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九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九

尊者眾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辯隨眠品第五之五

為顯上義復應思擇九十八隨眠中。幾由所緣故隨增。幾由相應故隨增。頌曰。

 未斷遍隨眠  於自地一切
 非遍於自部  所緣故隨增
 非無漏上緣  無攝有違故
 隨於相應法  相應故隨增

論曰。遍行隨眠差別有二。謂於自界地他界地遍行。不遍隨眠差別亦二。謂有漏無漏緣。且遍行中自界地者。普於五部自界地法所緣隨增。不遍行中有漏緣者。唯於自部自界地法所緣隨增。不遍行中無漏緣者。及遍行中他界緣者。於所緣境無隨增義。所以者何。彼所緣境非所攝受及相違故。謂若有法為此地中身見及愛攝為己有。可有為此身見愛。地中所有隨眠所緣隨增理。言隨增者。謂諸隨眠於此法中隨住增長。即是隨縛增惛滯義。如衣有潤塵隨住中。如有潤田種子增長。非諸無漏及上地法。為諸下身見愛攝為己有故。緣彼下惑非所緣隨增。以不隨縛增惛滯故。若下地生求上地等。是善法欲非謂染污。為求離染此欲生故。聖道涅槃及上地法。與能緣彼下惑相違。故彼二亦無所緣隨增理。如於炎石足不隨住。如火焰中鵝不增長。此隨眠起親由所依。然正起時兼託彼境。如是已辯所緣隨增。隨何隨眠於相應法。由相應故於彼隨增。所說隨增謂至未斷故。初頌首摽未斷言。由此應知諸緣無漏。他界他煩惱唯相應隨增。諸緣有漏自界地遍具有所緣相應隨增。如何隨眠於相應法。及所緣境有隨增義。先軌[簐-欠+丸]師作如是說。如城邑側有雜穢聚。糞水土等所共合成。於此聚中由糞過失。令水土等亦成不淨。由水等力令糞轉增。更互相依皆甚可惡。如是煩惱相應聚中。由煩惱力染心心所。煩惱由彼勢力轉增。更互相依皆成穢污。此聚相續穢污漸增。亦令隨行生等成染。如豬犬等居雜穢聚。生極耽樂眠戲其中。糞穢所塗轉增不淨。復由豬等穢聚漸增。如是所緣自地有漏。由煩惱力有漏義成。彼復有能順煩惱力。令其三品相次漸增。如滑淨人誤墮穢聚。雖觸糞穢而非所增。人亦無能增彼穢聚。如是無漏異界地法。雖有亦被煩惱所緣。而彼相望互無增義。此緣無漏異地隨眠。但由相應有隨增理。有餘於此復作是說。如酒雜毒酷烈轉增。毒勢亦增功能等故。如是有漏與諸煩惱。相助俱增功能等故。如以良藥。置諸毒中。令毒功能有損無益。如是無漏雖被惑緣。令惑功能有損無益。故緣無漏有邪見生。而彼無能斷善根力。亦有至教顯諸隨眠。有無漏緣無隨增理。如契經說苾芻當知。疑食者何。所謂三世於過去世有惑有疑。現在未來說亦如是。無為雖是煩惱所緣非所隨增故此不說。既不說此無漏有為。准此亦應非疑所食。如經總說諸行無常。理實於中唯說有漏法以於後說彼寂為樂。故本論亦言無漏緣煩惱隨增。唯有相應非所緣。去來隨眠有隨增。不應言定有能發得故。若異此者諸異生類。無染心位應離隨眠。然世尊言幼稚童子嬰孩眠病。雖無染欲而有欲貪隨眠隨增。故說隨增乃至未斷。若彼已斷則無所緣相應隨增隨眠。寧有彼猶不失隨眠相故。謂由對治壞其勢力故不隨增。然彼隨眠體相不失。故言猶有。或據曾當有此用故。今雖無用亦號隨眠。如失國王猶存王號。工匠停作其名尚存。上座此中作如是說。隨眠無有相應所緣二隨增義。但有自性於相續中。隨縛不捨為有自體。隨縛相續為有有性無自體耶。彼自答言唯有有性。諸纏可有相應所緣。若爾亦應執有我性及瓶等性。異蘊色等如是僻執宜自隱覆。九十八隨眠中幾不善幾無記。頌曰。

