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二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二十四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緣起品第三之四

有餘復言。如無色界歿。中無連續欲色界色生。如是亦應此死有滅中。無連續彼生有起。所引穀喻。於證無能。又此喻中有非愛過。謂同法喻。例法應同。然穀等種中。唯生穀芽等。如是人歿。應但生人。牛等歿時。唯生牛等。故喻於此有非愛過。又種滅處。即有芽生。應眼根中識等滅已即於是處識等還生。則唯一根。恆生識等。如是耳等便為無用。又一身中。識等滅已。即復於此識等還生。是則恆存應無死義。如是死有於此處滅。即於此處中有復生。後後念生即前前處。乃至中有滅。即此生有生。是則應無往餘生義。中有勝用。於此頓亡。巧立如斯害自宗喻。此皆非理。所以者何。從無色歿。生有色者。色法生時。有連續故。謂無色歿。生欲色時。即由是處大種和合。從順後受業。有異熟色生。故彼色生。非無連續。或總相續無間斷故。謂無色界。異熟終時。四無色蘊。無間無斷。為緣引發。欲色界中。與色俱生。諸蘊令起。故彼色起。非無連續。欲色界歿。欲色界生。死生中間。處所懸隔。若無少物於中連持。無色死生下。豈得為同喻。又於此中。無非愛過。如一稻種。為芽麨飯灰散五因。如是有情一趣相續。為五因故。謂一稻種。能為五因。若遇順緣。便生自果。如是一趣有情相續。具為五因。若遇如是順緣和合。便生自果。故無人等滅唯生自類過。又無如種芽同處生滅失。以種相續生芽等時。雖無間斷。非無處異。准斯理趣。內法亦然。故無果因唯同處失。謂諸種聚。於滅壞時。由水等緣和合攝助。能為麁大芽聚生因。於種滅時。芽異處起。芽雖增長轉至遠方。而於中間。隣次無斷。由此外法從種生芽處非隔即隣次道理。如是內法。隨所依身。心相續轉。亦無有失。謂於死時。大種等聚。由業風等緣所攝持。能與當生隣死處起大種等聚。為能生因。獨業不能令彼色聚中無連續遠處欻生。隣死所生。即是中有。從茲展轉。趣餘方生。於其中間。非即非越。能至生有。如從種等芽等漸生能至於果。故舉穀喻。非害自宗。或復何勞強撥中有。世曾未見。有諸色聚。中無連續。於異處生。唯見影光火焰等事中間連續至餘方生。故非頓亡中有勝用。然眼識等。緣和合力。不越依身。別別處起。無方所故。非住一根於一身中識常生滅。恆無死難由斯已解。或復死者同分蘊滅。異分蘊生。故無斯過。且化生者。先世所作業果色根。並所依處。此處頓滅。即於此處。容有其餘業果頓起。可疑死位與前無別。餘三生者。先世所作業果。色根相續雖滅。而見依處相似隨轉。非後色根無所依處。別業果故。非即依前。由此證知。餘業所感。根及依處。隣次前身根滅所依。異處而起。有對礙法。自所住方。必能障餘。令不起故。於此無有恆不死疑。有餘復言。猶如尺蠖前安前足後足後移。如是死生方所雖隔。先取後捨。得至餘方。是故於斯中有無用。毘婆沙者。貶此釋言。此釋極同下俚言義。如是便有非二有情二趣二心俱行過故。又尺蠖喻。其理不成。以彼蟲身中無間絕。安前移後。處隔可然。死生有身。中間隔絕。如何可得取生有身。既未取生。如何捨死。非心心所處無斷可成。離所依身處續義無故。若謂有色為無斷依。則為中有義已成立。若謂死生雖隔而到。則尺蠖喻。義不相應。有餘復言。死生二有。雖隔而至。如意勢通。此亦不然。非所許故。異此餘類。此歿彼生。中間隔絕。應成通慧。若爾此應是行差別。實爾細故難可了知。謂一剎那。不應為難。故前穀喻。無過理成。以要相連處無間斷。生有起故。定有中有。又有別理。中有非無。現見剎那無間生者。決定方所無間生故。謂世現見。從執受色。無間還生執受色者。剎那處所。俱無間生若生有色。許從死有剎那無間隣近而生。處所亦應無間隣近。然無如是理故。中有義成。若謂如從無色界歿生有色界。色初起時。昔色與今。方所無間剎那有間。而得續生。亦應下界死生有色剎那無間處有間生。此亦不然。不了宗故。謂於昔者。從欲色歿。生無色時。色身滅處今從彼歿。生欲色時。即前色身滅處。無間引今色起。非我所宗。是故此中。剎那處所。俱非隣近。不應為喻。又若剎那隣近生者。處所定爾。非由種故。謂諸剎那無間生者。處所必定。亦無間生非此相違。有斯決定。故彼所例。理不相應。又餘緣合。方成因性現所見故。中有義成。謂諸種子。餘助緣合。能作芽因。世所現見。如是識種。生生有色。必藉生處。外色為緣。故識定與生處色合。不應一識與死有身及生處所處間斷色有俱合義。故有中有。若謂非色無所住處故無過者。理亦不然。無所住言。依遮諸識住根及境。如人座故。非識與色合義全無。以契經言有識身故。又經說識不離身故。若謂死有色親能為因。如中有色生生有色者。亦不應理。死有與生處所隔絕。不成因故。或外助緣精血等色。與彼隔絕。應無助用。故應別有生有色因與精血合。此即中有。又如何知。定有中有。現可得故。謂中有身。淨天眼者。現前可得。故如是說。