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六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六十四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賢聖品第六之八

已辯見修二道生異。當依此道分位差別。建立眾聖補特伽羅。且依見道十五心位。建立眾聖有差別者。頌曰。

 名隨信法行  由根鈍利別
 具修惑斷一  至五向初果
 斷次三向二  離八地向三

論曰。見道位中聖者有二。一隨信行。二隨法行。由根鈍利別立二名。諸鈍根名隨信行者。由先信敬力修集加行故。諸利根名隨法行者。由先樂觀察修集加行故。諸有情類種性差別。法爾先來如是安住。謂有情類若從先來。凡所施為一切事業。不樂審察能與不能。專信敬他隨他言轉。彼後修得無漏道時。在見位中名隨信行。由信隨行名隨信行。先隨信他行於義故。彼有隨信行名隨信行者。或由串習此隨信行。以成其性故名隨信行者。彼信為上首慧為隨轉故。隨法行者翻此應釋。謂有情類。若從先來凡所施為一切事業。樂審觀察能與不能。非由信他隨教理轉。彼後修得無漏道時。在見位中名隨法行。由法隨行名隨法行。先隨教法行於義故。彼有隨法行名隨法行者。或由串習此隨法行。以成其性故名隨法行者。彼慧為上首信為隨轉故。即二聖者由於修惑。具斷有殊立為三向。謂彼二聖若於先來。未以世道斷修斷惑名為具縛。或先已斷欲界一品乃至五品。至此位中名初果向。趣初果故。言初果者。謂預流果。此於一切沙門果中必初得故。若先已斷欲界六品或七八品。至此位中名第二果向。趣第二果故。第二果者。謂一來果。遍得果中此第二故。若先已離欲界九品。或先已斷初定一品。乃至具離無所有處。至此位中名第三果向。趣第三果故。第三果者。謂不還果。數准前釋。如是隨信隨法行者。由先具縛斷惑有殊。數別各成七十三種。謂於欲界具縛為初。至斷九品以為第十。如是乃至無所有處。地地各九為七十三。諸後具縛即前離九。故後七地無別具縛。次依修道道類智時。建立眾聖有差別者。頌曰。

 至第十六心  隨三向住果
 名信解見至  亦由鈍利別

論曰。即前隨信隨法行者。至第十六道類智心。名為住果不復名向。隨前三向今住三果。謂前預流向今住預流果。前一來向今住一來果。前不還向今住不還果。阿羅漢果必無初得。異生無容離有頂故。見道無容斷修惑故。至住果位捨得二名。謂不復名隨信法行。轉得信解見至二名。此亦由根鈍利差別。諸鈍根者先名隨信行今名信解。由信增上力勝解顯故。諸利根者先名隨法行今名見至。由慧增上力正見顯故。何緣先時斷修所斷。欲一至五或七八品。初定一品廣說乃至。無所有處第九品惑。至第十六道類智心。但名預流一來不還果。非一來不還阿羅漢向。頌曰。

 諸得果位中  未得勝果道
 故未起勝道  名住果非向

論曰。依得聖道建立八聖如先已說。故得果時於勝果道必定未得。以得果心於勝果道。所對治惑非對治故。非非彼治現在前時。得彼治道如先已說。又非得果時即有勝果道。所斷煩惱離系得生。道類忍不能斷彼系得故。若道力能斷彼系得。此道引彼離系得生。可說此道能證彼滅。以得前果時未得勝果道故。住果者乃至未起勝果道時。雖先已斷修所斷惑欲一品等。但名住果不名後向。後於何時得先所斷修惑離系無漏得耶。於勝果道現前時得。為諸先斷彼修斷惑。入離生位得前果已。此生定起勝果道耶。理必應然。以本論說。聖生第四靜慮以上。無漏樂根定成就故。若不然者。諸先已離三靜慮染。後依下地得入離生。彼得果已。若生第四靜慮以上。如何可說定成樂根。理不應言。唯如是類。此生必定起勝果道。非餘先斷諸下地惑。決定因緣不可得故。彼障已斷。必欣彼故。障已斷道易現前故。如是已依先具倍離。及全離欲入見諦者。十六心位立眾聖別。當約修惑辯漸次生。能對治道分位差別。頌曰。

