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諸有遍於一切法  最極難知自共相
 獨能悟解無邪亂  是一切智今敬禮
 我以順理廣博言  對破餘宗顯本義
 若經主言順理教  則隨印述不求非
 少違對法旨及經  決定研尋誓除遣
 已說論名順正理  樂思擇者所應學
 文句派演隔難尋  非少劬勞所能解
 為撮廣文令易了  故造略論名顯宗
 飾存彼頌以為歸  刪順理中廣抉擇
 對彼謬言申正釋  顯此所宗真妙義

論曰。既非遍智。云何能知。此佛世尊是一切智。能於諸法最極難知。自共相中覺無邪亂。雖非遍知而亦能知。如佛教行定得果故。如有智者善鑒良醫。如世有醫。先審病者風熱澹等所起疾源。復如實觀性習二體。年時處等種種不同。為欲蠲除說授方藥。諸有患者能順服行。痼疾漸除身安日益。智者尋驗知實良醫。於諸方藥具淨遍智。如是世尊知所化者貪瞋癡等煩惱病源。復如實觀本性修集二善種子勝解隨眠。及彼堪能自圓滿等。為欲令彼暫永滅故。說授伏除二道方藥。諸所化者能順服行。若別若通對治道藥。無始數習增盛堅牢。諸煩惱病漸漸除遣。貪等滅得於自身中。隨道淺深倍倍增勝。由斯仰測知我大師滅一切冥具一切智。故讚頌者頌讚佛言。