諸中有身。極淨天眼之所能見。又彼尊者阿泥律陀亦言。具壽我觀佛化其量最多。非諸中有。是故中有。決定非無。又聖教說有中有故謂契經言。有有七種。即五趣有業有中有。又經說有健達縛故。如契經言。入母胎者。要由三事俱現在前。一者母身是時調適。二者父母交愛和合。三健達縛正現在前。除中有身。有何別物。名健達縛正現在前。若謂二經非我所許。非汝不許故此便無。謂無定因可為誠證。汝不許者。其體皆無。有謂後經應如是說。塞建陀滅正現在前。傳者謬誦。為健達縛。於此位中。樂器無故。此非經義。於此位中。前蘊已滅。無來義故。然餘經中。說健達縛東南西北諸方來故。如掌馬族契經中言。汝今知不。此健達縛正現前者。為婆羅門。為剎帝利。為是吠舍。為戍達羅。為東方來。為南西北。復如是說。隨是何族。隨從何方。來現在前。非前蘊滅可有來義。故彼所言。依自計度。又世論說。由二因緣。女男交會。事極成立。一健達縛。二邏剎娑。初令自生和合貪故。後由強力現所逼故。然中有身。符順初義。彼雖無樂器。而健達縛成。或隨世間。假立名想。何勞於此起固執為。設於此經。彼亦不誦。豈復不信如是契經。如說汝非此他俱世當於中有能作苦邊。又說將歿將生時故。如契經言。我以天眼觀有情類。將歿將生。此將生言。即目中有。從此歿已。未生彼故。有謂此說究竟為遠。於已生位。說將生言。如說大王今何來此。應於已歿說將歿言。差別因緣不可得故。又設爾者中有亦成。於此已歿未生彼故。或於已生再說無用。又非唯究竟方說遠言。現見有遠言亦說遠故。如世尊告舍利子言。汝觀此童。今來詣此。由此定證。將生時言。非說已生。但目中有。又可住經說意成故。謂世尊告彼可住言。若於爾時。彼有情類。此身已捨。住意成中。後一類身。未已生位。我施設彼。當於爾時。所住意成。有愛及取。言意成者。即中有身。由此證知。定有中有。有隨自執。妄釋此經。言意成聲。詮無色界。彼謂可住朋友命終。超有色天。生於無色。可住天眼觀不能見。來問世尊。若於爾時。彼有情類。乃至廣說。一類身者。欲色界身。住意成言。顯在無色。此執非理。無定因故。且應徵問。撥中有者。此意成聲。乃目多義。如何定執詮無色耶。謂於劫初。色無色界。變化中有。皆見此聲。如其次第。略當顯示。如說彼位有色意成。一切支體。無不具足。又說超越食段食天。隨生一類意成天處。又世尊告鄔陀夷言。意成天身。汝謂何等。豈不汝謂是無色名。又說從此身起意別。化作餘身種類有色意成。又說此身無間壞已。起如是蘊。有色意成。故意成聲。乃目多義。如何定謂詮於無色。若謂餘說此責亦同。理不應爾。前身已捨。後未已生。經所說故。又彼所執。理不應然。若為可住。說無色界為意成者。彼則不應以天眼通觀欲色界。非離色貪可生欲色。若為求彼所生處故。以天眼通觀二界者。不應說無色為所住意成。以不定知彼生處故。由此經說。住意成言。專為顯成有中有義。又何經證中有非無。由經說有五不還故。謂世尊說。有五不還。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三無行般。四有行般。五者上流。中有若無。何名中般。若謂欲色二界中間得般涅槃名中般者。不生二界中有復無。何有有情於中趣般。若謂於彼有天名中。理必不然。無聖言故。謂於諸部。都無有經說有中天。唯憑自計。又彼應有太過之失。謂亦應有生等諸天住彼得般名生般等。若謂如言有中生般。亦許成立中生二有。雖復說有有行等般。而不許立有行等有。如是雖許別有中天。何癈天名。不通生等。此亦非理。有行等三。別立有名。無別用故。非為住彼趣般涅槃。是立中生二有別用。又必無有住生有中得般涅槃。一剎那故。非更別立。有行等有。於立有門。少有別用中生等位。別立有名。於立有門。各有別用。唯立四有。有用便足。無勞別說餘別有名。若立中天唯有趣般用。生等何故不別立天名。若立中天不約此用。然許別立有中天名。生等亦應然無定別因故。有何定用立中天名。而生等無故不應理。又所立名。皆隨義故。無容於此妄立異名。謂有加行道精勤運轉。得般涅槃。名有行般。若無加行道非勤運轉。得般涅槃。名無行般。無容於此更立異名。所立中天。但隨汝自欲。誰遮自欲。不立生等天。是故非斯妄分別論能遮中有。故此非無。又如何知。定有中有。由契經說。有七善士趣故。謂於前五。中般分三。由處及時遠近中故。譬如札火小星迸時才起近即滅。初善士亦爾。譬如鐵火小星迸時起至中乃滅。二善士亦爾。譬如鐵火大星迸時遠未墮而滅。三善士亦爾。若無中有。此依何立。非彼所執別有中天。有此處時。三品差別。故彼所執。定為非理。有說諸有壽量中間。斷餘煩惱。皆名中般。由至界位。或想或尋。而般涅槃。故說三品。彼謂煩惱隨眠位中。修斷加行。名至界位。此中意顯有種未行。說名界位。即利根者。創起煩惱。便能精勤。修斷加行。名至想位。此中意顯染想初行。說名想位。即中根者。起煩惱久。方能精勤。修斷加行。名至尋位。此中意顯。由煩惱力。令心於境種種尋求。說名尋位。即鈍根者。世尊依此。善士趣中。分析中般。說為三種。此雖巧計。義實不然。若爾現般。應非有故。又無尋地。亦說中般。如嗢柁南伽他中說。

