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雲無想經

姚秦竺佛念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雲無想經卷九

盲今已□□□□□□□□□□□□□□以憐愍心,受我等□□□□□□□□□□於先所,作眾罪心,□□□□□□□□□□重罪得滅,漸生善法,□□□□□□□□□量眾生,得無根信。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會中有一梵志,名曰直道,即從坐起,驚愕舉手,而作是言:「大眾盡知,瞿曇沙門是大妄語。先常說言:『作五逆罪,誹謗正法,毀呰聖人,用招提僧物及佛法物,犯四重禁,污比丘、比丘尼,邪見,是十種人,是地獄種。現在不能斷欲界結,證沙門果,不能增長無上正法。』今者乃說:『有正信心,悔先所作,罪則得滅,還能增長,如來正法。不信之者,名地獄人;有正信者,名如法住。』云何瞿曇作二種說?信我法者,名為正見;不信我法,名為邪見。瞿曇沙門不觀先言,復說是語:『如是一切,云何得名一切智也?』瞿曇沙門,非一切智、非一切見,說一切見。諸外道等,亦作是說:『我一切智、我一切見。信我道者,名為正見;信瞿曇者,名為邪見。』如是二語,有何差別?若無差別,云何分別是正、是邪?」

爾時,世尊告大雲密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諦聽,諦聽!一切眾生,為四顛倒之所圍遶,復有四不具法,所謂戒、見、威儀、正命。因是八法,能令眾生行黑闇處,不能分別邪之與正,法與非法。

「善男子!是直道梵志,於大眾中,驚舉手言:『沙門瞿曇,作虛妄語。』是言即虛。善男子!一切法虛,如來能說,是故,如來不為妄語。一切諸法,無性、無定、無體、無緣,不可定說,空無出滅,不名為物,無淨不淨,如夢如幻,如水中月,如熱時炎,如[口*兮]聲嚮,如乾闥婆城、龜毛、兔角;貪瞋癡體,無有真實,因惡覺觀,而便出生。本無今有,以有還無。善男子!一切眾生,不知是相,是故唱言:『沙門瞿曇,作二種語,虛妄而說。』

「如來雖說,十種眾生,信者,則能除滅眾罪;不生信者,則入地獄。善男子!若有罪人,能作如是觀法相者,是人名信,能滅眾罪;如其不能如是觀者,名為無信,是地獄人。

「善男子!有師子吼無上梯智,回復無生忍,無邊神足法門陀羅尼,菩薩摩訶薩若有成熟是陀羅尼,於大會中,宣說一偈,則能摧滅一切邪見,破顛倒心及心數法;離一切疑,能破慳貪瞋恚癡垢。

「善男子!若復有人,具無量罪,聞是持已,於七日中,至心念佛,不念一切世間之事、諸煩惱結,是人即見一切三界、三世、陰入界;猶如大風,是人爾時,心如風等,觀一切法,三界、三世、諸陰入界,都無所著,不可宣說。是人名為,不著三界諸陰入界。作是觀時,於三界中,不名清淨,不名不淨,不名解脫,不名繫縛,不名為此,不名為彼,不名凡夫,不名聖人,不名為去,不名為住。是人終不為凡夫法之所誑惑;斷一切想,見倒心倒,見五欲樂,如風如空。雖從世法,說有五欲,而其內心,都不染著,不生不滅,而能斷除一切惡法,如先所說,十種眾生。