 上二界隨眠  及欲身邊見
 彼俱癡無記  此餘皆不善

論曰。色無色界一切隨眠。四支五支定所伏故。無有勢力招異熟果故。彼皆是無記性攝。若謂彼能招異熟果。應上二界有非愛受。染招愛受理不成故。然無聖道成無記失。唯有漏法有異熟故。此種類中無異熟者。方可說為無記性故。豈不經言諸聖弟子。若有能入第四靜慮。能捨不善修習善法此亦何失。如契經言諸聖弟子。已證不動心善解脫。具末尼寶能捨不善修習善法。非諸阿羅漢有不善可捨。又已永斷諸不善者。亦許勤修四正斷故。當知皆約厭壞對治。遠分對治說無有失。云何知然以契經說。離諸欲惡不善法故。上座釋言約定位說。彼釋非理欲界亦應如彼說故。欲界亦有善三摩地。應言離欲惡不善法無差別故。又諸異生入初靜慮。亦說離欲惡不善法。非汝所宗諸異生類。有漏相續離諸煩惱。彼許有學法尚有隨眠故。契經既說入初靜慮。離諸欲惡不善法言。故上二界定無不善。若異此者異生現入初靜慮時。應如欲界非離自地惡不善法。又生此界上界煩惱亦容現行。應定位中亦有不離惡不善法。惑所發業能招後有。故知生此容起彼惑。既曾無說彼不離言。由此定知彼釋非理。又言上界煩惱亦應感非愛果如欲界惑。謂如欲界不善煩惱。雖助施等感人天生。然彼非無所招異熟。色無色界煩惱亦然。煩惱功能有差別故。非唯能感苦受異熟。理亦不然欲界中有諸惡趣故。諸處皆同一隨眠故。他化自在煩惱亦能招惡趣果。非色無色有別處所。可受煩惱非愛異熟故。彼應執惡異熟因有無果者。或彼應執上界有受非愛果處。又於欲界人天趣中。有受不善圓滿果義。非色無色可與此同。又如汝宗一切煩惱。雖同不善功能別故。有感苦受有無感能。如是亦應許諸煩惱雖同於境亂倒而緣。而彼功能有差別故。有是無記有是不善。又彼煩惱若不善性。既不許招苦受異熟。許彼能感樂受果耶。不爾。若然應成無記諸有漏業。若不能招愛非愛果。一切皆許是無記性寧獨言非。又言無知性非善巧。一切煩惱彼攝受故。由此皆應是不善者亦不應理。雖彼皆同非善巧性無知攝受。而許其中有差別故。如汝雖許不善性同。而望苦受因非因異。又彼學法應成不善。謂彼自許諸有學法。望不善巧所攝隨眠。亦得名為有隨眠故。又彼不應說諸煩惱。皆非善巧無知攝受。攝受自體理不成故。理無二思同時起故。若謂引生名為攝受。則諸善行應成不善。無明為緣引彼生故。由此不可以彼為因。證色無色廛煩惱是不善。身邊二見及相應癡。欲界系者。亦無記性顛倒轉故寧非不善。且有身見順善行故。違斷善故定非不善。若謂亦能順不善故應成不善。以身見後一切煩惱容現行故。由此但是有覆無記。非我說彼順善行故即成善性。如何難言順不善故成不善性。如有漏善雖順兩邊不失善性此亦應爾。若謂貪求天上快樂。順福行故應無記者此例不然。即我見力於天快樂起希求故。謂為我當受天快樂。即此為門能造福行。然貪於彼斷善根時。說為強因故是不善。或由我見天愛方行。謂由見我當受天樂。方於彼樂起貪求故。我慢亦隨身見後起。令心高舉故不順修善業。又違親近善友等故。謂由我慢心自舉恃。近善友等皆難得成。邊執見中執斷邊者。計生斷故不違涅槃。順厭離門故非不善。如世尊說若起此見。我於一切皆不忍受。當知此見不順貪慾隨順無貪乃至廣說。又世尊說。於諸外道諸見趣中此見最勝。謂我不有我所亦不有。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又此不畏大怖處故。如契經說愚夫異生無正聞者。有能不畏大可怖處。謂我不有我所亦不有。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而不驚怖。上座於此作如是言。何有如斯下劣邊見能順解脫。以諸有情一切妄見皆入此攝。然我不知有何意趣。執此邊見能順解脫。此見下劣誠如所言。非方便門執生斷故。然此行相。世尊有時為諸苾芻無問自說。或有一類作是思惟。謂我不有我所亦不有。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如是勝解時便斷下分結。故知此見能順解脫。由是應知非不善性。又於如是邊執見中。無非方便中執為方便見。無於下劣執為勝見。無於實有撥為無見。無非我常執我常見。如何乃說以諸有情一切妄見皆入此攝。執常邊見順我見生。是無記理如我見說。然彼未得證真理智。又未承奉達真理師。恆起我能為梯隥慢自作是說。然我不知有何意趣。執此邊見能順解脫實如所言。有餘復言。身邊二見生死本故應是不善彼說不然因有三故。一者起因。二者生因。三異熟因。由起因故不越界地。由生因故令得受生。由異熟因故生已受異熟。身邊二見是起生因。非異熟因名生死本。故本論說身見能令三有相續。乃至廣說。然經主言俱生身見是無記性。如禽獸等身見現行。若分別生是不善性。此不應理不能分別而言見攝。見道所斷理不成故。此不應言是修所斷。與無我解正相違故。應知但是修道所斷。不染無記邪智所攝。若不許然有太過失。謂禽獸等前際等中不能分別。亦應得有疑等現行如有身見。色無色界亦有分別煩惱現行應是不善。彼有不善如前已遮。故欲界中身邊二見。唯是有覆無記性攝。餘欲界系一切隨眠。與上相違皆不善性。此謂欲界顯欲界中上所說餘皆是不善頌。無煩說此餘皆不善故。於上所說不善惑中。有幾能為不善根體。頌曰。