 總集眾聖賢  四靜慮各十
 三無色各七  唯六謂非想

此伽陀中。第二靜慮以上三地。亦說中般。諸中般皆斷五下分結故。非無尋地可說至尋。非上三地中闕一善士趣。又無色界應有中般。有壽量中間得般涅槃故。又薄伽梵舍利子等。一切皆應是中般攝。唯除生在覩史多天後身菩薩。及除生在北俱盧洲諸有情等。其餘有情。容中天故。又彼或餘諸有所執。皆札火等喻不相應。遠近及中處時差別。若離中有皆不成故。汝等但由貪著己見。憎背中有。起斯妄執。非為依隨聖教正理。是故中有實有極成。撥中有無。是何見攝。是迷因果連續為先所起邪見。諸經說謗化生有情是邪見故。已廣成立中有非無。今復應思。當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狀如何。此何所疑。此與生有一異業果。俱有過故。所以者何。若中生有同一業果。便違經說。有數取趣。已斷生結。未斷起結。乃至廣說。諸業必由煩惱起故。業如煩惱。應有差別。則中有形應異當趣。若中生有。各異業果。何緣二果定先後生。此中有業。順現受等所不攝故應唯不定。又見人等。宿業雖別。而有身形相似無異。有業雖一。而果有殊。故可生疑。諸趣中有。與當所趣形為同別。為遣此疑。頌曰。