「善男子!是梵志者,以不解故,唱如是言:『沙門瞿曇,作二種言,虛妄所說。』善男子!若人能觀如是法相,是人即得無生法忍。若得是忍,當知是人決定得成無上道果。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獲得如是陀羅尼門,心喜讚誦,惠念三寶,至心供養,是人則為,一切人天之所恭敬,亦為天人四大天王之所擁護。雖未解脫,亦能除滅一切重罪——業障、煩惱障、報障、法障。乃至夢中,終不失於菩提之心。具足獲得四無礙智,不為世法之所染污,猶如蓮花。離諸怖畏,四魔大怨,不能為惡。能增長善法,凡有所說,眾樂聽受。見皆生憐,憐已能救。遠離邪書,不善惡友。身無四百四病,能濟眾生一切患苦。常施眾生,歡喜快樂。隨所生處,諸根完具。四無量心,無能動轉。見怖畏者,心生愍念,如親父母,常為眾生。樂見愛念,雖不貪利,而為一切之所供養。遠離五蓋,樂順善法。

「若客因緣,暫時睡眠,夢中則見,十方如來諸菩薩等。如是菩薩初未聞法,悉皆得聞,分別十善及十惡法,示生死苦;開大方便,說菩薩戒。即聞法已生喜信,以是因緣,捨命之時,心不退轉,不生怖畏,見十方佛,所言不錯,捨身即得生淨妙土,見佛聞法。常親近佛,修五神通,習自然生,不由他得。常得化生,不由三惡。不失見佛,樂聞正法,供養眾僧。

「何以故?善男子!是陀羅尼法門,乃是一切過去諸佛之所宣說,為滅惡世眾生罪故。過去諸佛,了了喜見。未來之世,諸惡眾生,不能親近,諸善知識,遠離正道,行於黑闇,修習邪見,常住煩惱重病之中,去菩提道。以是因緣,過去諸佛,悉共演說,是陀羅尼。善男子!若有現在十方諸佛,亦共宣說,是陀羅尼;若有未來十方諸佛,亦共宣說是陀羅尼,皆共為滅,直道梵志!等逆罪故。」

爾時,世尊告直道梵志:「善男子!汝說:『眾生五大身者,是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是五陰中,乃至十八界中,眾生顛倒,生於我想;因我想故,流轉生死,猶如車輪。眾生以是四倒因緣,盲生、盲死,受無量苦,離人天樂及無上樂,心無慚愧、正信、智慧。是故,便說:『四大、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是我、我所。』善男子!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法地大,即是我、我所耶?」

「不也,世尊!因是地大,則便有我。」

「善男子!若從地大而有我者,我即是地,地即是我。是故,地亦名地,亦名為我,亦名眾生,亦名壽命,亦名欲器,亦名增長,亦名士夫,亦名摩納,亦名為作,亦名使作,亦名為起,亦名使起,亦名說者,亦名使說,亦名為受,亦名使受,亦名為知,亦名使知,其餘諸大及法入界,亦復如是。善男子!一切諸大陰入界等,悉不名我,乃至使知,悉不名我。善男子!一切諸大陰入界等,過去、未來、現在,非我、我所。是故,諸大陰入界等,不可取持,不生、不滅、不作,不可見聞。善男子!眼空、色空、眼識空,三法因緣觸亦空,四法因緣受亦空。是故,一切諸法無主,不得自在,無此無彼。善男子!如是諸大陰入界等,非男非女,心心數法,不名為男,不名為女。以是因緣,一切諸法,皆如虛空,念念生滅,無自性故,猶如電光,不可宣說。

「若人殺人,得殺罪者,是人為以現在身心得罪;為以過去身心得罪;為以未來身心得罪。」

梵志言:「世尊!過去已滅;未來未生;現在無住。」

佛言:「以是因緣,應無殺罪。若言有殺,云何名殺?地不殺地,餘一切大陰入界等,亦復如是。」

梵志言:「世尊!因緣恶心故,名之為殺。」

佛言:「善男子!汝云何言,因恶心故,得名殺者?如是恶心,住在何處?為在欲界,為在色界,無色界耶?虛空耶?意界耶?有為界耶?無想界耶?有漏界耶?無漏界耶?有界耶?無界耶?善男子!若有人發於恶心,作五逆罪,誰是發耶?如是心者,以何為性?誰轉是心,作善、不善?住在何處,而作此轉?若無作者及無受者,汝云何言,有我、我所?」