 誰能如尊善分別  隨眠境界自共相
 無量無邊諸品類  如應宣說利有情
 誰能漸次順修行  不得成於勝利樂
 無智不能順聖教  豈無驗過在如來

有于思擇增上慢人。謂佛世尊非一切智。於所請問別異而答。謂作是言。此不應記諸別異答。無知起故。又於前際說不可知。此即自顯是無知故。又不先覺孫陀利緣及縱彼朋造諸惡故。又於戰遮婆羅門女所起謗毀不能遣故。又先聽許提婆達多於佛法中而出家故。又於外道嗢達洛迦先自不知命存亡故。又不預定波吒釐城當有如斯難事起故。又不懸記自佛法中當有部執十八異故。又說諸業有不定故。外道謗詞略述如是。彼諸外道固執在懷。一切智尊雖設種種善權化導。而未能令於正等覺生淨信解。具勝福慧求真理人。方能測量一切智海。今我勇銳發正勤心。如理順宜且少開悟。言於請問別異而答。謂作是言。此不應記諸別異答無知起者。此不應理。其所立因非決定故。且應詳審。為佛世尊於所請問。由無知故言不應記。為觀問者懷聰睿慢。非卒能令如理信解。故雖了達而不為記。如有矯問。諸石女兒為黑為白。終不為記。豈別有方能祛彼疾。如是外道執我為真。矯問如來死後為有為無等事。世尊告言。此不應記。佛意說我實無有故不應記別。此顯若法都非實有。不應於中為差別問。或佛世尊善權方便。為令調伏故不為記。此不為記是調伏因。非由無知作別異答。又不應謂佛無辯才。彼問論道所不攝故。若彼所問論道攝者。佛不為記可無辯才。非於此中如理難問少分可得。何容乃謂佛無辯才。又聽法者心不殷故。執我見故。根未熟故。世尊無方可令信解。故於所問置而不記。故不應以不記所問謂大仙尊非一切智。言於初際說不可知。此即自顯是無知者。此亦非理。無法不應為智境故。於有法境智若不生。可謂如來非一切智。本無初際智何所知。無故不知。豈成無智。若爾何故不但說無。此說不容更立因故。若謂應立不可知因。此亦不然。非決定故。或法雖有緣闕不知。故不可知非無因性。若立無性為不知因。即畢竟無可為同喻。為容因故說不可知。若謂無因有不成失。此不應理。非不成故。生死初際若定非無。即初際身無無因起。初無因者後亦應無。以先後身無異因故。若許爾者。即諸所行淨不淨業皆應無果。既不許然。即先所立初際無故。非不成因。若謂生死無初際故應如虛空無後際者。亦不應理。外種同故。如外穀麥後因前生。雖無初際。遇火水等諸燒爛緣而永壞滅。如是生死煩惱業因展轉相生。雖無初際。而由數習貪瞋癡等對治力故。生死諸蘊畢竟不生。即為後際。空無生故。後際可無生死有生。豈無後際現見生法。定有終時。生死既生。理必歸滅。故說初際是不可知無故為因。其義善立。故不應以不知初際。謂佛世尊非一切智。言不先覺孫陀利緣及縱彼朋造諸惡者。此亦非理。雖先覺知。為避多過故不自顯。若佛先言。我無此事。為此事者自是餘人。即彼朋流恶心轉盛。諸中庸者咸共懷疑。如是過愆為佛為彼。又大人法不顯他非。佛是大人豈揚他惡。又顯彼惡令無量人憎背世尊障入正法。又佛觀見自身他身。有招謗毀短壽定業。又為開慰末世苾芻。佛觀當來正法將沒。多聞持戒眾望苾芻。少有不遭謗毀而死。為欲令彼自開慰言。我大仙尊。一切煩惱過失習氣。皆永拔根名稱普聞。至色究竟尚被囂謗。況我何人因此心安修諸善業。由觀如是得失決定。是故世尊不先自顯。又過七日其事自彰。顯佛尊高過歸外道。故不應以不自顯因謂佛世尊非一切智。即由此故應知已釋。不自披遣戰遮謗因。所以聽許提婆達多於佛法中而出家者。此有深意。佛觀彼人。不出家者。定當得作力轉輪王。害無量人滅壞佛法。蹎墜惡趣難有出期。由度出家殖深善本。非出家者所不能殖。為護多人令無損害。及遮眾惡故許出家。言於外道嗢達洛迦先自不知命存亡者。此亦非理。念即知故。非於餘境餘識生時。即能了知所餘識境。佛心先在說法事中。未觀彼人命存亡事。後欲知彼才舉心時。即如實知其命已過。若欲知彼而不能知。可謂如來非一切智。心屬餘境此境未緣。即謂無知。斯不應理言不預定波吒釐城當有如斯難事起者。亦不應理。密預定故。先密意說。若免脫餘。餘復為餘之所損害。謂佛先覺若守護餘。餘必為餘之所損害。於三難事各令自守。餘不能損。故密意說。此即預定難事必然。何謂世尊非一切智。言不懸記自佛法中當有部執十八異者。此亦非理。已懸記故。如說當來有苾芻眾。於我言義不善了知。部執競興互相非毀。世尊於此略說內外二種防護。內謂應如黑說大說。契經所顯觀察防護。外謂應如六可愛法。契經所說斂攝防護。又見集法契經中言。於我法中當有異說。所謂有說唯金剛喻定。能頓斷煩惱。或說擇滅涅槃二法為體。或說不相應行無別實物。或說表業尚無。況無表業。或說一切色法大種為體。或說前後相似為同類因。或說色處唯用顯色為體。或說觸處唯用大種為體。或說唯有觸處是有對礙。或說觸處身處是有對礙。或說唯五外處是有對礙。或說眼識能見。或說和合能見。或說意界法界俱常無常。或說一切色法非剎那滅。或說不相應行有多時住。或說無想滅定皆現有心。或說等無間緣亦通色法。或說一切色法無同類因。或說異熟生色斷已更續。或說傍生餓鬼天趣亦得別解脫戒。或說心無染污亦得續生。或說一切續生皆由愛恚。或說律儀不律儀分受亦全受。或說傍生餓鬼有無間業。或說無間解脫二道俱能斷諸煩惱。或說意識相應善有漏慧非皆是見。或說身邊二見皆是不善亦他界緣。或說一切煩惱皆是不善。或說無樂捨受。或說唯無捨受。或說無色界中亦有諸色。或說無想天歿皆墮惡趣。或說一切有情無非時死。或說諸無漏慧皆智見性。或說無有去來一切現在別別而說。或說色心非互為俱有因。或說羯剌藍位一切色根皆已具得。或說諸得頂法者皆不墮惡趣。或說諸善惡業皆可轉滅。或說諸無為法非實有體。或說諸世間道不斷煩惱。或說唯贍部洲能起願智。無諍無礙重三摩地。或說心心所法亦緣無境。諸如是等差別諍論。各述所執數越多千。師弟相承度百千眾。為諸道俗解說稱揚。我佛法中於未來世當有如是諍論不同。為利為名惡說惡受。不證法實顛倒顯示。即於此部過現當來亦有如是諍論差別。世尊如是分明懸記。而諸弟子不顧聖言。各執所宗互相非毀。過屬弟子豈在世尊。不可由斯謗一切智言。說諸業有不定者。理亦不然。有此業故。定應許有能感異熟不定業性。此若無者。修道斷結則為唐捐。以一切業定得果故。不應由此所說諸因。或復餘因謗一切智。世尊成就不可思議希有功德高廣名稱。非理譭謗獲罪無邊。諸有智人皆應信佛。具一切智故先敬禮。