 地地失德九  下中上各三

論曰。失謂過失即所治障。德謂功德。即能治道如先已辯。欲修斷惑九品差別。上四靜慮及四無色。應知亦然。生死無非九地攝故。如所治障一一地中各有九品。諸能治道無間解脫九品亦然。失德如何各分九品。謂根本品有下中上。此三各分下中上別。由此失德各分九品。謂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品。應知此中下下品道。勢力能斷上上品障。如是乃至上上品道勢力。能斷下下品障。上上品等諸能治德初未有故。此德有時上上品等失已無故。應知此中智雖勝。惑未增盛故道名下品。相續中惑雖極難斷。細隨行故障名下品。依如是理應立譬喻。如浣衣位麁垢先除。於後後時漸除細垢。謂彼麁垢於所住衣非甚堅著。少用功力以水浣洗便能遣除。細垢不然。由甚堅著所住衣故。以灰汁等及多功力方能遣除。又如麁闇小明能滅。要以大明方滅細闇。謂麁重闇才舉小明便能令滅。若細輕闇要舉大明方能令滅。失德相對理亦應然。由此可言白勝黑劣。若異此者。上上品道現在前時。方能對治下下品障。如何可言白法力勝黑法力劣。又剎那頃能治道生。於無始來展轉增益。諸堅固惑能永拔根。由此故言白勝黑劣。如時經久所集眾病。服少良藥能令頓愈。又如長時所集眾闇。一剎那頃光明能滅。已辯失德差別九品。次當依彼立聖者別。且諸有學修道位中。總亦名為信解見至。隨位復有多種差別。先應建立都。未斷者。頌曰。