 此一業引故  如當本有形
 本有謂死前  居生剎那後

論曰。業有二種。一牽引業。二圓滿業。中生二有。牽引業同。圓滿業異。引業同故。此中有形。與當本有。其狀相似。如印所印文像不殊。若爾於一豬等腹內。容有五趣中有頓起。可有五子俱時命終。各當往生一趣中故。既有地獄中有現前。如何不能焚燒母腹。無斯過失。以地獄火唯燒有罪諸有情故。非不積集感彼業者。或未得果可為地獄火所焚燒。其理決定。又彼中有。非恆被燒。如何即令焚燒母腹。地獄本有。尚不恆燒。如暫游增。況彼中有。有言設許中有恆燒。如不可見。亦不可觸。身極細故。所難非理。諸趣中有。雖居一腹。非互觸燒。業所遮故。欲中有量。雖如小兒年五六歲。而根明利。有餘師說。欲界中有。皆如本有盛年時量。有言菩薩中有可然。非餘有情中有亦爾。菩薩中有。如盛年時。形量周圓。具諸相好。故住中有。將入胎時。照百俱胝四大洲等。為順方域吉瑞相故。令菩薩母於其夢中見白象子來入右脇。九十一劫。已捨傍生。況最後身。仍為白象。有說中有。皆生門入。非破母腹而得入胎。故雙生者。前小後大。理實中有。隨欲入胎。非要生門。無障礙故。然由業力。胎藏所拘。色界中有量。圓滿如本有。非色究竟中有身形。長十六千踰繕那量。贍部洲趣。無處能容。以太虛空極寬廣故。中有身色。如末尼珠。燈等光明。無障礙故。色界中有。與衣俱生。慚愧增故。欲界中有。多分無衣。無慚愧故。唯除菩薩。及鮮白尼。本願力故。有餘師說。唯除此尼。施僧袈裟。發勝願故。從茲世世。有自然衣。恆不離身。隨時改變。乃至最後般涅槃時。即以此衣。纏尸焚葬。收其遺骨。起窣堵波。亦有衣形。周匝纏繞。菩薩所起一切善法。皆唯迴向無上菩提。我等所宗許二俱有說。所似本有。其體是何。謂在死有前生有後蘊。總說有體。雖通一切有漏法性。而就有情前後位別。分析為四。一者中有。義如前說。二者生有。謂於諸趣。結生剎那。三者本有。除生剎那。死前餘位。四者死有。謂最後念。若有於色未得離貪。此有無間中有定起。即於一生。位別分四。豈不諸有中有最初。則本有名。應目中有。非目中有。以當無間。生等三有。非彼果故若位容有。生當無間。中等諸位。可名本有。望餘生諸位。安立此名。非立此名望一生三位。又此無間。定生彼有。此有望彼立本有名。又本有名目正所趣。餘三不爾。不得此名。已說形量。餘義當辯。頌曰。