辯本事品第二之一

 諸一切種諸冥滅  拔眾生出生死泥
 敬禮如是如理師  對法藏論我當說

論曰。諸言雖總而別有所觀。別何所觀。謂俱利德滿。智斷具故。自利德滿。恩德備故。利他德滿。此即一切智能拔濟有情。一切種冥皆永滅故智德圓滿。諸境界冥亦永滅故斷德圓滿。授正法手拔眾生出生死泥故恩德圓滿。聲聞獨覺雖滅諸冥。以染無知畢竟斷故。非一切種闕能永滅。不染無知殊勝智故。非具一切智。不能拔有情。冥謂瞖膜能蔽淨眼。如是無知障真見故。冥惑昏闇能遮色像。如是無知覆實義故。諸有殊勝治道生時。令永不生。故稱為滅。謂滅一切品諸境冥故。言一切種諸冥滅拔眾生出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諸有情無始時來沉溺處故。難可出故。所以譬泥。眾生於中淪沒無救。諸有成就巧智大悲。授如應言拔濟令出。敬禮如是如理師者。稽首具前自他利德。能說如理聖教大師。意樂隨眠智等闕故。聲聞獨覺非如理師。唯佛世尊具如是德。故是前總諸言所觀為正流通。彼所立教。故先讚禮如理教師。以讚禮言滅諸惡障。標嘉瑞已許發論端。故言我當說對法藏。何謂對法。頌曰。

 淨慧隨行名對法  及能得此諸慧論

論曰。淨謂無漏。慧謂擇法。此即總攝無漏慧根。何緣得知。唯無漏慧名為對法。以佛世尊恣天帝等所請問故。如契經說。我有甚深阿毘達磨及毘柰耶。恣汝請問。是許天帝請問聖道及此聖道所證果義。恣伐蹉類契經亦爾。復以何緣唯無漏慧名為對法。由此現觀諸法相已不重迷故。豈不現觀非唯慧能。是則對法應非唯慧。正覺諦理說名現觀。故現觀用唯慧非餘。又現觀中慧為最勝。具三能故獨稱對法。然此對法非不待餘。故慧隨行亦名對法。即慧眷屬名曰隨行。眷屬者何。謂慧隨轉色受想等諸心所法生等及心。如是總說無漏五蘊。名為對法。此則勝義阿毘達磨。若說世俗阿毘達磨。即能得此諸慧諸論。此謂前所得無漏慧根諸慧。謂能得世間三慧即是世間殊勝修慧思慧聞慧。及彼隨行依所得近遠說三慧次第。非離如是慧及隨行無漏慧根可能證得。是能得此勝方便故。同無漏慧受對法名。如慈方便亦名慈等。論謂能得。此發智等諸論是無漏慧勝資糧故。亦名對法。如業異熟漏等資糧亦名業等。前諸慧言亦攝生得。唯生得慧能正誦持對法論故。亦名對法。豈不此論是無漏慧勝資糧故。亦名對法。何乃別名對法。俱舍頌曰。