 未斷修斷失  住果極七返

論曰。諸住果者於一切地。修所斷失全未斷時。名為預流生。極七返。七返言顯七往返生。是人天中各七生義。極言為顯受生最多。非諸預流皆定七返。故契經說。極七返生是彼最多七返生義。經說與此義無差別。諸無漏道總名為流。由此為因趣涅槃故。預言為顯最初至得。彼預流故說名預流。此預流名為目何義。若初得道名為預流。則預流名應目第八。若初得果名為預流。則倍離欲全離欲者。至道類智應名預流。此預流名目初得果。然倍離欲全離欲者。至道類智不名預流。約修惑斷立彼果故。預流必依遍得果者。初所得果以立名故。一來不還非定初得。唯有此果必初得故。何緣此名不目第八。未具得向果無漏道故。未具得見修無漏道故。未遍至得現觀流故。八忍八智名現觀流。道類智時皆具至得。是故第八不名預流。由此預流唯是初果。彼從此後欲人天中。各受七生應言十四。何故說彼極受七生。此責不然。七數等故如七葉樹及七處善。若謂經說見圓滿者。無處無容受第八有。不應說彼於人天趣各受七生。此亦不然。經約一趣密意說故。若謂此經非密意說。則彼亦應不受中有。若人天趣合受七生。經但應言受人天七。何緣經說天七及人。既說及言定知各七。又必應爾。飲光部經。分明別說各受七故。若依一趣密意而說。故與經說見圓滿者。無第八有言不相違。如何上流有遍沒者。彼一趣受過八生故無相違失。遮第八言依極七有。地非約上地故。謂若於此地說諸聖者極受七生。即於此地中遮第八有非色無色契經所說七返有言。非約三界無差別說。寧應謂此遮第八言。總約三界無差別說。故此經說遮第八言。如七有言唯約欲界。密意說故無相違失。有餘謂此會釋不然。餘處曾無如是說故。此中無有密說相故。謂曾無處作如是言。上流受生過於七有。可以證此遮八有經。依欲界說非約一切。又非遮止第八有經。違害所餘無別意教。必有別意故判為密意說。故此會釋不應正理。豈不遮止第八有經。與上流經極相違害。無相違害。以上流經總說上流有餘意故。謂此唯說全超半超。名為上流無遍沒故。如是會釋理定不然。餘處曾無如是說故。生處定因曾不說故。謂曾無處說諸上流。唯有二種無有遍沒。又曾不說生處定因。言此上流定於色界。唯生此處彼處不生。然契經說七士趣處。舉多譬喻以顯上流。次第遍生色界諸處。觀彼經意既說上流。至道等邊無緣故滅。顯不還者於色界中。一切處生過於八有。故知定有遍沒上流。謂彼經中依六士趣各說一喻。唯於第七上流士趣說十一喻。顯彼聖者於色界中。有次第生一切處者。故彼經說如有上流乃至道邊。或水邊等無所依故即便盡滅。顯彼聖者過於此處。無生處故便般涅槃。故上流經無餘意趣。遮第八教與彼相違。即是此經密意說相。又見經說無差別言。於中非無差別意趣。如契經說。無處無容有二輪王俱時出現。此經雖復無差別言。非不但依一四洲說。此中亦可作如是言。餘處曾無如是說故。此中無有密說相故。豈即謂此會釋不然。故彼此中徒興固執。復何緣故感八有業。能障見諦非七有業。若謂聖者於欲界中。極受七生無第八故。此無因故亦同所疑。若謂齊此時相續必熟故。此亦不然。無定因故。謂有何等決定因緣。於第七生為盡諸漏。根未熟者至第八生。為盡諸漏根亦不熟。若謂聖道種類爾故。如為七步毒蛇所螫。此喻不然。壽量定者過此齊限亦得往故。又若聖道種類法然。則由道生遮第八有。寧說彼業能障見諦。謂但應言由聖道起遮第八有。不應言感第八有業能障見諦。若有已作及已增長第八有業。聖道於彼無能遮力故不得生。彼亦不應能障見諦。至第八有方般涅槃。於正理中有何違害。有餘於此作是釋言。由彼有餘七結在故。謂二下分五上分結。此亦無能證。唯七有唯貪瞋結。引七有故。又無契經說不還者受極七有。又無經說五上分結引欲界生。故彼所言無能證力。但由法爾極受七生。於中不應強申理趣。中間雖有聖道現前。餘業力持不證圓寂。唯依佛出世有別解律儀。故彼第七有若不遇佛法便在家。得阿羅漢果。既得果已必不住家。苾芻威儀法爾成就。雖不會遇前佛所說。而於餘命生極厭心。不經久時便入圓寂。有言。彼往餘道出家。理不應然。往餘道者。由惡見力邪業轉故。云何彼名無退墮法。以不生長退墮業故。違彼生長業與果故。強盛善根鎮彼身故。加行意樂俱清淨故。諸有決定墮惡趣業。尚不起忍。況得預流。故有頌言。

 愚作罪小亦墮惡  智為罪大亦脫苦
 如團鐵小亦沉水  為缽鐵大亦能浮

經說預流作苦邊際。依何義立苦邊際名。依齊此生後更無苦。是令後苦不相續義。或苦邊際所謂涅槃。如何涅槃。可是所作除彼得障。故說作言如言作空。謂毀台觀若於人趣得預流果。人中滿七天准應知。非聖亦有極七返生。相續成熟得涅槃義。然非決定。是故不說。已辯修惑都未斷者。名預流果極七返生。今次應辯斷位眾聖。且應建立一來向果。頌曰。

