字文殊菩薩,其形像系頂有八髻,前五髻,頂上一髻,...

何謂佛度「有緣人」

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

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譬如在...

十里山墳,就是閻王的催命信

看了(祭奠亡人)這一幕情景,我們淨土行人就得要想到...

【推薦】清明時節該如何祭祀祖先

清明時節,國人有追終慎遠、感恩祖先的傳統,但大多數...

佛教徒不可欺騙蒙蔽共同財產

所謂欺罔共財,就是欺騙蒙蔽共同的財產。比如兩人合夥...

佛經中出現的童男與童女

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視青年的宗教,佛菩薩的聖像中,大都...

父親念佛相助,七歲童子往生前後的奇特瑞相

方海生童子,香港方養秋居士的兒子。方養秋一向行善,...

我以異方便,助顯第一義

【原文】 有修淨土懺法者,一僧謂曰:經不雲乎?若欲懺...

訥堂道人尺香齋的啟示

訥堂是淨土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的字,古者名以正體,字以...

定力不夠時,如何與煩惱重的人相處

問: 自身定力不夠時,如何與煩惱很重的人相處? 慧律...

聖嚴法師《永懷成就眾生的弘願》

我們悅眾菩薩就必須要具備這樣的精神。有很多人跟我講...

念佛也具足止觀

【當念佛時,不可有別想,無有別想,即是止。當念佛時...

帶業往生的必要前提

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誠懇切,這四個字是非常重要的。...

【佛教詞典】拔傳授

(雜語)謂真言阿闍梨,傳授事相於弟子時,不傳關於修...

【佛教詞典】勝金色光明德女經

梵名 Majju?rī-vikrīdita-sūtra。凡二卷。那連提耶...

【視頻】慧律法師《千萬里路共一月,萬億眾生同一佛性》2023中秋節開示

慧律法師《千萬里路共一月,萬億眾生同一佛性》2023中秋節開示

【視頻】讚佛偈·南無阿彌陀佛(奕睆居士)

讚佛偈·南無阿彌陀佛(奕睆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