爾時,梵志默然不言。

「善男子!以何因緣,默然不答。」

梵志言:「世尊!我今已得入是法門,見一切法,無作、無取、無住、無性、無體,不可宣說;猶如虛空,熱時之炎,夢幻水月。世尊!一切諸法,無有住處,無彼、無此。是故,我今默然無言。」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名師子吼無上梯智,回復無生忍,無邊神足法行陀羅尼法門,斷一切苦,入大智門,是菩提道之初行也,斷二種生,遠離煩惱塵埃。如是法門,不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

「善男子!汝等雖復殺父、殺母,唯得重業,不得逆罪。汝今復得入是法門,生大信心,漸漸當得,消滅無餘。」

梵志聞已,心大歡喜,即前禮佛,長跪叉手白佛言:「世尊,我頑闇,謗佛所說,今以逆罪,並謗佛咎,於如來前,誠心懺悔。」

「善男子!汝今此罪,欲留餘不?」

「世尊!云何名為餘?」

「善男子!雖生慚愧,發露懺悔,若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為餘;若能憐愍一切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無餘。是人亦能斷四顛倒,亦得聖智,親近梵住,增長善法,善根堅固,雖有氷緣,不能令退得無礙智。」

爾時,直道梵志等,無量那由他眾生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至心憐愍,為一切眾生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悔先所作。唯願!如來大慈憐愍,受我重懺。重願如來為我等故,說師子吼無上梯智,回復無生忍,無邊神足法門陀羅尼。是陀羅尼,不與聲聞、辟支佛共。雖有共者,我所不求;我今所求,如來第一義,無上智陀羅尼,能莊嚴一切善法,一切世法,佛無上智無畏施等陀羅尼。為大眾增長善法,不忘不失,至心受持,能破四倒,成菩提道,壞一切結及諸惡業。是陀羅尼,是諸菩薩摩訶薩等之大寶聚,無上三昧。以是因緣,能令菩薩,乃至夢中,心無退轉。有所至處,若沙門眾、婆羅門眾、剎利眾中,心無所畏。常樂惠施,勤行精進。遠離一切惡、不善業。能令怨敵,生歡喜心。離諸放逸、邪書、邪見及惡知識,亦能調伏如是等人。常能演說無礙法門,令說法者,無有病苦及諸惡事,不為諸魔之所得便。常知宿命。得化生身,離諸惡有。常得親近十方諸佛,聽受正法,供養眾僧。世尊!是陀羅尼,名為一切菩薩摩訶薩秘密之藏。唯願!如來!生憐愍故,分別解說。」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陀羅尼,悉能成就無量善法,如法所說。諦聽,諦聽!當為汝說。」

爾時,世尊即為說之:

「波囄 迦囄 啵迦囄 多迦囄 陀邏毘[口*伐]提 波邏半遮那目呿 波邏朱那坭 波邏坭 毘喏[口*((局-口+、)/一)][口*伐]提 扇[口*((局-口+、)/一)] 波邏[口*(罩-卓+(口/田))]那因提梨 遠離色香味[口*((局-口+、)/一)] 遠離顛倒 能燒一切毒 能遠離一切惡鬼惡道病 無礙法門 具足法門 真實智法門 無礙心 大法施 具足法施 能破五蓋莎呵

「善男子!若佛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如是陀羅尼咒,讀誦、書寫。若月八日,淨自洗浴,著新衣服,淨其內心,在佛前像前、塔前、舍利前,千遍讀誦,以劫貝縷一百八結,以用系頭,是人若與惡眾共行,能令一切不見其形,臥無惡夢,是名陀羅尼一句。

「善男子!復有一句,所謂:

