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祇闍崛山,與大比丘眾六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七萬二千——眾所知識,皆從十方世界來集,得陀羅尼無礙辯才,進入念慧慚愧具足,其志堅固猶如金剛,善修成就一切佛法,志意清淨成就具足,自不忘失菩提之心,亦能令他而不忘失;善調柔施攝伏諸根,善能知舍所愛之物;以清淨戒善自莊嚴,於諸眾生其心平等;以柔和忍力而自莊嚴;於無量那由他阿僧祇劫勤修進力;於諸禪定解脫三昧,遊戲神通自在無礙;善以智慧分別一切諸法句義;其心不動如大山王,於諸眾生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風善離愛恚;常行慈心恆遣慈光;遍照眾生安住大悲;常勤觀察一切眾生,住於大喜樂法具足;住於大舍得無二智;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皆以超過如是世法;慧光善伏自眾他眾,降伏眾魔;世所難遇如優曇華,為諸眾生中大師子吼,究竟涅槃悕樂甚深四無所畏,為如來印之所印之;所記無錯如說而行,於深法藏義味相應;蔽諸日月,名稱流聞遍十方界;若為諸佛之所護持,守護法藏常不斷絕三寶種性;善能游過無邊佛剎;善解了知,隨宜給侍諸佛世尊、聽聞受法;常勤精進教化眾生,得到方便智慧彼岸;善隨一切諸眾生根如應說法;善知一切諸眾生等意之行相;其心淨妙善巧言說,為大醫王善療眾病;已於無量阿僧祇佛所種諸善根;善集相好福德莊嚴;善能解了空、無相、願;善解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夢鏡像,解一切法如虛空相;善能解了一切眾生音聲言說;善分別法樂說無盡;善能觀察出世之慧,成就大力近佛十力,得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善度莊嚴助道法分;善解超度一切諸道,明瞭菩薩法藏所攝;善能轉於不退法輪,得三昧印相;善能知到金剛場三昧,一切諸法自在三昧,常現在前,持大寶炬,其心謙下於諸眾生,常觀一切諸眾生心,亦常觀諸眾生智慧,近佛智慧,令諸眾生施作佛事;所作事辦皆已聚集,一切功德盡未來劫,說其功德不可窮盡。

其名曰:寶住菩薩、寶有菩薩、寶手菩薩、寶花菩薩、寶王菩薩、喜見菩薩、愛意菩薩、愛眼見菩薩、持地菩薩、作喜菩薩、大勢菩薩、大德菩薩、降魔菩薩、摩鳩提菩薩、儒天菩薩、曼陀羅香菩薩、實菩薩、等觀菩薩、無高下菩薩、善御菩薩、一切眾生不請友菩薩、彌勒菩薩、雲音菩薩、持山嚴菩薩、山積菩薩、上友菩薩、勇友菩薩、光明菩薩、光德菩薩、燈王菩薩、觀志菩薩、光莊嚴菩薩、雜綵冠菩薩、天冠菩薩、天王菩薩、天眼觀菩薩、觀世音菩薩、善臂菩薩、思志等菩薩、善住志菩薩、善住業菩薩、不動足集菩薩、金剛足進菩薩、越三界足菩薩、疾辯菩薩、速辯菩薩、無斷辯菩薩、住辯菩薩、妙音菩薩、梵音菩薩、喜一切眾生音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等上首七萬二千人。於此三千大千世界,釋、梵、護世,並餘大威德諸天、龍、夜叉、乾闥婆、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來集會為欲聽法。

爾時世尊與無量百千大眾,恭敬圍遶而演說法。爾時天冠菩薩即從座起正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超世為世作燈明,  智慧利益於世間;
 令結闇者得光明,  我今稽首離世間。
 十方行施最殊勝,  善自調心到彼岸;
 人天龍神所供養,  稽首敬禮燒結仁。
 勝相多利益世間,  金色圓光普週遍;
 持淨妙戒大美音,  稽首三界最無比。
 度諸眾生到彼岸,  調伏諸論無能動;
 善了知諸眾生心,  稽首敬禮勝大悲。
 斷諸結使不生著,  以力降怨善住戒;
 天中之天淨結垢,  我稽首禮降諸怨。
 眾寶中最無瑕穢,  常樂智慧為先首;
 除斷貪瞋愚癡垢,  稽首心等如虛空。
 演說四諦度四流,  說甘露法施淨眼;
 遊行三界為利眾,  我稽首禮持輪相。
 常為人天所供養,  常化眾生令度脫;
 虛空人天所供養,  我稽首禮人中勝。
 常樂集於正善法,  常以慈心等世間;
 人尊調御住正道,  稽首攝持一切德。
 淨音所說勝妙善,  適意柔軟梵音聲;
 善解眾音到彼岸,  稽首美妙如實說。
 趣空無相及無作,  能最甚深難見法;
 善能進趣入解脫,  稽首善知解脫道。
 世尊善解知因緣,  常能斷離二邊見;
 實說因緣業果報,  我稽首禮見世間。
 無有來者亦去者,  無慢善能觀諸法;
 如幻如焰水中像,  稽首敬禮善法眼。
 生若無生都無生,  若生及滅亦無滅;
 其所止處如法住,  調御善住如是處。
 所有言說便真實,  善住如如叵傾動;
 金剛山身無動搖,  我稽首禮叵傾動。
 其身口意等無異,  名聞無量遍三界;
 我今欲問勝丈夫,  願尊勿慮為演說。」

爾時天冠菩薩偈讚佛已,白佛言:「世尊!我今欲於如來、應供、正遍覺勝妙法中少有所問,若佛聽許乃敢諮請。」

爾時佛告天冠菩薩:「善男子!恣汝所問,隨汝所疑,如來當說悅可汝心。」

爾時天冠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得成雜種莊嚴之辯?世尊!云何菩薩得增勝智,善知分別甚深之法?世尊!云何菩薩善知諸根?世尊!云何菩薩善能解知如應說法?世尊!云何菩薩善知一切眾生心行?世尊!云何菩薩知一切因行果報,亦知出過所行無失?世尊!云何菩薩莊嚴佈施?世尊!云何菩薩莊嚴戒、忍、精進、禪、智?世尊!云何菩薩善能解知莊嚴梵道?世尊!云何菩薩不失神通?世尊!云何菩薩斷諸結使?世尊!云何菩薩度到彼岸?世尊!云何菩薩能現一切聲聞、緣覺及諸眾生形色威儀無有別異?世尊!云何菩薩觀於生死不住涅槃?世尊!云何菩薩觀眾生界不動法界?世尊!云何菩薩不退失利觀現失利?世尊!云何菩薩有大財寶封邑無盡,以方便力現為貧窮?世尊!云何菩薩行於諸行,令有作門入無作門?世尊!云何菩薩善觀諸法?世尊!云何菩薩決定分別一切諸法?世尊!云何菩薩行諸世法不為所污?世尊!云何菩薩於諸自在不觀望他?世尊!云何菩薩不離見佛?世尊!云何菩薩善自調伏無諸惡法?世尊!云何菩薩善為師導而不悋法?世尊!云何菩薩為諸眾生作實依止?世尊!云何菩薩能轉一切諸佛法輪?世尊!云何菩薩於一切法得灌頂位?」