 斷欲三四品  三二生家家
 斷至五二向  斷六一來果

論曰。即預流者進斷修惑。若三緣具轉名家家。一由斷惑。斷欲修惑三四品故。謂惑於先異生位斷。或今預流進修位斷。二由成根。得能治彼無漏根故。謂已成就彼能治道。三品四品無漏諸根。三由受生。更受欲有三二生故。謂斷三品更受三生。若斷四品更受二生。此三二生由異生位。造作及增長感三二生業。非諸聖者於聖位中。更能新作牽後有業。以背生死向涅槃故。由此契經說諸聖者。唯受故業更不造新。若三緣中隨闕一種。闕二全闕不名家家。何故成根。頌中不說預流果後。說進斷惑成能治彼無漏諸根。義准已成。故不具說。若爾應不說三二生言。說斷三四品義已成故。謂已進斷三四品惑。決定餘有三生二生。故說家家相不圓滿。則應於頌更說等聲。方可具收家家三相。或應不說三二生言。然頌中言三二生者。以有增進於所受生。或少或無或過此故。有餘師說。亦有具足家家三緣而非家家。謂異生位先斷修惑。三品四品住見道中。但以家家生所顯故。是預流果勝進位故。非住見道有斯義故。雖三緣具不名家家。今詳彼言定不應理。非住見道具彼三緣。爾時不能修修惑對治故。要得治彼無漏諸根。方是三緣中成無漏根義。故住見道非具三緣。無具三緣非家家者。應知總有二種家家。一天家家。謂欲天趣生三二家而證圓寂。或一天處或二或三。二人家家。謂於人趣生三二家而證圓寂。或一洲處或二或三。若有七生不必滿七。非家家位中間涅槃。何類所攝攝屬七生。七中極聲顯極多故。由此已顯生未滿前。得般涅槃亦是彼攝。根最鈍者具經七生。非諸利根生定滿七。寧無斷五亦名家家。以斷五時必斷第六。非一品惑能障得果。猶如一間未越界故。即預流者進斷欲界一品修惑乃至五品。應知轉名一來果向。若斷第六成一來果。彼往天上一來人間而般涅槃。名一來果。過此以後更無生故。即由此義證家家中。若天家家受三生者。人間受二天上受三。受二生者人一天二。如應例釋人中家家。若謂不然。彼一來果有何異彼二生家家。彼貪瞋癡唯餘下品故。即一來果名薄貪瞋癡。已辯一來向果差別。次應建立不還向果。頌曰。