 攝彼勝義依彼故  此立對法俱舍名

論曰。藏謂堅實猶如樹藏對法實義皆入此攝。此論是彼對法之藏。即是對法之堅實義藏。或所依猶如刀藏。謂彼對法是此所依引彼義言造此論故。此論以彼對法為藏。即以對法為所依義。彼何因說誰復先說。雖不應問說對法人。佛教依法不依人故。而為開示說對法因。彼能說人亦應顯了。頌曰。

 若離擇法定無餘  能滅諸惑勝方便
 由惑世間漂有海  為寂大師說對法

論曰。由離擇法無勝方便。能滅世間引苦諸惑。故世尊言。若於一法未達未知。我終不說能正盡苦。世間未滅諸煩惱故。於三有海生死輪迴。為令世間修習擇法。永寂三有生因煩惱。是故大師先自演說阿毘達磨。佛若不說。舍利子等諸大聲聞。亦無有能於諸法相如理思擇。然佛大師隨所化者。性差別故處處散說。尊者迦多衍尼子等諸大聲聞。以妙願智觀過去佛所說法教。如其所應安置結集。如大尊者迦葉波等共所結集律及契經。經律二藏隨文結集。唯對法藏隨義結集。如說諸有結集義言。於律及經彼為殊勝。隨佛聖教結集對法是佛所許得佛說名。何等名為所思擇法。世尊依彼說對法耶。頌曰。

 有漏無漏法  除道餘有為
 於彼漏隨增  故說名有漏
 無漏謂道諦  及三種無為
 謂虛空二滅  此中空無礙
 擇滅謂離系  隨系事各別
 畢竟礙當生  別得非擇滅