 不善根欲界  貪瞋不善癡

論曰。唯欲界系一切貪瞋。及不善癡不善根攝。如其次第世尊說為貪瞋癡三不善根。體唯不善煩惱為不善法。根名不善根宗義如是。豈不一切已生惡法。皆為後因非唯三種。無越三理以不善根翻對善根而建立故。何緣不建立不慢等善根佛於法中知而建立。有餘師說。五識身中無惡慢等可翻對故。又具五義立不善根。謂通五部。遍依六識。是隨眠性。發惡身語。斷善根時為強加行。慢等不爾非不善根。義准已成故頌不說。如不善惑有不善根。無記惑中有是根不。亦有何謂。頌曰。

 無記根有三  無記愛癡慧
 非餘二高故  外方立四種
 中愛見慢癡  三定皆癡故

論曰。迦濕彌羅國諸毘婆沙師。說無記根亦有三種。謂諸無記愛癡慧三。一切應知無記根攝。慧根通攝有覆無覆。根是因義無覆無記慧。亦能為因故無記根攝。此三有力生諸無記。何緣疑慢非無記根。疑二趣轉慢高轉故。謂疑猶豫二趣動轉。故不立根根堅住故。慢高舉相向上而轉。故不立根根趣下故。世間共見根相如是。隱於土下故名為根。是體下垂上生苗義。此三如彼故亦名根。餘非隨眠惑無勝用。故不立彼為無記根。外方諸師立此有四。謂諸無記愛見慢癡。無記名中遮善惡故。何緣此四立無記根。以諸愚夫修上定者。不過依託愛見慢三。此三皆依無明力轉。故立此四為無記根。彼作是言無覆無記。慧力劣故非無記根。根義必依堅牢立故。由慢力故諸瑜伽師。退失百千殊勝功德。故慢力勝立無記根。此四能生無記染法。上座於此作如是言。無無記根無聖教故。善惡勐利起必由根。無記羸劣不由功用。任運而起何藉根為。無聖教言且為非理。無記煩惱有極成故。謂何緣故少分染起。藉同類根少分不爾。無記染法有同類根。是染法故如不善法。又何定執此無聖教。非彼上座耳所未聞。便可撥言此非聖教。無量聖教皆已滅沒。上座不聞豈非聖教。然於古昔諸大論師。皆共詳論無說根義。故知必有聖教明文摽以總名無別名數。由斯諍論或四或三。又聖教中處處說有記無記法。又處處說記無記法從根而生。有處亦依有記根上。方便建立無記根名。故不應言此無聖教。又羸劣法轉應計為由根力生非勐利者。是故非彼所立理趣。能遮我等立無記根。諸契經中說有十四諸無記事。彼為同此非善不善名無記耶。不爾。云何應捨置故。謂問記論總有四種其四者何。頌曰。