爾時世尊讚天冠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所問多所利益安樂世間利安人天,攝取未來諸菩薩等。善男子!汝常曾於恆河沙等佛世尊所諮請問難,今復當大利益安樂未來菩薩,令此大乘得久住世。善男子!汝之所問,善心諦聽,吾當演說。」

天冠菩薩白言:「世尊!受教而聽。」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得於雜種莊嚴之辯。何等為四?是菩薩於一切眾生無侵害心,舍諸一切所愛之物心無悔悋。有說法者不斷其說,起隨喜心歡喜踴躍,讚言善哉!勸請說法。若於晝夜、若在僧中、若在佛塔,以菩提心常為先道,起志欲心喜樂諸法。而是菩薩專心志欲,以法等施不期利養。善男子!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成雜種莊嚴之辯。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得增勝智,善知分別甚深之法。何等四?順因緣法知我實性。知入一切眾生實性。知生死行,無有來者無有去者。知一切法虛空印相。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知諸根。何等四?善知法界門。觀諸法門無有障礙。知諸神通。善調伏心,無有二行。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能解知如應說法。何等四?辯智。度眾生智。分別法智。自淨其心亦淨一切眾生之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知一切眾生心行。何等四?智慧超出智無有礙。入於方便。諸有所作終不中悔。能自覺了。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知造因所得業報,亦知出過所行無失。何等四?不說斷滅亦不說常因。於業報如實而知,如法而現諸法示相。是中無我無我所。知於所作不失果報。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佈施。何等四?莊嚴於相。莊嚴於好。無比喻色。無盡封邑及以寶手。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持戒。何等四?作轉輪王而善莊嚴菩提之心。作釋提桓因而善莊嚴菩提之心。作大梵王而善莊嚴菩提之心。不墮惡道生人天善處,而善莊嚴菩提之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忍辱。何等四?出梵音聲、迦陵頻迦聲。多人所愛心意悅樂。堅修善法。得金色膚。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精進得不可壞。何等四?得一切眾生無能壞者,為諸眾生作不請友。有所為作專志不懈心無疲厭。樂集多聞。堅智莊嚴。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無厭成就四法,莊嚴於禪,何等四?無諸閙亂。無有放逸。無有慳慢。不舍調伏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智慧。何等四?不說我、人、眾生、壽命。得無礙辯。善能分別一切句義。於一切法無有疑惑。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莊嚴梵道。何等四?在空淨處生起慈心。為化眾生起於悲心。守護正法起於喜心。生如來智起於舍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不失神通。何等四?入於四禪而不退失。入四空定知於方便。心得自在知一切法。神通游至無量佛剎。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斷諸結使。何等四?內自寂靜亦寂靜外。善觀諸法知如幻化。有大智力。非憍慢力。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度到彼岸。何等四?知於欲流不證離欲。知於有流隨意往生。知於見流不舍諸見。知無明流不逆緣法。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能現一切聲聞、緣覺及諸眾生形色威儀無有別異。何等四?善起如幻三昧。如實而知一切法相。善觀五通。自觀己身知如幻化。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觀於生死不住涅槃。何等四?諸佛護持。自大悲心。善巧方便。不舍本願。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觀眾生界不動法界。何等四?觀自實性。解於法性。觀眾生性不疑智性。觀諸眾生同涅槃性。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不退失利觀現失利。何等四?善男子!以專志心趣向涅槃。修入生死。專志欲於一切佛法。現為聲聞、緣覺調伏。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有大財寶封邑無盡,以方便力現為貧窮無諸財賄。何等四?或現作於轉輪大王、釋、梵天王,為化尊勝諸眾生故。現作貧窮,為化貧窮諸眾生故。見來求者,盡舍一切所有財物。見大富者,現無盡寶有自在力。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令有作門入無作門。何等四?說一切行無常。淨於智行。得於覺知一切行無我。離於諸見得涅槃法寂智進行。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觀察諸法。何等四?善淨慧眼。得明法眼。佛眼現前。於一切法得灌頂位。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決定分別一切諸法。何等四?辯智。無滯解了諦智。住四依智。不舍陀羅尼智。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行於世法不為所污。何等四?觀知世法。超出過於世間眾生。斷除愛恚無所染污。畢竟明淨。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於法自在不觀望他。何等四?定得自在。智得自在。慧得自在。方便得自在。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不離見佛。何等四?自往見佛亦勸眾生。自往聽法亦勸眾生。自發菩提心亦勸眾生髮菩提心。常不舍離念佛三昧。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自調伏無諸惡法。何等四?出世明慧觀察智見。顯示解脫。善集法忍。斷離一切不善法習。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善為師導而不悋法。何等四?專心利益一切眾生,志意堅固無所慊恨。常行教化一切眾生。自舍己樂修集智慧。常為一切眾生作利成於己利。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為諸眾生作實依止。何等四?舍於己利常求利他。自舍諸樂為諸眾生求於法樂。如所聞法為人廣說無有疲倦。以法養命不以衣食。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能轉一切諸佛法輪。何等四?得陀羅尼。得無斷辯知。入一切眾生心行。不觀種姓而為說法引入涅槃。是為四。

「善男子!菩薩成就四法,於一切法得灌頂位。何等四?出過諸行住菩薩行。得無生法忍示現生死。為不退轉印之所印入如來印。住第十地善知諸地。是為菩薩成就四法,於一切法得灌頂位。」

佛說如是諸四法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於上空中百千億天,作天伎樂歌詠讚歎,雨天曼陀羅華,作是嘆言:「如來世尊無量阿僧祇劫所集無上正真道法,皆悉於是諸四法中開示顯說。若有眾生得聞是經,受持、讀誦兼復書寫,於大眾中廣分別說,當知是人不從小功德來。若有眾生聞於如是諸四句法,聞已信解受持、讀誦,在大眾中廣為人說,不離菩提心,彼人不久當於人天諸大眾中大師子吼,如今如來大師子吼。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得聞如是諸四句法,復能信解演說如是諸四法。」

時八萬四千人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天冠菩薩白言:「世尊!菩薩成就幾法,佛涅槃後得聞是經,受持讀誦兼復書寫,於大眾中廣說顯示?」

佛告天冠菩薩:「善男子!菩薩成就八法,佛涅槃後受持讀誦書寫此經,於大眾中廣分別說。何等八?志意成就專向菩提。究竟行慈於諸眾生無侵害心。住於大悲化諸眾生。常求法利樂法欲法求法集法,心無滿足如海吞流。放舍身命守護正法。厚種善根集諸福德。發起大願諸佛護持。降諸魔怨離大眾畏。天冠!是為菩薩成就八法,佛涅槃後能得受持、讀誦、書寫如是經法,在大眾中廣為人說。」

當於演說如是法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六種震動,坑坎、堆埠、諸山、污穢,江河、池流及諸大海,皆不復現,亦不惱觸水性眾生。爾時三千大千世界,悉平如掌微妙莊嚴,於此三千大千世界,百歲枯樹皆生花葉,傾向於佛,諸生卉樹花葉果茂亦傾向佛。此大地上生諸蓮花,大如車輪雜色可愛,妙香適意大光普照,遍此三千大千世界。上虛空中有諸天子,不現其形鼓眾伎樂,聞是樂音,雪山王中、香山王中,所有諸天倍出妙香,令此三千大千世界普悉大香。時雪山王、香山王中,雨眾妙花皆流趣佛,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其餘諸樹亦悉雨花,於上空中有一寶蓋覆萬由旬,是大寶蓋垂真珠貫鈴網莊嚴,諸鈴網中所出音聲柔軟悅意,有大妙音遍聞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大德舍利弗見是變現,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是何光瑞,有是希有未曾之相,普此三千大千世界,皆悉莊嚴甚可愛樂?」