「雖埿 優牟埿 頗藍牟埿 優波闍[仁-二+兮] 拘嘶 [口*伐]闍 不失意心堅[革*卬] 電心如法住 次等住 能生如來智光 未[口*((局-口+、)/一)] 毘頭末[口*((局-口+、)/一)] 藪缽[口*((局-口+、)/一)] [口*(仁-二+質)][口*((局-口+、)/一)] 無礙寂靜 念心增長 莎呵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如是陀羅尼句,讀誦、書寫。當於佛前、像前、塔前、舍利前,千遍讀誦,飲黑蜜蓮化鬘漿,一日之中,能誦千偈,得他心智。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在寂靜處,誠心如法,行是陀羅尼,是人不過七日,獲得四禪,壞欲界結,見十方佛,得如證意三昧,能化眾生,滅一切障,所謂業障、報障、煩惱障;能淨眾生,所謂諸根;能燋眾生,一切煩惱、顛倒等結;親近住於賢聖之道,無能令其退轉菩提;親近一切智,不從他因,而生智慧,得一切佛,三世無礙無畏法門。以是三昧因緣力故,得發願力,能淨一切諸惡眾生,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說是陀羅尼時,是大會中,八萬四千那由他眾生,得是陀羅尼;八那由他眾生,除重業因緣,得如法忍;無量眾生,未發聲聞心令發,未發緣覺心令發;無量眾生,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令發;無量眾生,於菩提心,得不退轉。

爾時,大雲密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未來之世,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持讀誦是大雲經,是等當得何等功德?復能滅除何等煩惱?復能遠離何等果報?復得何等智慧之力?何時當得,大乘智慧,能度無邊,生死大海?何時當轉無上法輪,施諸眾生清淨法眼?」

佛言:「善男子!如是義者,悉不應答。」大雲菩薩,如是三請,佛亦不答。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是經典,當付囑誰,調伏未來諸惡眾生?世尊!未來之世,有剎利旃陀羅,婆羅門、毘舍、首陀旃陀羅;或有未聞如是經時;或以惡事,加於四部。以是業緣,無量歲中,於三惡道,受是果報。唯願!如來!為滅如是旃陀羅等惡業果故,以是果故,經典付囑侍者。」

佛言:「文殊師利!我涅槃後,此佛世界,真正王種,斷滅無餘;弊惡之人,當為王者。如是惡人,斷正王法,憍慢嫉妬,心無慚愧,多行放逸,非歸依處,而作歸依。如是國土,所有大臣、長者、沙門、婆羅門等,亦復如是,破戒慳貪,心無慚愧,具十惡法,不信三寶,無供養心,不能求請,常樂宣說無因、無果。菩薩摩訶薩見是國土所有眾生,如是習惡,即便移至他方淨土。諸菩薩等,既移去已,此之世界,惡世惡時,即便熾盛,眾生多病,穀米勇貴,四兵競起,互相抄劫,皆由眾生不知足故!

「善男子!我當付誰如是經典?誰能於是惡眾生中,分別解說?善男子!若有人能堪忍飢渴,種種苦惱,罵詈、撾打,不惜身命,是人乃能流佈是典於未來世。若有是者,我當以是無上正典,而付囑之!」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曰無畏功德疾行,即從坐起,頭面作禮,長跪白佛言:「世尊!我能於是無量世中,受無量苦,若刖手足、破頭、出目、飢渴、寒熱、撾打、罵詈,乃至三惡道苦,當為流佈如來是經。我能通於如來世界,所有大城村邑聚落,若龍、若鬼,流佈是經。為斷眾生四顛倒故,令其持戒,勤行精進,正見具足,成就六波羅蜜,得無上菩提故。」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願,汝悉能作,令無量眾生,施作佛事。善男子!汝所願者,能得具足六波羅蜜,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雖有無量大眾,如汝等輩,實為難得;未來世中,受汝語者,亦復難得;雖有受者,生於重信、持讀誦說、分別示教,亦復難得。若未來世中,有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樂教,是人則得十事功德:身常無病;不求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自然而得;不求善友,而得親近;十方諸佛,所共愛念;凡所說法,人樂聽受;得捨摩他、毘婆舍那;具足世義及出世義;身心寂靜;增長三寶;得無上陀羅尼。善男子!我雖說其十事功德,若能教人懺悔,除滅無量惡罪,亦復獲得無量福德。復次,善男子!如是之人,若能至心,於未來世,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得無量福。是人捨命,了了得見十方諸佛。諸佛各言:『汝善男子!生我世界,聽我正法,斷於四倒,滅諸惡法,成就聖智,住於梵住。受我法已,常得化生,斷三惡道,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得入大般涅槃。』是人聞已,生歡喜心,即得生彼諸淨佛土。

