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五事品第一

有五法。一色。二心。三心所法。四心不相應行。五無為。色云何。謂諸所有色。一切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色。四大種者。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所造色者。謂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聲香味。所觸一分。及無表色。心云何。謂心意識。此復云何。謂六識身。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心所法云何。謂若法心相應。此復云何。謂受想思觸作意欲勝解念定慧信勤尋伺放逸不放逸善根不善根無記根。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諸所有智。諸所有見。諸所有現觀。復有所餘如是類法與心相應。總名心所法。心不相應行云何。謂若法心不相應。此復云何。謂得無想定滅定。無想事命根眾同分。依得事得處得生老住無常性。名身句身文身。復有所餘如是類法。與心不相應。總名心不相應行。無為云何。謂三無為。一虛空。二非擇滅。三擇滅。

地界云何。謂堅性。水界云何。謂濕性。火界云何。謂煖性。風界云何。謂輕等動性。眼根云何。謂眼識所依淨色。耳根云何。謂耳識所依淨色。鼻根云何。謂鼻識所。依淨色。舌根云何。謂舌識所依淨色。身根云何。謂身識所依淨色。色云何。謂諸所有色。若好顯色。若惡顯色。若二中間。似顯處色。如是諸色二識所識。謂眼識及意識。此中一類眼識先識。眼識受已意識隨識。聲云何。此有二。謂有執受大種為因聲。及無執受大種為因聲。如是諸聲二識所識。謂耳識及意識。此中一類耳識先識。耳識受已意識隨識。香云何。謂諸所有香。若好香若惡香若平等香鼻所嗅。如是諸香二識所識。謂鼻識及意識。此中一類鼻識先識。鼻識受已意識隨識。味云何。謂諸所有味。若可意若不可意。若順捨處舌所嘗。如是諸味二識所識。謂舌識及意識。此中一類舌識先識。舌識受已意識隨識。所觸一分云何。謂滑性澁性輕性重性冷飢渴性。身所觸。如是諸觸及四大種。二識所識。謂身識及意識。此中一類身識先識。身識受已意識隨識。無表色云何。謂法處所攝色。此及五色根。於一切時一識所識。謂意識。

眼識云何。謂依眼根各了別色。耳識云何。謂依耳根各了別聲。鼻識云何。謂依鼻根各了別香。舌識云何。謂依舌根各了別味。身識云何。謂依身根各了別所觸。意識云何。謂依意根了別諸法。

受云何。謂領納性。此有三種。謂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想云何。謂取像性。此有三種。謂小想大想無量想。思云何。謂心造作性。即是意業。此有三種。謂善思不善思無記思。觸云何。謂三和合性。此有三種。謂順樂受觸。順苦受觸。順不苦不樂受觸。作意云何。謂心警覺性。此有三種。謂學作意。無學作意。非學非無學作意。欲云何。謂樂作性。勝解云何。謂心正勝解已勝解當勝解性。念云何。謂心明記性。定云何。謂心一境性。慧云何。謂心擇法性。信云何。謂心澄淨性。勤云何。謂心勇悍性。尋云何。謂心麁動性。伺云何。謂心細動性。放逸云何。謂不修善法性。不放逸云何。謂修善法性。善根云何。謂三善根。即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癡善根。不善根云何。謂三不善根。即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無記根云何。謂四無記根。即無記愛無記見無記慢無記無明。

結有九種。謂愛結恚結慢結無明結見結取結疑結嫉結慳結。愛結云何。謂三界貪。恚結云何。謂於有情能為損害。慢結云何。謂七慢類。即慢過慢慢過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慢者。於劣謂己勝。或於等謂己等。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過慢者。於等謂己勝。或於勝謂己等。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慢過慢者。於勝謂己勝。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我慢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或我所。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增上慢者。於所未得上勝證法。謂我已得。於所未至上勝證法。謂我已至。於所未觸上勝證法。謂我已觸。於所未證上勝證法。謂我已證。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卑慢者。於他多勝謂自少劣。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邪慢者。於實無德謂我有德。由此正慢已慢當慢。心高舉心恃篾。無明結云何。謂三界無智。見結云何。謂三見。即有身見邊執見耶見。有身見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或我所。由此起忍樂慧觀見。邊執見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或斷或常。由此起忍樂慧觀見。邪見者。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實事。由此起忍樂慧觀見。取結云何。謂二取。即見取戒禁取。見取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為最為勝為上為極。由此起忍樂慧觀見。戒禁取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為能清淨為能解脫為能出離。由此起忍樂慧觀見。疑結云何。謂於諦猶豫。嫉結云何。謂心妬忌。慳結云何。謂心鄙悋。縛云何。謂諸結亦名縛。復有三縛。謂貪縛瞋縛癡縛。隨眠有七種。謂欲貪隨眠。瞋隨眠。有貪隨眠。慢隨眠。無明隨眠。見隨眠。疑隨眠。欲貪隨眠有五種。謂欲界系見苦集滅道修所斷貪。瞋隨眠有五種。謂見苦集滅道修所斷瞋。有貪隨眠有十種。謂色界系五。無色界系五。色界系五者。謂色界系見苦集滅道修所斷貪。無色界系五亦爾。慢隨眠有十五種。謂欲界系五。色界系五。無色界系五。欲界系五者。謂欲界系見苦集。滅道修所斷慢。色無色界系各五亦爾。無明隨眠有十五種。謂欲界系五。色界系五。無色界系五。欲界系五者。謂欲界系見苦集滅道修所斷無明。色無色界系各五亦爾。見隨眠有三十六種。謂欲界系十二。色界系十二。無色界系十二。欲界系十二者。謂欲界係有身見邊執見。見苦道所斷邪見見取戒禁取。見集滅所斷邪見見取。色無色界系各十二亦爾。疑隨眠有十二種。謂欲界系四。色界系四。無色界系四。欲界系四者。謂欲界系見苦集滅道所斷疑。色無色界系各四亦爾。隨煩惱云何。謂諸隨眠。亦名隨煩惱。有隨煩惱不名隨眠。謂除隨眠諸餘染污。行蘊心所纏有八種。謂惛沉掉舉睡眠惡作嫉慳無慚無愧。