佛告舍利弗:「是大樹緊那羅王!從香山中與無量緊那羅、無量乾闥婆、無量諸天、無量摩睺羅伽,大眾圍遶,欲來見佛禮拜供養。是大樹緊那羅王欲來見佛先現此相。」語言未久,大樹緊那羅王與無量緊那羅眾、無量乾闥婆眾、無量天眾、無量摩睺羅眾,大眾圍遶,作八萬四千伎樂,以淨妙歌善和眾樂。復有無量百千眾生皆悉隨從,菩薩神通大力所持,上昇虛空普雨眾花來詣佛所。到已,及諸侍從頂禮佛足,右遶七匝住世尊前。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以己所彈琉璃之琴,閻浮檀金花葉莊嚴,善淨業報之所造作,在如來前善自調琴,及餘八萬四千伎樂。是大樹緊那羅王當彈此琴,鼓眾樂時,其音普皆聞此三千大千世界,是琴音聲及妙歌聲,隱蔽欲界諸天音樂。

爾時欲界所有諸天,皆舍音樂來詣佛所。是大樹緊那羅王當鼓琴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叢林諸山,謂:須彌山、王雪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黑山,及眾藥草、樹木叢林悉皆湧沒。湧、漸遍湧、等遍湧,動、漸遍動、等遍動,震、漸遍振、等遍震,猶如有人極為醉酒,前卻顛倒不能自持,諸山須彌頗峨湧沒亦復如是!

大樹緊那羅王當鼓琴時,佛大眾中,人、王眾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若人、非人及離欲者,唯除菩薩不退轉者,其餘一切諸大眾等,聞是琴聲及諸樂音,各不自安從座起舞。

時諸一切聲聞大眾,聞琴樂音不能堪耐,各從座起,放舍威儀誕貌逸樂,如小兒舞戲不能自持。

爾時天冠菩薩語是一切諸大聲聞、大迦葉等:「汝諸大德已離煩惱,得八解脫見四聖諦,云何今者各舍威儀如彼小兒舉身動舞?」

於時大德諸聲聞等答言:「善男子!我於是中不得自在。何以故?由是琴音,我等各各不安樂坐,其體動舞不能自持,所有心念不能令住。」

爾時天冠菩薩語大德迦葉言:「如何耆年少欲知足,修行頭陀常樂空靜,天人、阿修羅敬汝如塔,大德云何不能持身,猶小兒舞?云何不護是大眾心?」

大迦葉言:「善男子!如旋嵐大風吹諸樹木、藥草、叢林,彼無有力能自安持,非彼本心之所欲樂,然彼鼓動不能自持。善男子!今此大樹緊那羅王!鼓作琴樂妙歌和順,諸簫笛音鼓動我心,如旋嵐風吹諸樹身,不能自持。是善丈夫誓願威勢福德神力,於諸聲聞及諸緣覺所有威德,彼為殊勝。」

爾時天冠菩薩語大迦葉:「汝今觀是不退菩薩威德勢力,彼琴樂音不能令其動搖驚揚。大德迦葉!誰見如是而當不發無上正真菩提道心?何以故?今有無量智所有威力,不如琴聲,令如是等大威德人聞是琴聲不能自持,其向大乘不退轉者,不能令動。」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更易調琴並及八萬四千餘樂,佛威神力及大樹緊那羅王宿善根力之所持故,諸琴樂音說是偈言:

「一切諸法向寂靜,  如是乃至上中下;
 空靜寂滅無惱患,  無垢最上今顯現。
 諸眾生等無眾生,  過去現在亦復爾!
 以音聲說令眾聞,  是聲同等如法界。
 諸世界同無世界,  說事猶如虛空相;
 無生無增亦無減,  顯示虛妄如虛空。
 善覺諸佛悉同等,  法界決定無毀壞;
 解達施戒及智慧,  一相平等同無相。
 諸結寂滅永無結,  妄想於彼生分別;
 無內無外亦無中,  從於妄想顛倒有。
 若法非法無妄想,  推求諸法無所有;
 覺了名色如實性,  彼行於世無染著。
 過去未來無邊量,  所演說法亦如是,
 本際寂滅無盡滅,  無有方所無住處。
 以文字故說是法,  而此文字是盡相;
 知是文字盡相已,  於一切法無妄想。
 持心等持無所持,  彼此不違於法相;
 心及數法無有生,  知一切法入平等。
 際無際斷無所斷,  前後及中同叵得;
 了知三世平等已,  彼智無邊無有量。
 世間貪著於名色,  有邊無邊皆寂靜;
 了知因緣法相已,  無我、眾生、命妄想。
 所起我見永無起,  一切諸法亦無起;
 若所起者本無起,  彼常隨順順法忍。
 其性猶如雲中電,  一切法如我實性;
 我人眾生性自空,  入此陀羅尼印相。
 隨所覺知三脫門,  一相無相等同相;
 一切有法無邊量,  法法自無有妄想。
 以文字說分別法,  若上若中及與下;
 文字亦無有妄想,  推求分別真實義。
 義及文字共相應,  以音聲說無二義;
 若知本性常寂靜,  彼本際性常自斷。
 若本際性常自斷,  為利世故修諸行;
 推求本際無本際,  彼大慈悲最清淨。
 若大慈悲最清淨,  苦樂同等而修行;
 亦復無高亦無下,  彼名知利大丈夫。
 法眼寂靜最寂靜,  若見不見常寂靜;
 亦復無增亦無減,  彼性離作常寂靜。
 如空中聲叵捉持,  雖可聞知不可說;
 是演說者及聽者,  悉皆不實得自在。」

當諸琴樂演出是偈法音之時,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爾時天冠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妙偈從何而出?」