 斷七或八品  一生名一間
 此即第三向  斷九不還果

論曰。即一來者進斷餘惑。若三緣具轉名一間。一由斷惑。斷欲界中修斷七品或八品故。二由成根。得能治彼無間解脫無漏根故。三由受生。更受欲有天或人中餘一生故。若三緣中隨闕一種。闕二全闕不名一間。成無漏根頌中不說。及應復說一生所因。准家家中如應當釋。所言間者是隙異名。調彼位中。由有一隙容一生故。未得涅槃。或此間名目間隔義。謂於彼位有餘一生。為間隔故不證圓寂。有一間者說名一間。如何有餘一品修惑能為障礙令受欲界生。名為一間。未得不還果。若斷此品便為超越欲界所繫諸業煩惱異熟等流二果地故。彼極為礙容更受生。斷六品時未越彼地。故無斷五中間受生。現身不能證一來果。即斷修惑七八品者。應知亦名不還果向。先斷三四七八品惑入見諦者。後得果時即名家家及一間不。此未名曰家家一間。未得治彼無漏根故。初得果位果道現前。爾時未修勝果道故。要至後位起勝果道。方得名曰家家一間。治彼無漏根爾時方得故。若進斷惑預流一來。方立家家一間名者。何故善逝。手箭經中說七生一來與彼同斷惑。如彼經說。云何家家。謂永斷遍知。身見等三結。極七返有應知亦然。云何一間。謂永斷遍知身見等三結。及已能薄欲貪瞋癡。一來亦爾。無相違失。不言唯故。如經所說。預流一來。謂說預流永斷三結。非所餘結彼未能斷。如說預流永斷六法。一有身見。二邊執見。三邪見。四順惡趣貪。五順惡趣瞋。六順惡趣癡。又說一來永斷三結。薄貪瞋癡不言薄慢。又不說斷邊見邪見。如預流果。非一來果不令慢薄不斷邊邪。然彼經中不言唯故。起彼治故必亦斷彼。如是所說家家一間。既不言唯進斷無失。又契經說。彼生數減定知彼望預流一來。轉更成多諸煩惱斷。以諸煩惱是生因故。即由此故知彼望前。必定已生殊勝對治。若爾何故說家家一間與七生一來所斷相似。顯此即是彼差別故。或所進斷細難覺故。或應更審求同說因。不可引斯少分密教。便決定證家家一間。與預流一來所斷惑相似。上座意謂。家家一間與七生一來。但利根有異。謂隨信行隨得預流。若成預流轉名信解。亦即名曰極七返生。諸隨法行隨得預流。若成預流轉名見至。即於此位亦名家家。由彼聖者根勐利故。生三二家便證圓寂。又即信解隨得一來。若成一來仍名信解。即於此位經於二生。即諸見至隨得一來。若成一來仍名見至。即於此位亦名一間。由彼聖者根勐利故。受一間生便證圓寂。如是安立不應正理。以極聲顯生最多故。若預流果經三二生。便般涅槃名家家者。極七返有唯經三二生便般涅槃。與家家何異。又彼既謂即預流果。若利根者生三二家便般涅槃。是家家攝。極七返有亦許中間。經三二生便證圓寂。如何執彼定是鈍根。非即鈍根可亦名利。故彼所立不應正理。又若一間由利根故。唯受一有便般涅槃。如何可說即一來果。許一來言目二生故。又彼論說不遮一來。唯於天趣有重生理。諸一間者可無是事。此非亦是一趣重生。非一來故。二生所隔立一間名。可不成故。謂不應說有一來者。唯於天趣具受二生。以說一來般涅槃故。若二生者如何可說名為一間。故彼所言可無是事。此言應理。又一來者。彼定無容許天趣中有重生理。與彼所許於天趣中。二生家家應無別故。若謂如說極七返有。據極滿者說七返言。而實於中有不滿者。如是就極立一來名。謂極一來便證圓寂。而實亦有天上重生。不來人中證圓寂者。此亦非理。前過隨故。又彼所許鈍根一來。若於天中受一生已。不來人趣便般涅槃。與彼一間有何差別。無決定理限彼鈍根。必來人中方證圓寂。若不來者便成一間。非即鈍根可亦名利故彼所立不應正理。又彼所許違害契經。以有經中說信解性。若有獲得殊勝善根。亦說名為利根等故。謂契經說。若有五根增上勐利極圓滿者。名俱解脫阿羅漢果。若有五根漸劣漸鈍名慧解脫。乃至廣說。於此經中時解脫者。得八解脫亦名利根。若未獲得八解脫者。不時解脫亦名鈍根。若諸信解得滅盡定。亦說名為利根身證。若未獲得滅盡定者。雖是見至而名鈍根。如是一來信解性者。得勝治故轉名一間。若未獲得勝對治者。雖見至性唯名一來。如是應知家家七返。故彼所立家家一間唯是利根。其理非善。又彼部論作如是言。品別斷惑非真聖教。彼部所立家家一間。唯是利根豈真聖教。非彼上座自許己身。及我許彼是真大聖。寧謂自言是聖教攝。佛曾無處作如是言。又彼所言違餘聖教。不可自謂是聖教攝。然品別斷惑非非真聖教。以薄伽梵說一來果。永斷三結薄貪瞋癡。非貪瞋癡如材木等。可由斫等令其漸薄。但可品別漸次斷之。下品為餘說之為薄。又契經說。諸不還者。已無餘斷貪慾瞋恚。由此為證知一來時。猶有餘品貪瞋未斷。今至此位方斷無餘。又契經說。預流果位已永斷一切趣惡趣貪等。由此證知一來果等。有品已斷有品未除。又已顯成得勝治故。方可建立家家一間。既彼位中得勝對治。知盡貪等與前有別。是故品別斷惑理成。隨眠品中亦已顯示。又彼論說有何因緣。於斷惑時許品別斷。唯許九品非十非千。此責不然。唯有如是九品差別對治生故。謂斷惑位一一地中。九品道生便能永斷自地所攝諸煩惱故。無勞建立若十若千。又與見修所斷同故。謂彼宗許斷煩惱時。亦有分為品別斷義。以見修道所斷諸惑許入聖時前後斷故。既許如是亦可責言。有何因緣於斷惑位許品別斷。然唯建立見修二品非三非千。彼既許然此亦應爾。又薄伽梵於契經中亦作是言。九品斷惑。前來依彼已具辯成。佛於法性自在通達。作如是說。但可信依不應於中輕為徵詰故一來果勝進道中。方建立一間非住一來果。亦預流果勝進道中。方建立家家非住預流果。如是所說理趣必然。即先成就一來果者。斷欲界惑九品盡時。捨一來名得不還果。必不還受欲界生故。此或名為五下結斷。如契經說。若有永斷五下分結名為不還。此據集斷密作是說。必無五結俱時斷理。或二或三先已斷故。理實應說於此位中斷二或三得不還果。