 應一向分別  反詰捨置記
 如死生殊勝  我蘊一異等

論曰。等言為攝有約異門。且問四者。一應一向記。二應分別記。三應反詰記。四應捨置記。此四如次如有問者。問死生勝劣一異等。記有四者。謂答四問。若作是問。一切生者皆當死耶。應一向記。一切生者皆定當死。若作是問。一切死者皆當生耶。應分別記。有煩惱者死已當生。無煩惱者死已不生。若作是問。人為勝劣。應反詰記。為何所方為方諸天為方惡趣。若言方天應記人劣。若言方惡應記人勝。若作是問。蘊與有情為一為異。應捨置記有情無實故。一異性不成如馬角等利鈍等性。有作是說。彼第二問不應分別應一向記。謂問死者皆當生耶。此應一向記言不爾。設彼復問誰當生耶。應一向記有煩惱者。或彼復問誰不當生應一向記無煩惱者彼第三問不應反詰。應一向記謂問人趣為勝劣耶。應一向記亦勝亦劣所待異故。如有問識為果因耶。應一向記亦果亦因所待異故。彼第四問既全不記。蘊與有情若異若一不應名記。豈不如彼生聞梵志問世尊言。喬答摩氏我有親愛先已命終。今欲為其施所信食。彼為得此所施食耶。世尊告言。此非一向。若汝親愛生於如是餓鬼族中有得此食。既許彼是應分別記。此中亦問一切死者皆當生耶。於此亦應不一向記。應為分別有煩惱者生非無煩惱者。如何此非應分別記。一向為問非一向答。此與經說文義既同。俱應名為應一向記。或應俱名應分別記理所逼故。必應許同於人趣中。差別問故應差別記。謂有問言人趣為勝。此應反詰汝何所方。問劣亦應如是反詰。若雙問者應一向記亦勝亦劣。非於此中勝劣雙問。但隨問一說一。為聲意顯別問。為勝為劣故此問成應反詰記。應捨置中難定非有。問記四種經所說故。不爾問記應但說三。若爾何緣經列四處。前三有記第四無耶。不記問者意所問故。若爾何故亦立記名以說。此中如所應故謂此亦說應捨置言。應置問中應言應置。若作餘語記便不成。此中如何說有四問。誰言於此問有四耶。以問唯一相無別故。但約四記顯問有殊。是故說為四應記。問何謂問相。有作是說。依二無遮是謂問相。此非問相。是扇帙略所造論中所說疑相。實問相者謂有相違或無相違。為欲了達所未了義。有所陳請設無陳請但依二義隨觀遮一。有所躊躇未能決了是名疑相。以實問相蘊在心中。對法諸師安立問記。一向記者。若有問言行無常耶。應一向記。分別記者。若有直心請言願尊為我說法。應為分別法有眾多。謂去來今欲說何者。若言為我說過去法。應複分別過去法中亦有眾多色乃至識。若請說色應分別言。色中有三善惡無記。若請說善應分別言。善中有七謂離殺生廣說乃至離雜穢語。若彼復請說離殺生。應分別言。此有三種。謂無貪瞋癡三善根所發。若彼請說無貪發者。應分別言。此復有二。謂表無表欲說何者。如是分別至究竟時。便令問者了所問義。故此分別記相即成。由此已遮有作是難。於分別後既更無容有餘記言不應成記。以即分別說為記故。謂分別時問者自了所欲問義。分別終時已能影顯所記義故。由是分別記相得成。未分別時彼未能解。分別已解故名為記。此於能記立以記名。然於此中置訖埵者。唯為顯後不離前義。如世間說度山至河。非此為明山前河後。但欲令解非離度山有至河義。置訖埵緣如是此中。要有分別方成記義。非離分別故唯為顯後不離前。非為顯成前後別義。反詰記者。若有諂心請言。願尊為我說法。應反詰彼法有眾多。欲說何者不應分別。過去未來現在等異。所以然者。記者知其心懷諂曲求非故。問不應為彼分別諸法。但應反詰令默然住。或令自記無便求非。反詰終時已能影顯所說義故。由是亦應許此反詰即名為記。由反詰言記被問故。有作是難此記亦不成詰。後無容有餘記言故。問俱不與問相相應。請言願尊為我說法。此不成問但應名請。此中前難應准前遮。然此與前有差別者。謂若反詰令彼自然。有正解生方得名記。如契經說我還問汝。如汝所忍應如實答。又如經說。汝意云何。色為無常為是常等。非佛於此自為分別。但由反詰令彼自解。豈不此中名佛為記。若能記者默無所言。令他解生名最勝記。又此中說反詰記者。