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唐南天竺國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唐南天竺國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波羅奈國仙人住處施鹿林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及無量諸菩薩摩訶薩眾俱。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共阿逸多菩薩摩訶薩,入波羅奈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行乞,至有德婆羅門女家。

時有德女,遙見如來色相端嚴諸根寂靜,其心恬曠最上無比,威儀顧視審諦閑詳,譬如龍王有大威德,如真金柱嶷然安固,如清淨池皎無穢濁,欣慼不動如第四禪,身放光明內外融徹。

時有德女,見如是相,心生淨信,來詣佛所,頂禮如來,及阿逸多菩薩摩訶薩足,曲躬恭敬,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我於今者欲問所疑,惟願垂哀暫時住此。」

於時世尊,默然受請,敷座而坐,阿逸多菩薩摩訶薩,亦隨佛坐。

爾時,有德婆羅門女心生歡喜,益加恭敬,即白佛言:「世尊!我聞如來於波羅奈仙人住處施鹿林中,轉妙法輪,未知世尊所轉法輪說於何法?」

佛告之言:「有德女!我轉法輪,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處,六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有德女!此是如來於波羅奈仙人住處施鹿林中所轉法輪,一切世間,若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悉無有能如法轉者。」

爾時,有德婆羅門女白佛言:「世尊!所言無明為內有耶?為外有乎?」

佛言:「不也。」

有德女言:「世尊!若於內外無有無明,云何得有無明緣行?復次,世尊!有他世法,而來至於今世以不?」

佛言:「不也。」

有德女復白佛言:「世尊!無明行相是實有耶?」

佛言:「不也。無明自性從於虛妄分別而生,非真實生,從顛倒生,非如理生。」

有德女復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則無無明,云何得有諸行生起,於生死中受諸苦報?世尊!如樹無根則無枝葉華果等物,如是無明無自性故,行等生起定不可得?」

佛言:「有德女!一切諸法皆畢竟空,凡愚迷倒不聞空義,設得聞之無智不了,由此具造種種諸業,既有眾業諸有則生,於諸有中備受眾苦;第一義諦無有諸業,亦無諸有而從業生及以種種眾苦惱事。

「有德女!如來、應、正等覺,隨順世間,廣為眾生演說諸法,欲令悟解第一義故。有德女!第一義者,亦隨世間而立名字。何以故?實義之中,能覺所覺一切皆悉不可得故。

「有德女!譬如諸佛化作於人,此所化人復更化作種種諸物,其所化人虛誑不實,所化之物亦無實事。此亦如是,所造諸業虛誑不實,從業有生亦無實事。」

爾時,有德女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之義,今者如來所轉法輪,是虛空法輪,性空法輪,出離法輪,通達法輪,不思議法輪,無能轉者法輪,無等法輪,如實法輪,無生法輪,無自性法輪,無相法輪。世尊!如此法輪如來已轉。」作是語已,即以兩手捧栴檀香末,散佛足上,而作是言:「世尊!願我以此善根之力,於當來世,能轉如是種種法輪。」

爾時,世尊怡然微笑,從於口中放種種光,其光朗曜具含眾色,遍至十方無量世界,一一世界靡不充滿,還來佛所,右遶三匝,從佛頂入。

爾時,阿逸多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者有何因緣忽然微笑?如我意解,非無因緣。」

佛告之言:「阿逸多!汝見此婆羅門女,以手捧持栴檀香末散我足不?」

答言:「已見。」

佛言:「此女因今所種善根,當於八萬四千億劫不墮惡道,於六萬四千諸佛所,以尊重心承事供養,聽聞正法守護受持。彼佛在世及涅槃後,如見時間相續不絕,復令無量阿僧祇眾生迴向菩提,然後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光曜劫中而得成佛,號法光曜如來、應、正等覺,其佛住壽滿足一劫,教化無量阿僧祇眾生令得涅槃。」

爾時,阿逸多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此有德婆羅門女,曾於往世種何善根?」

佛言:「阿逸多!汝今當知,此有德女於過去世毘婆尸佛出現之時,已作女身,為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解其身上所著瓔珞,奉上彼佛而為供養。

「尸棄如來出現之時,於其佛所問甚深義,以妙衣服而為供養,在彼法中出家學道,修持梵行滿足千年。

「毘葉浮佛出現之時,營辦種種上好飲食,於半月中供養彼佛及聲聞眾,隨意所須皆無乏少。

「俱留孫佛出現之時,以阿提目多迦華,散彼佛上以為供養,得受五戒護持無缺。

「拘那含牟尼佛出現之時,願以種種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及餘供身所須之物,盡佛壽來恆為供養,於時彼佛於兩月中受其飲食及革屣等供身之具。

「迦葉如來出現之時,復以金花散佛供養,如是所作,皆為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作是言:『願我以此供養善根,速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未得記,終不願捨女人之身。』阿逸多!此有德婆羅門女,過去世中所種善根其事如是,此則是其最後所受女人之報。」

佛說此經已,阿逸多菩薩摩訶薩,及有德婆羅門女,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上篇: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下篇:佛說心明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阿難七夢經

阿難七夢經 東晉天竺三藏竺曇無蘭譯 阿難在舍衛國,有...

第一義法勝經

第一義法勝經翻譯之記 夫愛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經》...

佛說自誓三昧經

佛說自誓三昧經(獨證品第四出比丘淨行中) 後漢安息三...

佛說五大施經

佛說五大施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

【註音版】千轉大明陀羅尼經

千轉大明陀羅尼經...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祝釋迦牟尼佛成道儀(隨早課)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佛說四未曾有經

佛說四未曾有法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象腋經

佛說象腋經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陰持入經

陰持入經卷上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經所[衛-韋...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佛教詞典】得有三種

【得有三種】 p0995 大毗婆沙論一百五十八卷一頁云:問...

【佛教詞典】現前供養無記

何等現前供養無記?謂如有一想對歸依隨一天眾,遠離殺...

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常人往往視逆境為外來因緣,總不知究竟的緣由為何?往...

把每一天看成生命裡的最後一天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認為我們的生命一直處於倒記時中,...

造佛形象能獲得多大的功德?

優填王承佛威神之力五體投地頂禮完佛足,右繞佛三圈,...

不要老掛起那討債的面孔

佛講一切法無相,尤其在《金剛經》中,明確講無我相,...

弘一大師開示寫字的方法

一、 這一次所要講的,是這裡幾位學生的意思要我來講關...

一句話

鵑鵑原本在美國工作,公司給她的待遇很好,再加上單身...

修禪要除去比較的心態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

妄念之多,皆由正念提不起

妄念之多,即由正念提不起。如正念得力,妄念自無。何...

如何修學念佛法門才不至於走彎路

問: 如何修學念佛法門才不至於走彎路? 大安法師答:...

我們造的業,都跑哪裡去了

從唯識學的角度來說,整個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

放生償還所欠的無數殺債

我們多今生累劫以來,所造所欠的殺債,可能也虛空也裝...

念佛行人首先要把人做好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

【視頻】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楮訾)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楮訾)

【視頻】《金剛經》王菲念誦

《金剛經》王菲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