 同淨天眼見  業通疾具根
 無對不可轉  食香非久住
 倒心趣欲境  濕化染香處
 天首上三橫  地獄頭歸下

論曰。此中有身。是何眼境。為同類眼淨天眼見。謂中有身。唯同類眼。及餘修得淨天眼見非不同類不淨天眼之所能觀極微細故生得天眼尚不能觀況餘能見以說若有極淨天眼方能見故。有說地獄傍生餓鬼人天中有。如其次第。各除後後。見自及前。為有能遮中有行不。上至諸佛。亦不能遮。以諸通中業通疾故。中有成就最疾業通。故契經言中。有業力。最為強盛。一切有情。一切加行。無能遮抑[夌*欠]虛自在。是謂通義。通由業得。名為業通。此通勢用速故名疾。中有具此最疾業通。諸通速行。無能勝者。依此故說。業力最強。隨地諸根。中有皆具。雖言中有。如本有形。而初異熟。最勝妙故。又求有故。無不具根。曾聞析破焰赤鐵團。見於其中有蟲居止。故知中有無對義成。對謂對礙。此金剛等。所不能遮。故名無對。此界趣處。皆不可轉。謂定無有色中有歿欲中有生。亦無翻此。此與生有。一業引。故應知趣處不轉亦然。此中有身。資段食不。且如欲界中有食香。隨福多福少。香有好有惡。由斯故得健達縛名。諸字界中。義非一故。此頞縛界。雖正目行。而於其中。亦有食義。以食香故。名健達縛。而音短者。如設建途及羯建途。略故無過。有說中有。藉香持身。以尋香行。名健達縛。如是中有。為住幾時。此中有身。定非久住。生緣未合非久。如何大德釋言。常途非久。緣未合者。容住多時。由彼命根非別業引。有餘師說。此但少時。以中有中恆求生故。若於父母。俱定不移。雖住遠方。業令速合。若於父母。隨一可移。雖極清貞訶厭欲者。而於異境。起染現行。諸起染定時令非時亦起。或寄相似餘類中生。謂驢等身。似於馬等。非由所寄同分有殊。便失中生一業所引。生緣雖別。所引一故。設許轉受相似類生。由少類同。亦無有過。又界趣處。若不全移。雖少類殊。亦無有失。以界趣處業定不移。餘外生緣見有差別。如豆足等。斯有何過。或業種類。差別無邊。唯佛世尊。方能究達。正結中有。為以何心。以染污心。譬如生有。將結生有。方便如何。住中有中。為至生處。由心顛倒。馳趣欲境。彼宿業力。所起眼根。雖住遠方。能見生處父母交會。而起倒心。若當為男。於母起愛。於父起恚。女則相違。由是因緣。男女生已。於母於父。如次偏朋。故施設論。有如是說。時健達縛。於二心中。隨一現行。謂愛或恚。彼由起此二種倒心。便謂己身與所愛合。所憎不淨。泄至胎時。謂是己有。便生憙慰。當生喜位。名入母胎。取最後時所遺精血二三滴許。成羯剌藍。精血相依。無間而住。中有蘊滅。生有蘊生。若男處胎。依母右脇。向背蹲坐。若女處胎。依母左脇。向腹而住。女男串習左右事故。宿自分別力使然故。無慾中有非女非男。以中有身不闕根故。入母胎後。或作不男。如何無根羯剌藍大種體。即能作諸色根生依。誰謂色根依彼大種。中有大種。以羯剌藍大種為依。能生生有。謂彼中有。與羯剌藍大種相依。最後滅位。中有大種。藉彼為緣為因。引生異前大種。彼異大種。能作根依。如種生芽。必依地等。若爾何緣契經中說。父母不淨。生羯剌藍。依不淨生。無違經失。有餘師說。精血大種。於轉變位。即作根依。謂前無根中有俱滅。後有根者。無間續生。如種與芽滅生道理。彼執生有色法生時。非中有色相續而起。與芽從種道理相違。無情與情。為種引起。不應道理。相續異故。有情無情二色俱滅。後情色起。無情為因。情不為因。言非應理。是故前說。於理為勝。此說欲界胎卵二生。濕化二生。染於香處。若濕生者。染香故生。謂遠嗅知生處香氣。便生愛染。往彼受生。隨業所應。香有淨穢。若化生者。染處故生。謂遠觀知當所生處。便生愛染。往彼受生。隨業所應。處有淨穢。生地獄者。亦由業力。或見身遇冷雨寒風。或見身遭熱風勐焰。冷侵熱逼。酷毒難忍。希遇溫涼。冀除所厄。見熱地獄熱焰熾然。寒地獄中寒風飄鼓。便生愛染。馳躬投赴。有餘師說。由見先造感彼業時。己身伴類。心生愛慕。馳往赴彼。往何趣中有。何相赴生處。且天中有。首正上昇。如人直身從坐而起。人等三趣中有橫行。如鳥飛空往餘洲處。地獄中有。頭下足上。顛墜其中。故伽他說。