有以反詰為記方便。如是應知依二義釋反詰記名。一由反詰即名為記。二由反詰為方便已方記彼問。問與問相不相應者。此亦非理。依二無遮得問相名。非我許故汝雖許爾然自違宗。敘彼宗中當顯違理。有雖不以二道為依而但希望知諸道相。作如是問為我說道。此豈不是問於道相。此依何二言無所遮。故汝所言唯能顯己憎他善說愛自妄計豈由此故能破我宗。又彼云何安立問記。彼亦少分採取正宗。兼率己情作如是說。若問諸行常無常耶。應一向記言皆是無常性。問有兩向謂常無常。然於記中唯有一向。如是一切皆應准知。如是名為應一向記。應分別記者。如生聞梵志問世尊言。喬答摩氏我有親愛先已命終。今欲為其施所信食。彼為得此所施食耶。世尊告言。此非一向趣有五種。謂那落迦傍生餓鬼天人別故。若汝親愛生地獄中。爾時唯應食地獄食。汝所施食彼不能受廣說乃至。若生人中爾時唯應食人中食。汝所施食亦不能受。然有處所名餓鬼族。若汝親愛生彼族中。則能受汝所施飲食。若據我宗如是所問。應分別記理實無違。然據汝宗如是所問。應一向記不應分別。進退推徵如前已辨。應反詰記者。彼謂若問我常無常耶。應反詰言。依何我問若依色我乃至識。我應答無常若有問我有耶無耶。應反詰言依何我問。若言依彼十二處中隨一我問。應答言有。若依餘問應答言無。今謂此中反詰非理。且初問我常無常耶。應一向答是無常性。以唯於蘊執有我故。諸蘊唯是無常性故。以契經說。苾芻當知世間沙門婆羅門等。諸有執我等隨觀見一切。唯於五取蘊起。無容更有第二記故。應一向記不應反詰。設彼答言不依色我乃至識我。當如何記離蘊必無起我見者所問非理。當如何記以不應記非常無常。亦不可言我是常性。必無如是種類蘊故。離蘊必無起我見故。由此定是應一向記第二問我有耶無耶。亦不應反詰。汝依何我問。以諸我見必定唯於十二處中隨一處起。離此無容有我見故。唯應一向答言是有。然於此中容可反詰。汝向所問我有無者。為問常我為無常耶。若問無常應記言有。彼於取蘊說我聲故。若問常我應記言。無諸取蘊中皆無常故。如是理趣聖教所顯。故拊掌喻契經中說。苾芻尋伺我我是何。佛知其心廣為摽釋十八界已。告言苾芻。汝等若謂此法是我。當言此我無常無恆廣說乃至。苾芻汝等意謂此眼為常無常。白言大德。是無常性。既是無常為苦非苦。白言大德。亦是苦性。既無常苦即變易法為有。多聞諸聖弟子於此執有我我所耶。苾芻白言。不爾大德。此中意說若執無常法為無常。我應言我是有。若執眼等諸無常法。以為常我應言我無。又離如斯眼等法外。無別少分常住之法可計為我。故常我無。由此餘經亦作是說。所有諸行皆空無常。無恆無住無不變易。亦復空無我我所性。又前說我無常無恆。不可保信有變易法。餘處復說苾芻。汝今亦生亦老乃至廣說。此等意顯常住我空。無常不空故作是說。如上所引經說。世尊反詰苾芻。汝等意謂此眼等界無常無常。以此為問於後方記無常常我是有是無。又閻莫迦西膩迦等契經亦說。反詰苾芻諸蘊常無常記我為無有。以此准彼理亦應然。謂於此中有作是問。我體為有為是無耶。應反詰言。所問我者為問常我為無常耶。若問無常應記言有。若問常我應記言無。故彼所言皆不應理。應捨置者。彼謂苾芻問世尊言。大德應說過去諸劫其數有幾。佛告苾芻。過去諸劫數有爾所不易可說。此中苾芻不知劫數故以問佛世尊。答彼過去劫數不可了知。如應捨置而為記別。是故說此名應捨置。此中何有依二無遮。而汝於斯許有問相。世尊未說有何未遮。可說為問世尊說已。有何所遮可說為記。苾芻先問由總不知。世尊說已仍未了達。於此有可問記二相。而汝亦許成問記耶。及契經言有四問記。然彼自說即由此因。列四名中前三有記。唯於第四不說記聲。若爾何緣先作是解如應捨置而為記別。豈不前後自互相違。若隨應置而為記者。應許第四亦有記聲。若謂此中無記相故。於列名處不說記聲。如何復言隨應捨置。而為記別故。自相違。又於他宗不應設難。既全不記蘊與有情。若異若一不應名記。是故彼宗極為惡立。諸問記相前釋可依。