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六十四

 

上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下篇: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楞嚴咒註音版

楞嚴咒註音版...

【註音版】勸發菩提心文

勸發菩提心文...

佛說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序 長安釋僧肇述 夫宗極絕於稱謂,賢聖以之沖...

佛說療痔病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捨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

眾事分阿毗曇論

眾事分阿毘曇論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鞞婆沙論

鞞婆沙論卷第一 阿羅漢尸陀槃尼撰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跋...

施設論

施設論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

舍利弗阿毗曇論

舍利弗阿毘曇論序 釋道摽撰 阿毘曇。秦言無比法。出自...

【註音版】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觀自在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

大乘玄論

大乘玄論卷第一 胡吉藏撰 二諦義有十重。  第一標大...

佛說意經

佛說意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婆...

佛說作佛形像經

佛說作佛形像經 闕譯人名出後漢錄 佛至拘鹽惟國。有諸...

【註音版】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

八吉祥經

八吉祥經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 三界熱惱,猶如火宅。其忍淹留...

【註音版】佛說轉有經

佛說轉有經...

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佛教詞典】三無差別

指心、佛、眾生三種平等無差別。又作三法無差、三三平...

【佛教詞典】復師

(職位)華嚴宗之僧職。再講講師所講述者,以明義理之...

遇到問題先要消除自我意識

接下來就談到真妄的問題了。善惡是基礎,真妄的問題就...

自己所跟的師父是邪見之師該怎麼處理

問: 請問師父,我之前跟一位法師學法,後來發現這位...

應當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師

當阿難向佛陀請問樂法善男子善女人應當如何敬法及恭敬...

聖嚴法師《謝謝癌菩薩》

病苦是幫助道心增長的逆增上緣,重病更可能是悟道的因...

不要以為有了這張紙,你就有資本了

今天下午,幾個老沙彌、沙彌尼,來求戒。都六七十歲了...

把真如本性的家建立起來

我們經過無量的生死輪迴,內心累積很多問題,要在一生...

粥有十利饒益有情

摩訶僧祇律云:粥有十利、饒益有情。佛住舍衛城時。難...

身體少病的十個原因

1、不打別人,不虐待動物。 2、勸別人不要打人或虐待...

專修淨業,一念精誠親見聖眾

清朝比丘尼清月,江蘇無錫人,居住南門慈雲庵,每天誦...

心識如何生

問: 心識如何生? 正如法師答: 在唯識學中,所謂心...

阿彌陀佛的慈愛超過世間父母

我們都要去理解阿彌陀佛的心,彌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

向外求安,自古學人之通病

學人不知向上一路,但求增益知見。殊不知知見立知,即...

【視頻】《三千佛洪名寶懺》慧律法師領誦

《三千佛洪名寶懺》慧律法師領誦

【視頻】《往生論》善音居士念誦

《往生論》善音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