佛言:「善男子!汝今自問大樹緊那羅王!彼當答汝。」

爾時天冠菩薩問於大樹緊那羅王:「緊那羅王!如是妙偈從何而出?」

答言:「善男子!從諸眾生音聲中出。」

又問:「諸眾生音聲從何而出?」

答言:「善男子!眾生音聲從虛空出。」

天冠菩薩問言:「緊那羅王!眾生音聲非口出耶?」

答言:「善男子!是眾生音為從身出、為從心出?」

天冠答言:「不從身出、亦不從心。何以故?身癡無知如草木瓦石;心無形色,不可覩見,無有觸礙,不可宣說,猶如幻化。」

大樹緊那羅言:「善男子!若離身心,從何而出?」

天冠答言:「從于思惟出生音聲。」

又問:「若無虛空,聲何由出?」

天冠答言:「若無虛空,聲終不出。」

緊那羅言:「善男子!是故當知一切音聲從虛空出,當知是聲即虛空性,聞已便滅,若其滅已同空性住,是故諸法若說不說同虛空性,是故應當不舍空際。如音聲分,諸法亦爾!若以音聲有所說法,而是諸法於音聲中求不可得,音聲於法求亦叵得。善男子!是故說言:『一切諸法不可言說,但以音聲名為言說。』當知言說為無所說,又以音聲名為言說。然是音聲本。無住處,若無住處則無堅實,則名為實;若其是實則不可壞;若不可壞則無有起;若無有起則無有滅;若無有滅是名清淨。若是清淨是則白淨;若是白淨是則無垢;若是無垢是則光明;若是光明則是心性;若是心性則是出過;若是出過則出過諸相;若出過諸相則是正位;若菩薩在正位是則名得無生法忍。若得無生法忍一切能忍,亦忍於空亦忍於人。何以故?不離於人名之為空,人即是空。忍於無相亦忍於相。何以故?是相實性即是無相。忍於無願亦忍於願。何以故?願實性相即是無願。一切法性及眾生性,一切常滅亦如是忍。何以故?一切眾生生死之性猶如幻夢,是名菩薩得無生法忍。不違一切法、不逆一切法,若順此忍則亦忍順隨諸法去;若無去則無來;若無去來知一切法是常住性如法常住,眾生亦爾!若得是處如法隨順、如處修行,是名成就無生法忍。一切言說即是音聲,為語他故起是音聲,是無生法忍無有能說無有能聽。何以故?是義不可得故,而是法忍非聲非說。

「善男子!如來世尊有大威德,同不可得義,不可得義說於有得。」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第一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第二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天冠菩薩白言:「世尊!未曾有也,而是大樹緊那羅王成就如是不思議法。世尊!是緊那羅王乃能成就如是勝妙神通之力,復能演說甚深法忍。世尊!緊那羅王於幾佛所種諸善根有如是辯?」

佛言:「善男子!假使能數恆河沙等世界星宿,不能數是緊那羅王所事如來、應、正遍覺。善男子!是人已於爾許佛所修行梵行,集於無上正真之道,是故得有如是辯才。」

爾時天冠問緊那羅王:「汝於爾許無量佛所種殖無量無邊善根,何故不成無上正道?」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語天冠菩薩:「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十二無滿足法。何等十二?謂供養給事諸佛世尊無有滿足。集諸善根無有滿足。聽集法寶無有滿足。修禪解脫無有滿足。修觀寂法無有滿足。流通顯法無有滿足。教化眾生無有滿足。守護正法無有滿足。不舍阿練若處無有滿足。諸波羅蜜莊嚴佛土無有滿足。修習福慧無有滿足。集助菩提法無有滿足。善男子!是名菩薩十二無滿足法,是故菩薩求善根莊嚴無有滿足。」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白言:「世尊!我聞菩薩所有三昧,名曰寶住。若有菩薩得是三昧,一切法寶諸功德法自然而得。善哉,世尊!唯願如來演說於是寶住三昧,菩薩聞已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隨增長法。」

爾時佛告大樹緊那羅王:「如是。緊那羅王!有於三昧名曰寶住。汝今善聽,善思念之,吾今當說如是菩薩寶住三昧。」

「善哉,世尊!願樂欲聞,受教而聽。」

佛告大樹緊那羅王:「若有菩薩欲令佛寶種性不斷,法寶種性、僧寶種性不斷絕者,修集起生八十種寶。何等八十?不忘一切智寶之心。不舍離於志意寶心。不舍修諸善根寶心。不舍堅人寂定寶心。生起一切佈施寶心。不悕望報清淨寶心,迴向菩提故。莊嚴身寶心,滿三善故。莊嚴口寶心,離四過故。莊嚴意寶心,舍離無明、愛、恚見故。持戒不毀不穿、不壞不缺寶心,不穿不壞不缺不污戒莊嚴故。無惱害寶心,於諸眾生意平等故。柔忍寶心,能忍難事故。不憂身命清淨寶心,淨菩提故。無愛恚寶心,無高下故。堅固牢強莊嚴寶心,無憂慮故。一切所作成就寶心,無慢緩故。堅固念慧進入寶心,能善修集助菩提法故。起禪解脫三昧寶心,得心自在故。集法寶心,集自財故。聞正法已能持寶心,得無畏故。不悋法寶心,心無悋故。不期利養說法寶心,舍離惡欲不望報故。修正念寶心,正流趣故。如所聞法成滿寶心,如聞行故。智觀寶心,降伏智故。大慈寶心,化眾生故;大悲寶心,觀眾生故;大喜寶心,愛樂法故;大舍寶心,諸法寂故。不厭生死寶心,集諸善根故。化眾生寶心,不住自樂故。四攝寶心,為攝法故。起神通寶心,一切神通現變化故。善知識寶心,為聞法故。離惡知識寶心,集善根故。為一切眾生正修寶心,如涅槃故。離諸一切結病寶心,入一切眾生所志欲故。於一切法生藥想寶心,寂諸病故。善修學習無慢寶心,知大人法故。滅憍慢寶心,於諸眾生謙卑下故。無幻偽寶心,無諂誑故。和敬寶心,令法久住故。護法寶心,報去來現在諸佛恩故。知恩報恩寶心,親友究竟故。不望報寶心,無所親故。常出家寶心,不忘所作故。愛樂寶心,護白淨故。聖種少欲知足寶心,集持戒故。莊嚴一切頭陀功德寶心,於諸眾生無有過故。少欲知足寶心,慧無足故。獨處寶心,身意寂靜故。求法無厭寶心,滿相好故。莊嚴集智無厭寶心,斷諸一切眾生疑故。念佛寶心,不離見佛故。念法寶心,不離聞法故。念僧寶心,不退菩薩僧故。念戒寶心,不舍菩提心故。念舍寶心,舍結使故。念天寶心,係在一生補處菩薩地故。義辯寶心,覺一切義故。法辯寶心,不壞法界故。辭辯寶心,覺了一切諸音聲故。樂說辯寶心,悅可一切諸眾生故。得陀羅尼寶心,隨所聞法不忘失故。依義寶心,知文字實性故。依智寶心,知識如幻故。依了義經寶心,於了義中無違諍故。依法寶心,覺了人實性故。觀一切行無常寶心,不住一切三界中故。觀一切法無我寶心,我及眾生俱無我故。觀於涅槃寂靜寶心,究竟寂靜故。觀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寶心,入甘露門故。觀一切法無生寶心,得無生法忍故。見一切法如幻、如夢、如焰、如影、如響、如水月寶心,不住諸見故。順因緣法寶心,離斷常見故。離諸邊見垢穢寶心,離於二故。入無二法門寶心,覺一道故。離一切行寶心,至正位故。正觀法位寶心,一切法平等故。集助一切菩提法寶心,覺了一切諸佛法故。如是緊那羅王!若有修集如是等法,善修好修正住獲得如說修行,是名菩薩寶住三昧。若能如是則便得是寶住三昧;若有菩薩已逮得寶住三昧,無世間寶出世間寶,而是菩薩不得自在。

「緊那羅王!云何世間寶?云何出世間寶?緊那羅王!世間寶者,謂:人天豪尊,若帝釋豪尊、梵天豪尊、護世豪尊、轉輪王豪尊、居士豪尊、婆羅門豪尊、長者豪尊、剎利豪尊,雖得如是人天豪尊而不放逸。以不放逸能集一切助菩提法,是名世間寶。何等名為出世間寶?所謂聖慧是出世間。何以故?智慧悉攝出世間法,是故說入般若慧門名出世間。