諸所有智者。有十智。謂法智類智他心智世俗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法智云何。謂緣欲界系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諸無漏智。復有緣法智及法智地諸無漏智。亦名法智。類智云何。謂緣色無色界系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諸無漏智。復有緣類智及類智地諸無漏智。亦名類智。他心智云何。謂若智修所成。是修果依止。修已得不失智。欲色界系。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皆名他心智。世俗智云何。謂諸有漏慧。苦智云何。謂於五取蘊。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所起無漏智。集智云何。謂於有漏因思惟因集生緣。所起無漏智。滅智云何。謂於擇滅思惟滅靜妙離。所起無漏智。道智云何。謂於聖道思惟道如行出。所起無漏智。盡智云何。謂自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由此而起。智見明覺。解慧光觀。皆名盡智。無生智云何。謂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我已修道不復當修。由此而起。智見明覺解慧光觀。皆名無生智。諸所有見者。且諸智亦名見。有見非智。諸八現觀邊忍。一苦法智忍。二苦類智忍。三集法智忍。四集類智忍。五滅法智忍。六滅類智忍。七道法智忍。八道類智忍。諸所有現觀者。若智若見俱名現觀。

得云何。謂得諸法。無想定云何。謂已離遍淨染未離上染出離想作意。為先心心所滅。滅定云何。謂已離無所有處染止息想作意。為先心心所滅。無想事云何。謂生無想有情天中心心所滅。命根云何。謂三界壽。眾同分云何。謂有情同類性。依得云何。謂得所依。處事得云何。謂得諸蘊。處得云何。謂得內外處。生云何。謂令諸蘊起。老云何。謂令諸蘊熟。住云何。謂令已生諸行不壞。無常云何。謂令已生諸行滅壞。名身云何。謂增語。句身云何。謂字滿。文身云何。謂字眾。虛空云何。謂體空虛。寬曠無礙。不障色行。非擇滅云何。謂滅非離系。擇滅云何。謂滅是離系。

品類足論辯諸智品第二之一

有十智。如前說。法智何所緣。謂緣欲界系諸行及一分無漏法。類智何所緣。謂緣色無色界系諸行及一分無漏法。他心智何所緣。謂緣欲色界系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世俗智何所緣。謂緣一切法。苦智何所緣。謂緣五取蘊。集智何所緣。謂緣有漏因。滅智何所緣。謂緣擇滅。道智何所緣。謂緣學無學法。盡智何所緣。謂緣一切有為法及擇滅。無生智何所緣。謂緣一切有為法及擇滅。何故法智緣欲界系諸行及一分無漏法。答法智知欲界系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緣色無色界系諸行及一分無漏法。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系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他心智緣欲色界系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答他心智知欲色界系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故。何故世俗智緣一切法。答世俗智知一切法。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故。何故苦智緣五取蘊。答苦智知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集智緣有漏因。答集智知有漏因因集生緣故。何故滅智緣擇滅。答滅智知擇滅滅靜妙離故。何故道智緣學無學法。答道智知學無學法道如行出故。何故盡智緣一切有為法及擇滅。答盡智自遍知我已知苦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故。何故無生智緣一切有為法及擇滅。答無生智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我已修道不復當修故。

法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法智是法智全。七智少分。謂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類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類智是類智全。七智少分。謂他心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智無生智。他心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他心智是他心智全。四智少分。謂法智類智世俗智道智。世俗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世俗智是世俗智全。一智少分。謂他心智。苦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苦智是苦智全。四智少分。謂法智類智盡智無生智。集智滅智應知亦爾。道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道智是道智全。五智少分。謂法智類智他心智盡智無生智。盡智是幾智全。幾智少分。答盡智是盡智全。六智少分。謂法智類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無生智亦爾。