 顛墜於地獄  足上頭歸下
 由譭謗諸仙  樂寂修苦行

因辯中有復應伺察。何緣無色無中有耶。彼業不能引中有故。何緣彼業於此無能。起結斷已。方生彼故。煩惱助業。方能引果。非離煩惱業有引能。以阿羅漢雖有諸業而不能引當來有故。有說若地具麁細業。於彼地中。得有中有。然無色界。有細無麁。麁細業者。謂色非色。或身等業。或十業道。此復應詰。何緣若地。具麁細業。方有中有。今於此中。見如是意。中有是細。所趣是麁。以所趣中滿業多故。又趣壽限。容有定故。有位中受細滿業果。有位中受麁滿業果。欲色界中。具二業果。故有中有。無色不然。有餘師說。為往生處。表所趣形。故立中有。非無色界有處有形。若爾即於自死尸內。身根滅處。命終受生。不往餘方。中有何用。此立中有。表所趣形。前說二緣隨有一故。此救非理。表所趣形。於所趣生。無勝用故。若中有已起。可表所趣形無用。故不起何能表所趣。故表所趣。非中有因。然上座言。若命終處。即受生者。中有便無。彼言非善。非死有位方引中有。如何可說。若死處生。不引中有。定於先時已作增長。感中有業。今誰為礙。令中有果不起現前。或復中生同一業果。中有復是一期生初。中有若無。生應不續。如必無有越羯剌藍生頞部曇。是彼初故。若謂生有是一期初。中有非初。不必須引。此都無義。但有虛言。彼生起結。俱未斷故。汝亦應許。未斷生結生有或無。無異因故。非須別用方有蘊起。蘊起必由因未離愛。彼即中有須起之因。如有胎中定當死者。除由因力。何用根生。若謂此應如中般者。無生滿業。如是即於死處生者。無中滿業。此例不齊。如生有位必依中有。非中有位亦依生有。故例不齊。由斯一切未離第四靜慮貪者。彼若已造生有滿業。必亦能造中有滿業。不說自成。或有不還。由對治力。伏相續故。生結不行。此唯能造中有滿業。若闕對治是俱墮法。彼無能礙二結現行。由是未離色界貪者。生有必依中有起故。設於死處即受生者。亦定應許。死有無間中有即生。中有無間生有方起。又此中有。有決定相。謂無未離欲色界貪。生有不從中有後起。亦無中有與所趣生。非同一業所牽引果。亦無中有能入無心可為身證。俱分解脫。及起世俗不同分心。住中有中。無轉根義。亦無能斷見所斷惑。及無斷欲界修所斷隨眠。如是等門。皆應思擇。一切中有。皆起倒心入母胎不。不爾云何契經中說。入胎有四。其四者何。頌曰。

 一於入正知  二三兼住出
 四於一切位  及卵恆無知
 前三種入胎  謂輪王二佛
 業智俱勝故  如次四餘生

論曰。有諸有情。多修福慧。故死生位。念力所持。心想分明。正知無亂。於中或有正知入胎。或有正知住胎。兼入。或正知出兼知入住。兼言為顯後必帶前。有諸有情。福慧俱少。入住出位。皆不正知。前不正知。後位必爾。如是所說四種入胎。具攝一切。入胎皆盡。順結頌法。如是次第。然契經中。次第不爾。如是四種。且說胎生有愚不愚分位差別。諸卵生者。入胎等位。皆恆無知。如何卵生。從卵而出。言入胎藏。此據當來立名無失。如世間說造釧織衣。或說卵生曾入胎等。依今說昔。故無有過。應知此中。依想勝解有倒無倒。故說正不正知。謂諸有情。有倒想解。於中或有業智有失。彼入胎位。起倒想解。見大風雨毒熱嚴寒。或大軍眾聲威亂逼。遂見自入密草稠林葉窟茅廬。投樹牆下。於中或有業雖無失。由智有失。起倒想解。入母胎位。自見己身。入妙園林昇花台殿。坐臥殊勝諸床座等。住時見己住在此中。出位見身從此處出。是於三位。皆不正知。若諸有情。無倒想解。彼入胎位。知自入胎。住出胎時。自知住出。是於三位。皆能正知。四種入胎經應隨此義釋。何緣入胎不正知者。於住出位。必不正知。劣悟勝迷。理無容故。謂將入位。支體諸根。具足無損。強勝明利。尚不正知況住出時。支根損缺。羸劣暗昧。而能正知。理無容故。住正知者。由入胎時。勝正知因。一力引故。出正知者。由入住時勝正知因二力引故。又前三種入胎不同。謂轉輪王。獨覺大覺。如其次第。初入胎者。謂轉輪王。入位正知。非住非出。二入胎者。謂獨勝覺。入住正知。非於出位。三入胎者。謂無上覺。入住出位。皆能正知。此初三人。以當名顯復有差別。如次應知業智及俱三種勝故。第一業勝。宿世曾修廣大福故。第二智勝。久習多聞勝思擇故。第三俱勝。曠劫修行勝福慧故。除前三種。餘胎卵生。福智俱劣。合成第四。有說此四皆辯菩薩。謂最後有。即是第三覩史多天。前生第二。遇迦葉波佛。次前生為初。自此以前。皆是第四。或復初二三無數劫。如其次第。前三入胎。自此以前。皆是第四。豈不續有定是染心。何容正知入母胎藏。正知正念。說根律儀。夫根律儀。決應是善。無斯過失。一切正知。皆善性攝。非所許故。異此應無正知誑語。或入胎位。據相續說。非唯正結。生有剎那。於此位中。善心多起。染污心少。故說正知。如世間說白豆聚等。或令於彼發起恭敬。於不迷亂。立正知名。謂如實知。此是我父。此是我母。故名正知。云何第三。後有菩薩。於戒果等。皆明瞭知。而入胎時。有如是事。非入住位。有不正知。可於出時有正知理。出正知者。先因引故。無斯過失。由無始來串習如是世俗愛故。世間現見。由串習力。於才生時。便有愛染。如何可說四種入胎。唯正不正知二種入胎故。非住及出可說入胎。故不應言入胎有四。以入勝故。說四無失。謂入胎時。有差別故。於住出位。有能正知。以無不正知。入母胎藏。於住或出位。能有正知。故於住出。無倒想解。能自知者。由入差別。是故入胎聲。兼說住出位。故住出位。雖有正知及不正知。而不成六。由入勝故。雖有三種。同異類殊。而總說入。所以然者。由爾所門。說處母胎。事究竟故。如是異類。有二入胎。於同類中。復二成四。此中應說。誰往入胎。何故問誰。以無我故。謂若無我。為復說誰。從此世間。乘中有蘊。往趣他世。入住出胎。是故應有內用士夫。從此世間往入胎等。為遮彼故。頌曰。