「緊那羅王!譬如大海為眾流主;如須彌山為眾山王;猶如眾星月為其主。如諸藥草火珠,光明日為其最;一切禽獸師子為最;一切民庶王為其最;三十三天帝釋為最;諸梵天中梵王為最。如是緊那羅王!所有一切出世間法智慧為首,是故說言般若為諸眾經中主,能度諸流是安去道故;是名為炬,照結闇故;是名勇健,除眾怨故;是名醫王,和眾藥故;是名為師,知諸書故;是名為箭,射結的故;是名為力,究竟害纏故;是名大象,拔結樹故;是無違諍,悉平等故;是無鬪諍,無訟訴故;是名不逆,善隨順故;是名無瞋,究竟盡故;是名善知,四聖諦故;是名為念,正念處故;是名為正,能正斷故;是名示現,神足力故;是名為戒,障諸根故;是名降伏,有大力故;是名為覺,善覺知故;是名開示,示正道故;是名為寂,寂靜定故;是名為明,作慧明故;是名作明,離障翳故;是至正處,作照明故;是名除斷,除結塵故;是無波浪,度諸流故;是不可見,過境界故;是無境界,離內外故。是名為空,離見岸故;是名無相,離覺觀故;是名無願,出三界相故。是名一相,無有相故;是虛空相,無相似故;是害愛慢,離魔業故。施無妄想,不依於戒、不住忍辱、不起精進、不染著禪。無言說門,無一切門,方便自造,無我無眾生,度到彼岸,集諸善根,無作無作者,過諸作道。緊那羅王!是則名為出世間寶。諸般若寶,是智慧寶,即是寶住三昧之體。若菩薩得寶住三昧,一切眾寶皆悉來集。

「緊那羅王!喻如大海為眾流主、集一切寶,一切眾寶皆悉來歸,於是海中出生諸寶。如是緊那羅王!菩薩得是寶住三昧,為諸一切眾生之主、集一切寶,一切法寶皆悉歸趣。緊那羅王!寶住三昧能集一切諸法之寶,是中不斷於三寶種,是寶住三昧,名為集聚諸法之寶。」

爾時天冠菩薩白言:「世尊!是大樹緊那羅王已逮得是寶住三昧耶?」

佛言:「善男子!汝今自問大樹緊那羅王!當為汝說。」

時天冠菩薩即問大樹緊那羅王:「緊那羅王!汝今已逮得是菩薩寶住三昧耶?」

答言:「善男子!是三昧中無住無得,是三昧中無有得者,而是三昧非色、受、想、行、識;而是三昧,非色可見、無聲可聞,非是住相、非是滅相,無有處相,非無相、非一相。所言相者,都無有相,無能為作。三昧相者,自無有相亦非無相,是三昧相應如是修。善男子!是三昧者等一切法,若等諸法亦等於我,若等於我亦同等於一切眾生。是故善男子!是三昧等一切眾生。何以故?一切眾生即是空相,空相是三昧相;一切眾生即是無相相,無相相是三昧相;一切眾生即是無願相,無願相是三昧相。一切眾生及一切法是寂靜相,寂靜相是三昧相。一切眾生是無我相,無我相是三昧相。三昧相者,無能以身觸、無能以心觸,凡可觸法若等不等,一切皆為善調伏故而演說之。」

時天冠菩薩即白佛言:「希有世尊!是大樹緊那羅王處在如是放逸之中,乃能演說甚深妙法。」

佛言:「善男子!菩薩從慧方便地中出生示現一切所作,不為一切所作染污。善男子!是大樹緊那羅王!以此琴樂諸簫笛音及妙歌音,調伏七十億緊那羅眾令住菩提,三十億乾闥婆於無上道而得調伏,其內眷屬八萬四千住一切智。彼有如是大方便智,善男子!我唱是言:『是謂菩薩隨所居住,在於大處、隨是諸處多利眾生。』善男子!猶如無薪,火則不然。如是善男子!菩薩處寂亦復如是,不能熾然教導眾生。善男子!如大薪聚火則熾然。善男子!菩薩亦爾,處在多眾教導熾然。善男子!是故當知,菩薩住在最豪尊處,隨所生處多利眾生。」

天冠菩薩復白佛言:「是大樹緊那羅王!云何以琴及妙歌聲,諸伎樂音教化眾生?」

佛告天冠菩薩:「善男子!緊那羅等、乾闥婆等、摩睺羅伽等好樂音樂。是大樹緊那羅王善自調琴和眾伎樂,是緊那羅眾、乾闥婆眾、摩睺羅眾,起大愛樂信解增敬;得是愛樂信解增敬已,於是音中出於佛聲、法聲、僧聲,不忘菩提心聲,施聲、戒聲、忍聲、進聲、禪聲、慧聲,慈聲、悲聲、喜聲、舍聲,念處聲、正斷聲、神足聲、根聲、力聲、覺聲、道聲,定聲、智慧聲、禪定解脫三昧之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寂聲,空聲、無相聲、無願聲,無生聲、無起聲、無行聲,菩薩法藏所攝法聲、陀羅尼金剛句三昧滿聲、不退轉法輪聲、一切決定法王聲,大海莊嚴三昧聲、一切法流入平等三昧聲、等一切法自在三昧聲、莊嚴智慧三昧聲、寶住三昧聲、寶有三昧聲、寶降伏三昧聲、寶炬三昧聲、娛樂三昧聲、蓮花莊嚴三昧聲、過蓮花三昧聲、遍一切處三昧聲、一切法白蓮花三昧聲、增益三昧聲、大奮迅三昧聲、師子奮迅三昧聲、日燈三昧聲、無量旋三昧聲、前進三昧聲、金剛場三昧聲、金剛幢三昧聲、金剛不壞三昧聲、地持三昧聲、山燈三昧聲、山幢三昧聲、寶藏三昧聲、寶華三昧聲、寶心自在三昧聲、觀一切眾生心三昧聲、出增長一切行三昧聲、修深堅三昧聲、雜辯三昧聲、無觀三昧聲、觀一切眾生三昧聲、遊戲三昧聲、出一切神通境界三昧聲、降魔界三昧聲、現一切色三昧聲、入一切三昧聲、分一切身三昧聲、住一切行三昧聲、慧燈三昧聲、手燈三昧聲、觀菩提三昧聲、過樂辯三昧聲、作入一切功德三昧聲。

「善男子!是琴歌音諸伎樂中,出於如是三昧法聲,令諸眾生受化而去。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希有之法。」

說是大樹緊那羅王諸功德行神力之時,以佛力故,有天曼陀羅花聚,令諸大眾各散大樹緊那羅王!大樹緊那羅王以神通力右手接持,無一花墮地而不在手。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即以供散於如來上。當散花時佛神力故,令是眾花成一寶蓋覆千世界,是寶蓋中垂懸無量千萬億數寶真珠貫,一一珠貫出於無量萬億光明;一一光明出寶蓮花,雜色妙好妙香適意,諸花台中一切皆現釋迦牟尼如來色像結加趺坐。如是諸佛皆讚大樹緊那羅王:「善哉善哉,緊那羅王!乃能教化無量眾生。菩薩應當如是施作,既出世間還來世間教化眾生,生死已盡還來受有,得涅槃位還游三界,於是中生教化眾生。」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作如是念:「我今當作一一寶蓋,覆一一佛上。」爾時是王即入三昧,名莊嚴寶蓋。當其入是三昧之時,有妙寶蓋一一各覆諸如來上,一切大眾右手亦各執持寶蓋,以為己用供養於佛。