論曰。說一切法略有二種。一者有漏。二者無漏。此則總說。次當別解。除道聖諦餘有為法。是名有漏。此復云何。謂五取蘊色。乃至識。如說云何名色取蘊。謂有漏色隨順諸取。廣說乃至。識亦如是。何緣取蘊名為有漏。以於其中漏隨增故。有身見等諸煩惱中立漏名想令染污心常漏泄故。與漏相應。及漏境界隨增漏故。名漏隨增。隨增眠義後當廣辯。由此應知已遮一切。不同界地及無漏緣煩惱境界隨眠有漏。彼此展轉不隨增故。非相對立。如是二名有漏無漏。復有何相。如世尊言。有漏法者。謂所有色隨順諸取。是能增益諸有取義廣說乃至。識亦如是。與此相違是無漏法。有漏無漏略相如是。或有漏者。謂墮世間。若出世間名為無漏。世間所攝名墮世間。謂處世間不出為義。依苦諦體立世間名。故契經說。吾當為汝宣說世間及世間集。又五取蘊名苦有漏。故知有漏。謂墮世間。寧知墮世間皆是有漏法。如世尊說。吾當為汝宣說有漏及無漏法。有漏法者。謂諸所有眼諸所有色。諸所有眼識。諸所有眼觸。諸所有眼觸為緣內所生。或樂受或苦受或不苦不樂受。如是乃至。墮世間意。墮世間法。墮世間意識。墮世間意觸。廣說乃至。名有漏法。無漏法者。謂出世間意。出世間法。出世間意識。出世間意觸。廣說乃至。名無漏法。依此聖教及由正理。知墮世間皆是有漏。已辯有漏及有漏因。云何無漏。謂道聖諦及三無為。名為無漏。道聖諦者。謂非有漏色等五蘊。三無為者。謂即虛空擇非擇滅。此虛空等及道聖諦。名無漏因。次前已說其道聖諦後當廣辯。於略所說三無為中。虛空但以無礙為性。於中諸法最極顯現。無障為相。故名虛空。謂諸大種及造色聚。一切不能遍覆障故。或非所障亦非能障。故說虛空。無障為相。擇滅即以離系為性。擇謂如理勤所成慧。於四聖諦各別行相。如理思擇。故名為擇。由擇所得諸有漏法永離系性。此定能礙諸系得生。故名擇滅。或有是滅而非離系。為簡彼故說離系言。有作是言。諸所斷法同一擇滅。無同類故阿毘達磨。諸大論師咸作是言。隨系事別。所以者何。此若一者。修餘治道有無用過。若諸所斷同一擇滅。證得苦法智忍所斷煩惱滅時。餘煩惱滅為證得不。若證得者。修餘治道便為無用。若不證得。是則一物證少非餘。與理相違有分過故。由是定應許離系事隨系事量。不違正理。無同類者。謂此擇滅自無同類因。亦非他因。故永礙當生得非擇滅。擇即前說如理成慧。不由此慧有法永遮。未來法生名非擇滅。如眼與意專一色時。餘色諸聲香味觸等。念念謝往對彼少分。意處法處得非擇滅。以五識身及與一分意識身等於已滅境終不能生緣俱境故。由彼生用系屬同時所依緣故。若法能礙彼法生用此法離慧。定礙彼法令住未來永不生故名非擇滅。非唯緣闕便永不生。後遇同類緣彼復應生故。謂若先緣闕彼法可不生。後遇同類緣。何障令不起。前說除道。餘有為法。是名有漏何謂有為。頌曰。

 又諸有為法  謂色等五蘊
 亦世路言依  有離有事等

論曰。老病死等災橫差別。隱積損伏故名為蘊。為別戒等故言色等。戒等五蘊不能具攝。一切有為色等五蘊具攝有為。故此偏說言有為者。眾緣聚集共所為故。未來未起。何謂有為。如所燒薪。是彼類故。諸不生法不越彼類。雖永不起而說有為。彼彼經中。世尊隨義名世路等。彼復云何。謂諸有為亦名世路。色等五蘊生滅法故。未來現在過去路中而流轉故。或為無常所吞食故。名為世路。諸不生法眾緣闕故。雖復不生是彼類故。立名無失。諸有為法亦名言依。言謂言音。或謂能說此言遠近所託名依。即義與名總說依故。以名依義言復依名。是故言依總攝名義。如是名義具攝五蘊。故契經說。言依有三無四無五。由比善釋品類足論。彼說言依五蘊所攝。依是因義無為無果。故非言依。又若聚中三事可得。謂語依義說名言依。無為聚中唯有其義。無語依故不名言依。有說無為有依有義。但闕語故不名言依。又諸有為與能言體有俱起義。無為不然。諸有為法亦名有離。離謂永離即是涅槃。得已不還。墮生死故。有彼離故。說名有離。如有財者名為有財。此雖有為而非一切。以無漏道無擇滅故。又涅槃時亦捨聖道。故名有離。以說聖道猶如船筏亦應斷故。如契經言。法尚應斷。何況非法。諸有為法亦名有事。事謂所依。或是所住。即是因義。果依於因。從因生故。如子依母。或果住因能覆因故。如人住床。是因為果所映蔽義。因果前後故。及細麁性故。此有事故。說名有事。喻如前說。如是等類說有為法。諸名差別於此所說有為法中。頌曰。