 無我唯諸蘊  煩惱業所為
 由中有相續  入胎如燈焰
 如引次第增  相續由惑業
 更趣於餘世  故有輪無初

論曰。無有實我能往入胎所以者何。如色眼等自性作業。不可得故。託所依緣。識等起位。所執別用實我不成。別用既無。又無自性明瞭可得。如兔角等。如何執有內用士夫。世尊亦遮所執實我。是作受者。能往後世。故世尊言。有業有異熟。作者不可得。謂能捨此蘊。及能續餘蘊。乃至廣說。復如何知。所執實我。是作者等。實不可得。為體無故。為體實有。有不得因。無得因故。我宗定許。由我體無。故不可得。非餘因故。諸起我執無過四種。一執有我即蘊為性。二執異蘊住在蘊中。三執異蘊住異蘊法。四執異蘊都無所住。如是四種執我。有實而不可得。皆不應理。且非有我即蘊為性。即別即總。皆不成故。所以者何。各別自相。所不攝故。應成假故。亦非異蘊住在蘊中。體常無常。俱有過故。若無常者。念念各異。便非一我。有死有生。即作者應失。不作者應得。又非離蘊有生滅法少分可得。故非無常。若謂是常。應無轉變。生老病死。皆不應成。又應無容別往餘趣。又愛非愛境界合時。我不應隨苦樂轉變。亦不應為苦樂相應煩惱所惱。既非所惱。不應由斯起法非法。則未來世愛非愛身。既無有因。應無生理。則不可說我體雖常由身改轉。說我變異如是我體不隨自身。生老病死。諸趣苦樂。煩惱業果。而轉變故。則應本來畢竟解脫。既不許爾。故我非常。離常無常。不可別執。有第三聚。計之為我。如虛空等。諸無為法。體異蘊故。不住蘊中。此亦應然。應不住蘊亦非異蘊。住異蘊法。染淨蘊法。既不相依。則所計我。便成不用。既不依蘊非蘊何依。我與非蘊。不相關故。亦非異蘊。都無所住。如無為法。過同前故。又應本來。常解脫故。謂所執我。既無所住。則與色身。苦樂等受。小大等想。善惡等行。色聲等識。都不相關。則應本來遠離五蘊。不由功用。自然解脫。是故所執實我作者。能捨此續餘無。故不可得。非體實有。有不得因。得因無故。而不可得。若爾外道。於何所緣。而起我執。雖離諸蘊無別我性。為執所緣。然唯諸蘊。為境起執。如契經說。諸有執我等隨觀見。一切唯於五取蘊起。雖無如彼外道所說真實我性。而有聖教。隨順世間所說假我。既無實我。依何假說。雖無實我。而於蘊中。隨順世間。假說為我。何緣知說我唯託蘊非餘。以染及淨法唯依蘊成故。謂我實無以諸雜染。但依諸蘊剎那相續。由煩惱業勢力所引。中有相續。得入母胎。譬如燈焰剎那相續轉至餘方。諸蘊亦爾。且於欲界。若未離貪。內外處為緣起。非理作意貪等煩惱。從此而生。劣中勝思及識俱起。起已能牽當非愛果。亦為無間識等生緣。無間識等。觀同異類。前俱生緣。而得起時。或善或染。或無記性。起已復能引自當果。及為無間識等生緣。如是為緣。後後次第。能牽二果。隨應當知。此蘊相續。領納先世惑業所引壽量等法。彼異熟勢。至窮盡時。死識與依。俱至滅位。能為中有識等生緣。中有諸蘊。由先惑業。如幻相續。往所生處。至母腹內。中有滅時。復能為緣。生生有蘊。譬如燈焰。雖剎那滅。而能前後因果無間展轉相續。得至餘方。故雖無我。蘊剎那滅。而能往趣後世義成。即此諸蘊。如先惑業勢力所引。次第漸增。於一期中。展轉相續。復由惑業。往趣餘世。現見因異其果有殊。故諸引業。果量非等。壽果長短。由業不同。隨業增微。所引壽命。與身根等。展轉相依。於羯剌藍頞部曇等。後後諸位。漸漸轉增。何等名為羯剌藍等。謂蘊相續。轉變不同。如是漸增。至根熟位。觀內外處。作意等緣和合發生。貪等煩惱造作增長。種種諸業。由此惑業。復有如前。中有相續。轉趣餘世。應知如是。有輪無初。謂惑為因。能造諸業。業為因故。力能引生。生復為因。起於惑業。從此惑業。更復有生。故知有輪旋環無始。若執有始。始應無因。始既無因。餘應自起。無異因故。現見相違。由此定無無因起法。無一常法。少能為因。破自在中。已廣遮遣。是故生死決定無初。猶如穀等展轉相續。然有後邊。由因盡故。如種等盡芽等不生。生死既無。究竟清淨。故染及淨。唯依蘊成。執有實我。便為無用。