是時大樹緊那羅王復作是念:「我今當請釋迦如來及諸菩薩並聲聞僧、一切大眾,至香山中我宮殿食,令無量無邊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集令聽法,我身當供如來給使,令彼眾生長夜利益安隱快樂。」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作是念已,頂禮佛足,合掌白言:「唯願世尊及菩薩眾並聲聞僧哀愍我等,至香山王受請七夜,令無量眾生增長善根。世尊!我今堪任能為走使,哀愍大樹緊那羅王,及菩薩眾、諸聲聞僧當至香山七日之中,憐愍我故。」

爾時緊那羅王知佛可已,歡喜踴躍遍滿其身,與其夫人、男女眷屬,作眾伎樂供養於佛,禮世尊足右遶三匝,出眾而去還至香山。

是時大樹緊那羅王於香山中,莊嚴自己所住園林為供如來,莊嚴妙地縱廣五百由旬,青琉璃地閻浮檀金以為間錯,眾寶雜色互相映發。是時場上敷百千妙座,以寶蓮花而間錯之,敷置百千萬億天衣,復於場上為佛如來敷師子座,高三十二由旬,眾寶嚴飾眾寶欄楯而圍遶之,張施幢蓋竪眾寶幢,無量香[土*瓦]燒堅黑沉水,上張繒綵以承塵露,週遍垂懸幡蓋、繒綵,散眾天花,於座四面作大寶樹雜色妙好。外多眾來及自眷屬皆悉已集,便為說偈而教授之:

「佛出於世時乃值,  猶如優曇缽羅花;
 人尊今已出現世,  善好恭敬供養之。
 舍慢懈怠及誑偽,  亦離慳貪及幻惑;
 皆當舍離諸戲笑,  善好恭敬於導師。
 所有眾妙適意花,  天中勝花、香山花;
 皆當聚集置一處,  當以供養於人仙。
 所有眾妙適意香,  堅黑沉水及栴檀;
 當於此間香山中,  燒用供養勝眾生。
 所有伎樂妙歌音,  緊那羅等所愛樂;
 各各善調諸音樂,  當以供養丈夫仙。
 幢幡寶蓋及妙衣,  柔軟善染適天意;
 張設以侍供如來!  難值難得無有比。
 供養佛已至善處,  或為帝釋、四天王,
 或作梵王、自在王,  常作人天中尊王!
 形色威德及名稱,  眷屬侍從及珍寶;
 所有言教悉受用,  供養佛已得是利。
 諸天歡樂及人樂,  欲於生死常歡樂;
 欲得常樂及樂具,  當供養是勝眾生。
 欲得緣覺、聲聞乘,  及得最上勝妙乘;
 又欲降伏於魔怨,  當作供養供法王!」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如是教令諸眷屬已,即時集聚諸花香鬘、塗香、末香,辦百味食已,在香山王前,作眾音樂,歌諸偈頌,白言:「時到。」

「佛能利益施安樂,  和顏喜笑柔軟語;
 妙華善聽人天供,  時到善逝今可來。
 十力降伏諸魔力,  降伏他眾利益世;
 斷除諸垢無垢濁,  時到利益世尊來。
 樂頭陀行無染著,  勝集念慧堅固者;
 勝人常出過世間,  歡喜心來作利益。
 隱蔽日月珠光明,  釋梵天有諸光明;
 牟尼光明皆喜樂,  光明自在蔽諸光。
 天龍、緊那羅歌聲,  是聲增結不滅欲;
 佛音柔軟梵音聲,  能滅諸結與安樂。
 世醫遊行於十方,  不能治世煩惱病;
 十力醫王演妙音,  滅諸結使與安樂。
 大名大威力無等,  無比無錯無濁語;
 伏怨寂怨離諸怨,  世尊利益願時來。
 施調施主慧甘露,  持戒行戒尊最勝;
 善巧調忍熏修心,  念我故來可愛者。
 善具進力相應法,  住於禪定具神通;
 慧調伏意慚德備,  持百福相願時來。
 大慈悲心意平等,  離愛慾過無使患;
 善知梵道住佛道,  世尊施樂願時來。」

爾時世尊知大樹緊那羅王白言時到,告諸比丘:「各持衣缽受七夜請,差守房人。大樹緊那羅王白言時到。」

是時天冠菩薩作是念言:「我今當化作大寶台,令佛世尊及諸菩薩眾、大聲聞僧安處寶台,坐於蓮花莊嚴座上,置之右掌,乘空而往至香山中。」天冠菩薩作是念已即入三昧,以三昧力作大寶台,縱廣高下各十由旬,雜色好妙四方四柱莊嚴差別。時寶台中出於百千寶蓮花座,復為世尊敷寶蓮花師子之座,上高七仞。

爾時天冠菩薩,化作寶台及花座已,自言:「世尊!願就寶台坐師子座,及諸菩薩、聲聞大眾憐愍我故,世尊我今當以如是寶台置於右掌著香山中。」

爾時世尊愍天冠菩薩即昇寶台就師子座,諸菩薩眾及聲聞僧次第而坐。時天冠菩薩即擎寶台置右掌中,上昇虛空往赴香山。爾時欲界諸天、色界諸天,見天冠菩薩作是神變,歡喜踴躍生希有心,為供養佛及天冠菩薩故,持花香鬘、塗香、末香,作眾伎樂來詣寶台,在虛空中供養於佛,乃至香山。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遙見如來坐寶台中從空而來,見已與己眷屬八萬四千諸緊那羅等,持香花鬘、末香、塗香,作於八萬四千伎樂,以清妙歌善和眾樂往迎如來。到已,及諸眷屬頂禮佛足,以所齎持諸花香鬘、塗香、末香供養佛已,引前而去。

爾時世尊知已至彼,與諸菩薩、大聲聞僧、釋、梵、護世及諸大眾,詣大樹緊那羅王所,莊嚴道場坐所敷座。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語釋、梵、護世及諸天子、諸大德等:「可前就坐,所為如來施設飲食當共同甘。」爾時緊那羅王與諸妻子、男女眷屬,手自斟酌敬意奉食,種種甘美雜味具足,從於菩薩善根所生,供養如來、菩薩、聲聞、一切大眾悉皆充足。既充足已,緊那羅王知各洗缽澡手已畢,與己眷屬於如來前,次第而坐欲得聞法。爾時世尊為緊那羅王及諸大眾,演說妙法示教利喜。