 有漏名取蘊  亦說為有諍
 及苦集世間  見處三有等

論曰。前說除道餘有為法。名為有漏。已辯其體。今為顯彼名想不同及差別義故復重說。已說一切有為名蘊。今說有漏名為取蘊。義准無漏但得蘊名唯諸漏中立取名想。以能執取三有生故。或能執持引後有業。故彼諸漏說名為取。色等五蘊從取生故。或生取故。名為取蘊。如草糠火。如花果樹。諸有漏法亦名有諍。謂煩惱中立諍名想。擾動善品故。損害自他故。蘊與諍俱。或諍蘊俱而得生起。故名有諍。此意顯示諍之與蘊非隨闕一餘可得生。及者顯餘有漏名想。謂或名苦。即五取蘊。是諸逼迫所依處故。自性麁重不安隱故。或名為集。即彼種類能為因故。能集成故。謂從取蘊取蘊集成。或名世間可毀壞故。如世尊說。性可毀壞。故名世間。非諸聖道性可毀壞。亦名世間。由此中無對治壞故。或名見處。薩迦耶等五見住中隨增眠故。由彼諸見於有漏法一切種時相無差別。堅執無動隨增眠故。體用增盛。故復別說。貪等癡疑則不如是。以彼貪等有一切種無一切時。癡一切時非無差別。疑無差別。而不堅執。是故有漏。不說彼處。或名三有。有因有依三有攝故。等言為攝名有染等。如是等類是有漏法。隨義別名。

說一切有部顯宗論卷第一

 

上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下篇:中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卷上(本地分中略錄名數) 天親菩薩造...

緣起聖道經

緣起聖道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

咒五首

咒五首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能滅眾罪千轉陀羅尼...

大乘掌珍論

大乘掌珍論卷上 清辯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卷上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阿毗達磨法蘊足論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連造 三藏法師玄奘...

西方發願文解

△初總序歸敬三:初標主、二明願、三請加 ○初標主 稽...

佛說寶網經

佛說寶網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西齋淨土詩

西齋淨土詩 懷淨土詩七十七首(並自序) 明四明梵琦楚...

【註音版】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

聖救度佛母二十一種禮讚經...

天台傳佛心印記

天台傳佛心印記 元傳天台宗教興教大師虎谿沙門 懷則...

佛說初分說經

佛說初分說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傳法大師賜紫臣施護奉...

【註音版】釋迦牟尼佛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十二品生死經

十二品生死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佛剎功德莊嚴經卷上 開府儀同三司特...

【佛教詞典】腰舟

【腰舟】 p1255 瑜伽十七卷十九頁云:又彼天女、依諸有...

【佛教詞典】香火

原指燒香與燃燈火。引申為寺廟中司香火之事者。釋門正...

慧律法師:佛教是徹底覺悟的人生觀

簡單來說:佛教就是徹底覺悟的人生觀,是徹底覺悟,而...

《觀無量壽佛經》第四觀:寶樹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地想成已,次觀寶樹。觀...

淨界法師:測試自己有沒有出家的因緣

你想到出家的時候,你想到什麼?我們也可以測試一下你...

十里山墳,就是閻王的催命信

看了(祭奠亡人)這一幕情景,我們淨土行人就得要想到...

怎樣憶佛

問: 怎麼憶佛? 大安法師答: 憶是回憶,憶念的意思...

放棄就會喪失積功累德的機會

這個不迷不取不動,我們一再強調,關鍵在不迷。其實,...

仰天而唾,唾還從己墮

佛法告訴我們種善得善,種惡得惡之因果真理。在言說中...

一切就在自然中---圓慧法師法語

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實相。在...

1元錢面前的人生態度

一天,在書上看到一道選擇題,覺得很有意思,便把它帶...

什麼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麼差別?

我們再看看什麼叫涅槃,涅槃,梵語,此雲寂滅、無生。...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一、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

七個使人衰老的原因

導讀: 歲月悄悄地流逝,不知不覺中,皺紋躡手躡腳地...

【視頻】《地藏菩薩本願經》男聲讀誦

《地藏菩薩本願經》男聲讀誦

【視頻】傳喜法師讀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傳喜法師讀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