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鹿母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鹿母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佛言:「昔者,有鹿數百為群,隨逐水草,侵近人邑,國王出獵,遂各分迸。有一母鹿,懷妊獨逝,被逐飢疲,失侶悵怏。時,生二子,捨行求食,煢悸失錯,誤墮獵者弶中,悲鳴欲出,不能得脫。獵師聞聲,便往視之,見鹿心喜,適前欲殺。鹿乃叩頭,求哀自陳:『向生二子,尚小無知,始自濛濛,未曉東西。乞假須臾,暫還視子,將示水草,使得生活,並與二子,盡哀死別。長短命矣!願垂恕恩,愍及有識。若蒙哀遣,得見子者,誠非鹿獸,所能報謝;天祐有德,福注罔極。見遣之期,不違信誓,旋則就死,獸意無恨。』

「是時,獵者聞鹿所言,且驚且怪,衣毛為竪,其奇能言,識出人情,即問鹿曰:『汝為鬼魅、山林樹神?得無變惑,假借其形。以實告我,令明其故。』鹿即答曰:『吾以先世,貪殘之罪,稟受鹿身。至心念子,故發口能言,非為鬼魅,唯見識憐,生放死還,甘心所全。』

「獵者聞之,信加其言,心懷貪慾,意不肯聽,即告鹿曰:『世人一切,尚無志誠,況汝鹿畜?憐子惜身,尚全求生,從死得去,豈有還期?王命急切,恐必知之,罪吾失鹿,更受重責。雖心不忍,事不獲已,終不相放。』鹿時惶怖,苦言報曰:『鹿雖賤畜,甘死不恨,求期則返,豈敢違命?人受罪舋,唯乞假祚,為福所種。去則子存,留則子亡,聽往時還,神信我言。夫死何足惜,而違心信?顧念二子,是以懇懇,生不識母,各當沒命,分死全子,滅三痛劇。』

「鹿母低頭鳴噭,口說偈言:

「『我身為鹿獸,  遊食於林藪,
  賤生貪軀命,  不能故送死。
  今來入君弶,  自分受刀機,
  不惜腥臊身,  但憐二子耳。
  唯我前世時,  暴虐不至誠,
  不信生死苦,  罪福之分明。
  行惡自招罪,  今受畜獸形,
  若蒙須臾命,  終不違信盟。』

「於是,獵者聞鹿言訴之聲,甚歎其奇!貪利成事,不欲放遣,即告於鹿,責數之曰:『夫巧偽無實,姦詐難信,虛華萬端,狡猾非一,侵暴生種,犯人稼穡,以罪投身,入於吾弶。今當殺送供王廚食,不須妄語欺吾求脫,重身畏死誰能効命?人之無食,猶難為期,而況畜獸?全命免死,豈有還期?但當就死,終不相放。』

「鹿時憶子恐據,前跪兩膝,低頭涕淚,悲訴鳴吟,重說偈言:

「『雖身為鹿畜,  不識仁義方,
  奈何受慈恩,  得去不復還。
  寧受分裂痛,  無為虛偽存,
  哀傷二子窮,  乞假須臾間。
  宿世罪自然,  故受畜生體,
  為人所不信,  殃禍自應爾。
  猶是招當來,  欲脫畜生形,
  披肝露誠信,  願聽重誓言。
  若世有惡人,  鬪亂比丘僧,
  破塔壞佛寺,  及殺持戒人,
  反逆害父母,  兄弟與妻子;
  設我不來還,  罪大過於是。
  普世之極罪,  劫盡殃不已,
  宛轉更燒煑,  之彼復到此。
  可思之深重,  受痛無終始,
  設我不來還,  罪大過於是。』

「爾時,獵者重聞鹿言,心益竦然,乃卻歎曰:『唯覩世間一切人民,稟受宿福,得生為人,愚惑癡冥,背恩薄義,不忠不孝,不信不仁,貪殘無道欺偽苟全,不知非常,識別三尊。鹿但畜生,懇懇辭言,信誓叩叩,有殊於人,情露丹誠,似如分明,識覩其驗,以察其心。便前解弶,放遣假之。』

「於是鹿母,出弶得去,且顧且馳,到其子所,低頭嗅子,舐其身體,一喜一悲,踟躕徘徊,嘆息啼吟,並說偈言:

「『一切恩愛會,  皆由因緣合,
  合會有別離,  無常難得久。
  今我為爾母,  恆恐不自保,
  生世多畏懼,  命如露著草。』

「於是,鹿母說此偈已,便將二子,入於林藪,為別食稼,示好水草,誡勅叮寧,教生活道。念別子孤,淚下如雨,悲鳴摧傷,說偈別言:

「『前世行欺詐,  負債著恩愛,
  殘暴眾生命,  自盜教彼殺。
  身作如影隨,  今日當受之,
  畢故不造新,  當還赴彼期。
  違佛不信法,  背戾師父誡,
  自用貪無厭,  放情恣癡意。
  罪報為畜生,  當為人作飼,
  自分不敢怨,  畢命不復欺。
  貪求取非道,  殺盜於前世,
  每生為畜獸,  宿命所追逮。
  結縛當就死,  恐怖無生氣,
  用識三尊言,  見遣盡恩愛。
  吾朝行不遇,  誤墮獵者弶,
  即當就屠割,  破碎受宿殃。
  念汝求哀來,  今當還就死,
  憐汝小雙孤,  努力自活已。
  行當依群類,  止當依眾裡,
  食當隨侶進,  臥當驚覺起。
  慎勿子獨遊,  食走於道邊,
  言竟便長別,  就死不復還。』

「是時,鹿母說此偈已,與子死別,遲迴再三,低頭俛仰,唱聲感哀,委背而去。二子鳴啼,悲泣戀慕,從後追尋,頓弊復起,悲喚叫叫,說訴偈言:

「『貪慾慕恩愛,  生為母作子,
  始來受身形,  受命賤畜體。
  如何見孤背,  斷命沒終此,
  慕母情痛絕,  乞得並就死。
  自念我生來,  未識東與西,
  念母憐我等,  當報乳養恩。
  何忍長生別,  永世不復存,
  念母為我苦,  不聊獨生全。
  無福受畜形,  薄祐禍害至,
  始生於迷惑,  當早見孤棄。
  凡生皆有死,  早晚當就之,
  今日之困窮,  當與母同時。』

「於是,鹿子說此偈已,其母悲感,低頭號泣,哀悼怨歎,迴頭還顧,抗聲悲鳴,告其子言:『爾還勿來!吾自畢故,以壽當之;無得母子,夭橫併命。吾死甘心;傷爾未識,世間無常,皆當別離。吾自薄命,爾生無祐,何為悲哀,徒益憂患?但當速行,畢債於今。』鹿母復鳴,為子說偈言:

「『吾前坐貪愛,  今受弊畜身,
  世生皆有死,  無脫不終患。
  制意一離貪,  然後乃大安,
  寧就至誠死,  終不欺殆生。』

「於是鹿子,聞母偈音,益更悲戀,鳴涕相尋,至於弶所,東西求索,乃見獵者,臥於樹下。鹿母徑就其邊,低頭大聲,以覺獵者,而說偈言:

「『投分全中實,  畢壽於畜生,
  見放不敢稽,  還就刀幾刑。
  向所可放鹿,  今來還就死,
  恩慈於賤畜,  得見辭二子。
  將行示水草,  為說非常苦,
  萬沒無餘恨,  念恩不敢負。』

「爾時,獵者聞鹿鳴聲說誠信之言,驚覺即起,心動竦然,慈心發中,口未得宣。鹿便低頭,前跪兩膝,重向獵者,喜自陳說,以偈謝言:

「『仁前見放遣,  德厚過天地,
  賤畜被慈育,  悲意不自勝。
  一切悉無常,  忻然副信死,
  滅對畢因緣,  怨盡從斯已。
  仁惠恩難忘,  感受豈敢違,
  雖謝千萬辭,  不足報慈恩。
  唯夫誡精誠,  受福歸自然,
  今日甘心死,  以子屬仁君。』

「於是獵者,感誠即寐,又重聞鹿說偈,皆微妙之聲,加其篤信,捨生就死,以副盟誓,子母悲啼,相尋而至。『斯鹿之身,必非凡庸,吾覩世士,未能比倫。雖復獸體,心若神靈。吾之無良,殘暴來久。鹿乃立義,言信不負,可為明教,稽首稟受;豈復當敢,生犯害心?』即時獵者,加肅謙敬,辭謝遣鹿,而說偈言:

「『神鹿信若天,  言誓志願大,
  今我心竦懼,  豈敢加逆害?
  寧自殺鄙身,  妻子寸寸分,
  何忍向天種,  有想害靈神。』

「獵者說此偈已,即以慈心遣鹿,重複辭謝,悔心自責。鹿見遣去,出就其子,子望見母,得生出還,強馳走趣,跳[跳-兆+梁]悲鳴。子母相得,俱懽俱喜,一俛一仰,鳴聲呦呦,悲感受活,生蒙大恩,即仰頭謝獵者,而說偈言:

「『賤畜生處世,  當應充廚宰,
  即時分烹爼,  寬假辭二子。
  天人重愛物,  復蒙放赦原,
  德祐積無量,  非口所能陳。』

「爾時,鹿母說此偈謝已,將率二子,還於深林,鳴群嘯侶,以游以集,安身草澤,以寧峻山。獵者於後,深自惟言:『鹿但畜生,信義祐身,既免即濟,見者加稱。我之為暴,何廣於心?』即時啟寐,散意歸仁,放弩壞弶無復殺心。詣於廟寺請稟沙門,稽首顙面,自歸自陳,奉順慈義,畢志正真。便往白王,具說鹿言。王聞其說,心喜驚歎:『鹿獸有義,我更貪殘。又此鹿慧深達言教,知仰三尊,我國弊冥,事彼妖言,誠可捨棄,以保永全。』普國人民,無不聞知,畜獸行義,現獲信證,大道之化,無隱不彰。於是,國王即請會群臣,宣令國民:『吾之為闇不別真偽,啟受邪師,言畏偽神,妖祭無道,殘暴眾生;不如鹿畜,明識三尊。自今已後,普國率民,廢彼邪宗,皆歸正真。』詣於佛寺請受聖眾,冀以後世,長獲其福。臣下群僚,國民大小,皆信三尊,奉五戒十善,為期三年。國豐太平,民皆壽樂,鹿之祐矣。」