爾時世尊即為演說如是妙法:「緊那羅王!菩薩有三十二法淨檀波羅蜜。何等三十二?緊那羅王!菩薩不忘菩提之心,而為先導而行佈施。不讚下乘而行佈施。諸所為者無傷毀心而行佈施。有來求者無侵害心而行佈施。又所請者起福田想而行佈施。諸所詣者起於師想、起善知識想而行佈施。舍內慳結而行佈施。無所貪惜歡喜踴躍而行佈施。申手正直善好放舍無所期為而行佈施。生增上心不生下心而行佈施。不生惡處而行佈施。不望果報無所悕望而行佈施。欲於佛法而行佈施。心無惱熱而行佈施。以攝為首而行佈施。我當教導化諸眾生而行佈施。我當護法而行佈施。我當順用如來言教而行佈施。我應當作降魔伴黨而行佈施。我宜應當正覺菩提而行佈施。我應當作善丈夫業而行佈施。我應當離餓鬼、惡道而行佈施。我應當集修舍心因而行佈施。我當獲得大財封邑攝取他人而行佈施。我應當行和敬之法而行佈施。我當不離得善知識而行佈施。我應當於一切眾生無瞋害眼而行佈施。我應當以佈施善根向無上道而行佈施。我應當學餘菩薩舍而行佈施。我宜應當莊嚴相好而行佈施。我宜應當淨佛國土而行佈施。緊那羅王!是為菩薩三十二法淨檀波羅蜜。

「緊那羅王!菩薩復有三十二法淨尸波羅蜜。善自淨身是名為戒,淨貪瞋癡故;善自淨口是名為戒,不自欺誑佛及諸天是無虛相故;善自淨心是名為戒,離無明貪瞋邪見故。淨十善業是名為戒,生人天故。不忘菩提心是名為戒,不貪餘乘故。志意清淨是名為戒,舍幻偽故。稱讚賢聖是名為戒,勤攝非聖故。以慈為首是名為戒,於諸眾生心平等故。修大悲心是名為戒,趣向教化諸眾生故。善好等學是名為戒,畢竟無缺故。慚愧所攝是名為戒,怖畏惡道故。無有穿漏是名為戒,不中舍故。無有瑕疵是名為戒,究竟白法故。自己自在是名為戒,至餘佛土故。尊重豪貴是名為戒,智者所讚故。能超出過是名為戒,離惡道故。善安止住是名為戒,一切安樂悉具足故。諸佛所讚是名為戒,是佛戒故。不自慢緩是名為戒,堅實救拔世間人故。不自高毀他是名為戒,善棄舍故。修行棄舍是名為戒,離諸煩惱故。自己修行是名為戒,一切助道菩提法故。作於歡喜是名為戒,離愛貪故。善攝取他是名為戒,隨如說故。調伏出家是名為戒,舍離一切家繫縛故。堅欲修行是名為戒,欲樂法故。決定少欲及與知足是名為戒,依聖種故。樂修頭陀是名為戒,欲舍一切諸惡法故。無著相應是名為戒,觀無眾生故。隨順不違是名為戒,順緣法故。離一切見是名為戒,離斷常故。緊那羅王!是為菩薩三十二法淨尸波羅蜜。

「緊那羅王!菩薩復有三十二法淨忍波羅蜜。何等三十二?不堅著身是名知忍。不住壽命是名知忍。無侵害心是名知忍。堪耐惡言是名知忍。悲於下劣是名知忍。不輕未學是名知忍。有大勢力能苦切他而不為之是名知忍。節節支解不起瞋恚是名知忍。無有麁澁是名知忍。不生瞋害是名知忍。無不與語是名知忍。有於志意是名知忍。其心無濁是名知忍。無嬈亂心是名知忍。護他人心是名知忍。以財利益是名知忍。知覺大悲是名知忍。滅除憍慢是名知忍。謙下一切諸眾生等是名知忍。不增熾然是名知忍。樂於寂靜是名知忍。閑晏無為是名知忍。自觀己過是名知忍。他人有缺不見其過是名知忍。如法財封是名知忍。有於信財是名知忍。心無熱惱是名知忍。意念安樂是名知忍。先意問訊無有瞋面是名知忍。順甚深法是名知忍。順三脫門是名知忍。解無生無起是名知忍於無生法忍。緊那羅王!是為菩薩三十二法淨忍波羅蜜。

「緊那羅王!復有三十二法淨進波羅蜜。何等三十二?緊那羅王!菩薩不斷佛種行進波羅蜜。不斷僧種行進波羅蜜。受無量生死行進波羅蜜。集無量善根行進波羅蜜。供養給事無量諸佛行進波羅蜜。為欲攝持無量聞故行進波羅蜜。為欲教導無量諸眾生故行進波羅蜜。欲以妙說悅可一切諸眾生故行進波羅蜜。為令一切眾生逆流故行進波羅蜜。為諸眾生當設何宜行進波羅蜜。舍一切所有行進波羅蜜。護一切戒無有毀缺行進波羅蜜。一切柔和忍力無恚行進波羅蜜。出過一切所作事故行進波羅蜜。欲起一切禪定解脫諸三昧故行進波羅蜜。滿無量智故行進波羅蜜。欲以一切諸佛國土所有莊嚴嚴己佛土故行進波羅蜜。大力堅固越到彼岸故行進波羅蜜。降伏一切諸魔場故行進波羅蜜。降伏一切外道論故行進波羅蜜。具佛十力、無畏法故行進波羅蜜。莊嚴身、口、意故行進波羅蜜。能辦眾事無休息故行進波羅蜜。心無怯弱故行進波羅蜜。其心勇健故行進波羅蜜。不共一切煩惱結住故行進波羅蜜。摧伏一切諸煩惱故行進波羅蜜。滅一切結故行進波羅蜜。度諸流故行進波羅蜜。脫未脫者、安未安者、度未度者故行進波羅蜜。集百福德莊嚴相故行進波羅蜜。守護一切佛正法故行進波羅蜜。神通遍至一切佛剎,供養禮拜右遶恭敬於諸佛故行進波羅蜜。此諸精進從寂靜生,身心寂靜住,無出無入,無上無下,為於無生無起所攝。緊那羅王!是為菩薩有三十二法淨進波羅蜜。

「緊那羅王!菩薩復有三十二法淨禪波羅蜜。何等三十二法?所謂念淨。慧淨。進淨。慚淨。堅實淨。心體性淨。不忘菩提心淨。功德根淨。無所依淨。我我所淨。起神通淨。身寂靜淨。修治心淨。內寂靜淨。外威儀淨。斷諸見著淨。觀無我、無眾生、無人、無壽者、無丈夫淨。不住三界淨。助菩提法現前淨。悲觀眾生淨。除智障淨。智慧超出淨。不違因果淨。決定法忍淨。修行無常、苦、空法淨。轉方便淨。方便攝淨。近道場淨。不悕望聲聞、緣覺乘淨。滿足無漏淨。心不散亂得佛定淨。觀眾生心如應說淨。緊那羅王!是為菩薩三十二法淨禪波羅蜜。