「善男子!如是之人,受是法已,所在生處,諸根具足,得上妙色,一切眾生之所樂見。得三寶信,能設供養。若聞正法,即得解脫,壞一切業。所受正法,堅持不失,獲得一切陀羅尼門。聲聞、緣覺、菩薩三昧,能過聲聞、辟支佛道,復能教化無量眾生,住於梵住。若有未來,受持是語,當得成就,如是功德。」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是菩薩能發如是難得之心,正應當以是經付囑。」

爾時,世尊告無畏功德疾行菩薩:「今以此經,付囑於汝!」

爾時無畏功德疾行菩薩與無量菩薩,敬承佛教,受是經典。梵住等無量梵天,紺目等無量帝釋,四天王等無量鬼神,難陀、婆難陀等無量龍王,亦共受持。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雲無想經卷第九

    清信女張宣愛所供養經

    歲在水卯正月十一日寫訖


上篇:大方等無想經

下篇:佛遺教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涅槃部目錄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 大唐南海波凌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

大悲經

大悲經卷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梵天品第一...

般泥洹後灌臘經

般泥洹後灌臘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

佛說奈女耆婆經

佛說奈女耆婆經 後漢安世高譯 佛在世時,維耶離國王苑...

【註音版】文殊師利發願經

文殊師利發願經...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

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

【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一 楞嚴經卷第二 楞嚴經卷第三 楞嚴經卷第...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

從容錄重刻四家語錄序 自佛祖拈花。迦葉微咲。雖云默...

佛說園生樹經

佛說園生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

佛說華手經

佛說華手經卷第一(亦名攝諸善根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

【註音版】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曼殊室利呪藏中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三藏沙門釋義淨譯...

【佛教詞典】語無擾動

【語無擾動】 p1283 瑜伽八卷十二頁云:此中尸羅支所攝...

【佛教詞典】蘊識

(術語)蘊蓄心識之意,如雲含識,謂有情也。西域記序...

喝酒有種種過失,是故應當不飲

酒在五戒中有,八戒中有,乃至比丘菩薩戒,無一不戒酒...

欲到無求品自高

古語說:有容乃大,無慾則剛。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

你心裡的按鈕在哪裡

某位老師說過一個故事:他是一個光頭,這在當地是很特...

我是個好人,為何還會得癌症

為什麼會得癌症?很多人一聽到醫生宣佈自己得了重病時...

敲木魚

年輕的父親嚴厲地責打孩子,驚動了正在屋裡念經的祖母...

居士是否可以在佛前自受五戒

在家女人如果家裡經濟寬裕,身體自己又能做主,到附近...

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

俗話說,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紅棗最突出的特點...

自律管好自己,慎獨切莫放逸

我年輕時有一次前去看望一位老和尚,他房間的牆上貼著...

修習禪定的一些方法

禪宗分五家:臨濟、曹洞、雲門、法眼、溈仰。臨濟宗是...

高僧諦閑法師的禪定工夫

諦閑法師與印光法師(18611940)為真蓮友,彼此同唱教...

學會轉變心態,幸福其實很簡單

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哪個人能夠做到一帆風順。人生的...

淨業行人的專修與雜修

善導大師談到,一個淨業行人,要有五種專修。專修裡面...

【視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善音居士讀誦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善音居士讀誦

【視頻】《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道證法師念誦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道證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