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卷第四十九

 

上篇:阿毗達磨順正理論

下篇:阿毗達磨藏顯宗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阿毗曇心論

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入阿毗達磨論

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文殊師利問經

文殊師利問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僧伽婆羅譯 序品第一...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卷第一 宋四明東湖沙門 志...

佛說戒香經

佛說戒香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分別業報略經

分別業報略經 大勇菩薩撰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  最...

遊心安樂道

遊心安樂道 釋元曉撰 遊心安樂,略開七門:初、述教起...

私呵昧經

私呵昧經(一名菩薩道樹)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

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佛說內藏百寶經

佛說內藏百寶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羅閱祇耆...

【佛教詞典】五大尊根本印

即交腕而作外縛五股印。或於左腕上置右腕,合手之脊而...

【佛教詞典】世第一法

【世第一法】 p0511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頁云:彼既如是斷...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

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

★欲明心見性,先改個性。個性那麼暴躁,那就不要講見...

不念佛的時候能否達到不起雜念

問: 我們念佛時沒有雜念,不念時還有雜念。這是工夫...

為什麼很努力卻掙錢不多

佛法中講:財佈施得福報,有福報才有財富。我們要明白...

如何面對七情六慾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會有這種疑問:我要開始修行了,我該...

讓你少走彎路少碰壁的智慧法語

(一) 1.不要在流淚的時候做任何決定,情緒負面的時...

佛像如何開光才靈

你要禮佛前,一定先要發願。第一個願發菩提心,要成佛...

素食的營養搭配知識

素食風潮在世界上越刮越盛,各國營養學家也聲明說,搭...

懺除業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們就看到連普賢菩薩所示現的這個大菩薩,都是對自己...

乞丐精進念佛往生

清朝松江一乞丐,未知名姓,住明星橋破屋,日面向市門...

高聲呼喊觀音菩薩,兩度逃過轟炸

我家三代人都信奉觀音大士,稱念名號而免災難的事情不...

湯夫人的七筆勾

(一)紡績綢繆,作罷晨昏用意周,夫若成名後,富貴同...

【視頻】心經(謝霆鋒)

心經(謝霆鋒)

【視頻】《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聆志居士念誦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聆志居士念誦