「緊那羅王!菩薩復有三十二法淨般若波羅蜜。何等三十二?求集多聞無有厭足,善巧思惟分別諸法,以己智慧覺了諸法。善分別陰、善分別界,趣法界故。善於諸入,知分別故。善於緣法,知因住故。善於諸諦,知解滅故。知於正位,不入正位故。觀察無起,起自心故。知諸法無生,本際淨故。知諸一切眾生無我,離倒見故。知一切法同是一法,本際離欲故。知諸世界是一世界,同虛空故。知一切佛同是一佛,入不思議法界故。善知分別一切章句,善文字故。知無礙辯廣演說法,悅可一切諸眾生故。知陀羅尼,無忘失故。知諸魔業,教化諸魔向菩提故。觀知諸法如幻住於分別,有差別故。解知諸法如電、水月、夢、影、響法,諸法究竟無成就故。覺知一切眾生心性,本自淨故。善分別觀生死涅槃,善學方便故。善知解空、無相、無願,示解脫門故。知一切法本性寂靜,本無縛礙故。知一切法離障得明,害無明闇故。善知於智施慧光明,為欲解脫一切眾生演說法故。知一切法,無去來故。知所作業,不相違故。知示眾生,示生死故。得成四辯,解義、法、辭、樂說辯故。所說無錯,法無不空。自己寂靜調順解真知於涅槃,智慧趣向諸佛智慧。守護法城持一切法,得受記地所作究竟。住不退轉菩薩之地。緊那羅王!是為菩薩三十二法淨般若波羅蜜。

「緊那羅王!菩薩復有三十二法淨方便波羅蜜。何等三十二?觀察眾生自無眾惡。有無量福而不休息,若有少福亦不休止。為化眾生而行惠施不求福田。於諸眾生起福田想不望果報。教化下劣現為下劣。教諸眾生護持口業。現女人像化諸年少。現作童子化諸童女。現一切色不違眾生。自無憍現現作憍恣,為化憍恣諸眾生故。示現狂亂,隨眾所解而為說法。百歲持戒為化一人,放舍此戒所有一切娛樂之具,而共同之攝令入法。自住頭陀,為不活畏諸眾生故現不活畏。示現一切外道法中修出家行,不呵佛法。現為淫女,若在王宮現妙女身,為化慳著淫欲眾生。於大眾中多人集處現眾伎術,或現簫、笛、琴、瑟、鼓、貝常為第一。於是眾中歌舞戲笑,皆出法音現眾伎術,隨諸眾生所喜樂者,為教化故而示現之。現神通力施眾生財然後說法。失財眾生為現寶藏然後說法。有諸眾生憂箭所逼,隨其所宜而為示現然後說法。若長者、居士及諸小王、內宮婦女憂無子息,為欲化導令其歡喜現為其子。於大伴中作大伴主,將諸人眾至空曠野,糧食乏盡求索無所,以神通力化作飲食令充足已,如應說法令不退轉於無上道。若有眾生從生而盲群相隨逐,若一若二若三若四,乃至一十一百,若千二千乃至十千,於彼眾前現為盲人現極貧窮,從外乞求給施諸盲,令其得眼覩見諸色,隨應說法使不退轉於無上道。若復有諸多千眾生,造眾過罪為王所繫,菩薩為脫是諸眾生牢獄系閉,現為罪人同入是中,以神通力悉解杻械,施與衣裳充足飲食,若為說法令不退轉於無上道。若有眾生犯罪應死,為教化故化作化人,代彼罪人令其全命得無憂慮,慰喻令喜而為說法,畢定住於無上正道。若有眾生諍諸財利、奴婢、畜生、舍宅、田地,共相撾打鬪諍訟訴,以方便力現大財寶,酬報是人令兩和合,然後說法令住菩提行。方便菩薩現作聾、盲、喑、啞形殘丑陋之身,舍己妙形同作彼像,化眾生故。或復現作外道導師,在遠而去住讚歎三寶,冀望佛種故。方便菩薩舍諸禪定生於欲界,化眾生故。或復現為諸無學人,悕望得樂示現涅槃,倍勤精進修諸法行。方便菩薩示現修行,獲得正位現入涅槃,而甫修行於勝妙行。◎方便菩薩為未得正位欲涅槃者,於是人前現如來像,為令其人住菩提故。緊那羅王!是為菩薩三十二法具方便波羅蜜」。

說是諸波羅蜜時,大樹緊那羅王諸眷屬中,九十萬六千眾生,發於無上正真道心;如來眾中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大樹緊那羅王,得智燈三昧。

是時大樹緊那羅王!從佛聞法示教利喜已,歡喜踴躍得未曾有,以無價衣供上世尊,菩薩、聲聞各各施衣,以所住園林及中所有一切奉施供佛如來。

爾時大樹緊那羅王有八千子,以眾寶花莊嚴八千微妙蓋以奉供如來。當奉蓋時佛神力故,令諸寶蓋在虛空中,合為一蓋覆百由旬。

時緊那羅王八千諸子,見佛神力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專心志意,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堅不退轉。各發心已,白言:「世尊!願與我等助菩提法,我等聞已當修行之。」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第二


上篇: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

下篇:佛說阿闍世王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佛藏經

佛藏經卷上(奉入龍華經一名選擇諸法) 姚秦龜茲三藏鳩...

坐禪三昧經

坐禪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導師說難遇, ...

十住經

十住經卷第一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歡喜地第一...

持世經

持世經卷第一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世經初品第一...

大乘寶雲經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序...

佛說進學經

佛說進學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舍衛...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亦名聞城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如是我...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一名比丘師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佛說頂生王故事經 西晉三藏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婆...

大乘寶雲經

大乘寶雲經卷第一 梁扶南三藏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序...

【註音版】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華嚴五教止觀

五教止觀一乘十玄門合行敘 夫五教止觀也者。華嚴初祖...

佛說進學經

佛說進學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舍衛...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

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經(亦名聞城十二因緣經) 吳月氏...

【註音版】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

【佛教詞典】恆沙

(譬喻)恆河沙之略。【又】台宗所立三惑中塵沙之惑亦...

【佛教詞典】三慧經

(經名)一卷,失譯。集經論中之種種因緣法義。...

慧律法師《從心開始》

請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請放掌。 祖國大...

修習淨土法門是最上的福報

念佛人稱之謂淨土行人,淨土行人必須要把我們淨土這一...

人生百病的百藥對治法

《大藏治病藥》是唐代高僧釋靈澈所著,選取了一百種人...

為求子發願終身吃素,菩薩兩度滿願賜子

諸佛菩薩、上人慈悲、 各位法師、諸位佛友,阿彌陀佛!...

高旻寺的禪門家風

記者: 高旻寺素有冬參夏學的家風。廟裡每年組織十二個...

佛經中有關職業與財富問題的開示

佛陀認為,一個人要想獲得財富,應當學會一門技藝,作...

如何解決往生的最大障礙

從淨土宗的觀點來看,對我們往生最大的障礙是什麼?貪...

沒有跟三寶結緣,你就失去了被救拔的機會

禮敬諸佛,廣修供養修學皈依。 在菩薩戒,佛陀提醒所有...

八歲龍女,即身成佛

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有一段敘述八齡龍女即...

男女之情讓我們脫離不了輪迴的苦海

世間最讓人流連癡迷、割舍不下的就是男女癡情。男歡女...

五逆罪人能不能往生呢

有人又提了一個問題,《佛說觀無量壽經》裡面說,五逆...

往事不堪迴首,這句話你要永遠記住

我們看這個內觀的思想。諸位!如果大家佛號都念得差不...

【視頻】觀音法會(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

觀音法會(文殊講堂法觀法師領眾)

【視頻】晚課拜願(圓光女眾佛學院)

晚課拜願(圓光女眾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