佛語賢者阿難:「唯吾善權,累劫行恩,恩救眾生其信如是。爾時,鹿母者,我身是也。二子者,羅雲及朱離母[貝*可]是,國王者,舍利弗是。獵者,阿難是。界上民走白王者,調達是。」

佛時說已,於鹿腨腸放大光明,遍照東西南北、四隅、十方各千佛剎。吾其光明所之,各有化導師子座及寶蓮華,或為法師比丘現肉體者,或為帝王及長者子者,或凡人黎庶現卑賤者,或人群生為畜獸者,各各以光明導御說法。爾時,所說鹿母信誓功德,以為法訓,法音入心,莫不信受其者,皆歸無上正真之道。佛即迴光,等接遍照閻浮提內,悉令普徹,其蒙光者逮安隱想。

爾時,眾中有八百比丘,意志四道以證道跡,聞說鹿母於畜生之中發起大意,以信成道,感悟變化即時反悔,前白佛言:「願立信誓為菩薩道,唯佛加哀助利我等,當以建行荷負眾生,救濟一切至死不離,即時逮得僧那僧涅弘誓之鎧。」

爾時,阿難整服長跪,白世尊言:「此諸比丘網惑大乘不受正諦,如今開悟逮得法證,離淵越壍何其疾也,誠非小道所能信明!大會有疑。唯願世尊!說其緣由,以釋將來。」

佛言:「善哉,阿難!汝問快也。斯承先識非今所造,是諸比丘迺昔鹿游國民,信受王命奉順三寶,加鹿即感,皆願無上正真意。中間癡闇,不複習行,雖以遇我得作沙門,忽棄本願迷於大乘。今聞我說前世本末,閉結疑解,得無想安隱,是其宿命識神使然。」

佛說是時,八百比丘皆得阿惟越致。力士聚中有八千人,見證心解,除放逸行,皆發無上正真之道,逮得入信聲尋獲安隱無想之定。天、龍、世人七億二千,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佛語阿難:「我作畜生之時,以不忘菩薩弘濟之心,應行導利逮於今者,但為眾生勤苦無極。假使一人亡本沒流,未拯拔者終不捨放。諸欲求安逮是功德疾成佛者,皆當盡心中誠歸信三尊,世世不廢如我今日現般泥洹,誠信所致也。阿難!汝當受持廣宣此經無令滅絕。」

阿難即前稽首作禮,受持諷誦。

佛說鹿母經


上篇:佛說鹿母經

下篇: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本緣部目錄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賢愚經

賢愚經卷第一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一)梵...

大方便佛報恩經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在後漢錄 序品第一 如...

太子須大拏經

太子須大拏經 西秦沙門聖堅奉 詔譯 聞如是: 一時佛...

法句譬喻經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無常品第一...

正法念處經

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

【註音版】咒三首經

咒三首經...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

佛說三轉法輪經

佛說三轉法輪經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

法句譬喻經

法句譬喻經卷第一 晉世沙門法炬共法立譯 無常品第一...

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佛說長者子懊惱三處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註音版】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

優婆塞菩薩戒誦戒儀式...

佛說十力經

佛說十力經大唐貞元新譯十地等經記 新譯《十地經》及...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一卷(出烏波離所問經) 開府儀同...

【佛教詞典】法塵

(術語)六塵之一。一切之法,為意識之所緣者謂之法塵...

【佛教詞典】佛教年表(前623年-661年)

前623年   佛陀釋迦牟尼誕生於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

朗然獨醒,大丈夫當如是矣

【原文】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大約貧賤、...

在家居士簡易又有效的煙供儀軌

煙供,此修法主要利益鬼神,把很多殊勝的加持物和食品...

破除法執的相狀

我們看看,講到出世的聖人,佛陀也給他一些建議: 非明...

知恩圖報的馬兒

元生公,是我已故的曾祖父。他生前曾經有過這麼一段感...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需要念往生咒嗎

問: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一定須念《拔一切業障根...

三寶的分類

佛法僧乃三寶之稱。 每個人信佛,必須先皈依(歸依)三寶...

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一切諸佛

我們大家念阿彌陀佛觀想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我就是阿彌...

念佛後的迴向內容

問: 弟子學佛時間較短,請問在念完阿彌陀佛聖號後,...

行四事能令菩薩速得陀羅尼法

經常有人會問如何修行最快捷,誦哪一部經最有功德,持...

精進修為何更容易出業障呢

問: 為什麼精進修時,反而比平淡修時易出業障呢? 宏...

憫人之孤,容人之過

憫人之孤,就是憐憫他人之孤,這些行善積德都是雪裡送...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質

古人說: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今社會,雖不說物慾橫...

【視頻】瑜伽焰口(佛光山唱誦)

瑜伽焰口(佛光山唱誦)

【視頻】《佛臨涅槃記法住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