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二十四

 

上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下篇: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序 婆須蜜菩薩大士。次繼彌勒作佛...

阿毗達磨俱舍論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第一 尊者世親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二...

阿毗曇心論經

阿毘曇心論經序 今欲解釋阿毘曇心利益弟子故。問曰。...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佛為黃竹園老婆羅門說學經 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註音版】佛說伏淫經

佛說伏淫經...

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薩曇分陀利經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佛在...

【註音版】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

佛說普賢菩薩陀羅尼經...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智遺編觀心二百問 法孫繼忠集 景德四年六月十五日。...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寶授菩薩菩提行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

【註音版】暮時課誦--雙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教詞典】有見

(術語)執著於有之邪見。又云常見。智度論七曰:有二...

【佛教詞典】刪逝移毗剌知子

(人名)舊稱刪闍夜毗羅胝子。六師外道之一。見毗奈耶...

阿彌陀佛的身口意功德

念佛就是專念阿彌陀佛的功德,這個念功德包含身、口、...

起死回生的咒語

在波羅奈城有一個德行超群、精通法咒的咒文師,他是全...

如何處理家庭裡面的煩惱

問: 請問師父為什麼我們在外面的煩惱倒是好處理,但...

凡夫菩薩欲於惡世度生,無有是處

《智論》云,具縛凡夫,有大悲心,欲生惡世救苦眾生,...

善良成就的世界名曲

1814年的一個夜晚,一個酷愛音樂的年輕人走過維也納街...

一切是無常的,不好的事情終究會過去

即使你的人生,現在遇到很多的狀況,有很多的挫折障礙...

母親的十大恩德

世界上有很多人,雖然天生稟賦聰明,可是心性無知蒙蔽...

感情重的人應該看哪部經

問: 師父好,剛才師父說,四諦、十二因緣是對重感情的...

斷惡修善就能趨吉避凶

佛在鹿野苑三轉法--輪,為五比丘說法,講的是四諦法苦...

無常的四座大山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一天中午,波斯匿王...

每天進步一點點,早晚會成功

虛老開示說: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

【佛學漫畫】達摩大師

禪自拈花來,達摩葦上飄...

【視頻】禮拜法華經序

禮拜法華經序

【視頻】地藏經念誦(動畫版)

地藏經念誦(動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