何故法智是法智全。答法智知欲界系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法智是他心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系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故法智是苦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系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法智是集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系諸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法智是滅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系。諸行滅滅靜妙離故。何故法智是道智少分。答法智知欲界系諸行能斷道道如行出故。何故法智是盡智少分。答法智自遍知。我已知欲界系諸行苦。我已斷欲界系諸行集。我已證欲界系諸行滅。我已修欲界系諸行能斷道故。何故法智是無生智少分。答法智自遍知。我已知欲界系諸行苦不復當知。我已斷欲界系諸行集不復當斷。我已證欲界系諸行滅不復當證。我已修欲界系諸行能斷道不復當修故。何故類智是類智全。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系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是他心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系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故類智是苦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系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類智是集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系諸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類智是滅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系諸行滅滅靜妙離故。何故類智是道智少分。答類智知色無色界系諸行能斷道道如行出故。何故類智是盡智少分。答類智自遍知。我已知色無色界系諸行苦。我已斷色無色界系諸行集。我已證色無色界系諸行滅。我已修色無色界系諸行能斷道故。何故類智是無生智少分。答類智自遍知。我已知色無色界系諸行苦不復當知。我已斷色無色界系諸行集不復當斷。我已證色無色界系諸行滅不復當證。我已修色無色界系諸行能斷道不復當修故。

何故他心智是他心智全。答他心智知欲色界系和合現前他心心所。及一分無漏他心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法智少分。答他心智知欲界系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類智少分。答他心智知色無色界系諸行能斷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世俗智少分。答他心智知他有漏心心所故。何故他心智是道智少分。答他心智知聖道中他無漏心心所故。

何故世俗智是世俗智全。答世俗智知一切法。或如理所引。或不如理所引。或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故。何故世俗智是他心智少分。答世俗智知他有漏心心所故。

何故苦智是苦智全。答苦智知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苦智是法智少分。答苦智知欲界系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苦智是類智少分。答苦智知色無色界系五取蘊非常苦空非我故。何故苦智是盡智少分。答苦智自遍知。我已知苦故。何故苦智是無生智少分。答苦智自遍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故。

何故集智是集智全。答集智知有漏因因集生緣故。何故集智是法智少分。答集智知欲界系諸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集智是類智少分。答集智知色無色界系諸行因因集生緣故。何故集智是盡智少分。答集智自遍知我已斷集故。何故集智是無生智少分。答集智自遍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故。

何故滅智是滅智全。答滅智知擇滅滅靜妙離故。何故滅智是法智少分。答滅智知欲界系諸行滅滅靜妙離故。何故滅智是類智少分。答滅智知色無色界諸行滅滅靜妙離故。何故滅智是盡智少分。答滅智自遍知我已證滅故。何故滅智是無生智少分。答滅智自遍知我已證滅不復當證故。

說一切有部品類足論卷第一

 

上篇:眾事分阿毗曇論

下篇:阿毗曇八犍度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一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眾事分阿毗曇論

眾事分阿毘曇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鞞婆沙論

鞞婆沙論卷第一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

施設論

施設論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如是我聞...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佛說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

佛說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註音版】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

大乘聖無量壽決定光明王如來陀羅尼經...

蓮華面經

蓮華面經卷上(大乘修多羅藏)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少室六門

小室六門 第一門心經頌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智慧清...

佛說恆水經

佛說恆水經 西晉三藏法師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與...

【註音版】五蘊皆空經

五蘊皆空經...

佛說法受塵經

佛說法受塵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哦哆也

(雜語)譯曰行。去來不住之義。大日經疏七曰:梵雲哦...

【佛教詞典】五力明王

(明王)不動等之五大明王也。此五大明王為五大力菩薩...

平常心要如何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

積極主動的去行善積德

大家留心世間,常可以發現有的人,福報來臨的時候,擋...

困境即是賜予

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只要願意,任何一個...

己心不誠不正,非佛法之不靈不驗也

【原文】 所言異疾,殆宿世之怨業。(怨,世每誤作冤。...

為什麼供養了僧人,我們還得感謝僧人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種福田。就猶如我們有種子,...

昌臻法師《淨宗祖師有關臨終的懇切開示》

一、臨終四事 唐善導大師:《臨終正念文》,指出臨終...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項

佛門中關於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觀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種...

在順境時抽到下下籤

其實一張籤詩是好是壞都沒有關係,它最大的意義是在讓...

人要學會放棄昨日的煩惱

人要學會放棄,放棄昨日的煩惱,在落淚以前轉身離去,...

寧生邊地疑城,不去六欲天宮

唐代的道昂法師、慧光法師、壽洪法師,他們確實在修道...

見忍法師談慈善

不論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

「能行即是佛,何須念」這個知見對嗎

問: 經常有人說能行即是佛,何須念?這個知見對嗎?...

【視頻】鄺美雲《心經》念誦版

鄺美雲《心經》念誦版

【視頻】梵網經菩薩戒本(德凱法師讀誦)

梵網經菩薩戒本(德凱法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